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往期探索查詢

考古中國 第四部 發現傳奇之亞洲腹地的金字塔(四)(2004-94) 

央視國際 2004年05月27日 18:15

   

被炸倒塌的古塔中的文物

  1990年的冬天,在中國寧夏賀蘭山北段的這條山溝裏,一座歷經滄桑的千年古塔被炸倒在了盜寶罪犯的腳下。

  廢墟下若個件珍貴的西夏文物得以倖存。經考古人員清理,一套用西夏文印製的九卷本佛經《吉祥遍至口合本續》和其他幾件有價值的西夏文物被拂去歷史的塵埃,展現在考古工作者的面前。

  其中《吉祥遍至口合本續》文中不該出現的倒字和邊緣不齊、線條不正等現象引起了寧夏考古所研究員牛達生的注意,因為這是雕版印刷品不可能出現的錯誤。他的這一發現為活字印刷最早出現在中國找到了確鑿的證據。


被炸倒塌的古塔中的文物

  就在賀蘭山方塔被炸的前後,甘肅武威纏山村的村民們在修復祁連山北麓古寺亥姆洞的施工中,也發現了一批被壓在地磚下的西夏文經書。

  當時村民們見上面的字一個不認識,怕招來災禍,於是就一本本的投向了火焰。僅剩的幾本還是被一位老者藏在石縫裏才得以倖存,其中一本有幸轉到了武威文化館原館長孫壽?的手中。

  孫壽?見到這本名為《維摩詰所説經》藏本後,驚異地發現此經是古泥活字印本。


刻本西夏譯經圖

  北京圖書館館藏的1917年出土于寧夏靈武縣的西夏文獻中,有一幅珍貴的刻本西夏譯經圖。圖中刻有僧俗人物25身,並有西夏文題款,標明圖中人物的身份和姓名。

  此圖形象真實地描繪了西夏時期譯經的場面。

  文獻記述:西夏時期僧人非常之多,在佛教最興盛時,西夏法律還曾限制過老百姓出家,但其統治者卻始終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廣建寺院佛塔。近千年過去了,寧夏境內至今仍有大小佛塔400百多座,被稱為佛塔的博物館。一些古塔,由於歷史上沒有留下準確的始建年記載,致使一些西夏時期的佛塔始終被披著元或明、清的外衣。


寧夏的一些西夏古塔一直被認為是別的時期的古塔

  應當説,現存于在寧夏境內的400余座佛塔中,只有一座是歷史上就有定論的。它就是始建於西夏距今已有900多年曆史的承天寺塔,又名“西塔”。

  傳説西夏的開國皇帝李元昊死後,他的私生子諒祚剛滿周歲便登了基。元昊的地下夫人沒藏氏為保兒子“聖壽無疆”,役使兵民數萬,用了五年零七個月的時間在興慶府建造了承天寺塔。

  當年承天寺塔與位於河西走廊涼州的護國寺、甘州的臥佛寺,都是西夏時期著名的佛教聖地。


一百零八塔

  至今供奉在甘肅河西走廊張掖市,古稱甘州大佛寺內的臥佛,恐怕是我國歷史上留下的最大臥佛。歷史上有關大佛寺的臥佛的建造有兩種説法,但都與西夏有關。

  位於銀川市城北三十里,賀蘭縣境內有一座許多年一直呈倒塌狀的藏傳秘宗喇嘛斜塔名為潘昶塔,人們一直戲稱此塔為比薩斜塔。

  1990年6月寧夏考古研究所在對這座建造風格獨特的佛塔進行維修時,意外地發現塔內藏有大量的西夏文殘經和精美的彩塑佛像,以及罕見的早期佛教繪畫等珍貴文物。


它是西夏時期保存下來的佛教建築,而且這種類型的佛塔是目前國內惟一完整保存下來的藏傳佛教建築遺産

  這的確是意外中的意外,事前沒有人會想到這座殘塔會藏有如此多的西夏文物,應該説它是繼黑水城發現西夏文物後又一次重大發現,另外根據塔中文獻提供的線索,此塔並不是人們一直稱呼的潘昶塔,而叫宏佛塔,始建於西夏。

  在黃河中上遊青銅峽水利樞紐附近峽口地帶的黃河岸邊,有這樣一組奇特的佛塔建築群,人們稱之為一百零八塔。隨著文物考古部門1987年對它的發掘清理髮現,它是西夏時期保存下來的佛教建築,而且這種類型的佛塔是目前國內惟一完整保存下來的藏傳佛教建築遺産。

  藏傳佛教不僅在元代以前就傳入西夏,而且已形成了很強盛的規模。可以説,西夏是藏傳佛教進入中原地區的一個橋梁。大概正是西夏這個橋梁作用,才為後來元代統治者與吐蕃接觸,達成西藏統一談判,提供了融洽的政治氣氛和宗教親和力。


西夏時期這裡曾分佈著幾萬平方米的寺廟建築

  橫穿寧夏川區南北延綿200多公里的賀蘭山,在西夏是党項人心中的神山。整個山脈分佈著三十七個溝口,每條溝裏都是一個歷史文化的長廊,山內岩石上壁畫、岩畫以及寺廟遺址隨處可見。

  賀蘭山的岩畫應當稱得上全國之最,很多伸向溝內的岩石上都有史前人類留下的刻痕。一幅幅構圖簡單的岩畫,既有原始宗教含義的作品,也有生殖崇拜的圖騰,但讓人難以解釋的是岩畫中那些帶有宗教含義的西夏文題記,這是否可理解為儘管西夏時期佛教昌盛,但來自原始社會氏族階段的党項人對自然崇拜、性崇拜的觀念依然強烈而深刻。

  賀吉德:“在這個賀蘭山岩畫圖案上面,有很多西夏的文字,這五個字能、昌、盛、正、法這五個字,這五個字是西夏字的“佛”字,在這個溝口裏面內外都發現了西夏的文化遺址,那麼党項人呢,肯定是在這個賀蘭口曾經頻繁地活動過。”


賀蘭山留下的党項人岩畫

  1986年4月,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在市內繁華地段、新華東街重修百貨大樓的施工中,一批精美的文物包括七尊通體鎏金的青銅造像破土而出。當時的情景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倒吸一口冷氣,真是天意,因為銅像和打樁機錘打的距離幾乎是擦邊而過,稍偏毫分,這些銅像都將毀於一旦。這些文物經專家鑒定,均出自於西夏。

  歷史上很少有人會把敦煌藝術,這個世界級的寶貴遺産和西夏人聯想起來。然而在1964年的夏末秋初,中國科學院民族研究所會同敦煌文物研究所組成的敦煌西夏洞窟專家考察組,經過三個月對洞窟的考察,發現在這裡的500多個洞窟中,西夏洞窟竟多達80多座。


通體鎏金的青銅造像

  西夏在此統治時期,從沒中斷過對洞窟的開鑿。這期間不僅政府出資操辦,一部分党項人也加入到出資行列,他們就是迄今仍然留在敦煌石窟壁畫中的西夏供養人畫像。

  西夏晚期的人物在敦煌榆林窟中表現得極有特色。這些人物面部豐滿而微長,鼻梁較高、身材魁梧,與史料中記載西夏人面部特徵“圓面高準”正相吻合。今天,這已成為研究西夏文化的活化石。

  西夏佛教在西夏文化和中國佛教史上都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西夏王朝滅亡以後,他們的後裔又通過佛教信仰延緩了党項民族消亡的時間。

(編輯:陳??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