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boxttx" name="big5"-->
>> 往日新聞回顧

系列報道《僑界十傑》(七):王志功——創造“中國芯”的人 

央視國際 2004年07月27日 09:19

  近日,東南大學射頻與光電集成電路研究所和中國最大的芯片封裝企業達成意向協議,共同將十幾種最新芯片技術推向市場,如果這個項目實施順利,那麼一兩年之後,人們使用的寬帶技術將比現在廣泛應用的ADSL和ISDN寬一百倍,而組織並參與設計這些芯片的人就是德國歸僑,東南大學射頻與光電集成電路研究所所長,微電子光電子專家王志功。

  今年50歲,在南京東南大學無線電工程系任教授和博士生導師的王志功可以説是目前中國微電子光電子領域的領軍人物,在回國不到七年的時間裏,他就成功創建了射頻與光電集成電路研究所,從無到有培養了一個120人的優秀科研團隊,研製的各種芯片數次填補國家空白,並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目前中國傳輸速率最快的芯片就誕生在這個研究所,王志功教授也因此被業內人士譽為創造“中國芯”的人。

  王志功教授在不到七年的時間裏所取得的這些成就令許多當年阻止他回國發展的國外同行吃驚不已,回國前,王志功教授在德國已經是功成名就,妻子呂曉迎也取得了博士學位,一家四口其樂融融生活在德國南部的風景名勝黑森林地區。在德國,王志功教授連續參加了德國政府組織的5項聯合攻關項目,承擔了最前沿的研究課題,還兩次在號稱“固體電路設計奧林匹克”的國際固體電路大會上宣讀論文,這對任何一位從事固體電路研究的專家來説,都是足以自豪一生的榮譽,德國應用固體物理研究所更是將王志功教授聘為終身研究員。然而,王志功教授卻在1994年和1996年兩次回國講學之後,做出了回國的決定。1997年9月王志功夫婦帶著兩個剛上完小學三、四年級的兒子舉家回國,他放棄了許多大公司的邀請,選擇了回母校——東南大學,執鞭任教。

  王志功(東南大學無線電工程系射頻與光電集成電路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我在新的環境在自己的國土,如果能夠培養出來的學生,他們作出的成就也能達到那樣高的水平,並且不是一個人,而是幾十個、幾百個,甚至可以帶動更多的人,我覺得那樣創造的價值比我在國外創造的價值更大,並且更值得驕傲、值得自豪。

  正是抱著這樣的信念,王志功教授一回到母校,就開始了艱苦的創業,一邊將國際最新的信息和技術撰寫進教材一邊給學生講課,同時開始著手創建射頻與光電集成電路研究所。

  王志功:我們就在這樣一間空房子裏面開始,然後在政府、學校各方面的支持下購買設備,購買儀器,建立我們自己的團隊。現在已經建成了至少在國內是一流的一個測試實驗室,在世界範圍內在大學這個層面上我們也是可以值得自豪的。

  芯片設計是一項非常細緻的工作,幾萬根的線條都是一點一點畫出來的,一塊芯片從設計到製作至少要經過幾百遍甚至幾千遍的修改才能成功,這些大大小小的芯片就是王志功教授和他的研究所近七年來的成果,不過和這些芯片相比,王志功教授更滿意的是建立起了一個完整的研究梯隊。

  記者:假如您沒有回來,您還在德國或者美國等其他國家的一些大公司,那您會達到您現在的這個工作狀態麼?有100多個助手?

  王志功:這不可能。這個當時已經在我回國之前我就想,我在國外我永遠達不到這樣的一種程度,因為我在那裏,我只能説從事客座研究,我是在利用國外的條件再做自己一個領域的奮鬥的一種事業,那我只有回到中國,我才有這樣的條件,才可以在各方面的支持下,我自己建立一個團隊,我自己通過這樣一個團隊創造出來更多的也就是説比我個人多幾倍、十倍、 幾十倍、上百倍的這樣第一種成果。

  作為國家863光電子主題專家組成員,王志功教授除了教書育人和科學研究,更關心集成電路事業的整體發展,為了使中國集成電路的設計和製作儘快趕上世界先進水平,1999年,王志功教授撰寫了“關於國家設立集成電路設計人才培養專項基金,開展中國芯片工程的建議”並寄送給中央有關領導,這份建議立即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視,根據中央領導的批示,2000年,中國國務院出臺了《鼓勵軟體産業和集成電路産業發展的若干政策》。

  王志功: 我們國家從那個時候起就開始了一場我自己稱之為集成電路的設計和産業的“大戰役”。

  也就是這個戰略,使中國的集成電路設計隊伍迅速壯大,從2000年的不足2000人到今年,已經接近一萬人,但是王志功教授説,這還遠遠不夠,要想趕上國際先進水平,要做的工作還很多,要走的路也還很長。

(編輯:朱亞菲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