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焦點連線

公司調查:精密股份 “老東家”破産 舊賬難還(2004.11.11)

央視國際 2004年11月12日 10:24

  主持人:羅曉芳

  記者:王飛

  工作人員:

  精密集團秘書

  張華 精密集團董事長

  沈偉 陜西精密合金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主持人:精密股份日前發佈公告稱,公司接到關聯方精密集團通知,精密集團政策性破産已經獲得批准。關聯方破産了,可是它還欠著上市公司高達1.87億元的往來欠款。那麼,精密股份還能從已經破産的關聯方拿回欠款?公司最新的生産經營狀況又如何呢?本欄目記者前往西安進行了調查。


  記者:我現在已經來到了精密股份也是精密集團的大門口。經過觀察我發現,這兒並沒有公司的任何招牌或者標誌,只是在工廠大門口的上邊,貼著一個關於歡迎政府工作組進廠的標語。那麼這裡究竟發生了什麼樣的情況呢?我們現在就展開我們的調查。

  解説:在工廠的大門口,記者看到了貼在墻上的政府公告。而在廠區裏面的第二道門內,則有幾個工作人員,正在懸挂著一幅標語,上面寫著“以市場為中心,以價值為導向,以人為本,全面實施公司再造”。旁邊是一些企業的職工,在進行著交流。這樣的場面,是記者在其他上市公司中沒有見過的。記者隨即進入辦公樓裏,來到了設立在一層的工作組辦公室。在這裡記者看到,來自政府有關部門的工作人員,正在一一解答著職工提出的各種問題。

  政府工作組人員:工作組這幾天主要就是接待群眾,接受群眾反映的一些材料、數據整理。

  解説:這位人員告訴記者,工作組共有20多名成員,組長由陜西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司南親自挂帥,而陜西省國資委的一位副主任則出任副組長。不過今天兩位領導都在外面處理事務,所以不在精密集團現場辦公。於是,記者又來到三樓,打算尋找精密集團的董事長張華了解有關情況,然而張華同樣也不在這裡。

  精密集團秘書:你好,張總,我是胡亞東。中央電視臺的人要在廠裏採訪,你現在在什麼位置?能不能過來?……不知道,他要採訪你。……你有事是吧?過不來是吧?

  解説:記者注意到,精密集團雖然與精密股份關係密切,然而並非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上市以後的精密股份,其國家股股權的持有者,實際上是陜西省國有資産管理局。按照精密股份公開披露的信息,公司的部分高管人員同時在精密集團內兼職,因此,精密集團充其量也就是精密股份的關聯方,並沒有對上市公司的任何控制權。既然如此,它憑什麼佔用精密股份的大量資金呢?由於沒能夠見到精密集團董事長張華,記者於是通過電話,對張華進行了採訪。

  精密集團董事長 張華:股份公司剝離上市以後,雖然集團公司和股份公司沒有直接的股權關係,但是當時的省政府這塊股權是委託集團管理的,體制上造成了兩家公司在過去是兩塊牌子一套人馬在運作。所以歷史上、體制上一直沒有理清楚這個問題,兩個公司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很多資金往來。

  解説:張華告訴記者,作為一家幾十年曆史的國有企業,精密集團在將核心資産精密股份剝離上市以後,自己只剩下缺乏市場前景的較差資産以及一些輔助設備,尤其是大量的富餘員工。再加上集團地處西部,舊的經營機制沒有得到及時轉換,因此,今天終於走到了破産這一條誰也不願意面臨的道路。而對於精密股份和集團之間的複雜關係,在記者後來採訪精密股份總經理沈偉的過程中,沈偉同樣表現得無可奈何。

  記者:精密股份在股權上並不受集團控制,為什麼還要讓它來佔用上市公司資金?

  陜西精密合金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沈偉:這就是改制的不徹底性。由於這種不徹底性,使得兩個公司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無法實現完全的分開。另外股份公司為了尋求一個穩定的生産經營環境,再加上有關部門也要求股份公司對集團公司的穩定要作出貢獻,所以股份公司背負了一些不該背負的負擔。

  解説:沈偉告訴記者,在對精密集團的支持方面,精密股份可以説是不遺餘力,就連股份公司發工資,都要考慮到集團的職工。而這些明顯違反證券監管部門要求、直接損害投資者利益的行為,公司又實在是出於無奈。對於這一點,精密集團並不否認。

  精密集團董事長 張華:我們認為這確確實實是一種損害,但這種問題是歷史的體制問題形成的。

  解説:在精密股份與集團共用的辦公樓裏,記者對雙方的密切關係深有感受。從許多辦公室的招牌上,記者很難分辨哪個屬於股份公司,哪個屬於精密集團。兩位高管也都承認,雙方在人員、辦公等方面,存在明顯的交叉現象。而處於集團大院中間的精密股份生産現場,看起來也是更像集團的車間,而沒有任何區分的標誌。正是這種親如一家的關係,使得精密股份在沉重的負擔下,自己也一步步陷入了困境。記者在現場看到,主要從事高精度冷軋帶鋼生産、市場佔有率曾經達到20%的精密股份,如今只有少部分生産線還在運行,三三兩兩的工人,大多數只是在進行著設備的維護和保養。財務報告顯示,精密股份去年全年以及今年的前三個季度,凈利潤都是負數,而公司今年前三個季度的主營業務收入,只有1415萬元,已經不到去年同期的1/4,可謂處境艱難。

  陜西精密合金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沈偉:一方面這幾年市場情況不是特別景氣,另外一方面精密集團對精密股份的拖累,這兩年體現得比較突出。

  解説: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對於精密集團的破産,沈偉反而表示了一定程度的樂觀。

  陜西精密合金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沈偉:集團破産肯定不是好事,不過它破産以後,不會發生新的對股份公司的資金佔用,這是肯定的。同時我們利用集團政策性破産這麼一個機遇,可以優化股份公司職工隊伍,另外積極參與對集團公司破産的收購,可以獲得有價值的資産,對股份公司長遠的發展,將會産生積極影響。

  記者:作為管理層,讓上市公司蒙受這麼大不應該有的損失,你們怎麼向中小股東解釋?

  陜西精密合金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沈偉:首先向廣大的中小股東表示歉意,這些問題的産生,主要由於改制不徹底,歷史原因造成的。我們一直在尋求積極的解決辦法,剛好利用這次精密集團的破産,我們將盡最大努力,盡可能挽回損失。

  解説:那麼,被國家列入政策性破産企業名單的精密集團,又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彌補上市公司的損失呢?精密集團的資産負債情況,顯然是問題的關鍵。

  精密集團董事長 張華:集團公司資産大約是兩個億左右,負債包含對股份公司的負債,大約是五個億左右。

  記者:按照政策性破産的有關規定,這五個億的負債當中,有多少是可以核銷的銀行債務。

  精密集團董事長 張華:三億七千多萬。

  記者:那麼剩下來需要清償的債務,就只有兩個億了?

  精密集團董事長 張華:對,主要是股份公司這一塊。

  解説: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精密集團實行政策性破産以後,資産進行清算拍賣所得的資金,首先將用於企業職工的安置。剩下的再用於債務清償。據了解,精密集團的職工安置費用,大約共需要一億多元。而記者在工廠內四處轉了一下,見到的基本是年代已久的車間與設備。那麼,精密集團能夠變現的最好資産,究竟是什麼呢?

  記者:我現在是在精密集團的廠區裏面,這個廠區佔地面積一共是300多畝,除了精密股份所佔據的幾十畝土地以外,其他都是集團所有。在精密集團政策性破産以後,它可以用來抵償債務的資産,主要就是這塊300多畝土地。

  解説:精密集團地處西安古城的西方,地理位置良好。屬於工業用地性質的這塊土地,連同精密集團剩餘的廠房設備等資産,價值大約兩億元,已經足夠支付職工的一億多元安置費用,而餘下的就將用來清償債務。這樣一來,精密股份擁有的1.87億元債權中,預計能夠得到直接清償約四千萬元。而剩餘的損失,則需要依靠土地來做文章。

  精密集團董事長 張華:如果將來能夠順利轉成商業用地的話,按照現在西安市的標準來算,這個土地的價值應該在兩億四五千萬的樣子。

  記者:如果精密股份能夠爭取到,將這塊地仍然作為工業用地性質買下來的話,它的代價可以是多少?

  精密集團董事長 張華:一個多億吧。

  解説:這樣的運作,如果能夠實現的話,精密集團對於股份公司的債務,基本就可以解決大半。不過這一切都要看精密集團破産程序的實際進展。而破産工作目前只是剛剛開始,清算小組更是還沒有成立,全部的破産程序,最快估計也需要一年才能夠基本完成。因此,精密股份的巨大損失,最終究竟能夠挽回多少,目前還很難做出準確的預測。

  記者:精密股份走到現在這個局面,下一步打算怎麼辦?

  陜西精密合金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沈偉:公司確實處於歷史的最低點,為了儘快扭轉這種局面,公司董事會對公司今後發展戰略進行了多次研究,提出利用精密集團破産為契機,對股份公司進行再造。所謂再造就是説從資源、人員、體制、機制、産品等諸方面,進行大力度重新調整和整合。比如説産品結構調整,現在已經成功開發出一種國家某行業持續需求的一種新型材料,一旦投産以後,就可以改變以前我們公司小批量、多品種、規模一直上不去的這種狀況。我們相信通過再造方案的實施,精密股份能夠儘快走出困境,浴火重生。

(編輯:小荷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