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CCTV-10:用精神造就神話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4月19日 14:33 來源:光明日報

  2005年歲末,當人們歡天喜地準備迎接新年的時候,CCTV-10科教頻道的編導們卻懷著複雜的心情開始了真正的辭舊迎新。在中央電視臺“品牌”戰略的方針下,科教頻道醞釀了兩年的節目改版大刀闊斧地進行:37個欄目縮減成了23個,許多製片人、編導面臨轉崗、改行甚至是下崗的現實。一段時間,不少即將消逝的老欄目都在最後一期審看時聚齊了所有編導,大家自發地送別朝夕相處了5年的欄目,充滿著儀式感,有人眼含熱淚,但卻沒有抱怨。因為每個人都知道,陣痛之後將會有新生兒的誕生,那些富有時代特色、更加貼近大眾的新節目將會給科教頻道帶來新的活力,讓科教頻道吸引更多的目光。

  科技頻道全新亮相 觀眾好評如潮

  正如期待的那樣。2005年12月26日,當新鮮出爐的新版欄目亮相後,好評如潮。改版第一週收視率大幅度上升,不斷刷新CCTV-10曾有的紀錄,漲幅達到30%以上。調查公司資料顯示:觀眾忠實度和滿意度節節攀升,收視人群不斷擴大,自主創新的節目引起反響。

  把大教授“訓練”成科普專家,讓每一份感動都能找到緣由,滿足天下所有的好奇心……每一期節目背後都支撐著智慧的力量。

  沒有電視劇的懸念故事,也沒有演藝明星的花團錦簇,更沒有綜藝節目的歌舞昇平,作為一個以傳播科學知識、傳遞人間真情為內容的專業頻道,CCTV-10在激烈的競爭中靠什麼鎖定人們的目光?

  《百家講壇》是保留下來的欄目,然而舊瓶也裝上了新酒,而且罈罈都是好酒。去年播出的“劉心武揭秘《紅樓夢》”被媒體稱之為和“超級女生”同樣讓人關注的文化大事。今年“易中天品三國”一齣場又成為熱點話題。製片人萬衛解釋説,把教授們的小課堂變成大講壇,把高端研究變成大眾普及就是成功的秘密。每個主講都經歷了講臺上的四個狀態,開始站著講,然後坐著講,再不行蹲下來講,最後乾脆一屁股坐在地上講,還要像電視劇一樣每5分鐘一個懸念,每10分鐘一個設問,每集都來點高潮,結果所有的史實都深入淺出,所有的觀眾都拍手叫好,所有的同行都驚訝,原來課還能這樣講?

  招牌欄目《講述》的每個創作者都在求新求變。對事件、對人物內心用科學的態度深入探討讓《講述》不同凡響。一個北京衚同長大的混血兒,到了不惑之年決定尋找自己真正的親人,鏡頭跟隨他來到了美國,他竟然是抗戰時期飛虎隊隊員的後代。然而,他在美國只住了一個晚上就開始想家,他覺得自己的精神家園永遠在中國。這期節目有對戰爭、和平的思考,還有對家園的不同詮釋,節目是厚重的,命運的色彩是豐富的,讓人過目不忘。

  《狀元360》、《人與社會》、《百科探秘》、《重訪》是穩中推新的4個欄目。每個欄目都活色生香。《狀元360》是一檔以産業工人和普通勞動者為主角的大型互動欄目。和純娛樂性節目相比,展現勞動者職業技能風采境界已經不一般,還能夠讓觀眾樂起來、參與進來,的確是要下一番工夫的。製片人張國飛講起他的“平民英雄”們滔滔不絕。叉車比賽,兩位叉車司機在高空中用機械手穿針引線;按摩師競技變成了看誰揉出的哈密瓜汁多;幼兒園老師同時面對十幾個孩子,看誰的72變能把更多的孩子吸引在身邊……一個個匠心獨運的節目在輕鬆中推崇著職業精神,展現了勞動者的智慧和風采。

  《人與社會》將道德情操、人文素養、人格健全等觀念在故事中碰撞,構築了和諧社會的一道風景;《百科探秘》以科學發展觀來認識社會,科學解讀民生話題;《重訪》帶著歷史的滄桑和現代的思索上路,讓人們切實感覺時代的變化,社會的發展。


  用科學的眼光去偽存真

  不少人把科教頻道稱為綠色頻道,然而,改版後的科教頻道不僅讓人感到滿眼綠色,還點綴著絢麗的花朵,每一朵花都飽含著智慧和辛勤的汗水。

  科學和迷信只隔著一層紙,科學的眼光能夠去偽存真,看到事物本質、還原歷史真相。科教頻道帶著科教興國的理念用鏡頭放大真理,揭開一個又一個奧妙。

  在某個被稱為起火村的村莊,“著火”已是家常便飯,為此,家家挂紅布,戶戶供火神,村口還擺放著一面驅除鬼神的大鏡子。《走進科學》欄目組的編導了解到這樣的情況,馬上開始了探訪,他們請來了化學專家、邀到了社會學學者,組成了非常專業的報道組,用鏡頭揭開了“火神”的面紗。原來是養鴨場廢棄的蛋殼中含有“磷”的成分,這個火種通過家家戶戶的老鼠洞傳播開來,遇到風吹日曬自然會起火。

  這樣的事情在科技頻道不勝枚舉。一個普通中年婦女身上會長字,她是故弄玄虛還是另有所圖?超乎尋常的特異功能真的存在嗎?《新版西遊記》戲中的主角變成了黑猩猩,黑猩猩靠什麼和人類輕鬆溝通,合作默契?《走進科學》憑藉醫學專家的幫助終於讓真相大白。製片人張國飛説,我們的欄目不為了收視率而獵奇、不單純追求新鮮刺激,而是用科學的眼光去解讀,解釋事物的本來面目,讓“科教興國”的口號在欄目得以充分體現。


  用科學發展觀看待歷史,也是科教頻道製作節目的宗旨。《喪鐘為誰而鳴》是《探索發現》欄目做過的耗時最長的一期節目。編導們為了收集到“遠東軍事法庭”審判戰犯的素材,走遍了大半個中國,走訪了許多中外專家,歷時一年。他們發現許多沾滿鮮血的鐵證都被銷毀了,許多親眼見證歷史的老人也相繼離世,然而,帶著揭開歷史真相的決心,欄目組一次次戰勝困難,終於讓許多記憶被重新喚起。製片人王新建激動地説,我們的節目用一年的時間承擔了科學考察的重擔,把遺散在歷史長河中的許多遺跡一一撿拾起來,縫合在一起,通過我們的《探索發現》告訴現在的青少年,尤其是受到矇騙的日本青少年,讓他們切身感到真實的歷史觸目驚心。

  令電視人驕傲和自豪的,不僅是嘗試了一種新的科學節目製作形式,也不僅是實現了世界電視史上的兩大突破,而是在挺進南極冰蓋最高點這一重大事件的報道過程中所展現的那種團結、敬業、吃苦、忘我的職業風範和獻身精神。

  驍勇善戰的電視人隊伍

  5年來,中央電視臺10頻道(科教頻道)的編導、記者們堅持“三貼近”原則,紮實採訪,認真編輯,不辭勞苦,為宣傳科教興國、人才強國而努力工作。他們的足跡遍佈國內外,經過不懈的努力,不僅拍攝製作出了一大批廣大觀眾喜愛的電視作品,而且探索出一種新的科學、教育節目製作模式,造就了一支團結、敬業、肯于吃苦的電視人隊伍。生活中的他們平凡、真實、可愛,然而一旦接受了任務,扛起攝像機、鑽進演播室,他們就變成了驍勇善戰的尖兵。為了實現作為一名優秀電視人的崇高理想,他們甚至可以將個人的生死安危置之度外。

  2004年10月,中國第21次南極冰蓋科學考察隊前往南極冰蓋最高點開展科學探測活動。為了向全國乃至世界觀眾實時報道這一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科技事件,科教頻道承擔了此次科學考察的報道工作,抽調精兵強將組成《挺進南極冰蓋最高點》節目組,選拔出陳曉夏和李亞瑋兩個小夥子作為前方記者參加南極冰蓋科考隊,全程跟蹤採訪報道。

  在接下來四個月的日日夜夜裏,前方記者克服嚴寒、暴風、氣流、冰縫、白化天等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和危險,憑著優秀的業務素質和執著的職業精神,完成了世界電視史上的兩個重大突破———在西風帶和南緯80多度以南區域傳送出電視圖像信號進行同步報道;特別是在穿越“魔鬼西風帶”時,涌浪超過10米,風力超過12級,兩名記者冒著生命危險,在浪與浪的間隙趴下、起來,起來再趴下,拍攝了大量珍貴的鏡頭。李亞偉回憶説:“真有點後怕,因為後來發現,固定用的大鐵拴竟然被大浪打彎了腰。”

  出發之前,曉夏和亞偉都簽了“生死狀”,如果遇到意外,超過24小時無法救助,將自動放棄生命。兩個風華正茂的小夥子誰也沒敢真把這張“生死狀”交給家屬簽字,他們第一次欺瞞了父母和女友,在他們的描繪下,他們即將去的地方只有美麗的風光和憨厚純潔的企鵝。很快,亞偉和曉夏的親朋好友和觀眾們通過電視都看到了:他們沒有蔬菜、每天只有一小杯熱水,攜帶的全部傳送、攝製器材重達2噸,裝卸全靠自己。在無人抵達的人類極限,他們必須頂著大風在攝氏零下40度的嚴寒中手控天線板調節方位,把節目準時傳回去,5分鐘的節目在極限狀況下傳送速度異常緩慢,為了不影響整個科學考察進程,他們只有犧牲自己的睡眠時間……


  艱苦的奮鬥讓曉夏和亞偉實現了理想和信仰的昇華。尤其是對於亞偉來説,特殊的入黨儀式終生難忘。2005年1月18日,就在成功挺進南極冰蓋最高點的當天,鮮紅的五星紅旗飄揚在海拔4093米、氣溫攝氏零下42度的南極冰蓋最高點的那一刻,李亞瑋對著黨旗宣誓。他回憶説,那種神聖絕不是“作秀”。在南極,他親眼看到在攝氏零下50多度嚴寒時,第一個衝下去修理車輛,擰緊螺絲的是老共産黨員;經過冰縫地帶,走頭車給大家摸索道路的也是老共産黨員。

  為了這次節目能夠順利完成,後方節目組的全體成員也進入到全負荷、高強度的工作狀態。大家吃住在辦公室,光方便麵就吃掉了21箱;23歲的女編導因為勞累過度患上了急性腎炎;製片人李明為了趕送播出帶,撞車以後不顧身體和車輛的損傷,直奔播出線;自從前線記者出發後,科教頻道領導的手機24小時都開著,並在危急的時刻果斷地作出了正確的決策……

  累計1310分鐘的《挺進南極冰蓋最高點》專題報道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反響,但令節目組感到驕傲和自豪的,不是成功地完成了一項重大的報道任務,不是嘗試了一種新的科學節目製作形式,也不是實現了世界電視史上的兩大突破,而是在報道過程中,科教頻道的同志們所展現的那種團結、敬業、吃苦、忘我的職業風範和獻身精神。這種精神延續到接下來的《可可西裏大穿越》中,前方記者在無人區中再次經歷了生死考驗,車輛陷入沼澤,徒步行走了8個多小時,陳曉夏一次次倒下,可是攝像機卻緊緊抱在懷中。

  熒屏上的精彩和感動在生活中繼續

  《講述》欄目做過一期節目叫做《向西向西向西》,講的是一個罪犯從一個西部警察手裏逃脫,警察因此蒙冤,為了還自己清白,自籌資金千里追逃犯,從黃土高原一直追到青藏高原,在被稱為死亡谷的生命極限地,生和死、正義和邪惡在生命和生命中對決……這期節目播出後,公安部門甚至科教頻道辦公室都接待了前來自首的逃犯,他們説,逃亡的心驚肉跳,思念家鄉和親人的痛苦、人性張揚的精神力量讓他們不得不這樣選擇。

  編導華夏深情地説:如果看過《千里走單騎》一定不會忘記那個送別高倉健的畫面,質樸的西北人送了一程又一程,追著車跑。我們和西部警察離別時就上演了這樣的畫面。最後,我們不得不欺騙他們説,往回走,我們想拍拍你們的背影,他們終於轉身了,望著他們堅毅的背影我們所有人都哭了。

  一個花季女孩阿丹在迎來自己15歲生日時知道了自己身患重病,必須截肢,殘酷的現實讓她一度不能自拔。當鏡頭將這份真實傳達出去的時候,來自全國各地的捐款、捐物把科教頻道的辦公室變成了慈善會,編導們也紛紛捐獻出自己的愛心。

  一個靠養蒼蠅生蛆來提取高蛋白飼料替代品的農村姑娘,固定資産超過百萬元,《點蠅成金》的節目播出後,辦公室又成了致富諮詢站。科教頻道的所有編導幾乎都經歷過和採訪對象、和觀眾之間情感的交融。工作之外,真情故事仍然在繼續。

  科教頻道開播5年來,不少播出的故事都被拍攝成影視劇。主題為《愛的變奏》的節目,講述了兩個抱錯孩子的家庭的無奈,電視劇《錯愛一生》便取材於此;以《向西向西向西》為原型的電視劇《救贖》也大獲成功;以歷史文化為內容、以科學技術發展、探索發現為題材的多部紀錄片在DVD市場熱賣。《探索發現》欄目的10集人物傳記片《愛新覺羅溥儀》改版後播出,一下子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碩果纍纍依然居安思危

  中央電視臺實行末位淘汰制,欄目在季度綜合評估中排名在末位,將被黃牌警告,連續兩次就會被罰下場。激烈的競爭讓每個編導心中都裝著市場和觀眾、責任和信念。在壓力之下,不少欄目都求助於調查公司協助調查欄目播出後的反響,探尋提升的方法。

  《百家講壇》剛剛召開了四個觀眾座談會。每個座談會請來的觀眾代表都是不同的收視人群。有趣的是,會上只有觀眾和調查公司的人座談,編導們則把自己放在幕後,傾聽來自觀眾的最直接的聲音。有時,這些聲音讓他們振奮,有時也讓他們擔憂,當然也有讓他們面紅耳赤的時候。調查公司提供的文字分析報告更是每一個編導要認真學習的,什麼節目受歡迎,什麼節目反響平平?每個編導心中都會有數。編導們稱這是給自己上課,給欄目體檢,每次體檢結果都顯示,越是真實的才越感人,觀眾們在看多了某某戲説、某某秘史、某某緋聞、某某風雲之後,渴望尋求事物的本來規律、探索真理的真諦。

  科教頻道的編導們都有一個基本要求:要不斷進步,不能停留在原有的成績上原地踏步,不進則退。所以自發學習和研討讓科教頻道有著一種學術的氛圍。科教中心主任張寧説,欄目編導們經常會到網站上和觀眾交流,和觀眾探討節目製作,和觀眾談古論今;為了製作好節目,編導們都會做大量的案頭工作,他們熟知科學進步歷程,關注每一個影響人類發展的發明創造,他們中很多人都具有高學歷、留學海外的經歷,甚至稱得上是某一方面的專家。張寧介紹説,在編導們不斷努力下,現在科教頻道自主創新的欄目佔絕大多數,很多人看了《探索發現》、《走進科學》等欄目都以為是國外進口的節目,事實上這都是科教頻道電視人付出的努力。

  改版後的科教頻道,科技、教育類節目質量有所提高,大部分進入了頻道主打的“教育版塊”和“晚間精品版塊”,形成了以《走近科學》為核心的科技類欄目集群,節目的科技、教育含量更加提純,社會影響越來越大。張寧謙虛地説:在世界科技節目生産總量中,中國所佔份額與電視大國地位還不相稱。美國國家地理頻道、新西蘭自然歷史公司已成為全球聞名的科普節目生産商,美國探索頻道在100多個國家擁有數億家庭訂戶,成為世界上發行最廣的電視品牌,這些都值得我們學習。

  “知而獲智,智達高遠”,有著自我“體檢”的勇氣,有著進取精神,有著遠大的目標,今後,科教頻道必定更加輝煌。

責編:史軍勝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