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西藏《 藥王山下刻經人》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9月09日 16:20 來源:CCTV.com

  每天清晨,布達拉宮西南側的藥王山,總是被這丁丁噹噹的敲擊聲驚醒。

  來此朝拜的轉經人早已經熟悉這種聲音,仿佛就是這座山應該有的動靜。

  三十五歲的康加,是這裡的一名刻經人。

  七年前,牧民康加帶著妻子孩子,一家五口從四川阿壩地區到拉薩朝拜。在藥王山下,他看到這裡有許多人以刻經為生,也有同樣手藝的他萌生了在這裡居住下來的想法。於是這裡一位名叫達瓦的喇嘛收留了他們一家人。

  這位留著長鬍子、戴著眼鏡的喇嘛就是達瓦。他是位雲遊僧人,過往的信徒和轉經人對他非常尊重,稱他為活佛。據説達瓦是四川德格人,三歲出家,是康區一位活佛所轉世,所以他在康區非常有聲望。

  十年前,達瓦實施了一個向藥王山捐贈“《甘珠爾》經塔”的計劃,雇人將《甘珠爾》經,一頁一頁刻到石板上,然後再將這些刻有經文的石板壘成石塔。《甘珠爾》經非常宏大,據説一套經書可裝滿一卡車,而將經文逐字刻在石板上,工程量之浩大,可想而知。如果此事能成功,那將是一件了不起的壯舉,這座工程量浩大的《甘珠爾》經塔,將會被載入西藏的歷史史冊。

  達瓦決心用十年時間完成此項工程。

  現在我們所看到的這些忙碌的刻經人,都是達瓦的雇工。通常情況下,達瓦只在每月的藏曆十五日才到藥王山來一下,一方面看看刻石的進展情況,另一方面他給刻石的工匠們發放工錢。

  藥王山下現在有19位刻經人,共8戶人家,讓人頗感意外的是,他們全都是來拉薩謀生的外鄉人。

  刻經是一份非常辛苦的工作,除了風吹日曬,還要忍受石屑紛飛和混亂的噪音。康加説,雖然很辛苦,但他們每天都要刻夠一定的數量,他自己一天大約能刻三頁經書,康加的兩個孩子每人每天只能刻一頁經。每刻一頁經文,他們便可以從達瓦那裏拿到十塊錢。兩個孩子都沒有上過學,他們雖然會刻經文上的字母,但都不識字,只是照著葫蘆畫瓢而已。

  這些刻經所用的石板,都是從拉薩東面的林周縣買來的。每次進料,都要由康加親自去辦,到採石場挑選石板,再雇手扶拖拉機運回來。

  為了使經文清晰可辨,這些石板在刻鑿之前,先要涂上一層天然礦物顏料。

  刻經人的文化程度都不高,難免有刻錯的地方。刻好的經石板在壘上經塔前,都要由一位熟悉《甘珠爾》經的喇嘛校對一遍,把刻錯的字母鑿下去重刻。這的確是一項工作量非常浩大的工程。

  在拉薩河並不很寬的沖積平原上,布達拉宮所在的紅山與藥王山格外醒目,兩山原本相連,後因修建市區公路而中斷。

  藥王山基本為東西走向,大致成“S”形,有東、西兩個山頭。此山最早的名稱藏語稱“角布日”,意為山角之山,是相對布達拉宮所在的紅山而言的。山的東側有個查拉路甫寺,早期藏醫喇嘛居住於此,藥王山因此而得名。

  藥王山是西藏著名的聖山之一,它不但是藏醫的發源地,更以遍佈山上的石刻造像群而聞名於世。從東至西,約500余米的山崖上,分佈著5000余尊題材廣泛、內容豐富的佛教各類神祇造像。西部山頭的南側石崖是造像分佈最集中的地方,正中央是佛祖釋迦牟尼像,周圍是三十五如來、千手觀音、度母、金剛護法、眾多菩薩造像,此外還有藏傳佛教的蓮花生大師、宗喀巴大師以及各教派的高僧大德;最著名的是轉經道北壁上的藏王松讚幹布、文成公主、赤尊公主、大臣綠東讚、吞米桑布扎等西藏曆史人物的造像,深得信徒們的鍾愛。藥王山石刻造像是西藏現存最古老、最集中的摩崖石刻造像群。

  隨著旅遊業的發展,藥王山已不單純是信徒們朝拜的聖地,也是遊人們觀光遊覽的好地方。經常有遊客來到藥王山下,在刻經人手中買一些小塊的經石,上面或刻有一尊小佛像、或刻上六字真言,這是他們能買到的最有特色的旅遊紀念品,同時,也為刻經人增加了一筆額外的收入,各有所得。

  刻經人的經濟來源大致有三項,第一項是刻經所得;第二項是藥王山上轉經人的佈施;第三項就是賣小塊經石的收入。

  今天是分錢的日子。今天分的錢是他們的第二項收入,也就是轉經人佈施的錢,這也是他們最主要的經濟來源,每天到藥王山轉經的信徒絡繹不絕,每逢大大小小的藏曆節日,轉經的人會更多。西藏所有的佛事活動都能得到轉經信徒的無償佈施,刻經人也不例外。信徒也有窮有富,所佈施的錢也有多有少,全憑施主隨心所願。

  轉經人所佈施的錢,平時全放在一起,由康加和另外一位刻經人共同管理。一般每三天到五天就分一次。分錢的原則是,所有參與刻經的人,無論年長年幼一律平分,而家屬除外。19位刻經人,今天每人了分到37元錢,剩下的零頭全部拿去給孩子們買糖和飲料。

  康加家裏有三個人刻經,總共分得111元。如果按每月分五次錢來計算,再加上從達瓦那裏領到的工錢,康加一家每月收入大約有1500元左右。

  黃昏的時候,混亂的刻石聲停了下來,藥王山暫時一片安靜。

  康加的朋友古路扎布來做客。古路扎布是康加的同鄉人,過去曾一起放牧。但古路扎布十幾年前就來到了拉薩,在八廓街做古董和珠寶生意。有貴客臨門,康加一家盛情款待。

  老友相見,促膝相談,吸著鼻煙,喝著酥油茶,談到開心處,開懷大笑。古路扎布去過的地方很多,見聞也很多,經常下到偏遠地區去,到民間收購舊唐卡、舊卡墊等。前段時間到康區去收購舊貨,順便回了趟老家。他給康加帶來了一些家鄉的消息,康加離家兩年了,也很想家,牽掛家中的父母和親人。

  隨著時代的發展,古城拉薩的變化也日新月異,夜幕下,歌舞廳燈火輝煌,夜市上小攤的生意異常紅火。

  但這些來自異地他鄉的刻經人,卻只能呆在自己簡陋的房子裏,一是因為他們人生地不熟,呆在家更有安全感,二是因為他們白天刻經,已經很勞累了。

  雖然不出家門,他們也有自己的樂趣。這臺黑白電視機是康加花100元從舊貨市場上買回來的,儘管很破,畫面也不大穩,但它就像家中的一面窗口,一家人每天晚上的大部分時間,都要靠它來打發。

  娛樂的同時,康加督促孩子把第二天要刻的經文熟悉一下。康加的孩子都沒有上過學,也不知道經文的內容,就連現在所認識的藏文字母也是從父親那裏學的。康加説,讓孩子們學刻經,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不過這是暫時的,等以後攢夠了錢,還是要把孩子送回老家去上學。

  這一天又是藏曆十五,達瓦如期而至。每一個藏曆十五,都是藏民們敬佛的日子,這一天,前來轉經和磕頭的人會格外多,達瓦之所以選擇這一天到藥王山來,是因為在這一天裏,他能收到更多的佈施。達瓦造《甘珠爾》經塔,主要靠信徒們的佈施,他本人並沒有什麼錢。達瓦曾經算過一筆賬,按照現在刻一頁經書花10元錢來計算,修完《甘珠爾》經塔,他總共要付給刻經人近400萬元工錢。

  每刻一頁經書10元錢,這是達瓦對刻經人的承諾,但現在達瓦已經拖欠刻經人許多工錢,因為康加是他們的頭兒,所以由康加出面找達瓦交涉,他們希望能早一些要回拖欠的工資。但達瓦説,拖欠的工資他一分也不會少給,但是現在不行,因為現在他沒有錢。

  達瓦抱怨康加他們刻經的速度太慢了,這麼慢的進度,他的計劃何時才能完成呢?談判看來很艱苦。

  康加説,只要他能按時發放工資,速度就會加快。

  達瓦在離去前,再一次向刻經人承諾,拖欠的工資會儘早發下來的,他要求每個刻經人既要保證質量,又要加快速度,達瓦還説,過幾天他可能還要雇更多的人來刻經,已經有人在找他商討價錢了。

  西藏各地都有著大量的瑪尼石刻遺存,瑪尼堆出現比較多、比較集中的地方,當地的許多村民都會刻石,甚至以刻石為生。所以,達瓦要找更多的人來刻經並不難。

  康加最終也沒有要到工錢。儘管他心裏很不痛快,但還是無可奈何地坐下來繼續刻經。

  半年後,我們又一次來到藥王山下。

  儘管守山老人還像往常一樣坐在那裏誦經,但刻經棚裏卻有了一些變化。

  原來的19位刻經人,現在只剩下七、八個人,有一些還是新面孔。我們不知道半年來這裡發生了什麼變故。

  康加一家人還在。所不同的是,原本無事可做的妻子已經不再悠閒,就連康加的小女兒也要幹活了。她們雖然不會刻經,但把刻好的經石板背到塔下,往沒刻的石板刷上顏色這些雜活都由她們來幹。

  在離《甘珠爾》經塔不遠的地方,有一台裝滿刻好經石板的手扶拖拉機正在卸貨。達瓦真的在林周縣的採石場,又雇了好多刻經人,這些石板在裝車前就已刻好,每天雇手扶拖拉機直接運抵藥王山下。看來競爭無處不在,包括這小小的刻經世界。

  康加一家也在加班加點地幹,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儘快踏上回家的路途。

  市場經濟的發展,似乎也使西藏這塊古老的高原,突然加快了腳步。

責編:紅立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