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往期探索查詢

《東方紅衛星傳奇》上(2003-64)

央視國際 2003年07月03日 10:36

  (編導 王林)


這個72個反光面的特殊球體。它是惟一一顆與“東方紅一號”衛星同時生産的備用星

  1957年10月4日,在離蘇聯莫斯科2000多公里的哈薩克斯坦,人類的第一顆人造衛星被發射升空。不久美國也發射他們的第一顆衛星 “探險者一號”,成為世界上第二個發射衛星的國家。

  而此時的中國,別説衛星,連將衛星送入軌道的工具-火箭都沒有。


美國發射第一顆衛星“探險者一號”

  1958年5月17日,毛澤東在中國共産黨八大二次會議上,第一次當眾表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

  從此中國科學家開始了艱難的衛星研製工作。


衛星小組的副組長趙九章

  1958年,伴隨著“大躍進”的熱潮,全國掀起了一股“衛星熱”。中國的衛星專家也渴望事業有長足的發展。1958年,衛星小組的副組長趙九章和另外四人組成了一個訪蘇的“高空探測”代表團,前往莫斯科。只有趙九章一個人知道他們此行真正的目的是向蘇聯學習怎樣研製衛星。

  考察小組翻譯楊樹智:“我是9月30號結的婚,所以一直在忙活,過了三四天就通知我去,要到蘇聯去考察,內容不知道。”


1960年T7M火箭,豎立在上海南匯縣老港鎮,20米高的發射架上

  但是,到蘇聯後,蘇方的態度極為冷漠。回國後代表團聯名向上級寫了一份詳細的報告,建議衛星的研製重點應立足於國內,先從探空火箭搞起。

  1958年底,中央的一些領導同志,為了集中精力發展導彈和原子彈,同時也注意到衛星研製中存在的“冒進”問題,果斷地決定停止衛星的研製工作。


張勁夫與毛澤東在一起

  中科院不甘心原地待命,他們決定在導彈工作開展的同時,進行對火箭的研製。

  年僅37歲的上海交大力學系副主任王希季,被任命為上海機電設計院的總工程師。他帶著一群在讀大學生開始了火箭的研製。1960年,他們把一枚T7M火箭,豎立在上海南匯縣老港鎮,20米高的發射架上。


以使用液體燃料的導彈作為第一級和第二級,由固體火箭研究院,研製一個使用固體燃料的導彈作為第三級,組成著名的“長征一號”火箭

  原上海機電設計院總工程師王希季:“發射場周圍沒有任何防護,我們的指揮部就是用草包在田埂上堆起來的。我們的能源是借了一個50千瓦的發電機,是借來的。這樣一個狀態發射現在是不可想象的。”

  即使條件如此簡陋,T7M仍像一顆出腔的子彈,射向中國人嚮往已久的太空,雖然只飛行了8公里,但零的突破使王希季感到十分高興。

  正當王希季準備進行T9衛星運載火箭的設計時,他的工作被突然停頓了下來。因為此時,中國的導彈研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上級決定把現成的導彈改裝成火箭,

  導彈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發射衛星的工具問題,使發射自己的衛星成為可能。已經被停止研製的人造衛星,自然地成為大家關心的下一個問題。


東方紅衛星的樂音裝置

  衛星總體設計組成員胡其正:“大家想我們國家第一顆衛星,應該是什麼樣的,挺有趣,聽了很多也很有啟發的意見吧。但最終的選擇還是72面體的一個,接近球形的這麼一個球面體,它跟球形的優點差不多,所以有這麼72個面,是當時為了上面安裝太陽能電池板。”

  但就在1964年法國將自己僅重42公斤的衛星發射升空,坐上了人類航天的第三把交椅。與中國一海之隔的日本,研製衛星的步伐也在逐漸加快,形勢變得越來越緊。

  而此時的中國,轟轟烈烈的“文化大革命”開始了。如何讓衛星在太空中播放“東方紅”樂曲,解決讓衛星“聽得到”這個問題,失去了它原本的技術意義,演變成一個重要的政治問題。

  製造東方紅樂音裝置的任務下達給了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技術人員懷著極大的革命熱情,投入對裝置的研製中。第一個實驗裝置被很快製作出來,小組成員懷著激動的心情按下了通電按鈕,但播放出來的樂曲聲,令在場的人都驚出了一身冷汗。


衛星組裝

  “東方紅”樂曲變調了!

  在當時的環境下,“東方紅”樂曲的變調,是一個政治問題。平靜下來後,大家冷靜的分析了變調的原因,感到必須有一個音樂方面的專業人才幫助。小組成員劉承熙悄悄地前往了上海。他到上海國光口琴廠請來了一位姓夏的工人師傅,並帶來了一台測試音節準確程度的儀器。

  1968年下半年的一天,樂音小組的成員將線路板裝配在一個小盒子裏,裝配完成後,大家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接通了電源,東方紅樂曲緩緩的播放了出來--。

  在“東方紅”樂音裝置研製的同時將衛星送入軌道的“長征一號”火箭也被設計出來,並成功進行了試驗。

  1969年,“東方紅一號”衛星在研製了12年後,幾經變遷,終於呈現在世人面前。

  但新的問題又出現了,衛星表面反光度低,人們將無法用肉眼看到太空中的衛星。怎樣才能讓地面上的人們,看得見劃過天空的“東方紅一號”衛星呢?命運,再次將“東方紅”衛星的研製人員推到了絕望的境地。(CCTV《探索發現》供稿,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編輯:陳??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