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走向共和》編劇親評五大主角

央視國際 (2003年05月14日 10:59)


  4月12日,59集大型歷史題材電視連續劇《走向共和》于開始在中央電視臺一套晚間黃金時間播出。觀眾發現,該劇在講述中國近代史上最風雲變幻跌宕起伏的年代與事件時。有著與以往不同的歷史視角,對李鴻章、光緒、慈禧、孫中山這些已被觀眾耳熟能詳的歷史人物也有了一些新的詮釋。編劇盛和煜和張建偉在接受採訪時,對劇中主要人物的新形象作了説明和評點。

  李鴻章:大清國的“裱糊匠”

  李鴻章是清末重臣,曾經參與了洋務運動、中日甲午戰爭、簽訂《馬關條約》等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在《走向共和》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中,李鴻章受到的好評最多。觀眾對他的形象最感興趣,期望值最高。

  以前李鴻章被定位為“賣國賊”,但這並不能真實反映歷史上的李鴻章。史料記載,李鴻章説過自己是裱糊匠,大清國好比是一間茅草房,有些小風小雨就會有破洞,他就來修修補補;但如果遇到大風暴,屋子塌了,他也就無能為力了。這種説法表明了他當時的生存狀態和歷史地位。《走向共和》主要表現了他為大清國忍辱負重、左抵右擋和與西方列強週旋,爭取國家利益等政治活動。

  在《馬關條約》上簽字,是李鴻章接到光緒密旨後忍痛簽署的,他為此背負了“賣國賊”的罪名。北洋水師一度是遠東地區最強大的艦隊,世界排名第四,如果李鴻章沒有才華,這些事情是無法做到的,用“忍辱負重”這四個字形容當時的李鴻章再恰當不過。劇中飾演李鴻章的老演員王冰在對人物形象的認識上與主創人員達成共識,配合默契,把李鴻章這個人物刻畫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


  慈禧:清末的女政治家

  以往的影視作品,過多地表現了慈禧專制、腐敗和殘暴的一面,但沒有深入地體現她為什麼專制,為什麼腐敗。慈禧實際上是一個政治家,對下屬實行專制,她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維護大清的統治和皇族的利益;慈禧興趣廣泛,京劇就是因為得到了慈禧的支持才得以全面發展的。

  用北洋水師經費修建頤和園,慶祝六十大壽,是慈禧最著名的腐敗行為。但作為一個政治家,她真的不知道北洋水師的重要性嗎?她為何要斥如此鉅資為自己祝壽,理由何在?《走向共和》中用一段慈禧的話説出了她的想法。慈禧説,尋常人家的老太太,六十大壽也要過得風光漂亮,這樣就會被鄰居看得起。如果她的生日過不好,就無法體現大清國中興以來的大好形勢,就會被西方列強欺辱,就會影響到江山社稷。姑且不論她的這種想法是否正確,電視劇中對慈禧腐敗行為思想根源的剖析,可以讓觀眾更深刻全面地領會這個歷史人物的所作所為。


  光緒:和慈禧也有親情

  《走向共和》揭示了光緒性格中有血氣的一面,光緒皇帝是戊戌變法的領導者,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需要魄力和勇氣。而且他和慈禧之間不全是不共戴天的關係,也有親情,也有母愛。

  光緒四歲入宮,在慈禧的撫養下長大。光緒小時候很膽小,不要保姆,慈禧經常把他抱在懷裏。他們這種感情在一定條件下也會表露,電視劇進行了一些細緻入微的處理:比如在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之後,慈禧和光緒母子見面抱頭痛哭;光緒主張變法得到了慈禧的認同,慈禧囑咐他不要丟面子,初一、十五別忘了祭祖,不要完全穿洋人的衣服等情節。當然,在《走向共和》中,光緒和慈禧的關係更多地表現為政治觀點上的衝突。


  袁世凱:也有才幹和權謀

  袁世凱歷來被稱為“竊國大盜”,如何避免把這一形象的臉譜化,是《走向共和》劇組反復考慮的問題。

  《走向共和》中,袁世凱三十六七歲就出場了,當時只是一個從三品的官(大約相當於今天的副廳級),在北京無所事事,鬱鬱不得志。在對袁世凱這個形象的加工中,劇本創作人員著力描繪了他的才幹、權謀和政治手腕,如果袁世凱沒有才華而且昏庸無道,是不可能在激烈的政治角逐中當上皇帝的。

  袁世凱復辟的想法和深厚的封建土壤有著互為因果的關係,但復辟是當時社會的一股逆流。當時民主意識正在普及,就連光緒皇帝和慈禧都在思考變法和立憲,而袁世凱卻要重新當皇帝,其最終結果不言而喻。

  對袁世凱內心世界和心理歷程的詮釋,可以加深觀眾對辛亥革命前後那段中國近代史上風雲變幻、最跌宕起伏的年代的了解,令其深知和平和民主來之不易。


  孫中山:失敗時也會很急躁

  孫中山從某種程度上來説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他做事情光明正大,不太善於搞政治權謀,一再被袁世凱欺騙。

  以往的影視作品多表現孫中山的革命者風采和氣度,對他性格中有缺陷的一面表現不足,《走向共和》塑造了孫中山如何從一個熱血青年到革命領袖的成長過程。劇中的孫中山經歷了大量艱難坎坷,失敗再失敗,有時很急躁,也發脾氣,經常因為革命上的事情和黃興吵架,這些情節都會讓觀眾感到親切而自然。雖然孫中山是偉大的民主先行者,但他也是人,也有感情,也有失誤,塑造一個真實的孫中山是對歷史的尊重。

責編:小柯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