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家地理 > 時代的面孔 > 正文

生正逢時 之二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19日 17:50)


  對於一個傳統的大家族來説,長子、長孫總是佔有特殊的位置,吳瀛的長子,劇作家吳祖光當然也不例外。

  吳祖光自幼強于文字,在他十八九歲的時候,時任南京國立戲劇學校校長的四姑父余上沅看上了吳祖光的文采,邀他做了自己的秘書。

  當時抗日戰爭已經開始,一天,父親吳瀛在一份報紙上看到了抗日聯軍著名青年將領苗可秀英勇殉國的事跡,非常感動,他把報紙寄給了兒子吳祖光,希望兒子能以此為素材創作一個劇本。

  從此,有整整四個月的時間,吳祖光每天晚上都躲在自己的房間裏寫劇本。等寫好後,就拿個校長看。校長稱讚之後,卻把事情忘得乾乾淨淨。過了五六天之後,吳祖光實在按捺不住,便把劇本又偷了出來,交給了教務主任曹禺。曹禺讀過之後,十分的高興。那時候校劇團剛剛成立了,他們正需要這樣的劇本。曹禺馬上把這部名為《鳳凰城》的話劇排了出來。

  隨著《鳳凰城》的上演,從中國到東南亞,年輕的吳祖光一炮而紅,被人們稱為神童劇作家。從1937年到1947年,吳祖光先後創作了十一部話劇,事業達到了頂峰。

  吳祖光在文藝戰線上一齣現,就是一個鬥士。他的一生都主持正義而不屈服,戲劇就是他的武器。在國民黨時期,吳祖光的戲全帶戰鬥力,在臺詞裏説吃炸醬面,就是把蔣炸了,拌面吃。在他的《鍾馗捉鬼傳》中,鍾馗捉鬼,鬼越捉越多,最後鬼把鍾馗捉了,扒光了之後,夜裏扔在了馬路上。 鍾馗指的是國民黨,而取得最後勝利的則是共産黨。

  在吳祖光的創作巔峰期,他和夏衍等進步文化人士成為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借助寫作,他對國民黨政府的腐敗黑暗面進行無情的諷刺批判。他的行為激怒了國民黨政府,後來,吳祖光被迫離開上海,前往香港。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吳祖光從香港回到北京,繼續從事編劇和導演工作。


  1951,在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介紹下,吳祖光與著名評劇演員新鳳霞結為夫妻,這段姻緣後來成為藝壇佳話。

  1954年吳祖光在離北京王府井東面不遠的地方買下了馬家廟的四合院大房子,把母親和病中的父親從上海接到了北京。

  結婚生子,安居樂業,事業輝煌,1954年後的三年間,是吳祖光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在隨後到來的1957年,黨號召各界人士大鳴大放,幫助黨內整風,希望通過整風,改正缺點。但是事件的發展卻出乎人們的預料。全國共有五十五萬人被打成右派,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

  吳祖光也在這次運動中,被錯批為右派後,妻子新鳳霞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有人勸她與丈夫離婚,她卻説“王寶釧等薛平貴18年,我要等他28年。“


  1958年,吳祖光被遣送北大荒勞動改造,在一篇文章中他曾這樣描述當時的情景:“在那春寒料峭的早晨,我將啟程遠行的時候,妻子陪同我去和父母告別,父親完全不知道我為何出門?去向何處?只是滿面笑容地和我點頭,而母親在背過身子流淚,妻子在我出門登車時竟忍不住大哭起來,我就是這樣離家遠行的。離家後第二年春天,已經接近六月,北大荒進入熱烈的大田勞動,工間休息,司務長送水遞給我一份“父病故,速歸,母親的電報。父親去世了,而我遠行萬里,我眼前立刻涌現我拜別父親時他的滿面笑容,我的心在滴血。”

  1960年,吳祖光終於回到了北京。一年後,他被摘掉了“右派“帽子,並和妻子新鳳霞合作拍攝了電影《花為媒》。

  1966年,文革開始了,吳祖光再次受到批判,被遣送到“五七”幹校勞動改造。此時,在一家人生活了多年的馬家廟,擠進許多人家,原本寬敞的院子變得狹窄跼踀。1967年,一家人被迫離開了這裡。文革後,落實政策,妻子新鳳霞想追回馬家廟的損失,可吳祖光卻説:“當年這麼多的文物都無償捐獻了,現在還在乎這些錢,我看就算了。”

  1976,一個嶄新的秋天。就在舉國歡慶新時代到來的時候,新鳳霞卻不得不離開自己心愛的舞臺。文革中受到的過度摧殘讓她身患腦血栓並造成左偏癱。對一位演員來説,這是怎樣殘酷的折磨和無情的考驗呀。面對如此強烈的人生道路的轉折,在丈夫吳祖光的鼓勵下,只有小學文化的新鳳霞開始拿起筆,希望用寫作的方式繼續自己的藝術生命。

  在新鳳霞看來,人生有失有得。沒有讀過書的她學了戲,但是命運又不讓她唱戲了,她就學著寫東西,畫畫。她的每一幅畫都是丈夫為她題字。在她看來,夫妻間的和諧和互相關愛才是人生最大的財富。齊白石先生曾經對吳祖光夫婦説過,吳祖光和新鳳霞兩個人就是一幅很美的畫,吳祖光、新鳳霞,那麼霞光是最好的色彩,也是最熱的色彩,也是最給人力量的色彩。有時候新鳳霞有些自卑,齊白石先生就寬慰她道,你不要自卑,應該自豪,你的光就是你的力量,你的霞就是給他支持。

  “ 不屈為至貴,最富是清貧。” 經歷了狂風驟雨的吳祖光,一輩子也沒有改變自己樂觀的性格和做人的原則。

  吳祖光的兒子吳歡對父親耿直的性格最為清楚,他記得在自己從電影學院畢業的時候,寫了一個劇本叫畫聖吳道子,就是在評獎的時候,被專家一致看好評為一等獎。當時文化部的一位領導人,因為和吳祖光的矛盾,就要把吳歡的作品放到三等獎,吳歡不服,就找到了更高領導人的孩子。他十分得意地把這件事情告訴了父親,結果被父親大罵了一頓,並不準他出門。吳歡對此記憶猶新。

  作為一名劇作家,在吳祖光的日程表上,還有很多創作構思有待實現。他渴望在和平年代達到自己的另一高峰。

  1991年,吳祖光又用另一種方式出名了。兩位女孩到北京某超級市場購物,付款出店後,被兩名男售貨員追回,誣賴她們偷了東西,強迫打開提包,解開外衣,接受檢查,但沒查出任何贓物。兩位女孩不堪受辱,向朝陽區法院提出了訴訟。後來吳祖光先生立刻提筆寫下了題為《高檔次的事業需要高素質的員工》一文,在《中華工商時報》發表。原本已經敗訴的商家卻把吳祖光給告上了法庭。此事發生後,引起海內外傳播媒介的廣泛關注,三年後案件一審判決,吳祖光勝訴。

  1998年4月12日,著名的表演藝術家新鳳霞患腦溢血去世,告別了她攜手多年的老伴兒,走完了自己71年的人生歷程。


  在新鳳霞去世後,吳祖光連發三次腦血栓,給他造成了病理性的癡呆症。在後來的一篇“回首往事”的祭文中,吳祖光這樣寫道:“在鳳霞天天坐的座位上,書桌旁,清晨、黃昏、燈下,總恍惚鳳霞仍舊坐在這裡,但她卻真的不再回來了……現在我總覺得她的痛苦全是我的過錯,我終生不能報答她了……為了紀念親愛的鳳霞,且不再牢騷、不再怨恨、安然度過余生、晚年吧。

  2003年4月9日,著名的劇作家吳祖光先生走完了86歲的人生。

  在女兒吳霜看來,父親是一個很有價值的生命。他的一生可以用他生前常説的一句話來形容:“生正逢時”。早年吳祖光曾經作詩云,生不逢時已至此。後來吳祖光常常和女兒説,生不逢時,那是大家經常説的話,我覺得這句話不好,。。隔了幾天,他説,想出來了,生正逢時!大家拍案叫絕。這是吳祖光對生命的一個總結。他説我生活上什麼都趕上了,我與眾不同之處,我就是生正逢時,因此這個時代才造就了一個人。


  2004年4月11日,著名的劇作家吳祖光和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新鳳霞夫妻骨灰合葬儀式在北京舉行。

  2004年5月3日,已故的藝術大師吳祖光先生和新鳳霞女士被美國世界藝術家協會追授了“藝術大師”獎。

責編:紅立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