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九州戲苑》首頁

與戲結緣郭寶昌、李維康

央視國際 2004年04月28日 16:20

  他,是影視圈的大導演

  她,是梨園界的名家

  他從小迷戀戲曲,傳統文化底蘊豐富,一部《大宅門》讓他將這份才華盡情釋放……

  她從小學習京劇,扮相靚麗,嗓音甜美,不拘一格,自成一品,主演的劇目有幾十齣,深受觀眾的厚愛……

  他們都是京劇的癡迷者,説起京劇,他們都有著不同尋常的見解和感悟……

  郭寶昌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戲迷,概念上來説就是現在的“追星族”。追星之癡迷,之瘋狂,連現在的年輕人都感到愕然。郭寶昌自幼聰慧,五歲能唱戲,作為同仁堂的少東家,郭寶昌打小就在老北京的吉祥和長安戲院有包廂,所以説他是票友只是一種謙遜。先是喜歡武戲,特別是猴戲,後喜歡花臉,繼而老生,中學以後迷戀上花旦、青衣。為了看梅蘭芳先生的《霸王別姬》,居然能從早上八點到第二天中午十二點排隊二十八小時買票,那種苦中作樂的享受是非戲迷們很難理解的。

  郭導認為,作為中國的導演要想拍出中國味道的東西,就要對中國的傳統美學有很深的了解和造詣,毫無疑問京劇是這方面的代表,其他的還有繪畫啊音樂啊,但是京劇是主要方面之一,就是現在它裏面所包含的美學觀念也非常的超前。郭導認為現在的導演應該多下點功夫在傳統的文化上。《大宅門》比起其他的電視劇最大的不同就是所有插曲和主題曲都是以京劇曲牌為主旋律做的。在《大宅門》中許多精彩的場面郭寶昌用的全是京劇曲牌,七爺一齣場配樂是“四擊頭”;白玉婷與照片拜天地時的配樂是“柳青娘”;七爺結婚的場面是“大開門”……這種運用絕非空穴來風,正是幾十年來的傳統文化的積澱而成。

  李維康 


  1947年生於北京,1958年考入中國戲曲學校,畢業後進入中國京劇院。她不拘一格、自成一品,尤在京劇聲腔方面逐步形成自己清麗脫俗的藝術風格。

  上世紀80年代,電視連續劇《四世同堂》熱播大江南北,她扮演的大孫媳韻梅,讓觀眾領略了她京劇表演之外的丰采;而京劇《蝶戀花》、《恩仇戀》、《秦香蓮》、《紅鬃烈馬》、《霸王別姬》、《楊門女將》等一齣出新老劇目,更是被她演繹得紅遍全國。

  對戲迷而言,看戲是既看且聽,而李維康的魅力是不光戲好看,唱得更耐聽。她融情于聲的演唱,卓爾不群而又韻味十足,得到老戲迷的首肯,並贏得了不少年輕人的青睞。

  從藝至今,李維康擔綱主演過的劇目有幾十齣,飾演過上百個不同類型的角色,有雍容典雅之聲,有悽惻委婉之吟,有輕鬆活潑之唱,有高亢激昂之音。現代京劇《蝶戀花》中楊開慧的那段《古道別》唱段,經她聲情並茂的演唱,堪稱京劇史上的經典。

  40多年的藝術生涯,歷經人生風風雨雨,唯一不變的,是對京劇的那一份癡情和執著。

(編輯:史冬蓮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