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齊齊哈爾《恩怨遷徙路》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1月11日 17:34 來源:CCTV.com

  編導:李四平 攝像:王俊凱

  在齊齊哈爾城市面貌日新月異,嶄新高樓不斷拔地而起的時候,西二道街上的這座老房子,卻被小心地保留下來。很難想到,這座房子不僅與歷史上一件重大冤案有關,而且還涉及歷史上一個特殊的群體—流人。

  採訪

  這古往今來有很多被貶職的人,被流放的人,被稱為流人。東北流人的構成吧,就以他們的身份來分的方法,共有數種。一種是達官貴人,包括甚至還有皇帝,像宋欽宗、宋徽宗,這是一種類型的,屬統治階級當中的成員;另外還有一部分人,就是文人學者。此外呢,還有普通老百姓。

  齊齊哈爾的外來人口占百分之九十以上,最早遷徙到這裡的就是流人。如今,在這些來來往往的人群中,我們不清楚到底誰是流人的後代,但我們還是找到了這樣一個特殊的家庭——老呂家。

  一百多年前,這座磨磚對縫、磚雕精美的青磚大瓦房,只是呂氏豪宅的一個部分,它的氣派,它的風光,在齊齊哈爾獨一無二。時過境遷,曾經的呂家大院已經拆除了絕大部分,僅保留了這座當年的家祠。

  呂川,是齊齊哈爾呂氏家族的一位後人。在他的家裏,我們看到了珍藏在檀香木盒中的呂氏家譜,看到了一個響噹噹的名字:呂留良。

  呂留良是浙江崇德人,清初一位很有影響的學者。公元1727年,一位崇拜呂留良的湖南人曾靜,因策劃起兵反清被抓,雍正皇帝親自過問這個案件。案子審理了四年,有一批人被抓。曾靜等人處斬刑,呂留良則在死後五十餘年 被"開棺戮屍",呂氏九族一百多人流放到東北黑龍江。這就是清朝影響巨大的"文字獄案"。

  還住在呂家大院的呂川,經常會和自己的兒子一起 ,從家譜裏了解家族的歷史。流放到齊齊哈爾的呂氏後人,是呂留良的四個孫子。

  當時的齊齊哈爾,還是個建立不久的邊塞小城,常住人口主要是發配戍邊的站丁、船丁,還有就是住草屋、披獸皮,靠放牧、打獵為生的土著居民。

  有一次,他看見一個薩滿為躺在篝火邊的孩子跳神驅邪。當時,他忍不住要上前給孩子看病,卻被毫不客氣地趕走。

  流人來到異地他鄉,就等於開始了充滿不幸的人生旅程。但是,流人在艱難的處境中,最早給這裡帶來了文化。他們用自己的不幸,傳播和成就了文化。

  不久,一個轉機出現了。

  呂景儒借此機會,開起了齊齊哈爾歷史上第一家藥房。其他的呂氏後人在各個行當也都做得風生水起,他們經營的油坊、磨房和百貨、五金、等商號遍佈齊齊哈爾。

  一百年後,呂氏族人在齊齊哈爾城西這條繁華地段上,大興土木,蓋起了一片青磚瓦房大宅院。齊齊哈爾人都叫他們“老呂家”,可是在當時的官方戶籍登記上,始終都有這樣一個字眼:流人。

  據有關資料顯示,僅僅在清朝三百年中,因各種原因被流放到東北的人數達150萬人。他們的到來,使這裡有了文化氣息。

  這是坐落在龍沙公園內的齊齊哈爾圖書館古籍部,這座樓房有一個書香飄逸的名字——萬卷閣。

  萬卷閣模倣北京皇宮內的延春閣建造。在它的二層,擺滿了高大的書櫃,裏面收藏了善本書六百餘種七千多冊,古籍文獻七千余種共十二萬多冊。這些數以十萬計的古籍善本,是從那裏收集上來的呢?

  李淑清是這裡的工作人員,每天她都要看護和整理這些古籍。李淑清告訴我們,許多珍貴的書籍是流人從關內帶來的,還有很多是他們寫的。

  可想而知這些書是非常珍貴的,咱們能想象到當時這些流人啊,歷經千辛萬苦,背井離鄉,而且在當時可以説交通是極不發達的情況下,能把這些書籍帶到黑龍江,帶到了我們齊齊哈爾。

  《龍沙紀略》一書的作者方式濟,是清朝康熙四十八年的進士。1713年因受文字獄的牽連,他和父親一起被流放到齊齊哈爾。

  雖然父子倆住在低矮狹窄,四面漏風的草房子裏,靠著燃燒幹馬糞取暖。但是,在這兩位身處逆境的文化人心裏,總有一種割捨不去的情懷。

  與萬卷閣相鄰的望江樓,最初只是江邊的一個土丘。流人看好這裡,開始搭起一個簡陋的草亭,大家就有了一個聚會、消遣的場所。方家父子當年就常來到這裡。

  後來,流人們在這裡結成了黑龍江第一個文學組織——菊花詩社。

  從清朝順治年間開始,齊齊哈爾在接納數以萬計流人的同時,也接受了他們帶來的各種本領和技能。可以説,如果沒有這些流人,就沒有了齊齊哈爾三百年的文化史。

責編:紅立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