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燈的故事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4月02日 13:18 來源:CCTV.com

  20世紀初期的台灣,人們普遍使用的還是菜油燈、煤油燈、汽油燈。那時誰家能用上電燈那就不得了了。當時有人形容,燈泡像一個玻璃的雞蛋,頂上還穿出一條類似辮子的線。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台灣不能生産燈炮,光復後才有工礦、東亞、士林等燈泡廠。

  50年代島內燈泡的生産開始供過於求,利潤很低,當時的相關部門就把各個燈泡廠整合成一家電器公司,生産東亞牌白熾燈泡,由政府經營。

  至於霓虹燈和日光燈,台灣都是進口的。1954年新亞用日本的舊機器,生産了第一支日光燈,不久台灣又和日本公司合作生産。日光燈慢慢普及到工廠、商店、公共場所。

  40年代台灣的商店,大部分都還是油繪招牌,華都公司的林慶傳就開始為酒家、戲院、娛樂場所、商業展覽做霓虹燈。進入50年代,做霓虹燈的公司越來越多,挑戰性也提高了,那時侯的林慶傳已經能搭起象摩天輪一樣的霓虹燈招牌。60年代,台北的商場增加許多,他更忙碌了,在樓頂上裝霓虹燈廣告,燈光萬紫千紅,成為台北繁華的標誌。

  當時的台灣雖然日光燈還是很貴,一套大概要一、兩百塊錢,但是路燈漸漸地變成日光燈,百姓家裏也普遍使用起來,不過造型都很簡單。後來又有了劍燈、鴛鴦燈、八仙燈等造型燈具。

  由於燈飾受到台灣人的重視,尤其是客廳的吊燈能代表身份和地位。加上台灣照明産品的外銷,七八十年代台灣的燈飾産業進入了鼎盛時期,擁有近十億美元的銷售市場。一度還成為全球最大的聖誕燈生産基地。1987年以後島內許多廠家陸續到大陸設廠。

  目前,世界聖誕燈市場95%的産品還是出自台灣人之手。台灣的日光燈已經向省電、小型化的方向發展。路燈的也由日光燈、高壓水銀燈逐步變成鈉米燈了。

  華燈初上,這裡五光十色的燈光在謠言璀璨的光芒中既見證了台灣的過去,也迎接著台灣的未來。

責編:王京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