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全明星猜想》節目花絮

第22期花絮(10.28)

------王海濱的劍道人生

央視國際 2003年11月04日 18:29

  中國電視報(實習記者王璐):依稀記得2002年釜山亞運會的首枚金牌,竟被遠離劍壇近一年的王海濱奪到了手中。不過,這位亞運會男子花劍冠軍卻告訴我們:“金牌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過程。”亞運會結束以後,王海濱似乎有意無意的躲避媒體的追蹤,在過去的幾年中,王海濱到底經歷了怎樣的“過程”呢?

  王海濱説自己在嘗試一種完全不同的生活,嘗試一種與中國傳統的“專業時代”的運動員完全不同的道路。亞運會前,他已經在南京大學法語系學習。這使許多人以為,王海濱已經退役了,或者説起碼是“半退役”。然而,當事人自己卻從未作如是想。“我從來就沒有離開過賽場!”他反復強調,“我只是換一個環境,換一個角度。”這個角度就是“邊上學,邊訓練”。儘管歐洲的許多職業選手都走過這樣的路,可王海濱告訴記者,中國人在思想上仍然一時轉不過彎來。他以自己為例,説自己一天不上訓練場就覺得渾身不自在。每週訓練1到2次,還要從學校“長途跋涉”到訓練局,這樣的訓練被王海濱形容為“根本沒怎麼練”。那麼,“沒怎麼練”的亞運首金獲得者到底練了些什麼?答案是“感覺”。

  感覺,這是王海濱最愛説的一個詞。擊劍是講究感覺的,而刺中人的那一下感覺最好——這些話幾乎成了他的“經典”。王海濱選擇學法語,是因為擊劍是法國人發明的運動,從“世界上最美麗的語言”中可以感覺到那種高貴、那種典雅以及這些歷史積澱賦予擊劍選手的精神內涵。王海濱説,那是氣勢,也是氣質,是站在場上凝視對手的一個眼神,是擊中對手後的一聲狂放大吼。他還説,那讓人想起歐洲中世紀的騎士決鬥和法國小説中劍手的巔峰對決。

  “首金”的意義,在王海濱的眼裏還不把這視為一個完美的終點。他還有很多計劃,很多遠景。他説:“我的目標是2004年。”而29歲之後的仗劍人生,也許將更加精彩。這次王海濱做客央視《全明星猜想》,並和一位京劇演員上演了一段“亦真亦假”的現代版《霸王別姬》,相信王海濱這位帥氣的“霸王”會吸引不少觀眾的眼球。

(編輯:王曉遐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