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國家地理 > 記錄戰爭 珍視和平 > 首頁 > 正文

《打撈阿波丸》 下(探索發現2004-156) 

央視國際 2004年09月01日 15:25


阿波丸死者名單

  1977年的台灣海峽,兩岸關係仍處於對峙時期,牛山海區是大陸和台灣之間距離最近的一片海域。5月1日淩晨,在金門、馬祖的隆隆炮聲裏,一支以滬救撈3號為首的船隊進入這一敏感水域,開始尋找傳説中的寶船——日本沉船阿波丸。

  經過潛艇的聲納掃描,確定水下有兩個船型障礙物。接下來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在這兩個目標裏,究竟哪一個可能會是沉船?第一次下水的任務,被全國勞動模範、潛水大隊長馬玉林接了下來。

  整整半小時過去了。40米,50米,58米,馬玉林已經到達了我國潛水打撈史上前所未有的深度。他停了下來。

  上海救撈局潛水員馬玉林:“那麼下到底了以後,一摸摸到一個桅桿,老粗的一個桅桿。”

阿波丸死難者墓葬

  聽完馬玉林的彙報,張智魁就初步斷定,這條沉船很可能就是阿波丸。這是因為桅桿的直徑和船體的規模成一定比例。從水下沉船的桅桿判斷,沉船是一艘萬噸輪。在這一海域內的沉船裏,只有阿波丸是萬噸輪。

  從桅桿推算噸位,進而判定沉船身份,儘管合乎邏輯,但它只是一個推斷,還缺乏有力的物證。就在這時,第二批下水的潛水員又有了新的發現。

  上海救撈局潛水員張石銘:“在第一房間裏面,發現了一個死屍。結果弄到上面以後才發現他是一個中將。”

  張石銘撈起的這具屍骨,説明這艘沉船上至少有一個2戰期間的日軍高級將領。可是,在清理同時打撈上來的遺物時,沒有任何證據可以標明死者身份。對沉船身份的確認還得繼續。

  緊接著,第二批沉船裝運的物資出水了,這是一塊錫錠。

阿波丸照片

  1945年2月,阿波丸起航的同時,美日雙方正在硫磺島展開激戰。據日高振作等人的回憶,日本方面為做困獸之鬥,曾密令阿波丸盡可能多的裝載錫和橡膠回國。

  沉船上這塊産自東南亞的錫錠,與阿波丸的裝貨情報相吻合,打撈隊認定,水下的沉船很可能就是阿波丸。

  阿波丸問題專家張智魁:“下去了,把牌子拿出來了。結果拿出來兩個名牌,一個名牌是木夏秀三的。結果我們一查阿波丸,沉船的名單有這個,兩個都有。那麼又第二個證明。阿波丸的人死在這兒了。”

  時間、噸位、物資、死難者,4個方面指向了一個目標——阿波丸。張智魁向指揮部報告,他確信自己已經找到了阿波丸,此時的時間是1977年5月1日午夜。

  3年後,這一判斷才得到最直接的證明。1980年7月9日,滬救撈3號在打撈現場找到一隻船鐘,上面清晰的刻著3個字:阿波丸,並有建造年代和所屬公司。由於船鐘是船身份的標誌,這個物證確鑿無誤的證明,中國打撈工作者歷時4年,打撈的沉船就是阿波丸。

保護阿波丸打撈現場的飛機

  1977年5月4日,發現“阿波丸”後的第3天,中國政府決定,以清除漁場障礙的名義對沉船實施打撈。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深水打撈工程進入到了打撈階段。

  在開始打撈前,打撈隊對阿波丸船體進行了詳細的探摸,為制定打撈方案做準備。

  按照船體斷裂的情況分析,專家們對阿波丸沉沒的原因進行了推斷。

  上海救撈局高級工程師趙孟信:“我看不排除它自爆的可能性。因為如果説光魚雷攻擊的話,只有三發魚雷,那麼也就是三發魚雷攻上幾個洞。把這個一萬噸的輪船能夠裂成兩段,那顯然這個爆破力是很大很大。瞬間進水量特大,這樣才在兩三分鐘之內才沉沒的了。”

  上海救撈局高級工程師趙孟信:“按照常規來説,它裝貴重金屬的地方,貨艙是不大可能去裝的,機艙不大可能去裝的,鍋爐艙也不大可能去裝的,也就是最多的是在中間這一段,也就是客艙。”

打撈隊員打撈沉船物資

  按照這個判斷,潛水員們被分成4個大組,輪番下水。等待他們的,將是一個危機四伏的水下世界。

  沉沒海底32年之久的阿波丸已經深陷在淤泥裏。數百噸的漁網纏繞、覆蓋在桅桿、船舷和任何尖銳突出的地方。它阻礙著打撈工作的進行,更威脅到潛水員的生命安全。打撈隊需要做的首要工作,就是要把沉船的這層厚厚的外衣脫下來。

  沉船打開了一個口子,大量的橡膠涌出了船艙,漂浮在海面上。

  據打撈者回憶,這些橡膠分白色和黃色兩種,分別重220和200公斤。在當時的國際市場,每公斤橡膠價值1美元。除了可以漂浮的橡膠之外,沉船上還裝載了其他戰略物資。大量的錫錠、雲母、光學玻璃等物品紛紛出水。在4年的打撈時間裏,打撈小組一共撈起錫錠近3000多噸。其它物資2800噸,共計5800噸,價值5千萬美元。

  打撈隊從物資的出水情況判斷,美日兩國提供的阿波丸裝載貨物的情報基本屬實。在資料中,還曾經提到了3個保險櫃,據説它們就是藏匿大量珍寶的金庫。但讓打撈隊感到困惑的是,它們並沒有出現在資料提到的位置。金庫究竟會藏在哪呢?

打撈起來的阿波丸船頭

  打撈小組決定從客艙入手,這樣做有兩個目的:首先這是事先決定的主攻方向,其次,他們也希望從死難者的遺物中尋找蛛絲馬跡。通過搜尋,打撈隊有了一個發現。

  阿波丸問題專家李樹喜:“一個就是當時偽滿洲國的內閣總理大臣叫鄭孝胥,他也是幫助溥儀創立偽滿的一個重要人物吧,發現了他去世以後分給後人的叫圓硯,還寫著“鄭公孝胥安葬紀念”。還發現了一個鄭禹的印,鄭禹就是鄭孝胥的兒子。”

  鄭孝胥,字蘇戡,福建閩侯人。1930年追隨溥儀,就任偽滿洲國內閣總理大臣。1938年病死。他的遺物為什麼會出現在阿波丸上呢?

  看到這兩件文物,更使李樹喜相信了一份情報的真實性:失蹤多年的北京人頭蓋骨很可能就在阿波丸船上。

  因為有人聲稱:曾經在偽滿洲國看到了北京人化石。如果這個説法確實,那麼北京人頭蓋骨可能在1941年失蹤後流落到了鄭孝胥曾效忠的偽滿洲國地區,最終被日本人藏了起來。

打撈起來的阿波丸物資

  在阿波丸的死者名單中,有4個神秘乘客的身份始終得不到確認。

  李樹喜認為他們極有可能是和鄭孝胥父子交往密切的日偽高官。據知情人回憶,阿波丸在香港停靠的2天時間裏,從澳門運載了大量的物資登船。在這次打撈中,也發現了有中國風格的雕塑品,這能否證明阿波丸船上確實有來自中國大陸的貨物呢?它能否成為北京人頭蓋骨登上阿波丸的佐證呢?

  在阿波丸整體出水之前,李樹喜所做的推論,只能是一種猜想。儘管對貨艙打撈沒有找到預想中的財寶,但阿波丸的寶藏卻越發顯得誘人了。

  中國政府決定,把拍賣沉船物資所得的5000萬美元用於追加購買打撈設備。1979年,海上萬噸浮吊大力號正式進入打撈現場。大力號的加入,極大的推進了工程的進度。

  打撈隊經過在各個艙室的仔細搜尋,有關寶庫的線索依然一無所獲。這時的打撈工程已經進行了4年的時間。

打撈起來的啊波丸螺旋槳

  4年的時間裏,按照美國和日本提供的藏寶方位,潛水員們進行了尋找,始終一無所獲。傳説中的40噸黃金、12噸白金,以及大批的工業鑽石,更有無價之寶北京人頭蓋骨,難道都不翼而飛了嗎?

  如果説情報不準確,為什麼在沉船裏撈出的物資和資料基本吻合呢?如果情報準確,為什麼單單少了金庫呢?會不會有人趕在中國政府之前把它拿走了呢?打撈隊産生這樣的疑問,並不是沒有根據。潛水員就曾經在阿波丸沉船上發現過不屬於阿波丸的物品。

  對這種推測,有人認為在現實中成立的可能性並不大。但駕駛艙裏的物證又很難讓人徹底否定有人搶先打撈阿波丸的猜想。究竟有沒有過人搶先打撈?他們到底是誰?找到了什麼?直到現在,這個問題也沒有確切的答案。

  在打撈沉船貨物的同時,中國政府也注意與日本方面合作,收集鑒定阿波丸死難者的遺骨、遺物。1980年,中國政府決定正式向日方轉交阿波丸遇難者遺骨。368具遺骨,218箱遺物由上海紅十字會代表中國政府分3次向日本政府移交。35年之後,阿波丸的乘客們終於走完了自己的航程。

  同年,中國政府決定:結束打撈工程。中國最大的深水打撈工程,突然宣佈結束。至今,對這個決策的解釋還是眾説不一。問題的焦點集中在阿波丸的藏寶去向上。

  一種看法堅持認為:也許阿波丸上根本就沒有攜帶財寶。在這種情況下,再耗費人力和物力打撈是極不明智的。

  另一種看法則認為:寶藏並沒有藏在客艙和駕駛艙前部。早在打撈之初,就有人提出寶藏不可能藏在阿波丸的中上層艙室,這種看法的依據是對沉船甲板的判斷。

第一個發現阿波丸的潛水員馬玉林

  上海救撈局潛水員張石銘:“當時的話大家考慮,考慮裝金子的位置很可能是在船底。因為船底它能夠承受得了體積小,重量重的情況。一般甲板上面只能承受三噸重量。你超過三噸以後,甲板就要塌下來。”

  也有人認為,由於阿波丸的劇烈爆炸,船上的寶藏很有可能被拋入大海,深陷在淤泥裏。

  這兩種分析都意味著寶藏可能在船的底部甚至更深。如果是這樣,就意味著潛水要超過60米水深。而在當時,60米水深對潛水員來説將是很難逾越的障礙。

  儘管對阿波丸的財寶存在有種種疑問,但打撈領導小組還是做出一個決定:把阿波丸的駕駛艙局部起吊出水,然後結束整個7713工程。在首先對阿波丸的駕駛艙進行解體打撈後,1980年7月6日,大力號開始起吊船頭。

  沉沒海底35年的阿波丸船頭終於破水而出。阿波丸的船名已經被海水侵蝕,但英文名稱的縮寫“AAAR”仍完好無損。打撈隊把它拖到娘宮碼頭進行了分解,福建省平潭島成了它最後的歸宿。

斷裂後的阿波丸示意圖

  隨著最後一批船隊的撤離,中國政府對外宣佈,正式結束對阿波丸的打撈工作。

  牛山海域又恢復了往日的寧靜,然而,對阿波丸寶藏的爭論卻始終沒有平息。

  (CCTV《探索發現》供稿,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編輯:紅立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