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2004年第1-2期

廣告部召開員工新春懇談會

央視國際 2004年04月06日 18:51


  辭舊迎新之際,為總結過去、展望未來,更好地增進內部了解和協作,讓新員工迅速融入團隊之中,在新年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創新精神為客戶做好服務,2004年1月17日上午,中央電視臺廣告部特意召開老中青員工新春懇談會。

  參加懇談會的老中青員工代表共30余人,既有在廣告部工作長達20年的周紅等老同志,也有剛剛加入團隊才幾個月的新同仁,大家敞開心懷,談廣告部團隊的變化,談個人的收穫和感想,談如何激情工作、提升專業水平,提建議如何深度服務客戶。氣氛熱烈,暢所欲言。

  會議由宣傳活動組組長尹學東主持,廣告部主任郭振璽,副主任何海明和資訊科科長李弋、業務科副科長施偉等領導自始至終參與了座談與討論。談到過去兩年半實行“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策略以來所發生的團隊變化,大家感慨良多,普遍感覺收穫不小。對未來如何深度服務客戶、提升專業和創新水平,展望中央電視臺廣告經營的前景,大家充滿信心。廣告部主任郭振璽特別對新加入團隊的員工提出了殷殷期望,希望他們加強學習、創新工作,與團隊共同成長。

  廣告部20年,近3年最辛苦變化也最大——周紅,資訊科廣告審查負責人


  我是咱們廣告部部齡最長的,算算來廣告部有20年了。回頭看,確實感觸非常深。

  1984年我來中央電視臺廣告科,那時候七、八條槍,沒幾個人,而且分工也不像現在這麼細,搞製作、洽談、業務都不分。在1996年以前,我們還是“賣方市場”,坐在家裏等,不出去。那時候沒有計算機,都是手工操作。那時候説不好聽的,誰都能幹,只要會加減乘除,會算數就可以,談不上專業化。

  1996年以後,廣告部開始發生變化。在技術上,當年咱們就採用了計算機流程運作,一開始不會用,我們就去加拿大學習經驗,我們四十、五十好幾的人,都去學習,不能被淘汰嘛。面臨新的“買方市場”,咱們也不再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了,開始試著走出去、引進來,除了跟廣告公司溝通,還要到企業去找廣告主,去開推廣會,開洽談會,把我們的媒體資源介紹給企業,讓企業能夠喜歡我們節目。

  特別是最近這3年,我們完全轉向市場轉向客戶了,以客戶為中心,做的工作比以前不知要多多少倍,也開創了許多服務的新方式。這幾年跟著郭主任拼殺,大家都很辛苦,但我覺得郭主任最辛苦,廣告部領導不但自己工作非常拼命,還要定策略、管理指揮,在專業化方面都比較高明。我們的變化和成長有目共睹,已經很專業化、市場化了,跟國際水平已經接軌了,從經營理念到管理各方面都起了質的變化。特別是我覺得這幾年,我們這個集體的團隊氛圍非常好,大家有勁都往一處使。很多時候,郭主任的敬業精神讓我們感動,我覺得他已經是超負荷運轉了,像一部機器似的在超負荷運轉。2003年我們收入75個億,確實不容易,從3000萬到75億,現在我們是向100億挺進,這種變化和辛苦,自己想想都感動。

  編帶13年沒休過假,就出過一次錯——連金環,合同管理負責人


  我是90年來的,到廣告部也有14年了,幹了13年的編帶工作,感觸也挺深。我講講廣告部播出這方面的變化。我來的時候趕上90年亞運會,也很忙,但那時候的業務量相對於現在來説,真是太小太小了。剛來的時候,機房只有四五平方米那麼大,兩台DV的機器,特別老了,我們每天串帶,沒有機器,全靠人工。後來換了一個房間,7平方米,旁邊有一個轉盤的小桌,相對進步了一點。後來再發展到大的機械,能放500盤帶子,一盤帶子30條素材,但還得靠記憶。92年就我一個人在那兒工作,從一套兩套發展到8套,就我一個人在那兒工作。你必須得以最快的速度想到,要大寶,你就知道大寶在哪盤帶子裏是第幾條。否則外面有一大堆人在等你,當時的工作量是挺大的,壓力也挺大。

  1996年以後上計算機系統以後,工作就相對輕鬆了,人員配備也多了。但大假、小假,無論是國慶還是春節,我從來沒有休息過。編帶的壓力特別大,我有時候都緊張得不看電視,尤其不敢能看中央一套的廣告。越到節假日越睡不好覺,惟恐出事。我幹了13年,就出過一次事故,把雅倩的廣告編成雅佳的了。當時譚主任大會小會批評我,只要説到安全事故肯定拿我這個作為例子,當時特別內疚。

  我開始到廣告部的時候,也是一個臨時工,每月90多塊錢,拿了好幾年。雖然當時工資拿得很少,但是領導給了我很高待遇,我年年都被評為先進生産者。這幾年郭主任也特別關懷我,我家人都特別感動,我很感激。我們的編帶機房現在也有了很大的發展,人員也增加了一批,對客戶的服務也跟上了。我也特別熱愛現在這個工作,雖然大家都認為責任很大,但是我很喜歡,我會盡心盡力去做。

  我們的隊伍最有激情和戰鬥力——劉麗華,推廣科電視劇銷售小組負責人

  我來廣告部五六年了,感受到老同志的關懷和幫助比較多,也感受到新同志們的熱情,接受新事物的想法比較多。我就談談我們這支隊伍的變化。昨天睡覺之前我算了一筆賬,能夠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我們這支隊伍的戰鬥力。2002年我們廣告收入是64 個億,平均下來每個月5個多億;2003年因為“非典”耽誤了近兩個月的工作,在10個月的工作日裏創造了75個億的收入,這説明我們2003年每個月比2002年多收入了2個億。每個月多出的這兩個多億是怎麼完成的?這和我們客戶服務水平的提升、我們的節目增值有關,跟我們更能適應市場的變化有關,但也和廣告部這支隊伍、和郭主任等部領導的開拓有很大的關係。我想,我們打的每一場勝仗都很重要,更重要的是經過一場場戰鬥,廣告部形成了一支最有幹勁、最有激情、最有活力的隊伍。正是有了這樣一支隊伍,使我們不怕2004的風吹雨打,我們更加有信心在2005年、2006年幹得更好,讓客戶更加認可我們的服務。

  廣告部有個很好的學習工作環境——施偉,業務科副科長


  我1986年入臺,到廣告部10年,經歷了3任主任。從收入來看,從人員的素質,還有管理,以及我們的服務來看,各個方面變化確實非常大。我一直在業務科,來的時候,正好趕上“賣方市場”的一個尾巴。當時廣告資源緊缺,很火,那個環境確實很考驗人,很複雜。這兩年單純多了,廣告部有一個很好的學習和工作環境,大家努力工作,就會有積累有收穫。

  原來我們就兩個頻道,現在十多個頻道。那個時候,欄目內的廣告都很少,都是時段廣告,每個人負責一兩個時段。現在欄目內的廣告可能比時段廣告數量還要大,還要複雜,工作量要大得多,要涉及到各個部門。

  在廣告部的時間也不短了,我覺得老同志確實是勤勤懇懇的,很讓人敬佩。他們應該是我學習的榜樣,也應該是在座所有人學習的榜樣。我希望在郭主任的帶領下,會在兩年之內超過 100個億,我也還希望,包括我自己,包括我們的老同志,應該繼續努力,不斷學習。

  三個關鍵詞看變化:從容、擴展、積累——沈華,《同贏》雜誌副主編


  我來廣告部只有兩年,但幸運的是,這兩年也是廣告部變化最大的兩年,廣為社會所認可的兩年。

  整個廣告部的變化,我想用一個關鍵詞來概括——“從容”。兩年以前我們的壓力很大,但是經過這兩年多的嘗試開拓和規範運作,經過每月每天的辛苦努力,我們已經越來越專業,創新和服務能力越來越強,整個的工作狀態自然也相對從容多了。廣告部的創收壓力是不斷增加的,但我們團隊是最優秀的,郭主任一系列的創新還有工作激情,以及所制定的發展戰略,都為成功確立了最關鍵的基礎。隨著專業化、職業化的進一步發展,我們最有希望成為中國電視媒體乃至整個媒體廣告業最從容、最大氣的一個團隊,我們更多地是以自己的創新為行業做貢獻,競爭對手不是在眼前,也不是他人,而是在自己,在未來。

  從我所在的品牌管理組的變化來看,可以用一個關鍵詞“擴展” 來總結。1年半前我們才剛剛成立這個小組,媒體合作的範圍也小,只有《廣告導報》、《國際廣告》、《中國廣告》等不多的幾家,後來先後在《中國電視報》、《財經時報》出週刊開專版,與《21世紀經濟報道》、《中國經營報》、《商界》、《銷售與市場》等眾多高層次的財經報刊進行合作,與各地的最有影響力的大眾媒體的合作,還有搜狐網、新浪網等網絡媒體,與媒體展開了全方位的立體化的合作,我們媒體網絡已經相當完善,合作的範圍已經非常大了。可以説,品牌組這兩年的變化,就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人員也從最初的2個人變成了七八個人,承擔了更多的功能。

  我個人的變化,如果要用一個關鍵詞,就是“積累”。我來北京之前是在江西一家報社工作,申奧成功的時候決定來北京,到了中國改革報,感覺工作量是江西的3倍,不久進了中央臺廣告部,感覺這邊的工作量又是改革報的3倍。但更重要的是,工作得越多,積累得也越多,在廣告部的2年收穫最多、進步最大,比外面任何單位都多。我想,很多同事都有我這樣的感覺。還有一個感受,就是廣告部是一個重人情味的團隊。從領導到同事,人情味都非常濃,對我們這些從外地來京發展的人給予了非常多的關照。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中工作、學習、積累,實屬幸運,謝謝大家!

下一頁>>
第1頁
(編輯:史軍勝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