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第一集 古都淪陷(探索發現2005-241)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1月12日 11:02 來源:CCTV.com

南京評事街被日機轟炸之慘狀

  在《南京大屠殺史料集》裏,收錄了日本海軍航空隊1937年8月14日23時30分下達的一道緊急作戰命令。這道命令要求20架轟炸機第二天從本土長崎基地起飛,襲擊中國首都南京。

  就在南京首次被日軍空襲的當天,這座城市曾經發生過一件鮮為人知的事情:

  日軍的轟炸機是15日上午9點10分起飛的。就在這時候,為了讓最後一批留在南京的日本駐華使館人員和日本僑民團成員安全撤離,中國政府為他們準備了特別列車,並派出40名憲兵一路隨同護衛,還特意從外交部派出兩人隨行。

  就在這些日本人被中國政府“非常週全”地送走以後不久,這天下午兩點50分到3點30分,日軍轟炸機穿過低垂的雲層,對南京投下了重磅炸彈。第二天,當這些日本僑民得知他們自己國家的飛機越洋轟炸南京的消息時,莊司得二回憶説:

  “車廂裏不由地發出了慶倖的歡呼聲”。

  他們當然可以為自己脫離戰火而高興歡呼,但中國南京市民的痛苦才剛剛開始。

  日本飛機開始轟炸南京前的一個月零八天,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日軍全面侵華戰爭開始了。只是那時候對於南京的普通市民來説,戰爭似乎還離得比較遙遠。然而,隨著八一三事變,淞滬會戰爆發,戰火一下子蔓延到了上海,人們這才感到南京已被戰爭的烏雲所籠罩。

  就在日軍飛機8月15日悍然轟炸南京的同一天,日本首相發表了《帝國政府聲明》,公然表示要採取斷然措施打擊中國;

  也正是在這一天,南京市民望著天空中橫衝直撞的日本飛機和城市被炸升起的濃煙驚愕地發現,戰爭腳步説來就來,恐懼正在慢慢抓住他們的心。

  從這一天開始,日軍對南京實行了不分青紅皂白、殘酷野蠻的轟炸。機場、政府機關、學校、醫院、廣播電臺、火車站、自來水廠、發電廠,甚至連市民居住密集的新街口等地都遭到轟炸。


南京評事街被日機炸死的三個兒童

  就在南京連續遭受轟炸期間,淞滬會戰正處於膠著狀態,中國軍隊赴湯蹈火,奮勇抗敵。

  1937年11月12日,上海失陷。

  上海的陷落使相距300多公里外的中國首都南京處於日軍的直接威脅之下。

  由松井石根率領的日軍立即開始追擊撤退的中國軍隊。

  事實上,淞滬會戰剛剛打響,日軍就圖謀進攻南京了。

  以松井石根為首的華中方面軍各路部隊的指揮官們,為爭奪攻入南京的頭功,紛紛鼓動部下向南京進發。

  日軍分三路猶如潮水一般涌向南京,右路沿京滬鐵路西進;中路由宜興經溧水進攻;左路由太湖南側迂迴,對三面環山,背靠長江的南京城形成戰略包圍。

  狂熱的日軍在幾乎沒有後勤保障的情況下向西進擊。參與進攻的日軍接到了這樣的命令:“糧草不足就現地解決,彈藥不足就打白刃戰。”

  上等兵曾根一夫是當時參加徵收的日軍士兵之一,他在《南京大屠殺親歷記》一書中寫道:“自從命令下達後,罪惡感就消失了,軍人們變成了到處偷襲搶奪穀物、家畜來充饑的匪徒。這個就地徵收的命令,使下級軍官發狂,不但搶奪糧食,並且強暴了中國婦女……對於反抗的人就以武力解決。”

  素有“東方威尼斯”之稱的蘇州城,橫遭劫掠。一位長期居住在中國的美僑撰文説:他第一次回到被日軍佔領的蘇州時,倒斃街頭的屍體已經擺了十天以上,街上的野狗也明顯地肥了許多。

  南京,這座歷史悠久的都城從1937年8月15日就已經開始噩夢連連。

  持續不斷的轟炸給這座城市造成了巨大的傷害與混亂,許多市民正在陸續逃離,而因為戰亂從上海一帶逃亡的難民正在涌向這裡。

  上海失陷後,如何防守南京便迫在眉睫。

  這是蔣介石在南京中山門外的官邸。1937年11月15日至18日,國民政府在這裡連續召開了3次最高國防會議,商討保衛南京的方案。


日本第三艦隊司令官長谷川清下達轟炸命令

  會議氣氛顯得緊張沉悶。參加會議的大部分將領主張放棄南京,甚至連國民政府聘請的德國軍事顧問也同樣不主張防守南京。

  蔣介石沒有就此做出什麼決定,只是説“南京為國際觀瞻所繫,守還是應該守一下的。至於如何守,值得慎重考慮。”

  會議陷入僵局,蔣介石猶豫再三,左右為難。

  此時,擔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執行部主任的唐生智最終站出來,他説:“南京不僅是我國的首都,而且是國父之陵墓所在地。如果我們不戰就放棄南京,怎麼對得起國父的在天之靈?”“軍人以身許國,當此危難之際,何能畏難以求茍安?我願意勉為其難,一定堅決死守,與南京共存亡。”

  蔣介石當即任命唐生智為南京衛戍軍司令長官,負責南京保衛戰。

  其實,中國最高軍事當局早就預感到,如果中日戰事一旦爆發,日軍佔領上海之後,必然會沿著京杭國道,由東向西攻擊南京。

  按照當時制定的這個《首都要塞計劃》,南京保衛戰不應該在距離南京這樣近的地方打響,而日軍也絕不會這麼快就兵臨城下。

  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員章伯鋒:“可是由於淞滬抗戰的倉促撤退,整個打亂了當時中國軍隊的既定的作戰部署。國防線,完全沒有起到作用。部隊的倉促撤退,很快地就靠近南京城邊。

  隨著日軍向南京方向快速推進,1937年11月20日,國民政府被迫宣佈遷都重慶。

  10天以後,12月1日,日軍大本營正式命令華中方面軍司令官須與海軍協同攻佔中國首都南京。同時,下達了由上海派遣軍和第10軍組成的華中方面軍“戰鬥序列”的命令。第二天,日皇裕仁的叔叔朝香宮鳩彥被任命為上海派遣軍司令官。而此時,上海派遣軍和第10軍早已在殺向南京的途中了。

  面對來勢洶洶的日本軍隊,以唐生智為司令長官的南京衛戍部隊陸續匯集了13個建制師和15個建制團,共15萬人保衛首都。

  這其中,守衛南京的主力是剛從上海前線撤退下來的當時中國軍隊中最精銳的部隊87師、88師和36師,以及由陸軍學校35000余名學生組成的教導總隊。

  由於這些部隊在淞滬會戰中打得十分慘烈,以至於元氣大傷,戰鬥力受到嚴重削弱。

  而用唐生智這位出身於湖南的地方將領,來指揮中央嫡系和其他地方部隊,實在令人擔憂。


日軍部隊給養就地“徵發”的命令

  12月7日,日軍攻擊部隊已經逐漸突破了南京的外圍防線。

  這天淩晨,蔣介石夫婦乘坐飛機離開南京飛往江西。指導修築南京防衛陣地的、以法肯豪森為團長的德國軍事顧問團,在此期間也秘密離開南京。一兩天后,國民政府的軍政要員、南京市政府要員們,也全部從南京撤離。

  12月9日,日軍兵臨城下,日軍飛機向南京城撒下由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簽署的《勸降書》。

  這份《勸降書》以最後通牒的口吻,規定中國軍隊必須于12月10日中午,派代表到中山門外句容道的警戒線上,談判投降;否則,“日本軍對負隅頑抗的人將格殺勿論。”

  12月10日淩晨3點,日本華中方面軍參謀長塚田攻率兩位高級參謀和一位翻譯官,從設在蘇州的華中方面軍指揮部出發,驅車趕赴南京城郊。他們于上午11點半抵達南京中山門外的日軍前線。到中午12點,塚田攻和隨員們不約而同地向公路的前方看去,希望能夠看到一群打著白旗的中國軍使前來談判接受投降。

  他們焦急地等待著,5分鐘過去了,10分鐘過去了,但始終見不到中國軍隊投降的跡象。

  12月10日午後1點,惱羞成怒的松井石根下令全線向南京發起總攻。

  12月10日和11日,南京溫暖如春,但南京城周圍卻是鐵與血的殊死拼殺。

  12月12日,黎明剛剛驅走黑夜,日軍便向賽公橋陣地發起了新的進攻。日軍在空中作戰飛機的掩護下,成群的坦克隆隆駛來,步兵發起兇猛衝鋒。

  在賽公橋陣地上,51師302團團長程智被打斷了3根手指,但他仍然率領戰士跳出戰壕,對日軍實施反衝鋒。就在這時候,他被迎面的一串子彈射中,鮮血頓時染紅了陣地。

  還是在他開赴淞滬戰場作戰時,曾給剛有身孕的妻子寫信説:

  總算等到了與日寇交手的一天,此正是男兒報國之時,余決心以七尺之軀許國,惟盼吾妻能順利分娩,所生勿論男女,望善撫之,以繼余志。


日軍杭州灣登陸

  戰事最為慘烈的,要數雨花臺、紫金山和光華門這幾個地方。

  當谷壽夫率領的日軍第6師團攻打到雨花臺陣地的時候,他們的對手是剛從淞滬戰場轉戰到這裡的第88師和第51師。

  朱赤,88師262旅少將旅長,這位素有儒將之稱的中國軍官,對中西哲學頗有研究,而且在鐵血疆場上,他更是一員勇猛無畏的驍將,率領敢死隊員衝入敵陣,致使日軍死傷纍纍。

  當戰鬥進行到最後關頭,朱赤命令士兵把幾十箱手榴彈的蓋子全部打開,將導火索串連起來,使衝到陣地前沿的日軍血肉橫飛。最後,守軍彈盡援絕,朱赤和大部官兵都已為國捐軀。在將軍的口袋裏還放著結婚照片和一封未寄出的家書。

  攻擊紫金山的日軍,是中島今朝吾的第16師團。性格冷酷的中島,率部從長江口一路燒殺過來。他決意要從紫金山殺開一條通向南京的血路。

  12月12日下午6時,紫金山第二制高點被日軍佔領。在連續3天的激戰中,這裡已經成為一片焦土,山坡上佈滿雙方陣亡士兵的屍體。

  此時,雖然南京衛戍軍總部已經下達了撤退令,但是堅守在紫金山一號高地的教導總隊官兵仍在與敵人作最後的拼殺,誓與陣地共存亡。

  主攻紫金山陣地的一個日軍聯隊長説:“中山陵是非常堅固的,很難攻克”。松井石根事後也不得不承認:“南京的教導總隊曾發揮相當勇猛的抵抗。”

  在光華門陣地,83軍156師的敢死隊員,係著繩子翻下城墻殲滅日軍,但完成任務後,這些敢死隊隊員卻做出了一個意外的決定,他們拒絕再次返回城樓上的陣地,破釜沉舟,直接向日軍發起攻擊,直到全部戰死。

  1937年冬季的南京,一寸山河一寸血,中國軍人為了捍衛首都的尊嚴捨生忘死,感天動地。

  在郊區湯山附近,中國軍隊一個連的步兵抗擊了日軍11輛坦克和數倍的敵人,最後全連陣亡;

  為堵住被炮火轟開的光華門城墻缺口,中國憲兵部隊的官兵冒著槍林彈雨搶修作業,有的中彈後連人帶沙包一道填進了斷垣殘壁,用血肉築起抗敵長城;

  堅守紫金山的教導總隊,在日軍施放燃燒彈時巋然不動,一位軍官在熊熊烈火中迸發出最後的怒吼:

  “紫金山就是紫金山,絕不是富士山!”


上海淞滬會戰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在12月11日下令南京守軍撤退,但南京衛戍軍司令長官唐生智並沒有立即採取行動。

  一天以後,雨花臺失守,紫金山主峰危在旦夕,日軍正在形成對南京的四面合圍。

  在大勢已去的情況下,12月12日下午5時,唐生智召開師以上將領緊急會議,宣佈放棄南京,實行突圍。

  由於唐生智在撤退命令上的重大失誤,使得參加南京保衛戰的部隊中只有為數不多的幾支得以全身而退,廣東部隊的四個師在蒙受巨大犧牲後從日軍正面殺出一條血路得以突圍。但其他部隊大多涌向挹江門和下關一帶,從而陷入了危機四伏的境地。

  美國《芝加哥每日新聞報》記者斯提爾,目睹了中國守軍撤退的狀況,他在報道中描述:

  下午4點半左右崩潰開始了。起初還是較有秩序的撤退,但在日落時分就變成了潰逃。潰逃的軍隊想到日軍在後面追擊,把多餘的裝備全扔掉。不一會,馬路上到處是被中國軍隊扔掉的揹包、彈藥袋、手榴彈和軍服。

  那些僥倖找到工具渡江的人,也是九死一生。日本海軍已經封鎖江面;日軍飛機就在上空盤旋;第16師團的先頭部隊很快就趕到了江邊,這個師團第33聯隊的平山仁三郎説:“我們從陸上‘啪啪’射擊,軍艦上也發炮,……鮮血染紅了揚子江”。

  參加南京保衛戰的憲兵部隊在後來總結教訓時寫道:

  “用僅僅一個挹江門作為撤退10萬軍隊的通道,是不可想象的,” “渡河準備不充分,致十余萬大軍雲集江邊,均無船可渡……”

  南京保衛戰最高指揮官唐生智,在下達撤退命令的當晚從下關乘船渡過長江脫險。在撤離南京的江輪上,他沉默無語,痛苦不堪。

  後來他説,“我打了一輩子仗,從來沒有打過這樣糟的仗。”“我對不起國人,也對不起自己。”

  1937年12月13日淩晨的南京,城垣四週的槍炮聲漸漸沉寂下去。

  在黑暗的火光中,日本軍隊蜂擁入城。

  在中山門城門的鐵扉上,日軍第十六師團步兵第二十聯隊用白漆寫著“昭和十二年十二月十三日 午前三時十分 大野部隊佔領。”

  當太陽再次升起的時候,南京無可挽回地陷落。


中央醫院被日機轟炸殘跡

  這是這個帝王之都有史以來第一次被真正意義上的外國人攻陷了。

  南京軍民面對的,將是什麼樣的命運呢?

  (CCTV《探索發現》供稿,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責編:紅立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