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走向共和》四大主演細説出演體會

央視國際 (2003年05月14日 11:02)


  還原一個有血有肉的女人

  呂中 女,60歲,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員。曾在多部電影、電視劇中扮演母親角色在電視劇《鄧穎超和她的媽媽》扮演母親,獲十六屆飛天獎女主角獎在電視劇《母親》飾演母親,獲99年人口文化獎優秀女演員獎。

  “這個角色對我是個極大的挑戰,過去我演的角色多是母親。律師,接近老百姓,這些角色沒有定式,而慈禧不同,觀眾已很熟悉她,每個人腦中對她都有個定式,《走向共和》又是一部還原歷史的正劇,所以飾演起來是有難度的。

  凡是看過劇本的人都説,慈禧是個了不起的政治家,她從政四十七年間,發生了許多涉及國政大體的危機,她是這段歷史當中一顆舉足輕重的棋子,但她個人的力量並沒像後人渲染的達到製造和顛覆國家的程度。

  劇本給我的震撼是很大的,它跟以往寫的這段歷史不一樣,沒有一絲一毫的戲説,不帶任何政治偏見和色彩,我從劇本中看到的慈禧是個每天處理宮廷繁務、身陷國事政治旋渦中,另一方面她又是個有血有肉、有著美好夢想和感情的女人,在這點上,我希望通過我的努力,把一個真真正正的女人演給觀眾,而不是像以往我們所看到的那樣。是個狠毒兇殘、不食人間煙火的女惡魔。”

  這個角色是我期待已久的挑戰


  “要刻畫好袁世凱這個人物太不容易了。因為不管後世對他如何評説,在人們的心目中他終歸是一代梟雄。開機前一個月我才接到導演張黎的電話,説有一個袁世凱的角色讓我試試,讓我先看看劇本。我當時接過來,就不想放了,這本子真是太好了。我看了整整一宿,決定這角色我要定了。如果沒被選上,那我的損失真的是太大了。但我始終覺得這個角色就是我的,是我這麼多年來一直在等待的。”

  “袁世凱身上那種要命的執著是很有吸引力的,一個男人,要成大事就得有這種堅韌不拔,要學會忍。忍受數十年廝殺疆場,與心愛的人的分離;忍受別人對你的呼來喚去,百般侮辱:忍受一次次失敗後的打擊和痛楚,只為達到一個最終的目標。這才是一個政治家的雄才大略。這種種心志的歷練鑄就他的品格,他的人格魅力。”

  “為了使自己從心理上更靠近袁世凱,我有一段時間通宵達旦地讀劇本,一遍一遍的揣摩。有時早上起來洗臉,抬眼對著鏡子一看,發現自己的眼睛越來越像袁世凱了;吹鬍子的神情也開始像袁世凱了。我找來了一大堆關於袁世凱的資料,還常常跑去找史學專家,聽他們對這個人物的分析。他們説,袁世凱作為一個外交官經常與朝鮮和日本人打交道。我腦子裏馬上出現了這樣的畫面:他身在朝廷,又受當時日本國政治思想的影響,心裏逐漸就會構畫一幅推翻朝廷,建立新政的政治圖景,這是他性格形成的一個重要元素。經常聽著聽著,我頭腦裏就會冒出很多火花,然後把它變成可視的感性的東西。”

  “因為在外形上我比袁世凱要瘦,為了增肥,抽了十幾年的煙也戒了,每天拼命吃大肉,膩歪的不行,真是苦不堪言。拍完戲,又得把肥再減下去,把身體折騰得夠可以的了。至於效果怎樣,在演完之後,觀眾對我自會有一個評判。不過我相信,我確實是讓這個人物以全新的形象模空出世了。”

  這個劇本征服了我


  王冰 男 71歲。中國青年藝術劇院演員,參加過多部舞臺劇和影視劇演出。在話劇《保爾柯查金》中飾演國王在電視劇《武則天》中扮演狄仁傑在電影《最後的貴族》中飾演李父。

  “説句實在話,我今年71歲,也該是退的時候了,所以很多戲就推了不太想演。有一次《走向共和》導演張黎到我家,説要看我在《武則天》裏狄仁傑的劇照。看完以後他就問我對李鴻章的看法。因為我對李鴻章有興趣,就聊了很多。作為一個演員,老的也好,年輕的也好,見到好的角色都還是想演的,這大概就是所謂的職業病吧。*

  “李鴻章這個人,有人講是個賣國賊、大漢奸。這個一棒子打死的觀點我不同意,至少它太片面。我認為,看一件事,或者看一個人,不能光看結果就完了,還得著動機、過程,這樣看事情才全面。李鴻章地的確很不成功,辦洋務沒見多大起效;辦海軍,甲午一戰打得是全軍覆沒;挖空心思地辦外交,可在那割地賠款條約上簽字的基本上就沒少過他。可以説是幹什麼都不好,這中間有兩方面原因,一是當時的環境條件,一是李鴻章的個人原因。在那種環境下,説句公道話,就憑他能夠看到當時的中國迫切需要先進技術這一點,就已經很不錯了。何況他還拼命地去做,就更加難能可貴。他這人很有點‘忍辱負重’的意思在裏邊。”

  “當時我把這些看法一説,張黎就開始激動起來了,兩人越説越投機。我演戲到現在,很少有劇本拿到手裏就一日氣從頭到尾讀完的。可這次我就真的一起讀完了劇本。讀完了以後我只有一句話,那就是:‘這個本子征服了我’。的確是這樣。它是以一種全新的歷史視角、新的觀念來塑造活生生的人物形象。而且相當真實,藝術的真實,所以非常吸引我。這樣,我就接了這部戲。”

  “可是接了之後心裏面又有點發虛。雖説對於演員來講每一個角色都是挑戰,但這次的要求和壓力太大了。我個人認為:《走向共和》裏面,慈禧、李鴻章、袁世凱這三個角色是最難把握的。這三個角色只要有一個走樣,這部戲就砸了,真的!所以就有些擔心。擔心歸擔心,戲還是得演。要是沒難度,大家都能演,還找你幹嗎?作為一個演員,我堅信一點:只要吃透了人物,沒有演不好的。有人説我老了,我就想當年李鴻章不也是七十幾歲嗎,他能那麼活我還不能那麼演?”

  從此不必再演孫中山


  “我很樂意當‘戲瘋子’。能夠像‘瘋子’那樣狂熱的深愛著某個角色並沉醉其中,我覺得,這是一種奢侈,也是我們做演員的最大幸福。我想,大概就是我這份非同一般的投入,讓我有機會爭到這個角色吧。真的很幸運。”

  “能在這樣一個優秀攝製組中出演這樣一個令人振奮的孫中山,一直是我夢寐以求的。現在,我就好比一顆植物,在一片肥沃的土壤裏沐浴著的陽光,充分享受著養分的滋潤。最有利的生長條件都已具備,我要做的就是吸收和釋放。”

  “整個劇本我細細的讀了好幾遍。寫得真的太好了。劇本裏弘揚的歷史觀很令我興奮,‘不以道德論英雄、以推動時代的進步論英雄、沒有好人與壞人、只有先進和落後等等,這些全新的歷史觀很令我興奮。”

  “這一次,我想塑造一個另類的孫中山。孫中山是偉人,為後世敬仰。但孫中山也是常人,是情感極為豐富極為率真的有情之人,他也有失落也有疲倦地時候。孫中山一輩子都在不停地演説,不停地革命,不停地呼喚‘共和’。人前,他充滿激情,人後,他也孤苦著淒涼著。我想,用我的心感受他的心,用他的思想填充我的思想,互為一體,彼此融合。這樣,角色就活了。”

  “演了那麼多的孫中山,從1984年第一次演孫中山的追求孕握到最近一次的追求隕裾,唯有這一次,我自己感覺不僅‘形’、‘神’兼備,‘氣’也有了。這是我演孫中山的最好時機和最好狀態。我感覺自己塑造孫中山的輝煌能在這部劇中得到實現。所以,我有一個想法,拍完了這部戲,我不再演孫中山。”

  馬少驊 男 48歲,上海戲劇學院畢業。曾在多部電影、電視劇中扮演孫中山。

責編:小柯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