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廣告頻道 > 《同贏》雜誌 > 正文

將複雜的問題簡單化——娃哈哈成功之道探析 

央視國際 (2005年02月05日 10:30)

  

■ 文/鄒建鋒

  “娃哈哈很奇特。”在前往杭州採訪娃哈哈集團之前,一位從事企業戰略研究的朋友對記者説。“娃哈哈這個品牌在中國可以説已經家喻戶曉,但是這個品牌背後的企業卻讓很多人迷惑不解。無論是娃哈哈集團的公司治理結構,還是宗慶後的個人風格,都很難用經典的企業管理理論進行闡釋。”

  “然而,娃哈哈的確非常成功。娃哈哈簡直就是一個謎。”這位朋友説道。


2004年11月18日,宗慶後(中)在中央電視臺招標現場與著名演員焦晃、陳寶國合影

  高調的品牌 低調的企業

  如果需要設計一個關於娃哈哈的調查問卷,第一個問題恐怕不是“你知道娃哈哈嗎”,而是“你是否了解還有誰不知道娃哈哈”。

  用“家喻戶曉”來形容娃哈哈這個品牌的知名度並不為過——無論是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的國宴上,還是在南來北往的旅客列車上,或是在遠離大城市的鄉村小店裏,都能看到娃哈哈的産品。一項統計顯示,國內每消費6.25瓶飲料,其中就有一瓶是娃哈哈産品。

  2004年11月18日,在中央電視臺“2005黃金時段廣告招標會”上,娃哈哈以3.05億元的投入位居第二,並位居國內投標企業第一名。此前,娃哈哈已經連續在中央電視臺黃金時段做10年廣告。

  “高舉高打。”這是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宗慶後2004年經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

  中央電視臺的廣告投入和知名藝人參與的促銷推廣活動,已經成為娃哈哈打開市場的法寶。以2004年推出的新産品“激活”為例,採用上述方法的成效是: 僅僅4個月時間,銷量就突破1300萬箱,成為年度飲料市場的“領軍者”。

  “如此鉅額的廣告投入……”在採訪娃哈哈集團廣告部長楊秀玲的時候,記者很自然地從廣告投入這個話題打開話匣子。

  楊秀玲卻不太認同“鉅額”之説:“2004年娃哈哈總銷售額能突破120億元,從2004年經銷商大會的匯總情況看,2005年銷售額可望達到150億元。你可以算一下,其實我們的廣告投入佔銷售總額的比例並不高。”

  和楊秀玲不願意渲染娃哈哈是“出頭鳥”的心態似乎有某種內在聯絡,人們在消費娃哈哈産品的同時,對娃哈哈這個企業並不十分了解。

  據介紹,娃哈哈集團的規模、利潤、上繳稅收等各項指標在國內飲料行業已經連續六年位居第一。在全球範圍內,它僅次於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吉百利、柯特,是世界“五巨頭”之一。

  在國內,娃哈哈已經在24個省、直轄市、自治區擁有了全資和控股子公司。

  “高調的品牌,低調的企業。娃哈哈將浙商的務實、精明演繹得淋漓盡致。當然,這樣也導致人們對娃哈哈的了解‘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記者的專家朋友這樣評論。


娃哈哈廣告部部長楊秀玲

  執行:將複雜的問題簡單化

本篇文章共有 3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