首頁 > 證券頻道 > 《中國證券》(下午) > 正文

股權分置:“我的獨家解決方案”

央視國際 (2005年02月21日 09:58)

  1、股權分置:看看“我的獨家解決方案”

  2、A+H:接軌成本該由誰買單?

  主持人:還是我先來説吧,今天第一個主題是最近大家討論得最多的股權分置。就這個問題,管理層、專家們都説了不少,今天我們來聽聽投資者們的方案,看看到底是誰的方案好。老薑,你手裏有沒有哪些投資者出的好主意?

  老薑:由於春節的原因,積壓的信比較多。在這些信裏,大家最關心的,談論最多的話題就是股權分置,我們先來看第一封信,這是一位叫邢漢嬈的投資者發來的。他説,股權分置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大家股票未來市場看法的嚴重分歧,也使現有的幾千萬社會公眾、投資者對股票市場的信心受損,沒有一個好的心理預期,當然就造成今天股票市場的不斷下跌,進而使大家對管理層能否解決股權分置,這一深層次的問題産生了懷疑,甚至還有不少的專家、學者認為,我們這代人看來是沒有能力和智慧解決股權分置的問題了,不如將其束之高閣,待若干年後,我們的下一代有了能力再來解決。

  主持人:他的觀點呢?

  老薑:他的觀點是認為這是一個極其荒謬,錯誤和不負責任的想法。

  主持人:那他有什麼好招?

  老薑:他給出了一個非常複雜的,可以説是一個權重的觀點,我們就不太細説了,我們就只説他這個觀點,他最後説的一點,我個人比較贊同。他説就像開車一樣,在高速路上開車,如果碰到一個小障礙,比如快餐盒,你如果停下車把它撿走,可能會引起高速路的堵塞,對別人障礙會比較多,你可能就不理它,因為難題小,而且能夠克服,但是想像一下,如果高速路因為某一個急轉彎設計不合理,這時這個問題一定要解決,所以這裡對待這些問題,擱置還是不擱置,解決還是不解決,我想是不是有這樣的一個原則,它是否干擾了我們現在市場的發展,如果現在它造成了一定的難題,像我們實際當中看到的,幾乎市場所有的積弊都和股權分置聯絡起來,恐怕就一定要解決不可了。

  主持人:但是你説到這,現在我手裏就有一封來自北京陳先生的信,他對這個問題是持一種反對態度。首先他説到中國股市,他是這樣説的,中國股市是在市場經濟尚未成熟的情況下設立的,在公有制經濟為主導的,社會主義體制下搞股票市場,不能不説是小平同志他老人家的魄力。話鋒一轉,在我看來,非流通股就是前輩留給我們的潘多拉魔盒,潘多拉魔盒的故事我們都知道是希臘神話中的,倒不是説永遠不要去打開它,起碼現在不是打開的時候。我們都知道,潘多拉的盒子如果打開了。

  老薑:麻煩一大堆。

  主持人:他把股權分置比喻成潘多拉的盒子。

  老薑:他的觀點是佔大多數,應該説這部分投資者的意見是只佔少數,大多數人是認為現在必須把股權分置解決,他的動機我非常理解,他把它比喻為潘多拉盒子,如果我們觸及這一問題,可能會對市場的衝擊比較大,應該説他的動機還是站在大多數人的一邊。但像我剛才説的,這個問題它沒有造成更多的麻煩,如果它對我們現在沒有影響,我們能夠將其束之高閣的話,何樂而不為,問題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你不解決,好像潘多拉盒子裏這些麻煩也沒少。接下來我們再來看一些投資者為自己設計的對股權分置的方案。

  主持人:應該都很複雜吧,我看所有的專家方案都很複雜,能説明白嗎?

  老薑:有的是比較簡單,有的是特別複雜,而且包括一些數學計算的公式都有。我這裡有一位蘇州的投資者,他筆名叫蘇州老馮。他開頭説,老菜同志,祝您新年好。

  主持人:他連你姓什麼都沒搞清楚嗎?

  老薑:覺得我比較菜,接著他説,股權分置是中國股市遺留下來的歷史問題,這一問題存在至今已經影響到股市發展,有待解決,而現在發行上市仍沿用老辦法,他指的是沒有解決這個問題的情況下,還在不斷地上市,這樣下去問題會越積越多,今後解決起來難度更大。所以現在應該要試行全流通上市,接下來他給出了一個非常詳細的方案,這個方案我們就不做具體的分析,因為篇幅有限,可見大家對這個問題,真是各自有各自的看法。

  主持人:説到這我插一句,現在有一位四川自貢的朋友,發送手機短信問我們,是一個題外話,他問,請問《魚來了》,就是我們節目中提到的一本書,地址到底是多少。關鍵是後面這句話,他問你們是騙子嗎?為什麼我發了很多次短信都沒回答我提的問題。為了證明我們確實很誠實,而且我們的手機短信平臺是開通的,我們要讀這個短信。實際上這本書是我們的一位投資者朋友自己寫的。我們再來説股權分置的問題,還是寫給你的信,這次把你的姓説對了,老薑,你好,我知道你非常忙,為了不多佔用你的時間。

  老薑:我們的時間都是應該留給投資者的。

  主持人:正是留給大家的,所以他説我今天只談一個問題,但這個問題仍然很大,如何解決。

  老薑:這個問題談清就相當不容易。

  主持人:股權分置的問題,他説解決的關鍵在哪?目前大家談論最多的解決方法就是凈資産的價格,把非流通股賣給流通股,但設想,一家上市公司,他認為每股凈資産一元,通過上市圈錢每股凈資産是達到了3元,而且那些遠高於3元錢發行價買入流通股的股東,現在寧願以3元錢的價格買原本只有一元錢的東西,他説這裡假設上市公司前後的每股凈資産的變化,他認為,這是一個讓流通股股東再次做出犧牲的方案。事實上,持這種觀點的普通中小散戶的投資者朋友是很多的。

  老薑:目前為止解決股權放置的方案,我估計就我信箱裏就收到已經不下幾百封。前兩天有一篇文章也是談到股權分置方案,他認為差不多有幾千個解決方案。還有一個比較核心的地方,不管什麼樣的方案,包括前兩年兩次試行過的國有股減持方案,只要涉及到從二級市場拿走一部分現金的問題,往往都是行不通的,因為目前投資者的狀況都不是很理想,大多數人是處於套牢狀態,如果在解決股權分置中,還要讓他再拿另外一部分現金,再好的方案恐怕也是有困難的。接下來看另外一位北京叫賭波的投資者寫來的信,我相信這個可能是一個特別的名字,化名,他説,我強烈建議你們在節目中點評我的獨家解決方案。

  主持人:你説説他的獨家解決方案。

  老薑:現在大家都談股權分置,我們就從股和權分置去著手解決,也就是説,他是把股和權分成兩個問題。

  主持人:股是一個問題,權是一個問題,分置是一個問題。

  老薑:對,方法就是股東表決時,按照股份比例表決,但分紅派息時,流通股東和非流通股東平均分享,比如有一千萬的可分紅資金,不分流通與非流通比例都按照流通股東派50%,非流通股東也派50%。等於是説,快刀斬亂麻,但是不是很科學的方法,我想這種方法表面看上去是想解決股權分置,但簡單化下來等於是這兩部分股權是越分越遠了。你把它表決權和分紅權又分到兩處了。而按照合理的理論設計,一個股權,它一定是同時享有相應的表決權和分紅權。

  主持人:我發現人多,創造力就是不一樣,文思泉涌。我這裡還有有一位來自河南平頂山的叫偉南的朋友,他説我認為,應該規定以流通股的市值參與,然後他提了一個概念,叫同職同權,一會兒你給我們解釋一下什麼叫同職同權。他是這樣説的,同職同權做到,且被市場認可後,我們就可以讓非流通股進入流通,當然這還是要以市值進入流通,也許一股算是一股,也許十股算一股,或許一百股算一股,這就有了折股的問題。實際上他説的這個問題已經初步地解釋了同股同權,你是否再給大家説清楚點?

  老薑:這個概念原來也有市場人士談到過,我們現在理論上設計應該是同股同權,但實際上我們知道,有的股票能夠流通,有的股票不能流通,是不同股就不能夠同權。實際上是不同股,也就不能夠同權。他提的一個概念就是按支出計,假如我是一個流通股東,我花十塊錢買了一股,你法人股東是兩元錢一股,假如你持有五股,你這五股不應該多於我這一股。

  主持人:我的權益是你的五倍?

  老薑:對,我們兩家是等值的,我們只按雙方支出來算,不按你的股份來算。

  主持人:我們付多少錢拿多少東西,並不是説我們買了多少份股份。

  老薑:可能這個方向是對的,畢竟大家支出是一樣的,但可能仍然要考慮一些現實的問題,這裡我這封信稍稍離一些專家認可的辦法,或者是大家議論的目標就越來越近了,這是江西陳昆先生寫來的,他説老薑你好,本人提出最簡單、實用、有效的辦法,也是一個獨家解決方案,即給流通股東送股補償辦法。誰給呢?顯然是指法人股和國家股給,非流通股東,依照流通股股數,按三倍贈送,而後實行全流通。他就是這麼幾句話,這非常有意思,話雖然簡單,但他體現了一個原則,就是我們大家都在談論的補償性原則。這裡可能還要提到最近在市場流傳比較廣泛的叫完整股的概念。

  主持人:我知道你説的,是在新浪網站上現在流傳的股權分置的方案。

  老薑:一個大學的教授寫的。應該説這個方案他提出了一個完整股的概念,什麼叫完整股呢?他認為現在流通股股東持有的股權和非流通股股東持有的股權都是不完整的。一個不能流通,一個能流通,但是在表決權方面也是不完整的,所以他提出,非流通股東應該買入一部分的流通股,流股股東再買入一部分的非流通股,雙方各自得到一份完整股,他引用了這樣一個概念。

  主持人:但涉及到一個問題,還是像你剛才説的這個問題,還是讓流股股東再掏錢。

  老薑:我也是在昨天晚上看到他這個方案的,看完後琢磨半天,這個方案設計看上去已經非常精巧,還設計了兩個系數,你按什麼樣的比例買入,按什麼樣的比例賣出,拿非流通股的股數除以流通股,如果是四比一的話,也就是流通股你買了四個非流通,而非流通股有四股,就買入一股流通股,這樣變成一份完整股,但致命的問題就在於你剛才提到的,他仍然需要流通股再拿出一筆錢來買非流通股。我想我們不得不重申,從前兩次國有股減持的教訓來看,凡是涉及到再動一次二級市場現金的方案,幾乎註定還是行不通的。

  主持人:而且從這個角度上來説,在現實的狀況中,讓流通股股東再掏錢,顯然是有點問題。我們再來説幾條短信,山東煙臺的一位朋友説,如果管理層暫時沒有智慧解決這個問題,可以發揮大眾智慧,他説的倒是不錯,但關鍵是誰來統一大眾智慧。

  老薑:我這裡還有一個,稍稍離市場遠一點,他説老薑你好,我在股市整整奮鬥了十年,1994年到2004年,在這十年裏,最多時我和朋友曾投入了1600萬元資金,也曾有過豐厚的利潤,但從2001年開始,大家都陸續地退出了股市。總結是最先退出的有大利,其後退出的有盈利,最後退出的弄一個成本,而我是最後一個退出的,不僅把牛市戰果全還給了股市,還把本錢搭進去一部分。關鍵是後面的話,他説我仔細地分析了中國股市的現狀,我的結論是它還要經過很長時間的鎮痛,股權分置即便解決了,全流通了,也不見得能馬上牛起來。所以他現在已經退出了股市,他提到一個很關鍵的,他説,把股市當提款機的問題不解決,這個市場就沒有前景。最後他署名是一位退出股市,但仍然關注著中國股市,衷心地希望它健康成長的老股民。

  主持人:我覺得這個署名本身就很感人,我這裡也有一封信寫得特別好,我也想把念出來,是一位珠海的朋友寫的,他署了一個筆名叫民豐,他説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實事求是,四個字,後面的解釋,承認一股流通股在每股凈資當中的份額,大於一股非流通股,在每股凈資産當中的份額。我想這就是最樸實的,目前大家對解決這個問題方案四個字,含權預期。

  老薑:含權預期就是這個補償,我們知道這可能是解決股權分置目前來説它的焦點所在,流通股東到底能不能夠得到補償。如果能夠得到補償,可以説其它的細節都是技術性問題,比如大致上需要多長時間,五年不行,十年,十年不行,二十年,問題是這個原則可能最為重要。像剛才這位投資者説的,他最感到傷心的就是現在有一些結構性的弊端,而且將來大股東佔款的問題,即便全流通,可能還不一定能夠解決。這裡有一個判斷,我們必須現在就做出來,股權分置是扭曲市場最大的弊端,你把它解決之後,我們得到正常的市場,但正常的市場所有的投資難題,一個不少的仍然存在。

  主持人:你這裡的轉折句太多了,有一位觀眾朋友,他問了一個很關鍵的問題。他問你,老薑,你有股權分置的方案嗎?

  老薑:我個人是沒有的,我是在介紹其它方案。

  老薑信箱地址:

  1.北京市復興路11號中央電視臺《中國證券》老薑信箱

  郵編:100859

  2.電子郵件:laojiangxinxiang@sina.com(“老薑信箱”全拼)

責編:劉科研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