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焦點對話

八月月度調查(2004.08.03)

央視國際 2004年08月04日 15:31

  主持人:從四月開始,大盤月線連收四陰,指數連續創出新低,進入8月後,大盤能不能擺脫低迷態勢,哪些因素將會左右市場的變化?我們對國泰君安 申銀萬國 興業證券 西南證券 中信證券 東北證券 方正證券 北方證券等八家證券公司的研究部門進行了問卷調查,我們一起來看8月月度調查的結果:

  參與券商

  國泰君安 申銀萬國 興業證券 西南證券

  中信證券 東北證券 方正證券 北方證券

  調查第一部分是關注的政策,我們發現雖然上半年宏觀調控取得明顯成效,但宏觀經濟效應還是影響機構操作的重要著眼點,反饋結果顯示:貨幣信貸政策的未來動向仍然成為首選,這其中主要是關注CPI指數的變動趨勢以及信貸能否適當放鬆等問題,另外由於中石油登陸A股市場的傳聞,有關大盤股上市節奏、規模如何控制的問題以同樣票數列居第一,排名第二的分別是保險資金的入市和上證ETF的推出,這兩項內容都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資金的供給;近期隨著解決股權分置問題呼聲的日漸升溫,各家機構也都調高了對這一現象的關注度,在本次調查中列第三位。

  政策關注 第一位:貨幣信貸政策未來動向

  大盤股上市節奏、規模如何控制

  第二位:保險資金入市 上證ETF推出

  第三位:股權分置問題解決思路

  調查第二部分是資金面動向, 7月市場資金面較前期略有寬鬆,這主要得益於新股擴容節奏的明顯減緩,但同時我們也注意到大盤股上市的傳聞以及市場持續的疲弱走勢導致場外資金的入市意願較低,這些因素都會對8月份的資金供給産生影響。 調查結果顯示:機構普遍認為本月資金面將維持中性偏緊的格局,主要原因包括:從老基金持續減倉和新基金觀望等待的操作策略來看,市場資金主力軍短期難有大的作為,其它場外資金也大都處於徘徊狀態,即便進場也是以短線炒作為主,而資金供應方面的一些利好,如保險資金入市和上證ETF推出等措施都僅僅停留在預期層面。

  資金動向—中性偏緊格局

  主要原因:

  1、 基金短期難有大的作為

  2、 場外資金觀望為主

  3、 資金流入利好因素遲遲未見動作。

  調查第三部分是行業價值,結果顯示:本月排名與7月份相比再次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上月位居第三、四、五名的煤炭開採、交通運輸、電子元器件及通信設備製造在這個月的名次都前進了兩位,全部進入前三甲,而石化和電力則並列退居第四,本月入選第五名的是一個新面孔—紡織服裝業。另外在行業部分的調查中還有一個問題值得關注,就是有兩家機構將剛剛推出的“中小企業板”列在了首位,他們認為這個板塊目前已初具規模,一些個性獨特、管理良好、行業成長性不錯的上市公司可以重點留意。

  行業價值 1、 煤炭開採業 2、 交通運輸業(高速公路、港口等) 3、 電子元器件、通信設備製造4、 石化、電力及電力設備製造 5、 紡織服裝業

  板塊表現—中小企業板 重點留意個性獨特、管理良好、行業成長性不錯的上市公司 調查第四部分是市場走勢 ,反饋結果顯示:有四家機構樂觀認為,隨著藍籌股結構性調整進入階段尾聲,加上市場對半年報的良好預期,8月份大盤有望走出一波探底適度反彈的升勢,上行阻力位在1500點附近。另外還有三家機構的觀點是股指可能在一個箱體格局中呈現牛皮盤整行情,只有一家機構認為8月市場將會進一步下探尋求支撐,低點在1300點附近。

  市場走勢 四家機構:大盤有望探底適度反彈 高點1500點附近 三家機構:股指進行牛皮盤整 一家機構:市場進一步下探尋求支撐 低點1300點附近 。

  主持人:為了使這個話題探討的更為全面呢,我們在請出王凱的同時,還請到了一位上海的嘉賓陳李和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陳李你好。

  陳李:你好小寧。

  主持人:目前大家對於宏觀調控已經明顯見效的這種關注度已經開始降低的時候,似乎現在大家又開始關注貨幣政策會不會有關注,那麼你對這一點是怎麼看的?

  陳李:一般來説,我們從M2和利率變化這兩個指標來觀察,貨幣政策的鬆緊程度,從M2來看確實貨幣政策有放鬆的趨勢,因為六月份M2增速同比去年來説增長很多,為了防止經濟硬著陸,央行確實有放鬆貨幣政策的趨向。另外一個就是升息了,利息的變動,那麼我們認為短期內利率變動可能不大可能,但是長期來看利率仍然有上調的壓力,短期內之所以不斷波動,主要是因為市場和專家管理層都已經預計到,CPR會衝高回落,因此利率可能很難調整,但是長期來看我們注意到美聯儲可能在八月份繼續調高利率,那麼英國歐洲央行也有可能增加利率,上次沒有跟風的日韓兩國也在考慮增加利率,就是説在一個全球的週期內,中國還要避免這還要觀察。

  主持人:的確像你提到的全球已經進入了一個升息週期,但是現在對於大家可以想象的一點也就是説是不是即便我們在這個升息當中調整了利率,實際上對於整個貨幣政策的預期之後,如果這個消息出來,反倒是對市場的一個鼓勵,大家覺得最後的貨幣政策的一個雷也已經扔出來了。

  陳李:有這種説法,但是我們覺得如果一旦升息的話,大家會預期到這是一個升息週期,既然是一個升息週期可能意味著未來一到兩年,甚至兩到三年,都會有持續不斷地加息,這對我們來説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主持人:那麼實際上在宏觀政策面上和貨幣政策面還有很多不確定性因素,那麼你覺得如果讓你做一個列舉題的話,你覺得現在還有幾個因素是值得大家來關注的。

  陳李:一般來説有這麼四個問題,一個是股權分置,第二個是券商的危機,第三個是宏觀調控滯後影響,最後一個就是一些中石油的上市。

  主持人:他提到的第一個問題,也就是説股權分置的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實際上是長時間來的一個遺留問題,王凱你覺得這對於目前市場的實質性的影響還是比較大嗎?

  王凱:對市場影響還是比較大的,對於投資者來講他首先是股權分置沒有解決好,使好多一部分想進場的資金不得不停留在場外, 那麼我們知道從2001年到現在為止整個市場的問題就是這個流通股的流通問題,那麼解決股權分置可能是解決不能流通股份,流通的一個中間的環節。這個問題如果不能明朗化的話,但是實際上很多問題都已經明朗,那麼作為投資者來講我們市場最大的不確定性可能就在股權分置的問題上,它擋住了很多資金主動進場的這麼一個渠道,可以説我想對市場整個的健康發展都是一個比較大的障礙。

  主持人:那麼陳李我們再聽聽你對剛才忘記的那一條也就是説市場擴容,有可能大盤回歸到A股市場的這樣一個消息,你覺得這樣一個消息會對目前的市場,特別是機構心裏的影響是不是目前來説最嚴重的一個?

  陳李:對,其實我覺得相對傳言中的中石油發行A股來説,資金面倒不是一個特別大的問題,最主要的是股指,就是中石油的到來,再次將A股H股市場股指差異這個難題放在機構投資者面前,怎麼看待A股的股指水平,怎麼看待石化股,看待大盤股的股指水平,怎麼解決這個難題,我想很多的機構投資者可能還沒有準備好。

  主持人:那麼陳李説有很多的機構投資者還沒有準備好,而且給大家帶來了一個比較項目,一個是資源不再稀缺的這樣一個挑戰,談到另外一個問題就是説目前大家都比較關注的券商生存危機的問題,這個問題可能問你們倆都有點難回答,因為你們倆都是券商,你覺得這個問題會對目前的這種市場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

  王凱:那麼從目前的整體情況來看券商的出現的危機可能對市場的影響更多的體現在個股上,我們知道券商本身有很多的資金業務,有很多的理財業務,那麼他們出現危機的話,至少它反映在市場的層面上就是資金面比較緊張,我們看到很當股票莫名其妙的跳水,很多莊股無法再繼續維持下去,很可能都跟券商本身有很大的關係。那麼它對市場的殺傷力往往是從點帶面的,那麼在一個弱勢的環境當中如果説很多股票還要持續跳水的話,那麼會對投資者本身來講至少在心理上造成比較大的壓力。

  主持人:陳李實際上我們也看到目前大家特別是機構投資者對於目前的市場的這種投資方向的這種明朗也是一個問題,那你覺得機構投資者會不會在今後市場的這種擴融當中迷失他們的方向呢?

  陳李:應該不會,因為儘管對於它來説,比如説中石油上市的話,之前可能市場會受到一定波動的影響,但是這無疑對於機構投資者來説,增加了一個戰略性的籌碼,就是説如果是機構投資者的話,它一定會持有類似于像中石油這樣的籌碼,籌碼增加其實有利於資金給投資者的長期規劃,有利於他們的資産配置。

  主持人:那王凱你看如果説下一個階段大家對於整個市場的預期包括宏觀政策,三四季度的預期,如果是比較不樂觀的話,你覺得這是不是也懸在大家頭上的一把利劍。

  王凱:這個對於經濟不樂觀的預期它更多的體現在上市公司這個層面上,以往我們知道四月份的調整大家是在宏觀面上進行的比較悲觀,那麼現在來看這種不確定性,轉到上市公司上,那麼上市公司,半年報的情況都比較好,比較樂觀,但是三季度如何呢,大家還在看,所以説這一點來講對於市場的投資者影響還是比較大的。

  主持人:好,陳李現在還要問你一個問題,就是説有一個投資者手機尾號289黑龍江的投資者他問基金在關心哪些品種,另外實際上基金二季度的報告也顯示新老基金在稱謂方面的這種差距還是非常大的,那你覺得這種以後走向平衡會以一種什麼樣的 形式來完成?

  陳李:我們覺得目前來看新老基金 的倉位差異可能在八月份還會延續,就是説老基金由於市場的謹慎,可能要不斷地降低倉位,但是市場已經處於很低的位置了,降低倉位很困難,同樣處於對市場謹慎的態度,新基金可能進場的意願不是很強烈,因為他們也考慮到,特別考慮到老基金會持續減倉,所以這兩者之間倉位差異可能在八月份還要延續,但是總體來看的話,這兩者之間的差異應該是縮小的,在未來是縮小的。

(編輯:小荷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