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週末論壇

幫何大媽想辦法(2004.08.20)

央視國際 2004年08月23日 14:11


  主持人:今天我們週末論壇的主題是幫何大媽想辦法。何大媽在2000年以每股18元的價格買入當時的藍田股份,也就是目前在三板的ST生態,現在每股只有幾毛錢。我們發動了分析師、投資者替何大媽設身處地地想想辦法。

  歡迎大家今天到我們這兒來做客,你看這兩天奧運會開得熱熱鬧鬧的,人家金牌拿的特別讓人高興,咱們這股市的行情怎麼叫人高興不起來,我知道最近大家心情可能都比較鬱悶,這樣請大家先來喝喝茶,散散心,另外還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請大家來幫一位何大媽想想辦法,出出主意,這位何大媽的事兒,我在節目裏曾經説過,好多熱心的觀眾也出過一些主意,今天我想在這兒給何大媽打一下電話,讓何大媽自己把這事的前前後後,來龍去脈,給大家説一説,你們給分析分析,我們知道你們大家都是在股海裏遨遊多年,非常有經驗,你看梁老先生您來股市以後,頭髮白了不少吧,像王維慶你肯定,身邊有很多像何大媽一樣的股民,對不對。

  王維慶:急白了。

  主持人:那好我先給她撥電話,何大媽現在是在廣東惠州住。

  主持人:喂,是何大媽嗎,您好,我是中央電視臺《中國證券》,我叫劉輝。

  今天我們請了好多熱心的朋友,來幫您解決您的那個問題呀。您先告訴我一下,您什麼時間買的藍田呀?

  何大媽:那是2000年的1月份買的。

  主持人:您當時為什麼買藍田股份?

  何大媽:看它業績好嘛,是大盤績優股嘛,好像買了這個就不用馬上就拋。可以慢慢價錢好了以後再拋嘛,

  主持人:那後來呢?

  何大媽:按我們做股票的心理,本錢還沒到,就不想放手嘛。

  主持人:好,那何大媽,隨後我會把這兒的辦法告訴您,謝謝您何大媽,再見。剛才何大媽的故事你們都聽了,我覺得聽了真是挺讓人同情的。我在這裡把把這件事的要點再重復一下。何大媽是2000年18塊多錢買了一批藍田股份,19塊多又買了一批藍田股份,你看我昨天查了一下,最近的一次收盤,ST生態現在已經到了三板上了,是5毛5,相當於血本無歸了。

  王維慶:基本就沒什麼,收不回來本錢。

  主持人:對。

  王維慶:不過我覺得這種東西在我們營業部很多見。

  梁先生:我對這只股過去也是很關注的。

  主持人:為什麼?

  梁先生:因為什麼呢?我有個同事。説這個業績好,業績大概一塊多錢,這個績優股得買。

  主持人:對呀,您看剛才何大媽也説了,8毛、9毛。

  梁先生:他是14塊多錢進入的,大概買了五六千股,買了,完了他動員我買,我當時認為這個價錢高一點兒,我就沒有買的。

  主持人:那您差一點兒成何大媽了。

  梁先生:天天跌,天天跌停,到最後跌到3塊2,這時候我買一點兒,3塊2我買了點兒。

  主持人:您買了?

  梁先生:我買了,買了一千股,我當時出發點是這些想的,就是説這個事情呢,我這種情況我沒有遇到過,我説我實驗一次,我就買了一千,我也有思想準備,萬一摘牌以後,怎麼處理怎麼辦,也是一個學習。

  王維慶:就當學費了。

  梁先生:這還有一個考慮,至少還有一個重組的希望。

  王維慶:結果3塊2現在變成5毛了。

  梁先生:那麼最後呢,最後摘牌了。

  主持人:我給你們説一個最新的信息,昨天我跟這個ST生態,就是原來的這個藍田股份打過一個電話,跟公司聯絡上了,我就問他們現在重組有沒有最新的進展,因為很多股民都像何大媽這樣的,肯定指望它能轉板,那麼公司跟我説呢,重組沒有最新的進展,轉板工作正在做,但是這個希望短期內是沒有辦法實現的,所以那個大爺您得有心理準備。

  王維慶:我覺得在中小投資者,或者是老年投資者,你別看他歲數大,他的膽不小,梁老先生就是這樣,上次有一次到我辦公室,説維慶這股票有一個跌停板了,我能不能買,所以我估計他當時,我理解呀,應該是覺得三塊多錢有重組的希望, 那麼就跟很多人一直熱衷於炒ST是一樣的,那麼你要賭對一個ST,那就是烏雞變鳳凰。

  主持人:那我們就來拿咱們這個梁老先生做個例子,看看中老投資者在投資的時候存在一些什麼問題?然後出了問題以後,就像何大媽這樣,咱們怎麼能給他解決問題,幫助他,那梁老先生我先問您一個問題,您炒股票這事,您老伴知道嗎?

  梁先生:我老伴知道。

  王維慶:但是輸贏估計不知道。

  梁先生:但是輸贏她不知道。

  王維慶:我們好多股民都這樣。

  主持人:就是掙錢的時候您跟她説,賠錢的時候永遠不會讓她知道的是嗎?

  梁先生:我就説你不用問我就行了。

  主持人:那您看,假如説您要是賠了錢了。

  梁先生:賠了錢我是這麼想的,第一個我做股票我不拿那麼多錢去做股票,這是一個,這樣呢你出不了大問題。第二個,自己的錢,沒有去借人家的錢來炒股票。

  王維慶:沒錯。

  梁先生:所以出了點兒問題,也是自己的,我們這麼大年歲了,我們這個年齡能參加這個做股票,我覺得在這一生裏面是一個樂趣。

  主持人:您是把炒股票當一個樂趣。

  梁先生:是呀,我並沒有把它當成一個賺錢的途徑。再一個呢,我退休以後,沒有事兒,這樣相當於我每天到交易大廳這裡上班。

  主持人:我問問您呀,您是拿養老的錢在炒股嗎?

  梁先生:是,但是我數量不大。

  主持人:那你們覺得梁老先生拿養老的錢炒股,是不是擔的風險挺大的,是嗎?

  侯:我覺得梁老先生應該説他對風險的把握,還是有他的度的,所以他能把股票的炒作當成一種樂趣,他代表我們股市投資者中的一部分。但是有好些人是拿他們的養命錢,在做這個股票,好些人而且在比如説他把銀行的錢調出來,也在做股票,這樣他賭的身家就比較大,而且心態上,就像我們剛才聽何大媽説的,我聽説這個股票,我看到這個股票業績不錯,我就買,實際上在一個比較成熟的股市中,這種做法也是值得商榷的,就是我買所謂績優股。

  主持人:那您覺得哪個地方不對呢?她做的。

  侯:首先買績優股這裡不對。

  主持人:買績優股不對。

  侯:在股票中永遠是要買那些成長的股票,這是做股票一個長久的東西。

  主持人:可是就是對於這些中老年的投資者來説,他是不是買績優、藍籌的股票它風險還小一些,它還是相對安全一些,如果買那個成長性的,你像買網絡股的話,那個漲跌的幅度多嚇人呀,那個心臟不好的,或者是身體有什麼病的,就受不了了。

  梁先生:你要做到這一點呀,作為我們中老年來講呢,老年人不大容易,第一個我們對1300多只股票,沒有精力去研究,你不知道哪一隻股票多少成長性,這一點你是弱者。

  王維慶:儘量地借助一些我們專業的,但是不要,我個人感覺,聽一些這個以贏利為目的的諮詢機構。

  主持人:你剛才出了一個主意説要聽專業人士的意見,可是我告訴你,我經常會收到觀眾的來信,都是告訴我他們聽了什麼機構的推薦,然後買的股票。

  王維慶:我們下來實際上看很多,我們現在給大家某年某月推薦的股票漲了,這次推薦的也漲了,下次我要推薦一隻600多少,號碼底下三個星號,請您打什麼電話,我總跟股民開玩笑,我説如果他做股票能賺錢,他就不上電視臺做廣告,這個道理推理很簡單,所以我覺得就是説,有時候就是説專業分析要給,但是你自己要拿定主意,最後的決定是要你自己。

  投資者:事實上您説的那一個概念,就是説盈利性的不要聽這個,我覺得非盈利性也未必就是正確。

  主持人:我們聽聽這觀點,非盈利性的它為什麼也不一定正確?

  投資者:因為證券市場它是一個很複雜的市場,它跟街邊買菜是不一樣的,蘿蔔青菜多少錢一斤,大家都明白。

  王維慶:總比沒有參謀要強,我總是講就是説……

  侯:他們兩個這觀點我覺得,我個人就是傾向於贊同他的觀點,但是維慶這個觀點我覺得就是所謂非盈利性的或者盈利性的這個區別。

  侯:非盈利性的太少太少了。

  王維慶:我們打比方,你比如陷阱,有水洼,你拿我們這個分析可能有十個陷阱,我們能幫你刨去七個,那麼還有三個呢,我們也看不到,那麼你如果有自己的一定的主見,經過自己的一點點學習,可能又排除了一個到兩個,那麼你落後一個陷阱的概率可能就比較小。所以我們一直講,我們是一個參謀,是一個柺棍,但是永遠不可能替你做主。

  主持人:那您做決策的時候,拿什麼做依據?

  梁先生:這個我就選我自己做過的股票,熟悉的股票,

  主持人:梁老先生,你們發現沒有,他還是很理性的,其實是一個很理智的老人家了。

  梁先生:我們聽風就是雨,人家説這股票呢,你馬上明天今天就買了,這種事情我有教訓的,我花了學費的。

  主持人:咱們還是特現實地給何大媽再分析分析,她哪一個環節出了毛病。

  投資者:你像何大媽呢,你讓她來分析財務報表,顯然不現實,對不對的,但是如果她後市做了跟蹤研究,咱不算研究,就跟蹤,你買一個股票。

  王維慶:七八塊錢是有的賣了。

  主持人:我明白,就是説投資它可能分三個部分,投資的準備工作,然後投資,也就是説我下單,買入或者賣出,執行指令,最後一部分就是投資的風險控制,這三個部分可能是密不可分的,你光做中間的那個最簡單的,就是買入賣出,你肯定會很麻煩的。

  投資者:起碼您關心關心,哎喲,外面都吵起來了,怎麼回事兒呀,對吧,我一看有人説它是假的,有人説它是真的。

  主持人:那應該趕緊拋了。

  投資者:那麼你這時候是不是可以去看看它的業績呀,是不是8毛呀,如果不是8毛,已經到4毛了,8毛的東西值18,那麼如果4毛了,甚至幾分了,它還值18嗎?

  主持人:我跟你們大家説,這個如果何大媽在18塊、19塊錢買的,我敢肯定如果是像何大媽這個年紀的投資者,他肯定捨不得在七八塊錢把它賣掉,梁老先生您説我説的對嗎?

  梁先生:所為止損這個股評人士跟我講過多少次,説起來容易呀,辦起來難呀,如果説老是止損,那你買股票幹什麼?

  王維慶:梁老這種觀點是我們見到所有中小投資者裏面最普遍現象,而且這個呢,不瞞他説,就是説不僅投資者,就是專業人士可能在止損方面都存在困難,但是客觀來講,不會止損就永遠賺不了錢,而不是您説那句話,我老止損我怎麼賺錢。

  侯:我跟你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

  主持人:你説,你説。

  侯:就在中國證券這三年多的調整過程中,我們好些專業人士,就他説的贏利機構,非贏利機構,專家出局了。被掃地出門的,賠的一分不剩的,斬腰的比比皆是,為什麼?他們其實也是一個止損做不好,賭博心理,賭呀,17塊錢我跌到7塊了,我咬咬牙賭賭,誰也沒把這個退市機制,當時第一隻股票是水仙,ST水仙出來,大多數沒把它當回事兒,覺得我買的股票怎麼可能就倒楣到千分之一的股票……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中國的股民為什麼不願意止損呢,我想先把這個問題回顧一下。

  主持人:你説為什麼?

  投資者:我們整個股市,我這麼理解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從1990年開市開始到1993年這是第一個階段,就是想方設法吸引股民入市,那麼1992年、1993年大家都知道,有個1992年的年底行情吧,想方設法把套住的股民給解套了,什麼送股呀,大比例分配呀,低價配股,想得出來的辦法都想出來了,這是第一個階段。隨後1993年就一直開始低迷,相對的説到了1995年。然後第二階段,就是1996、1997的大行情那個階段。那個階段就是剛好收益於整個國民經濟復蘇也好,好轉也好吧,又吸引了大批的股民,那麼這個階段的時候呢,大家就得出了一個結論,股市是套不死的。

  王維慶:只要等。

  投資者:只要等,跌到什麼價位都能夠解套,那麼這個觀念後面又得到了一次強化,1997年行情大幅下跌以後,很多人也會套的很深,甚至很多很差的公司,你比如像我們瓊民源,也就是現在的中關村,那麼在這個階段呢,很多人就發現了,採取資産重組這種方式又求了一批股民,救了一批套得很深的股民,那麼這一次強化心理,大家都心裏有這麼一個暗示,就是有這麼一個相當於定理也好,定律也好,跌狠了,國家會來幫我們的,有業績的可以送股,低價配股,沒有業績可以找一個好的公司再把它重組,甚至呢,找一個不好的公司,把它吹的很好,也可以把它價位炒出來,這就是2000年前。

  侯:跌到現在來講,體現的還是他剛才這個政策市的特徵。

  投資者:但是2000年以後,這就是我説的第三階段了,整個行情的第三階段了。大家所有建立起來的定律、定理,完全推到,

  侯:我補充一點,所謂止損這一點不是説我腦袋裏有個止損就行了,那是要設止損位的,就是我這個股票跌了多少我就出局,這個紀律一定要很堅決,我有一個朋友賺11%的股票就要跑,跌破5%堅決就出局,他從來是這樣到現在他是賺的。

  主持人:那關鍵做起來難了,剛才梁老先生説了,我做起來難。

  梁先生:理論上知道。但是很多情況下,是沒有做到的。

  王維慶:我經常跟我們的投資者講什麼呢?就是説止損怎麼練習呢,你可以少量投入,你別這只股票我看好,我可能買,一般操作習慣買一千股,那你買200股,那麼你虧的時候呢,你練習你的止損,我可能虧10%,為什麼,你割200股的時候呢,對你的心理壓力不大,但是你要割一千股的時候呢,你會算我這只股票一隻股賠一塊,一千股就賠一千塊,對吧,那這樣的話,那200股那我可能就賠200,你可能心理承受,這樣去練習一個操作的行為,如果你行為規定化了,那麼你慢慢就不受你所謂的買賣標的大小的影響。

  梁先生:我做了這個試驗。

  主持人:怎麼樣的效果?

  梁先生:是這樣,剛才我比如説買一千股這個跌,跌了以後我就把500股賣掉,賣掉500,我保留500股,我不至於止損的那麼多。

  王維慶:這是個沒有辦法的辦法。

  梁先生:那麼等到他跌下來了以後呢,我原本買的高的呢,我低的時候再補,我降低成本,我採取這種辦法來,逐步的來。

  王維慶:就是您這個辦法,就是如果遇到藍田它也一樣死人,就是我們講的,我們打個比方。

  梁先生:遇到騙子你沒有辦法了,是吧,因為他是騙子。

  王維慶:屬於秀才遇見兵,有理講不清。

  侯:買了一雙鞋,它的好壞是你個人眼力的問題,但是假如你進了黑店,那沒有辦法,他所有的全是假貨,那沒有辦法的。

  王維慶:就是講到這點了,我再補充一點,像剛才何大媽説,採取訴訟手段,甭管有多少,可能還有個結果。

  主持人:咱們第一個就是通過這個民事賠償訴訟已經拿回來了錢的案子,就是大慶聯誼這個案子。

  王維慶:沒多少錢,可能幾千塊錢吧。

  主持人:已經有了,但是不管拿到多少錢,也許今年能拿到兩千塊錢,再往後能拿到兩萬,往後可能更多。

  王維慶:我覺得往個體上説呢,可能對何大媽這個屬於杯水車薪,但是往大裏頭説了呢,可能對於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可能起點兒作用,這是可能,這是好的。

  投資者:理論上可能會勝訴,實際上可能沒錢賠。

  主持人:我這兒收到一些給何大媽的信,還有網友給她發的建議都有好多好多,我這兒念一個比較有代表性的,一位叫木羊的投資者,他説我們知道開車有危險,所以我們要係安全帶,他説如果何大媽開一家賣蘋果的公司,這個蘋果它要爛一點,你肯定就會做處理,你不會等他全部爛掉你再做處理對不對,所以何大媽應該在這個思想裏頭加上這種風險控制的這種概念,應該改掉原來思維方式,他建議大媽馬上賣掉手裏剩下的,其實剩下真沒多少了,他説改變思維方式以前,不要再進入股市。還有一個投資者寫的還是挺深情的,他説何大媽年紀應該在耳順吧,其實平平安安看朝陽落日,清茶淡飯有益健康不好嗎?在股市裏頭壓上老本,哪怕只想賭一把,也太危險了,在這兒可能不是何大媽賠,就是何大爺,所以他想讓何大媽忘掉股市,

  梁先生:千萬記住,老年人炒股啊,你要把他當成一個有樂趣的一件事情吧,所以你別把這個事情當成要發財,要想炒股,要想怎麼樣,你這樣做就不好了。

  主持人:其實何大媽到現在也不敢把這件事跟她的女兒説 ,就跟子女,她一直都不敢告訴,而且身體最近也特別不好,可能因為這個事兒思想壓力太大,前幾天我知道她還住院了幾天,我真是還挺同情何大媽的。

  侯:她這顯然不是像那個梁老先生這樣把它當成一種休閒娛樂這種來的,她像大多數投資者一樣,是想要從這裡賺那個資本利得的。

  王維慶:其實我比較同意第二個人的觀點,因為網上上午有一篇調查報告,説股市投資,名列全中國調查十大危險行業的第五,僅次於工地的建築工人和飛機的試飛員。

  侯:實際上在國外它也是風險行業,根本不用排,為什麼這當條新聞,現在的中國給發了呢,就是因為中國這個風險不是由於股民自己投資造成的,是我們的股權分置呀等等這一系列結構性的原因造成的,所以它才是條新聞。

  童:我想何大媽她事到如今也沒有更多的辦法了,假如能捂住的話呢,千萬別告訴別人。

  主持人:為什麼?

  童:如果她以5毛錢的價位把她的幾千股賣掉的話,也換不回來多少錢。

  主持人:對,換不了多少錢。

  童:假如她還敢再賭一把的話,就接著賭算了,賠光了也就那麼回事兒的。那萬一,儘管是一萬個裏有點點機會,真的能夠重組成功,真的有政府或者是有哪個企業想救她一把的話,她到時候三五塊錢還是應該能賣的著的。

  王維慶:我覺得童老師是非常好的心理大夫,為什麼?他又給何大媽畫一個更遠的遠景,這個説的可能會真的有,但是我個人感覺説它沒有。

  主持人:也就是你們沒什麼辦法。

  童:給她支了一個招嘛。

  主持人:捂著。

  童:事到如今,只能如此了。

  王維慶:那是一個下策的下策。

  主持人:那梁老您作為與何大媽應該是差不多年紀的人您給何大媽的建議是什麼?

  梁先生:我的建議就是説面對現實冷靜對待。

  侯:我覺得何大媽,就把它當成一個自己看了一部大的風險投資大片吧,在中國大的證券市場這個轉軌的過程中,自己經歷了這麼一個大片,只不過自己當了一回主角,然後到現在呢,我倒建議她跟她閨女説清楚,説媽給你留一份遺産,這個將來沒準能夠賺多少,把這些股票讓給年輕人去操作,大媽自己享受自己的金色晚年比較好。

(編輯:小荷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