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香格里拉 《東巴紀事》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1月19日 16:32 來源:CCTV.com

  編導:張玉潔 攝像: 郭浩

  數千年前,這裡的祖先就創造了這舉世聞名的東巴文,今天,世界上惟一存活著的象形文字仍然在這個古老的村落裏被沿用。是什麼樣的紙張,能讓這些經書保存千年而不腐爛?是什麼人將這遠古的文化一代代傳承至今。

  2003年,在波蘭閉幕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工程諮詢委員會上,中國申報的納西族東巴古籍入選《世界記憶遺産名錄》。而這用來記錄東巴古籍的東巴文字也成為世界上惟一存活的象形文字。

  是什麼人把這遠古的文字傳承下來,沿用至今?為尋訪東巴文化,我們走進了香格里拉縣三壩鄉的這個古老村落。

  到達目的地時,已是晚上8點多鐘,剛一進村落就被一陣鑼鼓聲所吸引。循著這個聲響,我們逐漸接近聲音的源頭。

  借著昏暗的燈光,我們看到一群穿著長袍,頭戴帽冠,左手搖鈴,右手搖鼓的人,嘴裏念著我們聽不懂的經文,像是正在做一種法事。圍觀的人告訴我們,這些人就是當地東巴教的祭司,被稱為東巴。

  第二天天亮後,當我們想找到前一天夜裏見到的東巴時,尋遍了全村卻再也不見那些身穿長袍,頭戴帽冠的身影。

  "東巴"在納西語中可解釋為“山鄉誦經者",納西族的經書用東巴文和專用的東巴紙記錄了古代納西族先民的社會,宗教 ,曆法,繪畫,舞蹈等各方面的知識,是納西族古代社會的百科全書。這些經書保存至今的仍有兩萬餘冊.那麼,究竟是什麼樣的紙張能讓這些遠古的經書傳承千年而不腐爛?

  當地的嚮導告訴我們,造東巴紙的工藝在三壩這一帶曾失傳了很久,四十年前一位姓和的東巴翻過了一座山,從山另一邊的納西族村落又把這門手藝學了回來。老東巴在去世前,把這絕活兒傳給了他的兒子。在當地人的幫助下,我們見到了子承父業,如今也已是74歲高齡的和志本。

  此刻正是香格里拉收穫的季節,家家戶戶都在忙著收割小麥。因為沒有祭祀活動,作為百姓的東巴們也忙著農活兒。汝卡東巴學校就把排練舞蹈的時間安排在了晚飯過後。

  晚上8點鐘,何校長早早來到了學校的門口,等著東巴們的到來。半個小時後,參加演出的人終於到齊了。勞累了一天的漢子們在換上東巴的服裝後立刻精神抖擻。昏暗的燈光,強勁的鼓樂,原始的舞步給這樣的夜晚增添了許多神秘。

  與汝卡學校不同,聖靈東巴學校參加演出的都是還沒有學成畢業的東巴學員,為了在短時間內熟練舞步,楊老師要求他們放下農活,全天排練。

  為適合舞臺演出,楊老師在傳統的東巴舞中加入了一些新的元素。

  楊老師和老伴連夜趕制,終於在演出的前一天做好了全部演出服裝。嶄新的行頭,雖然只是為演出所準備,卻已經讓這些想成為東巴的學員們興奮不已。此刻,他們憧憬的恐怕不僅僅是第二天的比賽,更多的是自己的東巴生涯。

  對於常年生活在這深山峽谷裏的人們來説,去一趟縣城已經算是出了遠門。而每次出遠門之前,當地人都要到聖地白水臺燒香,祈求出行的順利。今天,是兩個東巴隊伍去香格里拉縣城參加比賽日子。一大早,聖靈學校的學員們就背上香火,來到了白水臺。與以往所不同的是,這一次他們在祭拜時換上了演出服。

責編:紅立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