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 | 搜視 | 電影 | 電視劇 | 直播 | 點播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房産 | 家居 | 論壇 | 訪談 | 博客 | 星播客 | 網尚文摘
>> 訪談錄

坦率面對--專訪羅馬尼亞總理

央視國際 2003年05月18日 13:01

  CCTV.com消息(東方時空之世界):

  策劃 郭建新 馬麗君

  編導 馬麗君 李潔 程越

  本週的世界局勢令人感到擔心,沙特首都利亞得和俄羅斯的車臣在5月13日同一天發生了恐怖襲擊事件,造成了大量的平民死傷;對於恐怖分子的襲擊手法人們並不陌生,發生在沙特的是同一時刻的系列爆炸,而發生在車臣的則是在不同時間內的連環爆炸。

  對此,人們提出一個問題,在伊拉克戰爭之後,恐怖主義分子是不是又開始了一輪新的攻擊?根據多方面的分析,結論是肯定的。從事件的關聯來看,新一輪的恐怖襲擊是恐怖主義對伊拉克戰爭結果的反應,但是,在這種事件關聯的背後,是恐怖分子在伊拉克戰爭之後的絕望反撲,企圖通過大規模平民死亡造成更大範圍的社會恐懼,使世界屈從於恐怖主義的政治選擇。

  但是,今天的世界不會因為擔心恐怖攻擊,就放棄了對恐怖主義的打擊,道理很簡單,邪惡的得勢與蔓延比打擊邪惡更加可怕。法西斯主義稱霸和覆滅,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的得勢和崩潰都證明了這個道理:當世界成為恐怖分子歡樂天堂的時候,那一定就是善良百姓充滿恐懼的地獄。今天,難道還有人願意長期生活在邪惡製造的地獄中嗎?我不相信!

  免除恐懼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世界共同協作,消除恐懼的根源。

  羅馬尼亞起源於達契亞王國。公元106年被羅馬帝國征服,成為羅馬帝國富饒的連陲省份。以後當地的達契亞人與羅馬人,又加上後來入侵的日耳曼人、斯拉伕人等相融合併混居。到十世紀末左右,形成了羅馬尼亞民族。他們自稱為羅馬尼亞人,意為“從羅馬來的人”。

  主持人:一提到羅馬尼亞,許多40歲以上的中國人會想到曾經吸引我們的羅馬尼亞電影,精湛的體操,以及曾經名噪一時的羅馬尼亞足球。但是近些年來,中國的年輕人對羅馬尼亞感到有些陌生。其實,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經歷了巨大政治變動的羅馬尼亞在社會結構調整中進行轉型,始終在尋找新的發展道路。最近,在伊拉克戰爭前後,羅馬尼亞的外交表現比較搶眼,支持武力解決伊拉克問題,最近,又向美國的歐洲駐軍敞開了軍事基地,所有這些多少都讓我們窺見了一個與記憶中迥然不同的羅馬尼亞。國際上有些國家將羅馬尼亞歸為所謂的“新歐洲”範疇,但是羅馬尼亞對此並不認同。羅馬尼亞是怎麼考慮這些國際事務的,最近我們專訪了羅馬尼亞總理阿德里安納斯塔塞。

  主持人:在伊拉克戰爭之前,東歐的一些國家,包括羅馬尼亞,表示支持美國武力解決伊拉克問題,您能告訴我們為什麼羅馬尼亞選擇支持訴諸武力和軍事解決伊拉克問題嗎?

  阿德里安納斯塔塞:我們對伊拉克獨裁政權的歷史比別人有更切身的感受。在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時候,羅馬尼亞是聯合國安理會成員的主席國。我們理智地處理、分析兩伊戰爭,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是在毫無理由的情況下入侵一個獨立的國家。我們當時的反映就是由於國際社會過於軟弱導致戰爭。但是從人道主義看,很清楚薩達姆政權以伊拉克人民為人質。這種做法已經不適應這一時代。這是一個從政治角度做出的決定。我們在軍事上並沒有參與,事實上我們只是在武器上給予了合作。我們在政治上支持美國人。

  主持人:我想問另一個比較敏感的問題,關於美國在羅馬尼亞軍事基地的問題。我們知道你們國家將同意美國在羅馬尼亞設立軍事基地,請您告訴我們一些其中的原因,為什麼羅馬尼亞會同意呢?

  阿德里安納斯塔塞:是的,這是好的。首先至少從感覺上來説,羅馬尼亞缺少安全感。羅馬尼亞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北約和東歐之間的緩衝帶。俄羅斯盡力想在這一地區重建它的安全空間,如建立獨聯體及其它一些措施。羅馬尼亞仍然處在它們中間,這種感覺我不能説是缺少安全感。

  主持人:這就是有點缺乏安全感。

  阿德里安納斯塔塞:是的,某種角度上説是缺少安全感,這種尷尬的感覺是在二戰後建立起雅爾塔體系後有的。這就是為什麼如果你去問羅馬尼亞人是否允許北約在羅馬尼亞設立基地,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人會説可以。這是從華沙條約組織和蘇聯的變化中得到的經驗,這種尷尬的感覺將我們的人民推向了另一邊。上個月在我們的康斯坦察有一些美國軍事人員,他們的到來對這個地區是有益的。他們在幾個星期之內消費了3000萬美元,他們買比薩餅,還修建道路,做了很多事情。設立軍事基地的事情還沒有最後決定,也不完全明朗。但是你以坦率的方式問我,我也坦白地回答你。在面臨新的遏制和新的安全環境下,北約軍事基地的設想要進行重新評估。

  根據歐洲國家對待伊拉克戰爭的態度,美國通過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之口將歐洲按照自己的標準,劃分為新老歐洲。在這種劃分中與“老歐洲”相對應的並不是美國這塊“新大陸”,而是那些即將加入歐盟和北約的“新歐洲”,這就是前東歐各國。美國戰略重心的東移意味著東歐國家在國際事務當中獲得了不同以往的位置。

  主持人:總理先生,您喜歡美國國防部長拉姆司菲爾德所提出的“新歐洲”這個稱謂嗎?

  阿德里安納斯塔塞:我不喜歡。對拉姆斯非爾德的“新歐洲”的説法有許多種解釋。我認為這個概念對我們這些住在歐洲的人來説並不是一個事實的概念。這是對某個時段的發展進行描述的方法。一定的時期描述一定的發展是對的。

  主持人:所以您不喜歡這種“新歐洲”的説法。

  阿德里安納斯塔塞:是的,事實上,羅馬尼亞有數千年的歷史,要將她也劃分為“新歐洲”是有困難的,劃分別的國家也同樣如此。所以“新歐洲”其實指的是一個區域,這個區域裏的國家在對伊拉克危機上顯得較為衝動、敏感。我不認為是描述我們這些國家的態度的一種好方法。

  對於北約組織,羅馬尼亞的心情是複雜的。眾所週知,羅馬尼亞在“冷戰”的歷史上曾是與北約對立的華約組織的一員,但是幾十年後的今天,羅馬尼亞正在積極加入北約組織,並努力在爭取美國的支持。2002年12月23日,美國總統布什在進行了歐洲之行後,對羅馬尼亞進行了4個小時的訪問,羅馬尼亞總理鈉斯塔塞評價這次訪問是歷史性的,因為這次訪問使羅馬尼亞成為北約東擴中的新目標。在採訪中,那斯塔塞總理對北約東擴有自己獨特的理解。

  主持人:如果我們可以引用另外一位總統的話,我們可以引用布什總統的話,他説到了北約的擴大從波羅的海延伸至黑海,這是從北向南的擴張。我不認為北約的擴大不一定要説成是擴張。我們從深層次來分析北約的擴大問題時,應該將蘇聯的解體考慮在內。

  阿德里安納斯塔塞:北約的擴大實際上還是五國加入的問題。在我看來,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歐盟自身的影響。這對美國來説,是一個將一些中東歐國家與西方國家的一些組織拉得更近的絕好的機會。

  13年前,隨著前蘇聯的社會政治變化,整個東歐地區都面臨著一場歷史性的變化,羅馬尼亞當然也不例外,有所不同的是羅馬尼亞的變化經歷了不同一般激烈動蕩。經過這場動蕩後,羅馬尼亞一直尋求著走上振興的道路。

  阿德里安納斯塔塞:任何社會和國家都有自己的根基、挫折和未來。羅馬尼亞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戲劇般地就退出了。在20世紀的前半段時期,羅馬尼亞和其它歐洲國家都有相似的經歷。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突然脫離了歐洲,有一段時間全在蘇聯的控制之下。那個時候,國家在經濟方面,在人民生活方面雖然已經有所作為,但是打擊是巨大的。

  主持人:我能理解這是一個非常不容易的階段,我想這是一個艱難的階段。

  阿德里安納斯塔塞:儘管如此,在市場經濟方面發生了很多重要的事情。在去年,羅馬尼亞的國民生産總值(GDP)增長了5%。這一點沒有中國的驚人,但是在歐洲來説,這個增長率是最高的。

  羅馬尼亞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痛苦的結構調整使其元氣大傷,雖然近年來羅馬尼亞的經濟發展出現了高增長,但是仍然與歐盟成員國有較大的差距,為了擺脫經濟的困窘狀態,搭乘“歐盟”號經濟快車,羅馬尼亞與1995年6月就提出了加入歐盟的申請。但是這條被稱為重返歐洲的路,羅馬尼亞走得並不順利。

  主持人:我們知道羅馬尼亞在1995年提出了加入歐盟的申請。我想問的是,羅馬尼亞為什麼要申請加入歐盟?你認為羅馬尼亞在歐盟中將會起怎樣的作用。

  阿德里安納斯塔塞:很明顯,每個區域都會尋求經濟和政治政策的一致性,歐盟事實上剛開始的時候西歐的聯盟,是一個關稅協調組織,後來發展成為一個經濟組織,然後是政治組織。羅馬尼亞作為一個歐洲國家,當然要考慮自己與歐盟的關係。很清楚歐盟遲早會包括歐洲大陸上的所有國家。當然我們盡力通過談判我們的加入問題,看看是否能夠使我們的經濟和社會也步入現代化,向其他國家學習。通過加入歐盟來作為實現該目標的手段。創造一個不僅僅是經濟上的聯盟,還是一個有著共同安全事務和防務政策的聯盟。我們不想把自己排除在這個努力之外,也不想孤立在歐盟之外。在地理上我們是歐盟的一員,在政治上我們也要達到這個標準。

  主持人:我知道,對照加入歐盟的標準。羅馬尼亞和這個標準之間還有一些差距。

  阿德里安納斯塔塞:我們比其他一些國家做的要好。但我不認為這是個很嚴重的問題。當然我們落在了後面,但是這部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遺留的後果。在過去的幾年裏,我們在作出改進,我們很有效率,很堅強,我們有信心。

  主持人:困擾世界將近半個世紀的冷戰在20世紀的最後十年中結束了,這種變化帶來了世界格局的整體改變。在這種變化中羅馬尼亞走過了一個並不平坦的歷程,現在羅馬尼亞社會經濟出現了良好的勢頭,而與此同時,羅馬尼亞作為歐洲國家正在尋求確定自己在國際關係和世界事務中的新位置。

(編輯:張娜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