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張瑜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1月13日 16:42 來源:CCTV.com

  原籍山東肥城,生於上海。1973年上 海華山中學初中畢業後任上海電影制 片廠演員。是中國影協第五屆理事。 曾主演《小街》、《知音》等影片。 1981年因在影片《廬山戀》中扮演周 筠和在《巴山夜雨》中扮演劉文英, 獲首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 ,前者並獲第四屆電影百花獎最佳女 演員獎。1985年留學美國加州州立北 嶺大學,學習電影電視製作,後攻讀 碩士學位。1991年主演台灣電視連續《李師師傳奇》。1993年回大陸主演了一系列影視劇。

  1980年的《廬山戀》帶給張瑜的不僅是觀眾的喝彩,緊接著伴隨著《知音》和《小街》的成功,一系列獎項和榮譽紛至沓來。首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第四屆電影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在剛剛復蘇的電影演藝界,人們把太多的期望放在了這位美麗少女的肩上。就在事業的頂端,張瑜選擇了急流勇退。1985年,她拋下了身後的諸多榮譽,隻身前往美國求學,而此時,國內正掀起了出國熱潮。

  張瑜並不願意將自己的此行歸於順應潮流,她更願意將此行理想化地看做自己對知識渴求的一段追求旅程當時北京電影學院正在籌備成立明星班,在辦理出國留學的手續的同時,錄取通知也下來了。在兩者之間做了一個決定命運的抉擇,張瑜選擇了離開。

  在美國,張瑜主攻電影與電視製作專業,體味到了學習與身在電影之中的快樂。然而在努力實現著自己的知識分子夢想的同時,張瑜也失去了許多生命中值得珍愛與珍藏的美好。“失去了我演戲的最好的黃金時代,失去了我的家庭,我美好的婚姻。”説出這些的時候,張瑜滿臉的無奈與無辜。愛情從書信往來開始,也在書信往來中結束,淡淡地來,淡淡地去,沒有太多的哭泣。雖然夢中經常回到自己的小窩,但是,天各一方,各自進入了新的生活圈,地域的阻隔將話題變少,將感情變淡。於是,倆人平靜地將這份名存實亡的婚姻扯斷。

  1991年,張瑜回來了,用她的話説,她帶著“可以駕馭一個攝製組的能力”首先回到了台灣。在那裏,張瑜被尊稱為雙料影后,主演了《李師師》幾部電視劇,收視率可觀,但是拍攝時間上的緊張以及多機拍攝要求的演員對鏡頭的主動適應都讓張瑜感覺不好。

  1995年,張瑜回到了國內。面對國內草臺班子的製作隊伍的混亂,張瑜決定自己做製片人,將美國所學用到實踐中來。還是同樣的問題,對於國內電影市場的陌生讓張瑜傾其全部一千萬的製作的《太陽有耳》收益甚少,僅回歸了一半。但是,這部票房不佳的作品卻在46屆柏林電影節上獲得了國際影評人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導演獎,應該説張瑜的心境是喜憂參半。

  2005年,張瑜迎來了又一個事業高峰,《任長霞》,《魯迅》兩部優秀的電影給了張瑜展示的舞臺,用張瑜的話説“許廣平可能我會表現出些哀怨,文人氣息,但任長霞則是有棱角、很乾脆的人,笑起來很爽朗,不拘小節,甚至有些不修邊幅,很大氣”。

責編:趙蕾

相關視頻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