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西部新聞

2004年9月5日《西部新聞》

央視國際 2004年09月07日 11:26

  1998年至今 全國六成多下崗職工實現再就業

  來看詳細內容。勞動保障部的最新統計數字顯示,自1998年至今,全國累計安置國有企業下崗職工1800萬人再就業,佔下崗職工總數2800萬人的64%。

  1998年以來,國家通過投入再就業資金、扶持勞動密集型小企業、舉辦再就業培訓和免費職介,以及稅費減免等措施使1800萬下崗職工實現了再就業。針對年齡偏大人員以及其他就業困難群體,各級黨委政府大力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他們就業。國家還通過為下崗職工發放社保補貼、在街道建立勞動保障工作機構,實施再就業援助等措施,使勞動能力較弱甚至喪失的下崗職工也有了生活保障。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統計,今年1到7月,全國安置下崗職工315萬人,佔今年目標任務數500萬人的63%。

  我國自然村“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正式啟動

  記者近日了解到,我國在基本實現通電行政村的“村村通”後,自然村“村村通”工程已正式啟動。

  由廣電總局等部門組織實施的“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旨在解決我國部分農村地區收聽不到廣播,收看不到電視的突出問題。據統計,從1998年工程正式啟動到2003年底,我國各級政府共投入建設資金近17.6億元,完成了11.7萬個行政村通廣播電視的任務,解決了7000多萬農民群眾收聽收看廣播電視的問題。我國的廣播和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也分別由1998年的88.3%、89%提高到2003年的93.6%、94.8%。

  在鞏固行政村“村村通”成果的同時,自然村“村村通”工程已正式啟動。今明兩年,我國將重點解決新通電行政村和50戶以上已通電自然村收聽不到廣播、收看不到電視的問題。

  國務委員陳至立在全國村村通廣播電視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要求,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強組織領導,鞏固已有成果;提高技術水平,創新覆蓋手段;狠抓工程質量,加強監督管理,努力開創“村村通”工作的新局面。

  西氣東輸天然氣抵達甘肅玉門

  了解一下重大工程——西氣東輸的最近進展情況。

  自9月1日西氣東輸首站輪南成功進氣以來,來自新疆塔裏木的天然氣以每小時21公里的速度成功穿越塔克拉瑪幹沙漠、馬蘭戈壁灘和河西走廊,長途跋涉1265公里,于4日淩晨1點順利抵達西段中間站甘肅玉門。輪南首站的天然氣將在這裡進行置換和升壓,進氣量也由9月1日的每小時1.5萬方增加到每小時6萬方,然後沿著祁連山繼續向下游奔騰。接下來西氣東輸天然氣將跨越中衛黃河、穿過毛烏素沙漠和黃河灌溉區,預計于9月6日到達西段終點陜西靖邊,與東段工程連接,從而實現整個西氣東輸工程的全線通氣。

  黃河首次大規模放淤試驗結束 泥沙淤積有望緩解

  繼黃河調水調沙試驗之後,探索解決黃河泥沙問題的又一重大嘗試——黃河首次大規模放淤試驗4日結束。試驗成功實現了“淤積粗泥沙、排放細泥沙”的目標,為治理黃河頑疾——泥沙淤積提供了一條有效的解決途徑。

  試驗地點位於山西和陜西交界處的黃河小北幹流。在多年治理黃河的理論和實踐工作中,黃河水利工作者總結出,黃河難治,癥結在於水少沙多。黃河泥沙主要來自黃土高原區,汛期常常出現高含沙洪水,攜帶大量泥沙,其中細顆粒泥沙被洪水帶入大海,而直徑大於0.05毫米的粗顆粒泥沙,則大量沉積在下游水庫和河道內,導致“地上懸河”不斷長高。

  而開始於今年7月26日的黃河小北幹流放淤,正是通過工程措施,借助水力自然分選,實現“淤粗沙排細沙”的目標。這次試驗通過五輪放淤過程,淤積泥沙230萬噸。

  黃河水利部門表示,今後將進行更大規模的放淤,計劃用20年時間,沉澱100億立方米、相當於小浪底水庫攔淤總量的黃河泥沙,以改善進入黃河下游河道以及水庫的水沙條件和泥沙組成,減少淤積,同時結合調水調沙,逐步恢復下游河道健康形態。

  雲南大理洱海源頭“造”濕地保護水質

  最近,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縣城污水處理廠尾水深度處理濕地工程開工,工程通過人工濕地處理洱源縣城的城市生活污水,使洱源縣排入洱海源頭彌苴河的水得到二次凈化,對保護大理洱海水質將起到積極作用。相對污水處理廠而言,人工濕地建設和運轉費用低廉,每噸污水治理費僅為處理廠的二十分之一。該工程投資380多萬元,佔地34畝,設計處理能力為每天4000立方米,出水水質可達到國家地表水三類標準。工程預計年底可投入試運行。

  廣西岑溪查獲野生動物巨蜥167條

  近日,廣西岑溪市警方在岑羅二級公路上查獲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巨蜥167條和巨蜥蛋10枚,當中只有一條巨蜥死亡。

  當天淩晨,岑溪市警方接到線報稱有一輛白色麵包車載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正向廣東羅定方向行駛。警方立即設卡攔截,白色麵包車在岑溪市歸義鎮金雞大橋衝過民警所設關卡後繼續向廣東羅定方向逃去,發現有民警繼續攔截後犯罪嫌疑人掉頭行駛至大業鎮路段後棄車逃走。民警經過清點發現車上載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巨蜥13袋共167條,巨蜥蛋10枚。

  關注西部貧困 殘障青年在行動

  近日,11位來自全國各地的殘疾青年自駕車從成都出發,前往珠穆朗瑪峰,展開目前中國規模最大的殘疾人自駕車挑戰世界屋脊活動。為西部地區改善醫療條件盡一份力。

  本次活動從九月一日開始歷時半個月,11位殘疾車手自駕車穿越四川、青海等地最終到達珠穆朗瑪峰大本營,行程近萬里。據了解,本次活動由中國健康扶貧工程組委會、西藏自治區科技廳主辦,活動的主要目的是為中國健康扶貧工程籌集更多的醫藥、物資、資金,用以改善西部貧困地區缺醫少藥的狀況。

  著名畫家向西部學校捐助繪畫作品

  9月5日,由中國教育電視臺、中國美術館等單位聯合舉辦高等院校藝術教育創新研討會在中國美術館舉行。在研討會上來自全國高等院校和美術界的畫家、藝術家向西部學校捐助了繪畫作品,同時畫家們也同來自西部學校師生就以科學方法提高西部高校師生藝術鑒賞力等方面展開了討論。畫家們希望通過這次活動能夠對促進西部學校的美術教育起到積極的作用。

  苗族舞蹈史詩《雲頂之歌》唱響天籟之音

  展現苗族歷史文化生活畫卷的大型苗族舞蹈史詩《雲頂飛歌》9月3日首度公演受到好評。

  作為第11屆花溪之夏藝術節壓軸大戲的《雲頂飛歌》,以舞蹈詩的現代藝術表現手法,把詩的意象和舞美糅合在一起,史詩般地展現了氣勢恢弘的苗族歷史文化。舞蹈詩把象徵苗族熱情好客的酒歌等貫穿于耕種、蠟染、刺繡等一幅幅生動的苗寨生活場景,匠心獨具的編排和極富感染力的民族音樂,感動了全場觀眾。

  同期 觀眾“感覺耳目一新”。“在貴州舞蹈史上是很少見的”。

  演出結束當晚,貴州省花溪區政府舉行了該劇的演出權轉讓儀式,將50萬的轉讓費用於建立苗族舞蹈研究教學和推廣基金,還將以此為基礎,把花溪區打造成苗族舞蹈、布衣民歌演出創作基地,進一步弘揚貴州的民族文化。

  雲南曲靖大型彝族舞蹈詩《東嶺彝風》精彩亮相

  今年,大型原生態民族歌舞集《雲南映象》在全國掀起了原生態舞蹈的旋風,也激發了雲南本土文藝工作者對本土文化以及民間文藝的探尋與發掘。日前,曲靖市麒麟區歌舞團歷時一年多精心創作的大型彝族舞蹈詩《東嶺彝風》在曲靖成功演出。配音:整場歌舞由《喜慶的彝山》、《幸福的家園》、《紅紅的樂土》、《不滅的火種》《心靈的頌歌》五個章節組成,融會了民族舞蹈的傳統和現代之美,深入發掘了曲靖本土的彝族文化,將原始鄉土歌舞的精髓和民族舞蹈語匯進行整合重構,反映了彝家人在麒麟紅土地上繁衍生息的歷史篇章。草垛、木車、背簍與手鈴、短笛、腰鼓一同被搬上舞臺,彝族群眾的生活、勞動場景一幕幕展現在觀眾的眼前,讓人耳目一新。

  四川眉山:竹編巨著《五百羅漢圖》面世

  近日,由四川眉山市青神竹編藝人殷超師徒四人,歷時4年時間,以明代著名畫家吳彬的《五百羅漢圖》為原形編制了一幅大型竹編,長46米,寬0.8米。整幅作品薄如蟬翼、光滑如綢,五百羅漢被逐一編織其上,人物造型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這幅竹編共耗費當地優質慈竹約5噸,作品每平方厘米篾絲達32根,每根篾絲的厚度僅為0.02毫米。

  廣西靖西縣發現秋海棠新品種

  近日,廣西底定自然保護區和靖西通靈峽谷發現了秋海棠的新品種,被專家命名為靖西秋海棠。這一新品種屬根莖秋海棠類,分佈在峽谷、高山懸崖下的陰暗溫濕地帶,一般附在石頭表面薄薄的腐殖質上,根莖向四處延伸,長出單葉片,密密麻麻地蓋滿石塊。

  四川甘孜瀘定縣建設“紅色旅遊”基地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積極利用自身資源優勢,打造以“瀘定橋”為品牌的長征文化,建設“紅色旅遊”基地。瀘定縣專門為瀘定橋創作了主題歌曲。瀘定縣還將在年內完成瀘定橋公園的立項、規劃和招商工作,力爭2006年全面完成公園建設,以便於集中整理、保護長征文化。

  公安部:公安機關一律不再從社會招聘治安員

  公安部日前發出通知,今後,各級公安機關一律不得從社會上招聘治安員。對現有治安員,公安部要求,用3年時間陸續從公安機關清退出去。2008年1月1日以後,各級公安機關一律不得再以任何名義留用治安員。

  全國各地開展“2004全國質量月”服務諮詢活動

  “2004年全國質量月”服務諮詢活動9月4日在全國各地展開,諮詢活動中室內空氣污染、汽車售後服務成為消費者關注的焦點。“人人創造質量、人人享受質量”是今年質量月的主題。

  兒童玩具新標準十一實施

  從10月1日起,我國新的兒童玩具強制性國家標准將正式實施。十一之後,沒有達到新標準的兒童玩具將不準出廠銷售,家長在給孩子選擇玩具的時候也會有更多的提示。

  全國開展對出版物零售店、檔攤點的專項治理行動

  全國掃黃辦將在國慶前夕開展出版物零售店、檔攤點的專項治理活動。重點對大中城市的繁華街區、旅遊景點等人員流動較大的銷售場所進行治理。

  我國技術人員攻克鋪設青藏鐵路又一技術難點

  在青藏鐵路西藏境內安多至拉薩段以橋代路控制工程——巴嘎榨大橋施工中,技術人員攻克了在18‰上坡道架梁技術難點,完成了這一被業內人士認為是鐵路鋪架領域難點的高難度動作。

  首屆中國國際新聞攝影比賽拉開序幕

  首屆中國國際新聞攝影比賽9月4日在北京拉開序幕,主題是“和平與發展”,評選結果將在明年3月中旬揭曉。

  安徽銅陵:長江重點水生野生動物保護中心成立

  國家環保總局日前在安徽銅陵建立起國家環境保護長江重點水生野生動物保護中心,以確保白鰭豚等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的洄遊廊道暢通。

  寧夏:六盤山成黃土高原新“綠島”

  通過大力植樹造林,寧夏六盤山森林覆蓋率由過去的28%增長到現在的70%以上,曾經土石裸露、十年九旱的六盤山如今被譽為黃土高原上出現的新“綠島”。

  內蒙古:建設世界規模最大的蒙元文化園

  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正在建設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蒙元文化園,包含成吉思汗等300多個人物的雕像群、蒙元文化博物館,以及充分展示民族文化藝術特色的展區。文化園預計2007年全部竣工。

(編輯:西尋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