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歷程》精品

  秦的青銅劍並不落後

  金鐵木:去了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以後,當時真是嚇了一大跳,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他們發現了大量的秦劍,大概有17把或18把左右,它是青銅做的,青銅長劍,從來沒有見過,整個世界考古史上,在青銅時代。因為我們講青銅時代是人類文明發展一個標誌性時代,青銅時代,一兩千年,兩三千年甚至更長,從來沒有見過那麼長的劍,青銅劍,最長的一把大概93厘米長。

  記者:我看你帶了一把仿製的劍。

  金鐵木:我們完全是按照當時秦的青銅劍來仿製的,這個劍長度就是93厘米。

  記者:我們可以拔出來看看,其實你在複製的過程中,實際上在臨摹歷史,或者是一種回味歷史。

  金鐵木:試圖去復原歷史。

  記者:我們一直在説青銅不適合做長劍。

  金鐵木:對,事實上在解決這個問題,兵器是用來戰鬥的,他跟生命有關的,劣等的兵器,劣質的兵器很有可能讓一個很有戰鬥力的戰士死於非命的。

  記者:我們可以理解這麼長的青銅劍,比如我跟鋼劍搏鬥的時候,一掄一下就斷了,我再勇武,一刀把我砍死了。

  金鐵木:為什麼它長度問題沒法解決,就是説我們如果説把青銅劍做長的話,必須把它做寬,把它做厚,因為只有這樣的話,它才能做長,因為你要又薄又窄,就會迅速斷掉,就會特別容易折斷,但是秦劍從核心上解除了這個問題。

  這就是在兵馬俑坑中發現的青銅劍。令專家吃驚的是,這把劍的長度竟然超過了91厘米,秦人能夠製造如此之長的青銅劍!

  可以推測,當年秦始皇佩帶的很可能就是這種加長的青銅劍。在刺客緊逼的奔跑當中,要拔出將近一米的長劍,確實不容易。 司馬遷記載:在一個宮廷醫生的提醒下,秦始皇握住晃動不已的劍鞘,最終才拔出了配劍。

  專家們很迷惑:秦人又是如何突破青銅劍製作的工藝,將劍加長呢?

  在青銅時代,鑄劍的關鍵是在冶煉時,向銅里加入多少錫。錫少了,劍太軟;錫多了,劍硬,但容易折斷。

  對秦劍做的化學定量分析顯示:它的銅錫配比讓青銅劍的硬度和韌性結合得恰到好處。但是專家們很快發現,這並不是決定秦劍能夠做長的最重要因素。那麼,這種空前絕後的青銅長劍到底奧妙何在呢?

  記者:你的意思是它可以做長?

  金鐵木:我們現在講秦劍最讓人著迷的地方,它在青銅時代最光輝的地方,最讓人驚訝的地方,就是它的造型。

  記者:這個造型有什麼特別?

  金鐵木:就是説在秦劍以前,所有的青銅劍是呈,它是呈均勻的遞減。

  主持人:弧線下來的。

  金鐵木:在劍把這個地方,劍閣像這樣一些地方,它是最寬的,因為這個地方是人手要握的,必須要寬,所有的重力必須落在這個地方,因為它就不容易折斷,力量是從後面向劍尖這個地方傳遞的,所以説它是由寬到窄。所有的青銅劍全是這樣,在秦劍以前,但是這把劍就不是這樣。我們講秦劍,這把複製的劍,我們在形狀上,也是按照出土的真正的秦劍複製的,它是寬、窄,又寬、又窄。

  主持人:對,我剛才注意這個地方變窄了,實際上這個地方也有變窄的地方。

  金鐵木:它不是簡單的從寬直接到窄,到最後是一個劍尖,對不對,它是寬、窄、寬、窄、寬、窄。

  主持人:像葫蘆一樣。

  金鐵木:對,它是這樣的,特別是到了劍尖那個地方是最窄的地方,形成一個尖。在你手對的地方,突然凹下去了,特別明顯,事實上那個東西就是一個分槽,分槽的作用就是説它是穿刺的時候特別容易刺進肉體,特別容易加強它的殺傷力。

  這是它的,我們一直講這是它的造型,它的造型太獨特了。

  主持人:就是這種造型使它能夠做長是嗎?

  金鐵木:這種造型最後使它能夠變長。

  主持人:這個和其他六國的青銅劍相比,這是它先進的地方是嗎?

  金鐵木:這是它最獨特的地方,這是青銅劍發展到極致的時候,才會出現這樣的一種造型,因為它解決了青銅這種合金本身所具有的缺陷,就是它沒法做長,假設你要把青銅劍做長的話,常規的手段就是把它做厚,又做寬,這樣的話它就不容易折斷。但是,就是你剛才説的,它是重劍,太沉了的話什麼樣子,在戰場上是什麼效果,沒法打仗,一個士兵的力量是有限的,劍太沉了,掄都掄不起來,怎麼能夠自由地做各種各樣的擊劍東西,去殺傷敵人,太沉了它就不行,像這把劍就不是這樣。

  主持人:我們掂起來還是很輕的。

  金鐵木:對,它又輕,又解決了,又有彈性,又有韌性,又有長,長很關鍵,長為什麼很關鍵。

  主持人:一寸長一寸強。

  金鐵木:長勝於短。

  秦人突破了青銅鑄造工藝的固有缺陷,使青銅劍的長度、硬度和韌性達到了幾乎完美的結合,這使他們擁有了具有非凡殺傷力的青銅劍。司馬遷記載:秦始皇只一擊就使刺客荊軻倒地不起,燕國也隨後滅亡。

  兵馬俑坑裏發現的青銅劍打破了人們以往的錯覺,證實在2000多年前,秦國已經擁有了超越時代的青銅鑄造工藝,達到了青銅劍製作的頂峰。

  但是,對於戰場上的龐大軍隊來説,一兩件天才工匠造出的先進兵器顯然並不能實現殺敵陷陣的目的,那麼,在那些戰火連年的歲月裏,數量驚人的普通秦國士兵使用的兵器質量又如何呢?

  普通士兵的武器


  主持人:青銅劍非常具有傳奇色彩,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個劍畢竟在當時不能算是主戰武器。

  金鐵木:從現在看,春秋戰國那個年代,劍實際上首先是一種權力的象徵,你地位身份的一種標誌,其次就是説它在戰場上,它是近距離的防身武器,它不是主戰兵器,它是萬不得已的時候最後使用的是劍。

  主持人:沒辦法了才近距離格鬥,很多作用是割人頭用的。

  金鐵木:史書有這樣的記載,我們現在講這個兵器,兵器可以通過不同的角度劃分兵器的類型,我們可以從兵器的殺傷半徑劃分它的類型。這是一種劃分方法,就是説它的殺傷距離,劍事實上就是説它的殺傷距離就比較短,比較近,它屬於近距離的格鬥兵器,像戈或者矛也是屬於近距離的搏擊武器,但是比劍的殺傷距離又長一些。殺傷距離最長的,就是遠射兵器,就是弩或者弓這樣的,這是遠射兵器。

  兩千多年前,在消滅了中原六國之後,北方的遊牧民族匈奴人就成了秦軍主要的對手。在秦軍進行統一戰爭的時候,匈奴騎兵乘機南下,侵佔了黃河以南大面積的土地。在帝國的都城咸陽,如何對付剽悍的匈奴騎兵就擺到了秦始皇面前。

  當匈奴騎手高速衝鋒的時候,傳統的步兵很難抵擋。從歷史記錄來看,這種叫弩的遠射兵器很可能在秦軍擊潰匈奴的戰鬥中發揮了主導作用。這種在秦的戰場上大量使用的兵器質量又如何呢?

  標準化的兵器生産

  主持人:咱們在探尋秦強于諸侯的根源,比如我們説到戰場上非常重要的兵器弩,這個弩和其他國家的弩到底區別,它強在哪兒?

  金鐵木:秦弩究竟是一個什麼樣子,它如何先進,更多的只是我們把這種歷史的記載,歷史資料,它都是碎片狀的,我們把這些碎片勉強連起來,去推測,去想象。

  當時去兵馬俑博物館的時候,因為我跟人家關係搞的比較好。因為我也是用自己的真誠感動了兵馬俑博物館,像我這種待遇在那兒應該説是獨一無二的。當時當我要拍弩機的時候,我告訴他們,因為我當時也是貪多,我就求他們,我説你們能不能把你們所有的弩機都給我拿出來,讓我拍一下,他們就答應了。事實上他們一上來就給我10個弩機,誰都沒有過這種待遇,他們十個弩機,擺在我面前,我們就開始拍攝,其實我剛一開始沒當回事,我在那兒一個一個拍,我本想一個一個拍,後來發現要一個就夠了,為什麼?十個弩機一模一樣。這是我當時印象最深刻的。

  主持人:這有什麼稀奇的?弩機肯定是一模一樣的。

  金鐵木:怎麼能不一樣,我們知道2000多年前那是一個什麼樣的年代,常規的想象都是人工,這些兵器都是人工製造出來的,它是一個一個工匠製造出來的,那個年代,現在我們來看很少有先進的機械裝備的,人工,不同的工匠製造出來的東西怎麼能一模一樣呢。而這個東西又十分十分複雜,不是一個棍,它是無數的部件組裝在一起,十分複雜,這些東西怎麼能都一個樣呢。

  我們現在來看這個東西,似乎是一個簡單的東西,你仔細去把你的思維方式,或者把你自己的角度轉換一下,把你放到2000多年前,太驚人了,這是不可思議的東西。就是這樣的。

  專家們對兵馬俑裏發現的所有作戰武器做了嚴格的科學分析,結果發現它們的金屬配比竟然基本相同。無論是弩機、箭頭,還是矛和戈之類的作戰兵器,竟然都是按照相同的技術標準鑄造出來的。這就是説,不論是在北方草原,還是在南方叢林的各個戰場,秦軍所有戰士手中的兵器,都具有同樣的作戰質量。難道,地處秦國各地的兵器作坊都在有意識地,甚至是強制性地按照某個固定的技術標準生産兵器嗎?如果真是這樣的話,秦人就遠遠地超越了自己的時代。

  標準化,是現代工業的基礎。標準化生産使不同的供應商生産的零部件可以組裝在一起,也使大規模的生産成為可能。在兩千年前農業文明剛剛開始成熟的時代,假如秦人真的有過標準化的兵器生産,他們的目的又是什麼呢?

  標準化的意義:為了互換

  主持人:咱們有一個很容易的驗證辦法,就是人家不是給你十個弩機嗎,你可以把這個弩機中間的部件拆下來,裝進另外一個弩機當中,如果也合適的話,那就是標準化的。

  金鐵木:這個是沒問題的,這是毫無問題的,所以這也就是説弩機,秦人為什麼要實現標準化,我們可以從你剛才延伸下去,因為弩機的技術含量太高了,在當時那個年代是很昂貴的,弩幹跟弩臂是木頭做的,很容易折斷,相比較弩機來講,它可能會更便宜一些,所以如果説整個一把弩,任何一個壞了,如果整個弩都作廢的話太昂貴了,但是弩機是青銅做的,是不容易壞的,所以説弩弓壞了,或者是弩上的弦壞了,但是弩機是好的,我最貴重的東西我永遠都可以互換,互換性,可以互換這是標準化的重要標誌之一。

  秦軍使用的弩機,由於製作的十分標準,它的部件應該是可以互換的。在戰場上,秦軍士兵可以把損壞的弩機中仍舊完好的部件重新拼裝使用。秦軍的其他兵器雖然也可以互換,但是對於大多數古代兵器來説,互換性要求的精確度並不很高。專家推測:秦人的標準化應該還有更重要的目的。這個目的又是什麼呢?

  更重要的意義:保證整體質量

  金鐵木:從戰爭的角度來講兵器,第一是質量,第二是數量,這兩個缺一個都不可,所以它為什麼做的一模一樣,這就跟質量跟數量有直接關係。我們現在知道在秦始皇統一中國的那個年代,秦國的大軍,秦人的軍隊已經達到了100萬,這是有記錄可考,並且是可信的。2000多年前,實際上這支軍隊的規模是史無前例的,是空前的,在當時那個年代。因為我們知道在那個年代,在他之前一二百年那個大帝國,馬其頓帝國,實際上他的軍隊是5、6萬人,最大規模的時候就是5、6萬人,亞歷山大大帝向東一直去征伐印度的時候,他的軍隊就是5、6萬人,那是他最強盛的時候。

  主持人:包括到中世紀的時候,一個領主帶著幾十號人出來就威風凜凜了。

  金鐵木:對,西方人最為自豪的那段歷史,羅馬帝國,他最為強盛的時候也就20多萬人,也就20多萬人的軍隊,而秦人是100萬的軍隊,這個軍隊實際上我們現在看的是人數,事實上這裡邊從兵器這個角度來講,需要我們沒法想象的那種數量的兵器。

  要供應100萬人的軍隊,沒有一個最為強大的或者一個巨大的,規模空前的這樣一個兵器加工業,或者是兵器製造業,這是不可能的。所以數量到這兒變得異常重要。

  軍事專家們推測,在兩千多年前,秦人執著于統一標準,只能是為了保證所有秦軍戰士使用的都是當時最優秀的兵器。

  但是讓專家迷惑的是,某些天才的工匠製造出幾件這樣的兵器是可能的,但實際情況是,兵馬俑坑中幾萬件兵器幾乎都是同樣的質量。在十年統一戰爭的歲月裏,秦國的兵器作坊怎樣才能既保證標準,又大批量生産呢?

  如何實現標準化:尋找兵工廠遺跡

  主持人:我有點不理解,這個武器都是採用標準化生産,難道他是把所有的工匠都集中在一起,比如説我們現在的大廠房,所有的人在一塊生産標準化的部件嗎?

  金鐵木:我們按照這種平常的思維方式,我們就會去想象,就是兵工廠,秦國有一百萬人的軍隊,他要供應一支一百萬人的軍隊,比如説這個統一戰爭時候,這個統一戰爭就進行了十幾年,十幾年的時間,一支一百萬人的軍隊連年作戰,他肯定有無數的兵工廠。

  主持人:他的生産方式,的的確確是把人集中在一塊,開大兵工廠。

  金鐵木:我們一直是以這種嚴謹的考古作為線索,去探索秦國,去復原那段歷史,去再現那段歷史。然後當時我要尋找兵工廠的遺跡,當時我就問一個專家,他就告訴我説,可能有一個,但是我不知道現在還在不在,當時可能在八十年代左右就是那段時期,然後在咸陽附近,在都城附近,發現了一處兵工廠遺址。現在看來是兵工廠遺址,但是因為當時就是保護的問題,然後就回填了,現在就是什麼都沒了。然後我當時還不死心,整個攝製組就專門趕過去,去找老鄉,老鄉還真説了,現在就在這個地方,我一看現在那個地方就是一塊兒麥田,當時真是特別傷心。就是説這條線索就斷了,因為這是條最可信的線索。如説它可能會留下一些冶煉的爐子,它會留下釩,築造用的釩,這些東西是很直觀的,會用最可信的方式來告訴我們,它是不是真的採用過標準化的生産。可惜它斷了。我們只能用別的方法,去研究去探索他究竟是不是標準化。

  2000多年前,秦國的兵器是不是在一些大規模的兵工廠裏面製造的?雖然缺乏考古證據,人們還是能夠從史書中找到肯定的答案。但專家們馬上提出另外一個問題,即使存在這樣的兵工廠,又怎麼能夠保證不同的工人手工製作出的武器能夠一模一樣呢?何況要為100萬人的軍隊製作武器,絕對不是一兩個兵工廠能夠完成的,秦人又是怎麼保證不同的兵工廠生産出同樣質量的武器呢?

  解開標準化的秘密:管理制度

  主持人:但是不能理解的是你又沒有找到兵工廠的遺跡,像這種標準化的部件一般來説我們普遍認為是在大型工廠和作坊做是比較合適的,您剛才也提到了一些技術參數都一樣,但是你又沒有發現遺跡,到底是誰在做?

  金鐵木:這個謎團的解開事實上是特別的簡單,你都想不到的簡單,它就是跟一些字有關,就是那麼單純的幾個字,可能加起來也超不過1、2百個字,就是青銅銘文,青銅兵器上的那些銘文。

  主持人:它寫的什麼?

  金鐵木:當時我去看的時候,就發現它上面主要是人名,

  主持人:人名?

  金鐵木:印象最深的就是相邦呂不韋,比如有一把戈,上面它刻的字就是相邦,五年相邦呂不韋,然後下面有工師誰誰誰,臣誰誰誰,工誰誰誰,工就是工匠,基本上都是人名。

  呂氏春秋是秦國最重要的一本歷史文獻,它的編撰者就是呂不韋。呂不韋是當時秦國的丞相,相當於今天的國務院總理。呂氏春秋上説:物勒工名,意思是,器物的製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

  對於歷史學家來説,這些看似普通的文字透露的是秦國軍事工業的管理機密。

  金鐵木:所謂“物勒工名”,勒我們可以理解成刻的意思,物就是所有的器物,在器物上面要刻上製造者的名字,我們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事實上去根據它大量的銘文,我們發現就是説在秦國的兵工廠,它實行的是這種四級管理制度,它的表現形式就是“物勒工名”就是在兵器上刻上面所有相關人的跟這支兵器質量有關係的人的名字,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你必須要保證它的質量,如果你保證不了它的質量。

  主持人:就逐級殺頭。

  金鐵木:逐級殺頭,因為我們知道這個秦法是十分、十分苛刻的,這就是這樣。我們一直講,標準化有兩個特別核心的問題,一個是數量,一個是質量。如果你大批量生産,但是你不能保證質量的話,你這個大批量生産是沒有意義的,這是標準化最關鍵的問題,他通過什麼方式來保證質量呢?就是四級管理制度。這種四級管理制度,其實我專門諮詢過,我專門採訪過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一個教授,他十分、十分震驚,因為他是專門做現代企業管理的這麼一個專家,他對秦這塊並不了解,並不特別了解,我給他把資料準備到那兒的時候,他十分震驚,他説這事實上就是現代企業管理的典範,現代企業管理的這種基礎就是這樣。

  主持人:責任到人是吧?

  金鐵木:就是四級管理制度,就是責任到人,就是這種金字塔式的管理。上面有一個董事長,董事長下面有一個總經理,總經理下面有一個部門經理,部門經理下面是一個員工,這是現代企業的管理的基礎,2000多年前的秦人,秦國的兵工廠一模一樣。

  主持人:我們擺了一桌子,這都是秦軍武器的仿製品,我們現在看起來好像這些東西平平無奇,可以説有點粗糙,但是在那個年代可以説是最精良的武器裝備。今天通過談話,您解答了我們一個疑問,就是我們開始提出來的,秦軍不靠兵器,兵器落後,主要靠野蠻取勝,但實際情況完全不是這樣。

  金鐵木:事實上它是這樣的,在當時那個年代,鐵的冶煉技術剛剛開始,仍然沒有達到這种先進的水平,但是青銅在當時那個年代,青銅在秦的時候,發展到了最高峰,發展到了最成熟的時候,它不僅僅能夠保證質量,最關鍵的就是説它能夠保證大批量的生産,因為是標準化。

  主持人:那麼我們用三集的時間一直在分析這個秦國的強盛,但是我們不得不説歷史非常有意思,這麼一個強盛的秦國,用了一個短短15年的時間就滅亡了,那麼在這麼曇花一現的滅亡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深刻的原因呢?我們把這個留到下集。

  2000多年前,秦人憑藉超越時代的管理機制,將青銅的性能發展到了極致,在波瀾壯闊的統一戰爭中,這些青銅兵器曾經發揮了巨大的威力,為秦朝開拓了大一統的江山。但是,令人們驚訝的是,這個創造了奇跡的偉大王朝卻只存在了短短15年的時間,是什麼決定了秦王朝曇花一現的命運呢?下周同一時間請繼續收看《秦軍秘史》第四集《滅亡真相》。

<<上一頁
第2頁
(編輯:戴昕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