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古橋醒獅》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8月29日 11:21 來源:CCTV.com

  編導:木子 攝像:木子

  “盧溝曉月”,燕京八景之一。這些石獅子已經在橋欄上矗立了八百多年,它們神態各異的造型,給人很深的印象。但真正使盧溝橋聞名天下的並不是因為獅子的造型,而是因為它與一個事件的聯絡,這個事件曾經影響了整個世界,這個事件掀開了改變中華民族的命運的壯闊歷史。拿破侖把中國比做東方的睡獅,那麼,這一天,1937年七月七日,這頭獅子睜開了眼睛,她醒了。

  “這天晚上,天空晴朗沒有月光,星空下,僅僅可以看到遠處若隱若現的宛平城墻和旁邊移動著的士兵身影,是一個靜悄悄的黑夜。1937年7月7日”這是盧溝橋事變的直接發起者之一,日軍華北駐屯軍清水節郎的日記。清水節郎所在的華北駐屯軍,已經在中國華北駐守了36年。1900年,八國聯軍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最屈辱的《辛醜條約》,日本作為主要戰勝國,獲得了從山海關的駐兵權。駐兵的藉口是保障鐵路的安全。

  採訪:何理 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會長

  這個軍隊1935年有個很大的擴張,這個軍隊原來他只有1700多人,到了1935年的時候,他突然就擴張,就自行擴張,擴張到5000多人.

  擴張后的日軍,由過去的守備型部隊轉變為戰略型部隊,增加了炮兵、裝甲兵等兵種。並從1936年開始,在華北的北平、天津一帶不分晝夜的進行軍事演習。1937年6月,敏感的蘇聯情報機構傳出消息説,日軍有尋釁的可能。

  駐守盧溝橋的第29軍官兵,對日軍在盧溝橋附近的軍事演習一直有所警惕。7月7日夜裏10點40分左右,日軍演習場上突然傳來一陣槍聲。隨後,日軍稱盧溝橋附近的槍聲使演習部隊陷入混亂,因而走失一名士兵,要求進入宛平城內搜查。在遭到守軍的拒絕後,日軍威脅要以武力強行進城搜查,雙方僵持不下。

  8日淩晨1點,宛平縣縣長王冷齋接到“連夜與日方談判,不擴大、就地解決”的緊急指示。在趕往宛平縣政府的路上,王冷齋覺得士兵的失蹤有些蹊蹺。

  採訪:徐勇 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

  這個士兵叫直村,他失蹤以後20分鐘以後,又緊接著歸隊了.那麼為什麼會失蹤,失蹤的原因各個方面,完全是在日本一方,而且失蹤20分鐘以後他就歸隊了.但是 ,日軍的中隊長,以至大隊長 ,以致日軍在北平駐軍的指揮機關,都以這樣一個藉口來要求進城進行搜查.

  談判開始30分鐘後,日本中國駐屯軍司令部,命令駐天津各部隊在一個半小時之內做好出動準備。淩晨2點,日軍由豐臺增派的部隊已經到達盧溝橋。

  清晨5點鐘,雙方正在交涉之中,日軍突然向盧溝橋一帶的中國守軍發起進攻,並炮轟宛平城,於是,中國第29軍將士被迫奮起還擊。

  盧溝橋戰鬥打響約1個小時,中國政府行政院院長兼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得到報告。蔣介石立刻電令29軍軍長宋哲元:宛平城應固守勿退,並須全體動員,以備事態擴大。同時,命令26路軍的4個師北上石家莊、保定一帶,增援29軍作戰。

  盧溝橋事變發生的第二天,中國共産黨中央委員會就發表了號召全國人民奮起抗戰的宣言。宣言嚴正指出: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與此同時,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等致電蔣介石,表示紅軍將士願意為國效命,與敵人週旋,以達保土衛國之目的。

  這天下午,宛平縣長王冷齋等人與日軍達成口頭停戰協議還不到兩小時,日軍又一次炮轟宛平城。城內軍民傷亡80余人,損毀房屋數十間。至今城墻上還殘留著當年的彈痕。

  宛平城是1640年明朝為抵禦李自成、保衛京都而修建的兵城,最初叫“拱北城”,意思是“拱衛北平”。1928年宛平縣署遷至城中後,改名為“宛平城”。 由於數百年來一直是屯兵之所,因而宛平城的建制跟普通的明清古縣城有很大不同。城內沒有一般縣城的酒肆茶樓、市場驛站等設施,佔地約20公頃的宛平城,只有連接東西兩個城門的一條大街。宛平城的西門正對著盧溝橋,鄭福來的家就住在橋的另一端。

  採訪:8號9號,槍炮聲打得是非常厲害,這個炮彈哪,好多的炮彈都落在我的住家房西邊河灘裏邊,因為這個炮彈為什麼落在我家西邊的沙灘裏邊呢,就因為我家挨著29軍駐地大王廟有六、七十米

  鄭福來所説的大王廟和宛平城隔盧溝橋相望,都有29軍駐防,宛平城就像一把大鎖,緊緊鎖住了這條咽喉要道。

  採訪:治波 北京中國抗戰史學會副會長 中華日本史學會常務理事

  七七事變之前,日軍做了一些準備,你比如説,他奪下了通縣,他佔領了通州,那時候叫通州,奪下了豐臺,戰略要地他奪下來了.在這個情況下,盧溝橋是北平往外界溝通,往南方溝通,等於是往國民政府這邊溝通的渠道,惟一的一個方向,就是西南邊的盧溝橋,溝通著平漢路,就是北平到武漢的這條鐵路,就剩那麼一條口了.

  因此,盧溝橋對於當時的北平來説至關重要,尤其是鐵路橋,已成為當時北平與外界經濟往來的命脈。所以,29軍除了把主力部隊37師佈防在盧溝橋地區之外,還把軍部設在距盧溝橋不足10公里的南苑。29軍雖有10萬多人,但卻擔負著平津兩市和察哈爾、河北兩省的守備任務,這一帶地域廣闊,因此駐紮比較分散。

  日本政府與軍方,非常重視盧溝橋事態的進展,想以此作為橋梁,達到侵佔全中國的目的,實現他們蓄謀已久的夢想。

  作為一個扶搖大洋之上的島國,日本一直被人多地少,資源匱乏的問題所困擾。所以日本歷史上有許多當權者認為,要想生存,就必須向大陸擴張,否則日本就沒有希望。因而,1868年便有了明治天皇的大陸政策,所謂大陸政策就是:立足朝鮮半島和中國內地,北面以蘇聯為主要對手,向遠東地區擴張;南面以南太平洋地區為進攻方向,主要對手是美英。

  1927年,田中內閣召開東方會議,進一步將大陸政策具體化,確立了武力侵佔中國、

  征服亞洲和爭霸世界的侵略綱領,提出了: “惟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的擴張政策。1931年,日本侵佔東三省,實現了大陸政策的第一步,為它的第二步“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打下了基礎。

  九一八事變以來的6年間,日本國內對軍事工業的投入猛增了近9倍。盧溝橋事變前,日本的工業總産值為60億美元,其中軍火生産佔60%以上,近40億美元;而中國工業總産值只有13億美元,用於軍火生産的僅佔6%,不足一億美元;日本年産鋼鐵580萬噸,中國年産4萬噸;日本年生産飛機1580架、坦克330輛、大口徑火炮、744門汽車3萬台,而中國基本不具備生産能力。

  為了在國際上擴大法西斯陣營,蒙蔽英、美,製造侵華藉口,日本和德國于1936年簽訂了《反共産國際同盟》的協定,意大利於第二年加入,三國法西斯侵略集團的初步形成,使日本完成了全面侵華的準備。

  從8日到9日,盧溝橋的事態在繼續擴大,雙方圍繞鐵路橋展開反復爭奪,戰鬥異常慘烈。傍晚,219團團長吉星文趁夜色的掩護率領部隊,將橋上的日軍全部殲滅。這次勝利,大大鼓舞了北平各界。人們冒著生命危險,紛紛到前線慰問參戰官兵。當時,宛平城內的慰問品堆積如山。這是燕京大學的學生在看望頭部負傷的吉星文團長。

  7月11日,日本內閣召開的五相會議,一致通過向華北增兵40萬,以武力迅速解決中國問題。同時,下達全國總動員令,提高中國駐屯軍的規格,任命香水清司中將取代婉一郎少將為中國駐屯軍司令官。香水清司于當天下午趕往天津走馬上任,準備在平津地區擺開鯨吞中國的戰場。

  接到蔣介石命令的29軍軍長宋哲元,正在山東老家為父親修墳。在他看來,盧溝橋事變遠沒有蔣介石説得那麼嚴重,這類衝突在以往都是通過談判來解決的,因此他授意冀察當局與日軍談判。並於11日啟程去了天津,希望與新任日本駐屯軍司令官談判解決盧溝橋事件。

  宋哲元原屬馮玉祥的西北軍。由於他治軍嚴謹,作戰勇敢,被譽為西北軍的“五虎將之一”。1933年的長城抗戰中,宋哲元指揮29軍在喜峰口大敗日軍,並喊出了:寧作戰死鬼,不作亡國奴的誓言。1935年6月,29軍移防平津,宋哲元出任平津衛戍司令兼北平市長、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

  就在這一年的10月,日本內閣正式通過了《鼓勵華北自主案》,日軍新任華北駐屯軍司令官多田竣,想趁宋哲元在平津立腳未穩之時,企圖拉攏宋哲元策劃所謂華北自治。

  採訪:林治波 北京中國抗戰史學會副會長 中華日本史學會常務理事

  日軍原來以為他是地方軍,原來以為他可以被他(日軍)利用,利用他進行特殊化.但實際上宋哲元集團的人很愛國的,所以,日本在華北的特殊化後來進行的不順利.政治謀略, 他叫政治謀略,我們叫政治滲透,政治蠶食.他不順利 ,不順利的結果呢,就造成了華北這個地方,日本就不耐煩,他(日本)就感覺進展很慢,在這個情況下,他就頻繁的挑起事件.所以 “七七事變 ”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發生的。

  7月16日,日本已由國內和朝鮮調出5個師團,關東軍通過鐵路到達天津的超過一個師團,另外,還有數千日軍由平津和津保公路向北平集結。

  在日軍加緊調兵的同時,蔣介石也在軍事上給予宋哲元應有的支持。盧溝橋事變爆發後,蔣介石先後命令26軍、40軍和21師、25師北上石家莊,統歸宋哲元指揮。同時抽調一批武器彈藥運往保定。

  7月17日,沒有退路的蔣介石在廬山發表了態度強硬的講話,他説,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廬山講話表明了國民政府決心抗戰的態度,毛澤東主席給予了積極評價,指出:它“確定了準備抗戰的方針,為國民黨多年以來在對外問題上的第一次正確的宣言,因此,受到了我們和全國同胞的歡迎。”。

  人們忘不了6年前,當日本關東軍在瀋陽挑起918事變的時候,當時的蔣介石在得到確切報告後,卻密令東北軍總司令張學良不予抵抗。據説,當日軍開槍時,許多東北軍軍官告訴部下説日軍在搞演習,留在營房裏不要動,結果被日軍打死在營房裏。不予抵抗的命令,迫使軍事力量佔有優勢的東北軍放棄了東三省,3000多萬同胞淪為亡國奴。

  緊接著,中國軍隊又在1932年128的淞滬抗戰和1933年的長城抗戰中失利,雖然蔣介石在這兩次抗戰中多少改變了918事變以來不抵抗政策,但這種抵抗只不過是為了平息國人抵禦外侮的呼聲,實質仍然是“消極抵抗,積極謀和”。

  東三省的失陷,淞滬和長城抗戰的失利,在國內引發了大規模的抗日救亡運動。1935年12月國民黨愛國將領張學良、楊虎城扣留蔣介石,並邀請中國共産黨派代表到西安談判。為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早日形成,中國共産黨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迫使蔣介石接受了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條件。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為推動國共第二次合作、共同團結抗戰鋪平了道路。

  7月19日,宋哲元由天津回到北平。儘管當時29軍將士的抗日熱情非常高漲,宋哲元還是想通過與日軍談判,解決盧溝橋事變。26日,日軍武裝攻佔了廊坊,併發出要29軍全部撤出北平的最後通牒,宋哲元不得不放棄和平解決的努力,于28日淩晨向所屬各部隊下達了作戰命令。

  遲到的命令使29軍一天痛失兩位高級將領。他們的名字已成為一種標識,將永遠被人們銘記。

  採訪:七七事變,日軍侵略中國的時候,佟麟閣和趙登禹他們一塊在北京抗擊日寇,最後佟麟閣退到南苑的時候戰死了,他的一個墓好像在香山那塊兒,一個地方埋著呢。咱們中國人民為了紀念他,就是佟麟閣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並且以他的下手師長也命名了一條路,叫趙登禹路。所以中國人民、包括毛澤東對他都有很高的評價。我在上學的時候就知道了。抗日英雄吧,是吧,抗戰英雄吧。這條路以他的名字來命名,來紀念這位英雄

  當年29軍副軍長佟麟閣烈士的兒子佟東,永遠不會忘記68年前的那段歷史。

  採訪:佟兵 佟麟閣之子 80歲

  宋先生在十幾號的時候,從天津回到北京,甚至還命令這各城區防禦工事都要拆掉,沙包都要拆了,這仗打不起來,還有這種想法!所以到日本人把軍隊準備齊了以後,開始攻擊的時候,當然這個時候措手不及.

  28日拂曉,日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突然向29軍軍部南苑發起攻擊。

  軍部僅有軍事教導團、大學生訓練班和不到一個師的戰鬥部隊,約7000余人。由於戰前準備不足,營區沒有構築堅固工事,只能憑藉圍墻進行抵抗。在敵人密集的炮火之下,基本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僅8個小時,死傷5000多人。

  採訪:佟兵 佟麟閣之子 80歲

  打起來以後,雖然等於就是29軍這些學生,這些軍隊,就是以血肉之軀對付日本的飛機大炮,坦克的衝擊.在這種狀況之下,我父親率領這些他可以指揮的部隊,還是頂住了敵人的幾番衝擊.

  副軍長佟麟閣率領剩餘的2000余人,面對強敵誓死堅守,指揮部隊英勇抗擊,直至壯烈殉國。

  132師師長趙登禹在增援軍部途中被日軍包圍,激戰中英勇犧牲。

  7月29日和30日,天津、北平相繼淪陷,29軍奉命撤退保定。日軍為了炫耀勝利,專門在北平故宮舉行了所謂入城儀式。其囂張氣焰令人難以容忍。

  110旅旅長何基豐回憶當時的情景説:晚間撤退了宛平城內的部隊。老百姓驚疑的望著撤退的士兵,士兵們一個個灑淚離城。就在這一天,7歲的鄭福來也跟隨母親加入了南下逃難的人流。

  日軍佔領平津地區之後,僅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陸軍就增加到40萬人;大小艦艇約200艘;飛機2600多架,企圖在短時間內迅速征服中國。

  在中華民族危急存亡的關鍵時刻,全民族的空前團結,促使國共兩黨抗日統一戰線很快形成,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改編後的八路軍迅速深入敵佔區開闢敵後戰場,建立根據地,與國民黨正面戰場形成了對日軍戰略性夾擊。

  毛澤東主席早在1938年就説過:中國像一口大缸,日本侵略者想用半桶水把它裝滿,那是不可能的。

  1987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宛平城建起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天載其蒼,地載其黃。七七盧溝橋抗戰將永遠載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史冊! 《走遍中國》之古橋醒獅

  編導:木子 攝像:木子

  “盧溝曉月”,燕京八景之一。這些石獅子已經在橋欄上矗立了八百多年,它們神態各異的造型,給人很深的印象。但真正使盧溝橋聞名天下的並不是因為獅子的造型,而是因為它與一個事件的聯絡,這個事件曾經影響了整個世界,這個事件掀開了改變中華民族的命運的壯闊歷史。拿破侖把中國比做東方的睡獅,那麼,這一天,1937年七月七日,這頭獅子睜開了眼睛,她醒了。

  “這天晚上,天空晴朗沒有月光,星空下,僅僅可以看到遠處若隱若現的宛平城墻和旁邊移動著的士兵身影,是一個靜悄悄的黑夜。1937年7月7日”這是盧溝橋事變的直接發起者之一,日軍華北駐屯軍清水節郎的日記。清水節郎所在的華北駐屯軍,已經在中國華北駐守了36年。1900年,八國聯軍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最屈辱的《辛醜條約》,日本作為主要戰勝國,獲得了從山海關的駐兵權。駐兵的藉口是保障鐵路的安全。

  採訪:何理 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會長

  這個軍隊1935年有個很大的擴張,這個軍隊原來他只有1700多人,到了1935年的時候,他突然就擴張,就自行擴張,擴張到5000多人.

  擴張后的日軍,由過去的守備型部隊轉變為戰略型部隊,增加了炮兵、裝甲兵等兵種。並從1936年開始,在華北的北平、天津一帶不分晝夜的進行軍事演習。1937年6月,敏感的蘇聯情報機構傳出消息説,日軍有尋釁的可能。

  駐守盧溝橋的第29軍官兵,對日軍在盧溝橋附近的軍事演習一直有所警惕。7月7日夜裏10點40分左右,日軍演習場上突然傳來一陣槍聲。隨後,日軍稱盧溝橋附近的槍聲使演習部隊陷入混亂,因而走失一名士兵,要求進入宛平城內搜查。在遭到守軍的拒絕後,日軍威脅要以武力強行進城搜查,雙方僵持不下。

  8日淩晨1點,宛平縣縣長王冷齋接到“連夜與日方談判,不擴大、就地解決”的緊急指示。在趕往宛平縣政府的路上,王冷齋覺得士兵的失蹤有些蹊蹺。

  採訪:徐勇 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

  這個士兵叫直村,他失蹤以後20分鐘以後,又緊接著歸隊了.那麼為什麼會失蹤,失蹤的原因各個方面,完全是在日本一方,而且失蹤20分鐘以後他就歸隊了.但是 ,日軍的中隊長,以至大隊長 ,以致日軍在北平駐軍的指揮機關,都以這樣一個藉口來要求進城進行搜查.

  談判開始30分鐘後,日本中國駐屯軍司令部,命令駐天津各部隊在一個半小時之內做好出動準備。淩晨2點,日軍由豐臺增派的部隊已經到達盧溝橋。

  清晨5點鐘,雙方正在交涉之中,日軍突然向盧溝橋一帶的中國守軍發起進攻,並炮轟宛平城,於是,中國第29軍將士被迫奮起還擊。

  盧溝橋戰鬥打響約1個小時,中國政府行政院院長兼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得到報告。蔣介石立刻電令29軍軍長宋哲元:宛平城應固守勿退,並須全體動員,以備事態擴大。同時,命令26路軍的4個師北上石家莊、保定一帶,增援29軍作戰。

  盧溝橋事變發生的第二天,中國共産黨中央委員會就發表了號召全國人民奮起抗戰的宣言。宣言嚴正指出: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與此同時,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等致電蔣介石,表示紅軍將士願意為國效命,與敵人週旋,以達保土衛國之目的。

  這天下午,宛平縣長王冷齋等人與日軍達成口頭停戰協議還不到兩小時,日軍又一次炮轟宛平城。城內軍民傷亡80余人,損毀房屋數十間。至今城墻上還殘留著當年的彈痕。

  宛平城是1640年明朝為抵禦李自成、保衛京都而修建的兵城,最初叫“拱北城”,意思是“拱衛北平”。1928年宛平縣署遷至城中後,改名為“宛平城”。 由於數百年來一直是屯兵之所,因而宛平城的建制跟普通的明清古縣城有很大不同。城內沒有一般縣城的酒肆茶樓、市場驛站等設施,佔地約20公頃的宛平城,只有連接東西兩個城門的一條大街。宛平城的西門正對著盧溝橋,鄭福來的家就住在橋的另一端。

  採訪:8號9號,槍炮聲打得是非常厲害,這個炮彈哪,好多的炮彈都落在我的住家房西邊河灘裏邊,因為這個炮彈為什麼落在我家西邊的沙灘裏邊呢,就因為我家挨著29軍駐地大王廟有六、七十米

  鄭福來所説的大王廟和宛平城隔盧溝橋相望,都有29軍駐防,宛平城就像一把大鎖,緊緊鎖住了這條咽喉要道。

  採訪:治波 北京中國抗戰史學會副會長 中華日本史學會常務理事

  七七事變之前,日軍做了一些準備,你比如説,他奪下了通縣,他佔領了通州,那時候叫通州,奪下了豐臺,戰略要地他奪下來了.在這個情況下,盧溝橋是北平往外界溝通,往南方溝通,等於是往國民政府這邊溝通的渠道,惟一的一個方向,就是西南邊的盧溝橋,溝通著平漢路,就是北平到武漢的這條鐵路,就剩那麼一條口了.

  因此,盧溝橋對於當時的北平來説至關重要,尤其是鐵路橋,已成為當時北平與外界經濟往來的命脈。所以,29軍除了把主力部隊37師佈防在盧溝橋地區之外,還把軍部設在距盧溝橋不足10公里的南苑。29軍雖有10萬多人,但卻擔負著平津兩市和察哈爾、河北兩省的守備任務,這一帶地域廣闊,因此駐紮比較分散。

  日本政府與軍方,非常重視盧溝橋事態的進展,想以此作為橋梁,達到侵佔全中國的目的,實現他們蓄謀已久的夢想。

  作為一個扶搖大洋之上的島國,日本一直被人多地少,資源匱乏的問題所困擾。所以日本歷史上有許多當權者認為,要想生存,就必須向大陸擴張,否則日本就沒有希望。因而,1868年便有了明治天皇的大陸政策,所謂大陸政策就是:立足朝鮮半島和中國內地,北面以蘇聯為主要對手,向遠東地區擴張;南面以南太平洋地區為進攻方向,主要對手是美英。

  1927年,田中內閣召開東方會議,進一步將大陸政策具體化,確立了武力侵佔中國、

  征服亞洲和爭霸世界的侵略綱領,提出了: “惟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的擴張政策。1931年,日本侵佔東三省,實現了大陸政策的第一步,為它的第二步“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打下了基礎。

  九一八事變以來的6年間,日本國內對軍事工業的投入猛增了近9倍。盧溝橋事變前,日本的工業總産值為60億美元,其中軍火生産佔60%以上,近40億美元;而中國工業總産值只有13億美元,用於軍火生産的僅佔6%,不足一億美元;日本年産鋼鐵580萬噸,中國年産4萬噸;日本年生産飛機1580架、坦克330輛、大口徑火炮、744門汽車3萬台,而中國基本不具備生産能力。

  為了在國際上擴大法西斯陣營,蒙蔽英、美,製造侵華藉口,日本和德國于1936年簽訂了《反共産國際同盟》的協定,意大利於第二年加入,三國法西斯侵略集團的初步形成,使日本完成了全面侵華的準備。

  從8日到9日,盧溝橋的事態在繼續擴大,雙方圍繞鐵路橋展開反復爭奪,戰鬥異常慘烈。傍晚,219團團長吉星文趁夜色的掩護率領部隊,將橋上的日軍全部殲滅。這次勝利,大大鼓舞了北平各界。人們冒著生命危險,紛紛到前線慰問參戰官兵。當時,宛平城內的慰問品堆積如山。這是燕京大學的學生在看望頭部負傷的吉星文團長。

  7月11日,日本內閣召開的五相會議,一致通過向華北增兵40萬,以武力迅速解決中國問題。同時,下達全國總動員令,提高中國駐屯軍的規格,任命香水清司中將取代婉一郎少將為中國駐屯軍司令官。香水清司于當天下午趕往天津走馬上任,準備在平津地區擺開鯨吞中國的戰場。

  接到蔣介石命令的29軍軍長宋哲元,正在山東老家為父親修墳。在他看來,盧溝橋事變遠沒有蔣介石説得那麼嚴重,這類衝突在以往都是通過談判來解決的,因此他授意冀察當局與日軍談判。並於11日啟程去了天津,希望與新任日本駐屯軍司令官談判解決盧溝橋事件。

  宋哲元原屬馮玉祥的西北軍。由於他治軍嚴謹,作戰勇敢,被譽為西北軍的“五虎將之一”。1933年的長城抗戰中,宋哲元指揮29軍在喜峰口大敗日軍,並喊出了:寧作戰死鬼,不作亡國奴的誓言。1935年6月,29軍移防平津,宋哲元出任平津衛戍司令兼北平市長、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

  就在這一年的10月,日本內閣正式通過了《鼓勵華北自主案》,日軍新任華北駐屯軍司令官多田竣,想趁宋哲元在平津立腳未穩之時,企圖拉攏宋哲元策劃所謂華北自治。

  採訪:林治波 北京中國抗戰史學會副會長 中華日本史學會常務理事

  日軍原來以為他是地方軍,原來以為他可以被他(日軍)利用,利用他進行特殊化.但實際上宋哲元集團的人很愛國的,所以,日本在華北的特殊化後來進行的不順利.政治謀略, 他叫政治謀略,我們叫政治滲透,政治蠶食.他不順利 ,不順利的結果呢,就造成了華北這個地方,日本就不耐煩,他(日本)就感覺進展很慢,在這個情況下,他就頻繁的挑起事件.所以 “七七事變 ”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發生的。

  7月16日,日本已由國內和朝鮮調出5個師團,關東軍通過鐵路到達天津的超過一個師團,另外,還有數千日軍由平津和津保公路向北平集結。

  在日軍加緊調兵的同時,蔣介石也在軍事上給予宋哲元應有的支持。盧溝橋事變爆發後,蔣介石先後命令26軍、40軍和21師、25師北上石家莊,統歸宋哲元指揮。同時抽調一批武器彈藥運往保定。

  7月17日,沒有退路的蔣介石在廬山發表了態度強硬的講話,他説,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廬山講話表明了國民政府決心抗戰的態度,毛澤東主席給予了積極評價,指出:它“確定了準備抗戰的方針,為國民黨多年以來在對外問題上的第一次正確的宣言,因此,受到了我們和全國同胞的歡迎。”。

  人們忘不了6年前,當日本關東軍在瀋陽挑起918事變的時候,當時的蔣介石在得到確切報告後,卻密令東北軍總司令張學良不予抵抗。據説,當日軍開槍時,許多東北軍軍官告訴部下説日軍在搞演習,留在營房裏不要動,結果被日軍打死在營房裏。不予抵抗的命令,迫使軍事力量佔有優勢的東北軍放棄了東三省,3000多萬同胞淪為亡國奴。

  緊接著,中國軍隊又在1932年128的淞滬抗戰和1933年的長城抗戰中失利,雖然蔣介石在這兩次抗戰中多少改變了918事變以來不抵抗政策,但這種抵抗只不過是為了平息國人抵禦外侮的呼聲,實質仍然是“消極抵抗,積極謀和”。

  東三省的失陷,淞滬和長城抗戰的失利,在國內引發了大規模的抗日救亡運動。1935年12月國民黨愛國將領張學良、楊虎城扣留蔣介石,並邀請中國共産黨派代表到西安談判。為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早日形成,中國共産黨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迫使蔣介石接受了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條件。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為推動國共第二次合作、共同團結抗戰鋪平了道路。

  7月19日,宋哲元由天津回到北平。儘管當時29軍將士的抗日熱情非常高漲,宋哲元還是想通過與日軍談判,解決盧溝橋事變。26日,日軍武裝攻佔了廊坊,併發出要29軍全部撤出北平的最後通牒,宋哲元不得不放棄和平解決的努力,于28日淩晨向所屬各部隊下達了作戰命令。

  遲到的命令使29軍一天痛失兩位高級將領。他們的名字已成為一種標識,將永遠被人們銘記。

  採訪:七七事變,日軍侵略中國的時候,佟麟閣和趙登禹他們一塊在北京抗擊日寇,最後佟麟閣退到南苑的時候戰死了,他的一個墓好像在香山那塊兒,一個地方埋著呢。咱們中國人民為了紀念他,就是佟麟閣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並且以他的下手師長也命名了一條路,叫趙登禹路。所以中國人民、包括毛澤東對他都有很高的評價。我在上學的時候就知道了。抗日英雄吧,是吧,抗戰英雄吧。這條路以他的名字來命名,來紀念這位英雄

  當年29軍副軍長佟麟閣烈士的兒子佟東,永遠不會忘記68年前的那段歷史。

  採訪:佟兵 佟麟閣之子 80歲

  宋先生在十幾號的時候,從天津回到北京,甚至還命令這各城區防禦工事都要拆掉,沙包都要拆了,這仗打不起來,還有這種想法!所以到日本人把軍隊準備齊了以後,開始攻擊的時候,當然這個時候措手不及.

  28日拂曉,日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突然向29軍軍部南苑發起攻擊。

  軍部僅有軍事教導團、大學生訓練班和不到一個師的戰鬥部隊,約7000余人。由於戰前準備不足,營區沒有構築堅固工事,只能憑藉圍墻進行抵抗。在敵人密集的炮火之下,基本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僅8個小時,死傷5000多人。

  採訪:佟兵 佟麟閣之子 80歲

  打起來以後,雖然等於就是29軍這些學生,這些軍隊,就是以血肉之軀對付日本的飛機大炮,坦克的衝擊.在這種狀況之下,我父親率領這些他可以指揮的部隊,還是頂住了敵人的幾番衝擊.

  副軍長佟麟閣率領剩餘的2000余人,面對強敵誓死堅守,指揮部隊英勇抗擊,直至壯烈殉國。

  132師師長趙登禹在增援軍部途中被日軍包圍,激戰中英勇犧牲。

  7月29日和30日,天津、北平相繼淪陷,29軍奉命撤退保定。日軍為了炫耀勝利,專門在北平故宮舉行了所謂入城儀式。其囂張氣焰令人難以容忍。

  110旅旅長何基豐回憶當時的情景説:晚間撤退了宛平城內的部隊。老百姓驚疑的望著撤退的士兵,士兵們一個個灑淚離城。就在這一天,7歲的鄭福來也跟隨母親加入了南下逃難的人流。

  日軍佔領平津地區之後,僅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陸軍就增加到40萬人;大小艦艇約200艘;飛機2600多架,企圖在短時間內迅速征服中國。

  在中華民族危急存亡的關鍵時刻,全民族的空前團結,促使國共兩黨抗日統一戰線很快形成,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改編後的八路軍迅速深入敵佔區開闢敵後戰場,建立根據地,與國民黨正面戰場形成了對日軍戰略性夾擊。

  毛澤東主席早在1938年就説過:中國像一口大缸,日本侵略者想用半桶水把它裝滿,那是不可能的。

  1987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宛平城建起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天載其蒼,地載其黃。七七盧溝橋抗戰將永遠載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史冊!

責編:紅立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