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蕪湖 《鐵打丹青》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29日 17:25 來源:CCTV.com

  一張不同尋常的照片背後,是一副舉世無雙的巨副鐵畫,這件工藝絕世的無價之寶,又牽動著一段鮮為人知的動人故事。究竟是什麼人打制出了這副鐵畫迎客松呢?本期走邊中國將帶您去尋訪鐵畫背後那段傳奇的歷史故事。

  看到這樣的場面,人們很快會反映出這是在打鐵,但是畫面中的人,並不是在打鐵,他們卻是在做畫。

  這是一張讓30歲以上的中國人眼熟的照片,照片中已故總理周恩來和國際友人的背後是一副迎客松,周總理生前曾無數次和來訪的外賓在這幅迎客松前留影。以至於這樣的場景已經被定格在人們的記憶中。

  40多年來,這副《迎客松》一直屹立在招待廳的門外,今天當我們走近迎客松,發現它原來是一副鐵畫。管理人員告訴我們,它是由 200 公斤熟鐵,用最原始,最耗時,最耗工的鍛鋼技術, 鍛造而成的。這副《迎客松》上面那成千上萬個松針都是用鐵錘一根根敲出來又逐個鍛接在一起的。這件被珍藏在人民大會堂裏的無價之寶究竟是什麼人?又是怎麼打制出來的呢?鐵畫的落款上沒有工匠的名字只留下了蕪湖鐵畫四個字。

  “鐵到蕪湖自成鋼”,當我們為了追蹤鐵畫迎客松的製作之謎來到蕪湖時,聽到了這麼一句話。在歷史上,蕪湖的鋼鐵鍛造業非常有名,這裡曾經是江南一帶鋼鐵鑄造,生産和傳播的集散地。 在當時,煉鋼技術是當地工匠們一種秘而不宣的要術。那麼,這種所謂的恒密之術究竟有什麼秘密呢?

  蕪湖市東部有一座山叫神山,山上有一個淬劍池,傳説幾千年前,幹將曾經在這裡設爐煉劍。但是久煉不成,幹將的妻子莫牙便將自己的頭髮和指甲投入爐中,終於煉成了神劍。幹將和莫牙的故事到底只是個傳説還是其中真的有什麼絕密的技術呢?

  今天的科技用簡單的數字揭開了這些古老的秘密。鐵能不能煉成鋼的決定因素就其中是碳的含量。現代冶金分析數量是,含碳量在2%以上為生鐵,在0。4%以下為熟鐵,在0。4%和2%之間為鋼。

  蕪湖史書中記載,明代鐵工:善鐵,去渣滓,看火候,聽聲音,直至生璞錘成鋼。而這種憑長期的實踐經驗來掌握的脫碳和滲碳技術,是一種煉鋼工藝最為複雜的技術。據説人民大會堂的《迎客松》正是採用的這種技術鍛打出來的。而今天,在蕪湖幾乎已經找不到掌握這種鍛鋼技術的鐵匠了。

  這條街叫花街, 蕪湖史書上記載,明中葉到清初,這裡鐵業興盛,有大型鋼坊16家,中小型鋼坊更始數不勝數。花街依舊在延續著當年的繁榮。街面上盪漾的,是幾百年不變的是生活氣息。 這叮丁冬咚的打鐵聲已經在這巷子裏回蕩了3個多世紀,據説300多年前, 鐵畫,就是從這條巷子裏誕生的。當時,一個名叫湯鵬的年輕人自江蘇溧水漂泊來到蕪湖,在花街的一個鐵匠舖子裏當學徒。

  那時鐵匠舖對面的巷子裏住著一位叫肖雲從的畫家,湯天池從小對繪畫充滿了興趣,就經常找藉口到肖家去看肖雲從做畫,肖雲從是江南新安畫派中的丹青高手,當時他仕途失意,情緒低落,看到一個下九流的鐵匠總顯出些厭煩。直到有一天他終於忍不住對湯天池説你一個穿皮裙的鐵匠看什麼畫?回家打鐵去吧。

  湯天池羞愧的回到自己的鐵匠舖,從此發誓一定要成為一個畫家。但是 他沒有錢買筆墨,便在幹完鐵匠活後試著用手裏的鐵錘,對著從肖雲從家裏撿來的畫稿打起畫來。

  幾個月後,當湯天池拿著親手打制的一副鐵畫山水來 求教時,肖雲從驚呆了。肖雲從驚喜的發現,新安畫派點線相連與塊面結合的畫風,正好適合打制鐵畫,這個意外的發現引起了他極大的興趣,從此,肖雲從便經常和湯天鵬一起切磋技藝,研究鐵畫技法。

  "晴窗流竹露,夜雨長蘭芽"這是蕪湖市工藝美術廠裏僅存的惟一的湯天池的作品。從一蹴而就的筆勢,頓挫交叉的筆畫中可以看見湯天池錘底工夫。湯,肖的結合,為蕪湖鐵畫創造了第一次輝煌,他們一起研究打制的鐵畫,顯示出精湛的鍛打技藝和獨特的藝術品位,鐵畫也因此成為當地的最高禮品供奉給宮廷。

  蕪湖鐵畫的誕生,更加繁榮和推動了當地的鑄造工業,鐵工們競相仿製,鐵在從竟在湯,肖兩人去世後持續繁榮了一百多年,

  但是從今天保存下來的這些鐵畫作品上看,畫面內容多為線條單一的山水。打制工藝上也顯得略為簡單粗糙, 藝術風格和打制技巧上都和《迎客松》有很大差距,我們不禁疑惑,這副迎客松真的是用那3百年前流傳下來的傳統工藝手段打造出來的嗎?還是使用了某些現代工具,採納了某些現代工藝的技法呢?

  她叫王葉青,她是蕪湖市文聯的畫家。他的養父王石趁曾經是安徽省著名的新安派畫家。1959年的一天,他正在畫畫的父親突然接到了一個特殊的任務,讓他創作一副大型國畫迎客松。當時,人民大會堂落成在即。每個省為了裝飾本省的大廳都拿出本省最具特點的手工藝絕活。而鐵畫是安徽省最具代表性的工藝品。黃山松又是享譽海內外的一個獨特樹種。安徽省委決定,組織人員打造一副巨副鐵畫<迎客松>。

  當時王石岑的煩惱不僅在於對繪畫題材的陌生。而且他了解,在鐵畫的發展史上,每一件優秀作品的誕生,都是一位畫家和一位能工巧匠的共同創造。而此時,誰又能和他一起擔當起這個重任呢?

  一棵由200公斤熟鐵打造的松樹,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究竟是誰打制出了這副不同尋常的鐵畫呢?走遍中國正在尋訪當年的鐵畫藝人。

  新中國成立之初,鐵畫手藝在解放前的連年戰亂中已經逐漸失傳。解放後當蕪湖市政府準備恢復鐵畫工藝時, 蕪湖城裏已經找不到一家鐵畫作坊,為了挽救這門獨特的傳統手工藝,市政府動用各種渠道開始尋找鐵畫藝人,就在這時,一位年近60老人出現了,他就是儲炎慶。 當時並沒有一個人知道,這個在供銷社默默無聞的老會計會打鐵畫,因為他的手藝是偷來的。

  對於儲炎慶和畫家王石晨畫家來説,這都是一場特殊的戰役,因為王石晨當時並不了解鐵畫的製作工藝,因此他很難一下子就拿出符合鐵畫特質並便於實際操作的畫稿。而儲炎慶雖然熟悉鐵畫的製作工藝但是在繪畫藝術方面卻是剛剛入門,此時,兩個人的磨合就成了這副作品成敗的關鍵。

  和300年鐵畫的誕生一樣,這又是一次大畫家和小鐵匠的結合。鐵畫之所以能在它300多年的歷史中呈現出一次又一次的輝煌, 在於它所蘊涵的濃郁的藝術品質,每一副精湛的鐵畫作品都滲透著精湛的鐵工技藝和文人化的幽雅意境。這種剛中帶柔,融平面和浮雕渾然一體,寫意與工筆和諧統一的藝術風格,正是三百多年來鐵匠藝人和文人畫家互相磨和滲透出來的一種特殊藝術形式。 而這副在鐵畫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迎客松,也不例外,它是中國傳統繪畫藝術和傳統鐵工技藝相結合的一次最高體現。

  他叫楊光輝,今年74歲 ,是當年參加打制迎客松的出言請的8個弟子之一。在此之前,他只是鐵匠舖子裏一個打制鐵鍋的小鐵匠。

  當第一爐火點著時,他們要面對的第一道關是拉風箱,拉風箱是控制火候的,而火候控制的好壞是打鐵的關鍵。

  8個風箱到了這8個的手裏分別奏出了8條旋律,每一個來回就像畫家在運筆做畫,不同的是,畫家在運筆中把韻律滲透在畫卷上,而他們卻把這拉風箱的節奏打印在了鐵畫上。

  那是一場空前絕後的大會戰,八口爐灶,火焰繚繞,八座鍛臺,眾錘齊發。廠房內一派火汽蒸騰的壯觀場面。

  8個人面對的都是困難。而這只是困難的開始, 當他們很快克服了心理上的壓力之後,緊接著他們面臨的是鍛打技術上的挑戰。那副迎客松不僅是一件藝術品,更是對他們鍛打技術的一次考驗。

  要把手中這百煉鋼化成這麼精細的繞指柔,並不只是一件體力活,這8條漢子要面對的,是繡花還要精細的手藝

  今天,我們看到<迎客松>上面那密密匝匝,千頭萬緒的松針,每一根松針都是在成百上千錘之下才成型的,"百煉成鋼"這句成語中的煉指的就是鍛打,鍛打是百煉鋼的關鍵性程序,每鍛打一次,熟鐵中的非金屬雜質就去掉一些,鐵的強度和韌性就會發生變化,當其中的雜誌含量達到一定的比例,鐵就成了鋼。

  但是,就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卻出現了一個意想不到的意外。

  幾個月來辛苦和努力在這一刻功虧一簣,合肥模型廠裏的人們在經歷了短暫的沉默和失落之後又重新甩開了大錘,2個月之後,這最後的一錘終於在十幾個人的電光火影中成功地落下。

  一副完美的絕世之作迎客松終於豎立在了人民大會堂迎賓廳的門外, 樹榦和樹枝蒼老如龍,錘跡凹凸起伏。兩萬支松針磊落層疊,遠山和巨石虛靈飛白,雲煙空闊。整個畫面謀篇佈局虛實相映,剛柔並濟。傳神而巧妙地運用了鋼鐵這種特殊材料營造出獨特的質感。

  從此,這副鐵打的《迎客松》就屹立在招待廳的門外,歷經風雲變幻依舊保持著堅韌挺拔的姿態。

責編:紅立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