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家地理 > 江山多嬌 > 正文

《江山多嬌》之《中土往事》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27日 15:30)

  編導:丁銀傑

  嘀、嘀……叮!北京時間七點整。

  這熟悉的聲音,曾經伴隨著幾代中國人度過了往昔歲月,而北京時間也伴隨著中國人走過了一年又一年。

  然而什麼是北京時間? 北京時間又來自哪?

  這裡就是距離西安以北30多公里的蒲城縣,中國科學院陜西天文臺就設在這裡。中國惟一的標準時間授時中心也在這裡,所謂的標準時間就是由蒲城發來的時間。那麼,為什麼會把中國的標準時間北京時間設在中國的陜西呢?

  根據國際慣例,各國的標準時間一般都以本國首都所處的時區來確定。由於中國本身地域遼闊,東西相跨5個時區,這就使得授時臺必須建在中國的中心地帶。

  而我們印象中的西部地區陜西,實際上恰恰位於中國的中心位置。

  陜西不僅是時間的原點,也是中華文明的原點,這難道僅僅是歷史的巧合嗎?

  早在4700多年前,中華民族的祖先軒轅黃帝就在這裡開創了中華文明的輝煌起點,今天坐落在陜西黃陵縣的黃帝陵,像一位蒼老的母親,數千年守望在子孫出發的地方。

  又是一年的清明節,從祖國大陸各省市、從香港、從澳門、從海外,炎黃子孫共同來到這裡,隆重拜祭了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黃帝。

  為什麼13億華夏兒女對黃帝聲勢浩大的祭典,歷久不衰?這個被傳奇神話的光環層層籠罩的黃帝,對華夏民族有過哪些不同尋常的功績呢?

  這是鄭州市新鄭炎黃文化研究會趙國鼎研究員推演的五帝時期年限表。黃帝是這張年限表的起點,按中國歷史,公元前841以後才有詳細可靠的編年,從這一年上推到禹,大約是公元前2000年左右,禹至黃帝為1000年,也就是説,從現在往前5000年就到了黃帝時代。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黃帝居於軒轅之丘,而軒轅之丘就是今天的河南新鄭。在新鄭市西南15公里,有一座大山叫做具茨山,據説,黃帝與炎帝結盟,大戰蚩尤,統一中原之前,就生活在具茨山上 。

  採訪:鄭州市新鄭炎黃文化研究會研究員 趙國鼎

  黃帝出自有熊,有熊在河南新鄭,黃帝居於軒轅之丘,軒轅之丘在新鄭,黃帝大戰蚩尤于涿鹿,出兵于具茨之山,在具茨山上屯兵馴獸、結公拜將、訪賢問道,這些遺址都在。

  當地傳説軒轅黃帝帶領群臣,每年正月初一站在迎日峰上,迎日推策,琴聲相伴。今天,在具茨山上人們仍然可以清晰地看到黃帝的腳印。1995年,人們還在具茨山的黃帝祠中軸線聽到了琴聲回音,而站在東峰上拍手,也會傳來陣陣琴聲。黃帝時代有一個九黎族的首領,名叫蚩尤,十分強悍。傳説他有81個兇猛無比的兄弟,他們經常侵略別的部落。

  為了根除蚩尤部族的侵犯,黃帝和炎帝一結盟,就在涿鹿的田野上同蚩尤展開了一場大戰。據説當時黃帝馴養了六種猛獸,在打仗的時候,他把這些猛獸放出來助戰,蚩尤因此大敗。當然也有人説這六種動物代表的是當時比較強大的六個氏族。

  在這次戰鬥中,為了辨別方向,黃帝還發明了指南車。在以後的歲月中,指南車卻在這片黃土地上神秘的消失了,後來南朝的祖衝之、東漢的張衡都想重造指南車,但均未做成。

  黃帝肯定不曾想到,數千年後,指南車卻被他後代的一個16歲的中學生複製成功。

  採訪:河南安陽中學 李琛

  出發前讓車轅朝向南方,並讓紅色標記和方向標記中的"南"字對齊,這樣車就可以隨意轉動了,請看這時紅色標記所對應的方向標記是"東",那麼車轅現在又朝向東。

  我通過觀察車子的轉彎發現,車子外輪的行程大於車子內輪的行程,根據這一現象,我通過調試,發現兩個輪子之間的距離等於輪子半徑的時候,兩個輪子的弧度差就等於車子的轉向角,後來我發現這就是我們初中學過的"等圓等弧所對圓心角相等"的原理。

  1964年,河南省鄭州的幾個從事考古工作的年輕人在一次例行的地下挖掘中,在鄭卅市東北郊的大河村,發現了史前人類的墓葬、被大火燒過的殘墻斷臂以及精美的碎陶片。經過日日夜夜的重新粘合,當這些碎陶片被復原的時候,埋藏了近6800年的大河村遺址醒來了。

  這個如壺的器物叫陶禾,是古代先民熬藥的藥鍋。此外還有被稱作鼎、罐、甄、豆、缽的陶器,讓人不解的是有兩個彩色的陶壺無論如何也不能修復。就在這時,北京大學的一位教授來大河村參觀,一眼就看出這應該是一件完整的陶器。

  隨著大河村仰韶文化遺址的謎底不斷地被揭開,那只雙聯壺的奧秘也在逐漸顯現。從這一隻一隻出土的陶制酒杯,考古學家推測雙聯壺應該是酒具,那麼5000多年前的氏族社會有酒嗎?這只雙聯的壺為什麼和其他酒具不一樣呢?

  中國酒的最早紀錄是"堯舜千鐘”的典故,它説的是在堯時,酒已流行于社會。"千鐘"二字,説的是酒精含量很低的果酒,《史記》曾記載儀狄造"旨酒"以獻大禹,這是用糧釀酒的開始,也就是説人工釀酒的先決條件,是要有發達的農業和剩餘的糧食,而大河村糧食的富足,使得釀酒成為可能。

  採訪: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李昌韜

  農業已經比較發達了,包括很多,包括很多松土的石鏟、石斧、石錛、石犁,還有一些收割工具,石鏟、石刀、石鐮、梆刀、棒鐮。從收割工具,從翻土從收割上都可以。另外在這個房基發出了高粱米,還有其他的窖穴,出了很多穀子。

  農耕文明發展到一定的程度,為了方便生産和生活,文字便隨之出現了。據説黃帝的另一名史官倉頡發明了文字。

  今天在西安市白水縣的史官村,有一座有著幾千年曆史的廟宇,廟裏供奉著一個奇怪的長著四隻眼睛的人,他的名字叫倉頡,他就是中國古代傳説中漢字的創造者。據説遠古時蒙昧未開,人們用結繩的辦法記事,倉頡當時是黃帝的史官。一次他根據繩結記錄的史書給黃帝提供了錯誤的信息,使黃帝在和炎帝的談判中失利。倉頡因此愧而辭官,雲遊天下尋訪善司記事之人。

  有一天,倉頡遇到一個射鹿的獵人,就問他是怎樣追蹤到獵物的,獵人説,不同的野獸有不同的足跡,一看就知道。倉頡聽了很受啟發。他想,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特徵,如能抓住事物的特徵畫出圖像,這不就是字嗎?從此,倉頡便注意仔細觀察各種事物的特徵,譬如日、月、星、雲、山、河、湖、海等,就創造出許多象形文字來。

  採訪: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理事 王輝 教授

  倉頡造字這個傳説見於好多古書,好多人當時都在造字,但是倉頡作為一個史官,有記錄運用文字的職能,所以他在運用過程中對文字加以發展、加以創造,這是合乎情理的。

  這是今天矗立在倉聖廟院裏的《倉聖鳥跡書碑》,上面鐫刻著28個據説是當年倉頡所造的象形文字,其形狀與其説像是文字,不如説更像圖畫,今天已不易辨認。最早的文字也確實是由圖畫而來,在已發掘的距今五千年前的陶片上,我們可以看到這些正在向文字方向發展的圖形符號。

  最早的文字是如何創造出來的呢?

  你看,選取這樣一個最富於女性魅力的造型,創造出來了女字;

  子字創造出來了,多像是一個天真無邪的孩子在春光中嬉戲啊;

  母子相依的象形文字乳字創造出來了。

  飛字是這樣創造出來的。

  採訪: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理事 王輝 教授

  陜西作為華夏文明發源地之一,也是中國文字起源的主要地區之一。因為這個歷史的淵源,所以陜西發現的文字資料相當多。

  這就是西安,一個有著2500年曆史的城市,一個曾經在中國政治版圖上長期居於中心位置的古都,中華文化的根就深深地埋藏在這裡。

  公元前210年,是中國歷史上的重要時刻。這一年,秦國逐一吞併了其他六個諸侯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統一王朝。

  實現了統一大業的秦始皇,在繼續發展秦王朝軍事力量的同時,為顯示王者的尊嚴與權勢,為自己修建了一座規模宏大的陵墓,兵馬俑坑便坐落在秦陵東側1.5公里處。

  秦兵馬俑展現了兩千多年前秦國強大的軍事實力。秦國軍隊中有步兵、騎兵、車兵三大兵種,步兵是主要兵種,這時的步兵已有輕裝與重裝之分,輕裝步兵不著鎧甲,戰時以弓弩殺傷遠距離的敵兵。重裝步兵大多身著鎧甲,戰時衝鋒陷陣。這種以武器裝備和戰鬥需要編制的新型步兵的建立,在中國軍事史上是一大進步。

  秦王朝通過對各種兵種裝備的不斷改進,建立了步兵、騎兵、車兵協同作戰、優勢互補的混合編制。

  在規模最大的一號俑坑內,分佈六千余件兵馬俑,這是一個由步兵和車兵聯合編組的大型軍陣。其中,位於最東端的軍陣前鋒,由204個武士俑組成;軍陣的側翼分佈在南北兩端;最西端的3排武士俑組成了軍陣的後衛;而位於中部的38路車兵、步兵縱隊是軍陣的主體部隊,這個大型軍陣不僅隊形整齊,而且軍陣佈局嚴密。形狀如曲尺形的二號坑,是一個由1300余件兵馬俑組成的、以戰車、騎兵和步兵混合編組的軍陣。面積最小、形制最特殊的三號坑則是軍陣指揮部的所在地。

  這一件件與真人、真馬相倣的兵馬俑雕塑,展現了秦軍高大威猛、所向披靡的雄姿,當時,秦的士兵有“虎狼”之稱,可使敵人聞風喪膽。

  然而,秦始皇的殘酷暴虐,致使國內危機四伏。

  儘管秦王朝擁有一支無敵天下的軍隊,也終於抵禦不住人民反抗的狂潮,秦帝國最終走向了滅亡。

  公元前206年,劉邦建立了象秦一樣強大的漢王朝,史稱西漢,它的都城長安在今天西安城的西北方向。

  在古都西安的城西豎立的這座雕塑就是為了紀念一段遙遠的路途,因為它的起點在西安,早在漢代,中國所産的絲綢就是通過這條路源源不斷地運往地中海的西方世界。中國發明的造紙術、印刷術、火藥也是由這條路傳至歐洲的。白馬馱經,佛教東來,走的依然是這條路。

  漢代以後,中國經歷了魏晉、南北朝這一中華民族大融合的時期。造就了唐代社會充滿了文化寬容精神,跨越國界的貿易遠遠超過了漢朝的盛況,與周邊、與遠方國家的文化交流也躍上了一個新階段,表現出對外來文明異乎尋常的熱烈歡迎。尤其是盛唐時期,成為中國古代最為興盛的歷史時期,長安當時幾乎可以説是世界的首都,它以博大的胸懷迎接著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

  生生不息的黃河,滋養著中國燦爛的文化,孕育了眾多古老都城環繞身邊。中國歷史上,帝王之都的重心,曾經幾度在黃河流域擺動。

  公元690年,武則天改唐為周,把洛陽定為周都。

  這段時期是洛陽曆史上的鼎盛時期,宮殿建築宏偉壯麗,規模宏大的國家糧倉,據説裏面儲存的糧食能夠讓百萬人口的洛陽城吃上十年。

  大唐盛世造就了文化藝術的輝煌,龍門石窟就以強烈的視覺震撼,顯示了唐朝人宏大的氣魄和豐富的想象。

  採訪:徐金星 洛陽曆史學者

  從初唐特別是到武則天時候,那時不單是唐代最繁榮的時候,也是中國封建社會鼎盛的時期,從貞觀之治到武則天(時期)到開元治,就是這個時候,龍門石窟確實反映了大唐盛世大唐氣象,是唐代社會最繁榮,也是中國封建社會最繁榮的一種代表作品。

  最能代表唐朝造型藝術高峰的,就是聞名中外的奉先寺盧舍那大佛了。據記載建造盧舍那大佛的費用全部由武則天出資。盧舍那大佛高達17.14米,它的頭部就有4米高,佛像面部豐滿端莊,傳説就是按照武則天的形象塑造的。

  手工業技術也在那時得到了的發展。著名的唐三彩陶器就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生動地展現了豐富多彩的唐代社會生活。

  像洛陽一樣,河南省的另一座城市:開封,也在中國古都裏佔有一席之地。

  這座有著2700多年曆史的古城,如今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宋朝古都的歷史風貌。1998年,為再現北宋東京的風貌,開封市以《清明上河圖》為藍本,在城西北處建成大型歷史文化主題公園——清明上河園。一千多年前,張擇端把它從現實般進了畫卷,一千多年後,開封人又把它從畫卷搬進現實。徜徉在清明上河園,仿佛回到千年以前的京都。這是一首有聲的詩,一幅立體的畫,在這裡,你可以盡情地領略東京汴梁的繁華,去感受北宋文化的底蘊。

  盛極一時的唐宋;繁華瑰麗的開封,文化深厚的長安。

  流淌了不知多少歲月的黃河,跨越歷史的時空,忠實地見證著這些王朝的更迭,記錄著這些古老的故事和傳説......

  這是一個為了迎接新世紀到來的建築,位於首都北京的中華世紀壇,。世紀壇總長約270米的青銅甬道上,鐫刻著從有人類出現到公元2000年的時間紀年,標刻著逐年記錄的中國歷史。

  那根長長的伸向天空的指針,是以古代的計時工具“日晷”為原形設計的,它是時間永不停息的標誌,是時空永恒延展的象徵,是新的世紀,新的中國,正在翻開的新的紀元。

責編:紅立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