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西部新聞

2004年9月9日《西部新聞》

央視國際 2004年09月10日 15:41

  王志寶:退耕還林無礙糧食安全 仍將穩步推進

  全國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現場交流會日前在內蒙古召開,總結五年以來的經驗,部署下一階段的工作。我們首先就來關注這方面的消息。有人提出了這樣的看法,“糧食減産的主要原因是退耕還林”,國務院西部開發辦副主任王志寶就此接受了本欄目記者的採訪。

  王志寶介紹,今年國家統計局農調隊專門就退耕還林對全國糧食生産的影響進行了跟蹤調研。調查結果顯示,退耕還林導致耕地面積減少,致使全國糧食産量下降1.5%左右,大約有75億公斤。但與此同時,退耕還林又改善了生態環境,減少了水土流失,提高了糧食單産,全國因此增産糧食50億公斤,兩者相抵之後影響不大,糧食減産只有25億公斤左右,有些地區的糧食産量更是不減反增。

  採 訪 國務院西部開發辦副主任 王志寶 例如烏蘭察布1200萬畝糧食不但沒有減産反而翻一番,像鄂爾多斯、延安、遵義也是這個情況。

  據記者了解,今年各地的退耕還林任務大幅度調減,聯絡到退耕還林影響糧食安全的説法,很多人對退耕還林政策是否繼續實施表示懷疑,王志寶對此予以了澄清。

  採 訪:國務院西部開發辦副主任 王志寶 我個人看恐怕還要推進,這種推進是穩步的推進,國家糧食供應庫存少這是一個原因,二是退耕還林還有不完善的地方,需要上面説的五個結合,三是五年多,回頭要重新總結。

  記 者:那麼説老百姓可不可以放心,退耕還林政策不會變。

  王:可以這麼説退耕還林政策不會變,只是要把握力度,使退耕還林更好的進行。

  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生態顯成效 群眾得實惠

  全國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現場經驗交流會上,有關部門要求各地區調整退耕還林工作思路,將重點轉移到鞏固生態建設成果上來。那麼退耕還林、退牧還草這項國家重點生態工程已經取得了怎樣的生態建設成果呢?

  在鄂爾多斯召開的現場經驗交流會上,國務院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段應碧總結了退耕還林的成績。五年來,國家對退耕還林工程共投入754億元。預計到今年年底,累計完成退耕還林任務1.18億畝,荒山荒地造林任務1.7億畝,共有一億多畝的坡耕地和沙化耕地得到治理。退牧還草實施兩年來,共治理退化草原任務1.9億畝。目前這一生態工程的生態效果初步顯現。

  採 訪: 國家林業局退耕還林辦公室 劉再清 從控制生態危害講有兩大體現,大江大河地水土流失得到控制,北方風蝕沙化得到遏制。

  採 訪:鄂爾多斯市東勝區 副區長 李東 我們通過照片可以看到,在(退牧還草)項目實施以前這裡草場退化非常嚴重——從去年2003年實施退牧還草植被明顯恢復起來了。

  解説:退耕、退牧不僅使過度開墾、放牧的耕地和草地得以休養生息,而且還增加了農民的收入,農民真正從生態建設中得到了實惠。

  採 訪:農民 主要是草場質量上來了,牲畜多了,收入也多了,特別是我們農牧民的純收入,(記者:提高多少)增加五六百元,像我增加七八百元。

  雲南生態保護項目創出新模式

  生物多樣性保護主體國際研討會9月9日在北京召開。會議對“雲南省山地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進行了總結,認為這一項目經過3年的實施,已經成功探索出由政府保護為主改為以當地村民為主體管理自然保護區的新模式。

  在研討會上,該保護項目的工作人員介紹了這種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當地經濟協調發展的新做法。2001年8月,“雲南省山地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保護示範項目”在南澗縣無量山自然保護區和雲縣箐山流域開始試驗示範,在兩個項目點建立了35個共管小組,讓村民自主、自願地管護社區資源,社區共管組織經民主選舉産生,村民的人數佔到了60%~70%,村民的生態保護意識也因此明顯增強。

  同期 雲南省無量山自然保護區村民 張富蓮 砍太多的樹會造成水土流失,會遇到很多的自然災害,下大雨會沖毀田地房屋。

  在這一新模式中,還配套準備了社區保護髮展基金,提供小額信貸和技術諮詢,幫助當地村民發展替代生産項目和替代能源項目,在有效減少村民砍伐林木的同時,使村民人均年收入增加了30%。

  同期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助理代表 能源環境處處長 蘇瑪麗雅 這個項目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渠道,能夠讓當地的村民加入進來,共同保護自然資源。同時,我們能夠提供小額信貸資金,用這種方式改善他們的生活。我們希望把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扶貧結合起來。

  西藏隆重紀念川藏、青藏公路通車50週年

  西藏自治區黨、政、軍領導及交通系統幹部職工上千人8日舉行集會,隆重紀念川藏、青藏公路通車50週年。

  川藏、青藏兩條公路總長4360公里、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1954年12月25日建成通車,結束了西藏沒有現代公路的歷史,改變了西藏人背畜馱的原始運輸方式。交通部部長張春賢表示,川藏、青藏公路的建成,是世界公路史上的一大創舉,開闢了西藏交通的新紀元。據介紹,50年來,祖國各地通過這兩條公路運進西藏的物資達2000多萬噸,佔到了進藏物資總量的90%。目前,西藏公路通車總里程已達4.1萬公里,鄉村公路也已達到2.2萬公里,現代化交通格局已在西藏基本形成。

  敦煌鐵路開工建設 可望連通蘭新鐵路、青藏鐵路

  敦煌鐵路柳溝至敦煌段項目日前正式奠基。敦煌鐵路位於甘肅省酒泉境內,地處河西走廊安敦盆地,線路北起蘭新鐵路柳溝站,向西南與312國道並行,經甘肅省安西縣至敦煌市,全長約170公里,總投資6.7億元,遠期輸送能力將達到貨運每年800萬噸、客運每天12對列車。敦煌鐵路的修建,將為連接蘭新鐵路和青藏鐵路這西北地區兩大主要幹線奠定基礎,下一步敦煌鐵路延長至格爾木後,將與路網規劃中的蘭州-昆明通道、北京-蘭州-拉薩通道共同構成西北地區的鐵路網主骨架。全線貫通後西藏、青海與河西走廊和新疆地區的運輸距離可大幅度縮短。

  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喜迎50華誕

  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素有“萬山之州”的美譽,9月8日,當地各族幹部群眾在首府阿圖什集會,熱烈慶祝自治州成立50週年。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位於我國西部的帕米爾高原。克孜勒蘇意為“紅色的河水”,因穿境而過的克孜勒蘇河而得名。自治州轄有阿圖什市和阿克陶、烏恰、阿合奇三縣,是全國唯一的柯爾克孜自治州,現在柯爾克孜族群眾13萬多人。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地處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是古代華夏、希臘、印度三大文明,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三大宗教的薈萃之地和中西方文化交融之地,蘊藏著十分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自治州成立50年來,經濟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國民生産總值由1954年的1204萬元上升到2003年12.5億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也由建州初期的44元上升到2003年的1320元。

  2004中國四川國際旅遊節在九寨溝開幕

  由國家旅遊局、四川省人民政府主辦的2004年中國四川國際旅遊節9月8日晚在四川九寨溝隆重開幕。

  本次旅遊節的主題是:“天下四川,激情九寨”,設有四個會場,主會場設在大九寨旅遊區,樂山-峨嵋、都江堰-青城山、廣漢三星堆和綿陽江油設立分會場。本次旅遊節是四川首次舉辦的大型國際旅遊節慶活動,將充分展現四川神奇的自然風光、濃郁的民族風情、悠久的歷史文化,展示以大九寨為重點的五大精品旅遊區良好的旅遊基礎設施、優秀的旅遊産品、優質的旅遊服務等精品建設成果。開幕式上進行了大型藏羌民族歌舞演出。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民族歌舞團、九寨溝容中爾甲演藝中心、九寨溝喜來登國際大酒店民族歌舞團等單位表演了精彩的節目。整場演出激情飛揚,表現了人類熱愛自然,崇尚人文,珍愛生命的嚮往。

   “2004中國昆明國際花卉展”在昆明開幕

  9月8日,為期四天的“2004中國昆明國際花卉展”在昆明開幕。

  中國昆明國際花卉展目前已經成為擁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國際性花卉專業會展活動。本屆共有58家實力較強的花卉企業參展,其中包括來自荷蘭、日本、法國、新西蘭、澳大利亞等8個國家的花卉企業。越南林銅省政府、馬來西亞農業部代表團參加了此次花卉展,他們還將考察雲南花卉市場和花卉企業。本次參展的海內外花卉企業都“亮”出了精品,雲南省參展的花卉企業更是代表了雲南花卉業的最高水準。雲南呈貢縣鬥南鎮的6個花農合作經濟組織也參加了展覽,這是雲南花農首次參展國際花卉展。

  陜西周公廟西周貴族墓群下月試掘

  陜西岐山縣周公廟遺址考古發現曾經引起各方廣泛關注。經國家文物部門批准,周公廟遺址發現的西周早期貴族墓群有望在下個月開始試掘。

  西周早期貴族古墓群是今年5月由北京大學和陜西省考古研究所聯合組成的考古隊在岐山縣鳳凰山南麓探明的,當時發現了帶墓道的大型貴族墓葬22座,其中王公級的四墓道大墓就有10座,被稱為“新中國建國以來最重大的考古發現”。據考古工作者介紹,目前,周公廟遺址西周早期貴族墓群的發掘準備工作已經就緒,陜西省文物局和周公廟考古隊已經制定了嚴密的發掘及保護措施,並得到國家文物局的初步同意。按照規劃,這次發掘將先試掘兩座大墓,以確定墓主的身份。

  

  專家觀點:自然因素導致羅布泊乾涸 人工充水沒有意義

  中科院羅布泊科學考察隊在羅布泊湖心區挖下了一個底層剖面,研究近萬年來羅布泊地區的生態環境變化。專家認為,羅布泊乾涸是自然因素造成的,給羅布泊人工充水沒有什麼意義。

  記者現場:我手上拿著的這些是剛剛從一米五深的湖心剖面裏採集到的樣本,專家告訴我們裏麵包含了像冷藻、介形蟲之類的豐富的古體微生物,這説明在800多年前,這裡的水分還十分的充足,是一個較好的湖泊環境。

  考察中,專家把近萬年來的土層大致分成了7層。在這些土層中,有些是乾旱地層特有的石鹽,有些則夾雜了水生動植物化石。專家認為,這些土層的差異表明近萬年來羅布泊湖水乾涸的過程是一個反復變化的過程。

  同期 南京大學 王富葆 教授 挖這個剖面的目的就是要弄清楚羅布泊1萬年以來經歷了多少次變化,現在看來可以分為6到7個,就是9200年以來的話至少可以分為6到7個大的氣候到環境上的變化。這些大變化我們現在就要確定究竟是幹,幹到什麼程度,濕,濕到什麼程度。

  正文 據專家介紹,對生態環境影響最大的兩個因素,一個是天文活動,另一個是人類活動。羅布泊地區近萬年來,只在三四千年前才有少量的人類活動,這也就説明人類活動並不是羅布泊環境變化的主要原因。

  同期 南京大學 王富葆 教授025545現在大家有一個説法就是還要把羅布泊充水,我們説沒有必要,那麼通過這個工作我們也可以看一看,即使沒有人為干擾的時候羅布泊也幹了。所以人為充水,從整個環境來説也沒有什麼意義。

  專家研製出新型材料治理花山岩畫病害

  我們在9月8日的新聞中,報道了廣西寧明花山岩畫開始出現脫落、風化現象的消息。最近,一種用於治理花山岩畫石塊剝落和去除岩畫顆粒狀沉澱物的新型材料研製成功,在花山進行了現場試驗,效果較為理想。

  廣西寧明花山岩畫面積8000多平方米,共有各種圖像一千九百多個,以古樸、粗獷的筆法和生動的人物造型聞名,是戰國至漢代壯族先民駱越人在高高的山崖上涂繪而成。目前有將近三分之一的岩畫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其中大部分是由於岩塊剝落引起的。文物保護專家研製出一種粘合材料,可以對這種即將剝離的岩石剝片進行粘合加固,還能有效軟化附著在岩畫表面的白色顆粒狀沉澱物。專家們在花山崖選擇了一處沒有岩畫但和岩畫所處的岩石環境相似的剝塊進行了現場試驗,用特殊的注射器將粘合劑灌入岩石裂縫,半個小時後達到了良好的固化效果。

  同期 《寧明花山岩畫風化機理研究》課題研究負責人、西北大學博士 郭宏 (經過試驗)這種藥水對比較緻密的(沉澱物)效果不是很好,對這種比較疏鬆的效果很好,9月8日我們經過試驗成功以後馬上就可以使用了。

  專家強調,修補材料既不能影響文物的外觀,而且要具有伸縮性和可逆性,以便在若干年修補材料老化後可以取出重換。下一步專家們將致力於治理花山岩畫滲水和粉塵覆蓋等問題。

  四川甘孜瀘定縣建設“紅色旅遊”基地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積極利用自身資源優勢,打造以“瀘定橋”為品牌的長征文化,建設“紅色旅遊”基地。瀘定縣專門為瀘定橋創作了主題歌曲。瀘定縣還將在年內完成瀘定橋公園的立項、規劃和招商工作,力爭2006年全面完成公園建設,以便於集中整理、保護長征文化。

  青海榮獲2004年度“國際掃盲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9月8日將2004年度“國際掃盲獎”授予我國青海省掃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以表彰其在掃盲工作中取得的卓越成績。

  杭州出版發行全國首套農民工教育讀本

  9月8日,一套針對農民工教育的規範性教材在杭州發行。這一讀本的出版發行填補了浙江省乃至全國建築行業農民工教育工作的空白。

  首屆“青年華商峰會”將在北京召開

  首屆“青年華商峰會”,將於今年11月6日至7日在北京召開。“青年華商峰會”是全球青年華商和商業領袖的年度盛會。

  我國首座屋頂太陽能發電站竣工投産

  我國首座屋頂太陽能發電站9月9日在北京竣工投産。這座小電站是太陽能光板發電的示範項目,今後國家將大力推廣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

  五大連池成為“世界生物圈保護區”

  五大連池生物圈保護區日前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世界生物圈保護區證書。五大連池在保護區面積、規劃管理和吸引遊客等方面都達到了該組織的要求。

  甘肅出土我國首件繪有牧馬圖案的彩陶壺

  考古專家近日在甘肅省民勤縣發現了一件罕見的彩陶壺,壺身上畫有類似牧馬情景的圖案,經考證這種圖案在國內尚屬首次發現。

  哈爾濱建成我國首面“菊花歷史文化墻”

  一面338米長的“中國菊花歷史文化墻”在哈爾濱市建成並於9月9日向公眾開放。這是中國首創的以菊花為主題的文化墻,目前正在申報吉尼斯世界紀錄。

  衛生部將開展醫療機構高值醫用耗材集中採購

  衛生部9月9日發出通知,決定將在北京、天津、重慶等8省市開展醫療機構高值醫用耗材集中採購試點工作,包括心臟介入類醫用耗材、心臟起搏器、人工髖關節、膝關節。

  杭州開通首條艾滋病、性病防治熱線

  杭州市第一條防治艾滋病、性病的諮詢熱線9月8日開通。5名工作人員輪流值班,接聽群眾有關艾滋病、性病防治方面的諮詢。

  武漢:小島師生情

  9月10日是第20個教師節,我們把目光投向那些勤勤懇懇為祖國培育人才的教師身上。湖北武漢有這樣一所小學,整個學校就在一座湖中小島上,這就是地處梁子湖中的青山島小學,這裡只有兩名教師、兩間教室和11名學生。校長王大平與民辦教師段玉榮每天早上將漁家人的孩子一個個接進學校,下午放學後又將他們送出小島。20多年來,就是這座島上小學,走出了10多位大中專學生。

  廣西陽朔:節日祝福獻給“洋教師”

  來自加拿大的國際志願者老雷和貝慈這學期到廣西陽朔縣的勇村小學義務支教。為了表達對兩位外籍教師的敬意,9月8日,學生們自發舉辦了一個“教師節Party”,給他們獻上了祝福和鮮花。

  重慶:月餅廠家打出“教師牌”

  教師節過後不久就是中秋節,生産月餅的廠家看到了商機。在重慶解放碑一家商場記者看到,這裡有不少標有“難忘師恩”、“尊師重道”字樣的精裝月餅。據售貨員稱,明天就是教師節了,各月餅生産廠家都送來了打出“教師牌”的精裝月餅,很受市民歡迎,僅9月8日上午就賣出了一百多盒。

  京華時報 孔子後裔69歲進北大讀博士

  一位名叫孔憲鐸的69歲老人,1935年出生於山東,是孔子第72代後裔。9月8日,孔憲鐸來到北京開始攻讀北京大學心理學系博士學位。孔憲鐸曾獲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生物植物學博士學位,曾任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研究員等職位。今年他考取了北京大學心理學系王登峰教授的博士,準備專門研究心理學基因與人性關係的問題。

  華西都市報 重慶“生命熱線”:一年搭救300名輕生者

  心理學研究的確不可少,因為現在出現心理危機的人出現了上升的勢頭。9月9日是國際預防自殺日,今年的主題是“援救生命,重建希望。”9月8日,記者從重慶“生命救助”熱線了解到,這條熱線自從去年4月28日開通以來,共接到電話6000多個,這些電話以婚戀危機、抑鬱症、心理壓力、人際關係為主。1年多來,“生命救助”熱線共挽救了300多名輕生者。

  貴州都市報 六盤水110:每月“撿”到20個娃娃

  貴州六盤水的110巡警平均每月“撿”到20個走失或離家出走的孩子。據當地的民警分析,孩子走失或離家出走有四種原因:一是進城農民工放鬆了對子女的管理,孩子跑出來玩後找不到回家的路;其次是離家出走逃學的小學生,跑到城裏轉幾圈就找不著北了;另外就是市民帶著小孩上街,不小心把小孩弄丟了;第4種就是無家可歸的流浪兒。警方希望家長們看管好自己的孩子,同時多教孩子們一些常識,如家庭住址、家裏的電話號碼、父母親人的名字和工作單位,等等。

  成都商報 昏迷整三月 難尋回家路

  今年3月30日,成都一家醫院的救護車接回一名躺在路邊昏迷不醒的男子。經過檢查,醫生發現他腦出血,於是緊急給他實施了手術。患者自稱名叫郭丙清,今年33歲,幾年來一直在城裏打工,可無論醫護人員怎麼問,他就是記不起回家的路。如果您是知情人,看了這條消息以後,請你幫他一把。

  重慶:高速路繳費可不用停車

  今後,在重慶境內繳納高速公路通行費不用再停車等候了,不過您的車上得貼一個電子標簽。重慶晚報的消息説,只要是汽車的擋風玻璃上貼有電子標簽,經過高速公路自動收費車道時,就能立即自動感應完成繳費,整個過程只需要一秒鐘。這一方案最快可以在明年開始實施。

  烏魯木齊“新十景”明信片面世

  9月8日上午,烏魯木齊在紅山公園舉行了烏魯木齊“新十景”的揭牌儀式。“新十景”純銀紀念章和鐳射版郵資明信片也在揭牌儀式上亮相。“烏魯木齊新十景”的純銀紀念章全國僅發行3000套。

  南寧青秀山建成世界最長的侗家竹廊

  南寧的青秀山風景區最近投資150萬元建了一條長達500多米的竹廊,預計在10月初就能完成整體建設。據了解,這將是世界上最長的侗家風情竹廊。這條竹廊由侗族民間匠人進行設計和製作,建築工人也由100多名侗族村民組成,他們都是當地響噹噹的風雨橋製造高手,一些領班的老工匠甚至是廣西著名的風雨橋建造專家。

  雲南蒙自將辦石榴節

  9月18日到28日,以石榴聞名的雲南蒙自將舉辦2004年“中國蒙自石榴節”。連片的石榴是蒙自縣一道靚麗的景觀。每年8月到10月,全國各地的旅遊者紛至沓來,體驗這裡萬畝石榴園的壯觀。除了石榴園,蒙自還有一個西南地區最大的石榴市場。現在,全縣7萬多畝優質石榴已經全面上市了。

  中國熱氣球巡迴賽開賽

  9月8日,2004年中國熱氣球巡迴賽在新疆阿圖什開賽。這次比賽匯集了來自全世界的50支熱氣球隊。下面我們就隨著這組圖片去欣賞比賽現場的情況。

(編輯:西尋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