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西部頻道 > 西部新聞 > 正文

2004年6月29日《西部新聞》

央視國際 (2004年07月01日 15:30)

  大型展覽《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在北京向觀眾開放

  由陜西省委和延安市委共同舉辦的大型展覽《延安精神永放光芒》28號在北京正式向億萬觀眾開放。

  白髮蒼蒼的老延安來了、把青春獻給新延安的建設者來了、朝氣蓬勃的一代青年人也來了。一件件珍貴的展品、一張張生動的照片、一幕幕再現的場景打動著每一位到場的觀眾。革命歷史和一輩輩傳承者的理想在這裡交匯,延安精神和一代代新中國建設者的信念在這裡共鳴。

  同期 航天部老退休幹部 張宗玉

  (看了這個展覽)眼淚都要掉下來了,沒有那些(革命先烈)用生命換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説實在的,沒有這樣好日子過。我們是在抄這個延安的精神,這個回去以後給兒女孫輩講一講,讓他們好好學習,將來好擔負起祖國交給他們的重任。

  一批當年抗大和359旅的老戰士在窯洞的紡車前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唱起了《東方紅》和《紡線線》。

  北京市個體工商戶黨支部把寄託著千名黨員對延安精神無限崇敬的兩面錦旗獻給了展覽會,面對黨旗他們莊嚴宣誓。北京大學老師袁放帶著自己正在準備期末考試的女兒也早早來到了展覽現場,讓女兒更真切地感受延安精神的真諦。

  同期 北京大學老師 袁放。

  當然學習非常重要可是我覺得像這樣一堂課呢,比在家裏復習更重要。

  同期 北京化工大學 學生。

  現在,(革命的)接力棒已經傳到了我們的手裏,作為中國大學生,我覺得我們應該在發揚老一輩傳統精神基礎之上,繼續發揚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以及航天精神,建設好我們的國家。

  在老一輩革命者留下的遺物前駐足,在紀錄他們烽火歲月的圖片前凝神,筆記本記下了革命的歷史,延安精神永留在了參觀者的心中。據主辦者介紹,開展的第一天,就有近萬人前來參觀。

  吳渝捐獻造血幹細胞今日送往美國

  6月29日上午,“中華骨髓庫首例跨國捐獻造血幹細胞啟運美國交接儀式”在北京舉行,吳渝所捐獻的造血幹細胞今天啟程送往美國。

  在這個簡短的交接儀式上,中華骨髓庫管理中心主任洪俊嶺將裝有吳渝所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專用運輸箱交到了美方工作人員的手中。

  這次為期三個月的跨國捐獻造血幹細胞拯救行動到今天為止已經告一段落。在美國骨髓庫和中華骨髓庫的共同努力下,志願捐獻者重慶大學生吳渝順利完成了造血幹細胞捐獻手術。這次捐獻同時也成為了中華骨髓庫的首次跨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行動。

   “陽光計劃一日捐”活動支援西藏

  6月29日,由援助西藏發展基金會主辦的“愛我西藏支援西藏”陽光計劃一日捐大型公益活動在北京拉開帷幕。這項活動動員社會各界人士每人捐獻十元錢,為西藏邊遠貧困地區的6.5萬戶農牧民安置太陽能設備,解決農牧民照明難、取暖難、看電視難等問題。

  貴陽市中小學生參加“無煙花季”活動

  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問題一直為社會所關注。最近,由宋慶齡基金會、全國少工委等部門聯合舉辦的2004年“無煙花季 健康成長——‘太陽花’杯公益活動”在貴陽舉行了啟動儀式,貴陽市的中小學生接受了一次全方位的身心健康教育。

  本次活動的啟動儀式在貴陽市第二實驗中學舉行,活動以“無煙花季、健康成長”為主題,從勸導青少年遠離煙草入手,通過在全國中小學生中開展寫作、書法、繪畫、攝影比賽,舉辦專題班會、夏令營等活動培養少年兒童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本次活動也是貴陽市中小學生“人人知誠信、人人講誠信”主題教育活動的一部分。活動中,貴陽市的中小學生還表演了精彩的文藝節目,主辦方希望通過這種生動活潑的方式讓孩子們更加輕鬆地接受身心健康教育。

  東北希望國際學校一期工程竣工

  東北希望國際學校經過一年的緊張施工,日前在內蒙古通遼市落成,東北希望國際學校是十五年一貫制的民辦學校,總投資2.5億元,這所學校的建成使內蒙古的基礎教育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同期 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副主席 連輯

  想提高基礎教育水平,必須引進新的辦學理念、引進新的辦學機制、引進全國各地的優秀教育資源,優質教育資源,那麼它的這個學校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西安 重慶開始拉閘限電

  6月29日上午,西安市供電局的用電早高峰統計顯示,全市用電負荷已經達到了210萬千瓦,逼近了去年在7月30日用電最高峰值214萬千瓦。

  同期 西安市供電局技術處處長 蘇原

  應該説今年的高峰負荷比去年來的還要早,今年的用電最高峰也會出現在7月下旬左右,應該説對電網的壓力比去年大得多。

  為了保證市民生活正常用電,西安市供電局開始實施“錯峰”、“避峰”方案,對高壓供電的商業企業要求晚上7點到9點停止營業,進行限電,同時對西安部分住宅區也進行限量供電。

  28日,重慶電力也出現今年的最高負荷,達到了377萬千瓦,目前重慶開始對部分偏遠地區進行限電。據氣象部門預測,重慶市的高溫天還將持續到7月3日,其中位於重慶東部的萬州、雲陽、開縣等地最高氣溫將達到39℃。未來幾天,重慶供電局勢將更加緊張。

  國家發改委提高西北四省區電價

  國家發改委最近對西北地區的電價做出調整。其中,陜西、甘肅、寧夏、青海電網的銷售電價每千瓦時分別提高0.013元、0.019元、0.024元和0.02元。

  雷雨季節來臨 雷電防護刻不容緩

  廣西是全國雷電災害的高發區,平均每年93天有雷電發生,2003年4月到9月,廣西共發生雷電襲擊事件127起。

  廣西防雷中心的工作人員近日對南寧市南湖碧園小區的防雷設施進行了檢查,發現這裡的防雷設施雖然十分標準,但樓頂上安裝的太陽能熱水器存在的問題十分嚴重。

  同期 廣西防雷中心副主任 張少虎

  你們這個太陽能熱水器沒有接地,經過檢查發現沒有接地,這樣就有被雷擊的可能。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太陽能熱水器如果沒有接地,熱水器上暴露在外面的金屬零件就會成為雷電直接電擊的目標,雷電會通過與熱水器連接的水管導入房間裏,使屋內的人和電器受到威脅。專家説,在打雷的天氣,市民最好不要外出,切不可來到河邊、曠野等地方。雷雨天在室內儘量不要使用家電,在室外不要靠近導電物體,特別是不要打手機和使用帶有金屬桿的雨傘。

  廣西部分地區暴發蝗災

  廣西的全州、隆安、容縣、合浦、邕寧等地發生蝗災的面積近7萬畝,嚴重面積約1.2萬畝。同時,東亞飛蝗發生範圍比去年同期有所擴大。北海市局部蟲區則達1-4頭/平方米。目前廣西各地植保部門、農業部門已做好蝗動態的跟蹤和監測工作,同時發動群眾撲殺蝗蟲,確保蝗災不擴散。對蟲口密度較高的區域已大力推廣高效對口農藥,消滅蝗蟲。北海市政府和農業部門已配製了200噸滅蝗藥水“殺滅菊酯”和“敵百蟲”,免費發給遭受蝗災的農民。通過噴灑這種配製好的農藥,現場檢驗結果表明,蝗蟲死亡率達到百分之八十。目前,廣西各地嚴密掌握蝗災發生動態,併發布災情警報,預防秋蝗暴發。

  雲南省:糧補發到戶 農民受鼓舞

  今年宣威市被列為雲南省級糧食直補試點縣市,凡種植雜交水稻的優質水稻的農戶均可享受補貼,植雜交水稻每畝補貼10元,優質水稻的每畝補貼15元。目前核定的補貼面積為84萬餘畝,補貼金額886萬元。為了保護種糧農民利益,陜西省也對糧食主産縣種糧農民進行直接補貼。全省32個糧食主産縣的糧食直補資金在6月底前全部兌現到戶。

  中國農業産業化組織超過9萬個

  農業部農業産業化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林定根最近表示,目前以龍頭企業、專業市場和農村仲介組織為主要模式的中國農業産業化組織總數已達9萬4千個,帶動農戶佔全國農戶總數的30%,平均每年每戶農民從中增收1000元。農業部將在未來三至五年內,扶持500家國家重點龍頭企業;開展100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試點;建立5000個農業産業化示範基地。通過這些措施,使農業産業化組織與農戶之間建立更加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在建設農村仲介組織方面,四川省巴中市巴自治州區作了有意的探索,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四川巴中:農村專業協會為農民增收當“紅娘”

  “農民協會是個寶,小康路上架金橋。”這是四川省巴中市巴自治州區農民編的順口溜。巴自治州區是全國100個售糧大縣之一,以前農民大都採用傳統的種植模式,糧食自種自銷,收入不高。2003年,巴自治州區以村社為單位,組建起優質糧油發展協會,一大批“土專家”、“田秀才”深入田間地頭,推廣先進技術、推廣優良品種,為農民做好産前、産中、産後服務。

  同期:巴中市恩陽鄉糧油協會 會員 彭克清

  通過我們自己的親身示範把農戶集中起來,一是辦培訓班,二是進行技術講座,同時我們又給他們提供我們的優良品種,銷售時通過我們協會農戶的經濟收入就大些。

  成都:中美專家聯手大熊貓首次大規模體檢

  6月16日到25日,中美兩國大熊貓生物醫學專家,為成都大熊貓繁育基地的13隻大熊貓做了一次全面的身體檢查。這是全球範圍內第一次大規模地對大熊貓進行全面、深入的健康檢查。

  這是14歲的雌性大熊貓“莉莉”,它正在接受全身檢查,做B超、插胃鏡,還有腹腔鏡、眼科鏡……項目真是全。

  同期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副研究員 王成龍

  通過這次醫學檢查,不僅為全球大熊貓的數據庫提供寶貴的醫學資料,還達到一個培養新人的目的。

  通過這幾天的體檢,目前已經檢查出一些熊貓存在的健康問題,確定了一些熊貓可能會患的疾病,但是對於熊貓的生理、病理知識的掌握還處在很初級的階段,還需要更深入的探索。

  貴州:溶洞人家 別有洞天

  在貴州省安龍縣龍山鎮地勢險峻的馬山東側,當地群眾在溶洞內蓋房居住。溶洞人家的房舍依山勢洞形而建,遠遠望去,懸于山腰,掩蔽在一片雜樹林中。洞口高5米,深約15米,洞內有近百平方米的院落,院落裏搭建了豬圈、雞舍。據了解,主人已在此居住了11代上百年時間。如今蘇大明一家祖孫五口居住在這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豬鵝滿圈,生活富足。

  內蒙古赤峰市:沙地雲杉扦插獲得成功

  內蒙古赤峰市實施的沙地雲杉扦插快速繁育科技項目獲得成功,最近通過了專家的驗收評審。兩年中,赤峰市累計生産扦插苗木492萬株,擴大沙地雲杉種植面積3萬畝.近幾年,由於受林齡、氣候等綜合因素的影響,沙地雲杉的天然萌生和種子繁育難度加大。專家們一致認為:沙地雲杉扦插快繁新技術為挽救和擴大沙地雲杉這一珍稀瀕危樹種奠定了基礎,為沙地的治理提供了大量苗木,其生態和社會效益顯著。

  全國城鎮人均住宅建築面積23.67平方米

  目前全國城鎮人均住宅建築面積23.67平方米,其中東部地區25.06平方米,中部地區21.99平方米,西部地區23.05平方米。

  七月一日起藥店必須憑處方銷售抗菌藥

  7月1日起,全國範圍內所有零售藥店必須憑執業醫師處方,才能銷售未列入非處方藥藥品目錄的各種抗菌藥物,以此促進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

  直上井岡山的高速公路明年初通車

  去年6月開工的江西泰和至井岡山高速公路經過一年的建設,22億元的總投資已完成了16億元。高速公路將於明年元月建成通車。

  新疆:成立反盜版聯盟

  近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正式成立“新疆版權保護協會(反盜版聯盟)”,同時,新疆反盜版專項基金也正式設立, 目前,已有100家版權産業界的企事業單位加入了反盜版聯盟。

  首屆“兒童經典教育周”開幕

  首屆“兒童經典教育周”在北京國家圖書館拉開序幕。這項活動旨在青少年中間推廣誦讀《論語》、《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等中西方的文化經典,我國目前已經有幾十個城市的近百萬兒童加入了誦讀經典的行列。

  江西財經大學新生入學後可自主轉專業

  江西財經大學今年允許新生在入學後的第二個學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要求自主轉專業。學校將根據學生在校第一學期已修讀成績以及轉換專業考試成績的綜合評分,擇優選拔需要轉換專業的新生。

  遼寧:新政策支持高校畢業生就業

  遼寧省政府日前出臺政策規定,對符合貸款條件、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達到一定規模的企業,財政將給予貸款貼息補助。對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興辦企業申請小額貸款擔保要進一步降低門檻。

  清華:首次免試錄取31名香港學生

  清華大學香港免試生的錄取通知書日前發出,包括兩名香港“十優狀元”在內的31名優秀學子,成為清華歷史上首次免試招收的香港學生。

  清乾隆版《大藏經》即將重印出版

  堪稱佛教百科全書的清乾隆版《大藏經》即將由文物出版社重印出版,內容包括經、律、論三部分,由重約480噸的近8000塊經版組成,此次重印將使這套佛教寶典再現光芒。

  貴州:發現5億年前古生物化石群

  貴州省凱里市近日發現一處5億年前的棘皮動物古生物化石群。據專家初步考證,這一古生物化石群是目前我國所發現的棘皮動物種類較多、年代較早的化石群。

  內蒙古:發現巨大哺乳動物股骨化石

  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西烏珠穆沁旗近日發現一巨大哺乳動物股骨化石,經有關技術人員初步認定,該股骨是距今幾千年的哺乳動物股骨化石。

  吐魯番古墓首次發現釀製葡萄酒墓畫

  近日,新疆吐魯番地區文物部門在阿斯塔娜古墓群發現了一幅反映墓主人生前生活的墓畫。墓畫中第一次出現了反映釀製葡萄酒的過程,這幅畫的發現為考古人員了解高昌國時期吐魯番莊園生活提供了珍貴資料。

  浙江:一古寺內發現崇禎皇帝聖旨

  保存在浙江義烏市千年古寺蟠龍寺內的一道明朝崇禎皇帝聖旨近日被發現。從紙質、裝裱工藝等分析,這幅聖旨距今已有370年曆史。

  《楚天都市報》湖北省有記錄可查的蝴蝶品種新增加了20種

  華中師範大學的專家們最近在位於湘鄂交界的後河自然保護區完成了一項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這個保護區已探明的蝴蝶有106種,這使得湖北省有記錄可查的蝴蝶品種新增加了20種。

  中新社系列新聞

  目前內蒙古沙漠已經逐漸“入侵”到遼寧瀋陽境內,內蒙古科爾沁沙漠正以每年三十米的推進速度逼近瀋陽,瀋陽市距離科爾沁沙地僅有一百公里。同時,瀋陽每年有一萬五千畝土地被沙化,風沙危害十分嚴重。據了解,瀋陽市將實施七大生態工程來遏制沙化土地的擴張,這些舉措包括防沙治沙、建設防護林、商品林等等。

  6月28日下午,成都錦江區紅砂村搞了一場"啤酒王"擂臺比賽,場面非常火爆。比賽的規則是在同一時間內喝啤酒最多為勝,在女子組比賽裏,一位女士1分鐘內喝下了1400毫升啤酒,奪得女子組冠軍,真是海量啊!

  入夏以來,在西安鐘鼓樓廣場上乘涼的人與日俱增,但廣場上的氣溫也是居高不下。6月28日晚上,當地市容局為避暑的人們提供了一次特殊的服務,他們組織了灑水車將水噴射到高空,形成了一次特別的"人工降雨",不僅凈化了廣場空氣,還讓酷暑中納涼的市民們享受到了片刻的涼爽。

  前幾天,一對來自美國的母女倆給我們做出了表率。她們在蘭州黃河新橋下的河沿邊頂著烈日在撿垃圾,不到3小時,黃河新橋河邊的垃圾被一掃而空。這位母親是蘭州大學外籍教師,她説,每次到黃河岸邊散步,看到美麗的黃河邊到處都有遊人扔棄的垃圾她就覺得有一種想讓黃河“亮”起來的想法。後來,在她的帶動下,她和學生們經常利用閒暇的時間到黃河邊搞清潔。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這首歌描繪的是典型的江南水鄉風光,然而現在,黃土高原上也出現了這一幕。山西省潞城市高山流水風景區最近推出了一個“漂流”遊旅遊項目,遊客乘坐竹筏在辛安泉水域漂流。這個項目推出後,以新奇、刺激的獨特魅力,吸引了許多省內外遊客。

  前幾天,湖北有位市民親眼目睹了“曇花一現”的景象,並拍下來與大家分享。當天下午7時30分,花苞開始張開,從盛開到凋謝,歷時兩個半小時。曇花盛開之時,瀰漫著淡淡的清香。據養花人李老太介紹,5月初,花的葉片上突然冒出一個米粒大的小花蕾,一個多月後終於曇花一現。

  南音是流行于閩南語系一帶的一種歷史悠久的古老民間音樂,南音藝術被稱為中國音樂的“活化石”,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一個樂種。為了讓她更好地傳承下去,福建省晉江市深滬鎮73歲的南音老藝人何秀碧一直堅持為後繼人才授藝。目前,他與其他民間藝人活躍在晉江市深滬鎮的禦賓南音社,在那裏,他們已經培養出新秀30多人。

  新疆有一種食品,歷史也非常悠久,那就是馕。在新疆烏魯木齊市國際大巴扎最近開設了一個馕展廳,吸引了眾多中外遊客。這裡的馕形狀各異,有30多種口味,真空包裝後可以保存3個月之久。據介紹,這種夾心馕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明年廠家還準備進軍國內及國際市場。

責編:西尋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