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滇緬路上惠通橋(下)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7月26日 10:17 來源:CCTV.com

  解説: 1942年3月,日軍進攻緬甸。隨後,日軍借勢擊敗中美英聯軍向北推進,于5月3日進入雲南境內,兩天后,日軍機械化部隊沿滇緬公路抵達怒江邊。就在這危機時刻,中國軍隊炸毀了怒江上唯一的橋梁惠通橋。

  畫面:車隊、吊裝物資、碼頭搬運 飛機投彈、炸、圖

  日軍進芒市、坦克、圖、江邊、炸橋

  同期:楊保華 機工

  我剛過了橋以後那橋就炸了,就在彎下來那個地方,松山那邊的大炮打過來,我的車子前面引擎都打飛了,人也震昏掉了,到我醒過來看的時候,當時惠通橋旁邊人死了的大腿了,打斷的什麼東西,死屍的東西,可能是。那麼我就從那座山慢慢爬過去,爬到老魯田那邊。

  同期:羅開瑚


羅開瑚

  過惠通橋,我一過去沒有好多公里,橋炸掉了。

  同期:吳寶璋

  如果説不炸掉惠通橋,日軍可能通過惠通橋,然後進軍來到怒江東岸,進而向保山挺進,以後大理,昆明。可能對中國當時抗戰的形勢會發生很大變化,那麼正是在這千鈞一髮的機會,就把這個橋炸了,所以這一炸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歷史的很重要的瞬間。

  解説: 日軍佔領惠通橋西岸後,沿西岸公路很快架起重炮,封鎖對岸的公路。今年91歲的董啟超老人當時正在怒江西岸的滇緬公路上,幸運的是他死裏逃生,活了下來。

  同期:董啟超 90歲 機工


董啟超

  看見人家跳洼子,我就跟著滾下洼子去了,滾下洼子後,他那個機槍橫著順著洼子,那時候樹很多,就順著洼子嘎嘎嘎嘎,步槍也響,機槍也響,人是亂跑。日本人抓到那些沒有打死的難民,華僑也有,司機也有,就抬死人燒,用汽油燒,聽到好多人在火堆裏叫,老鄉,我沒有死。我們坐那車就十幾個人,死了三個,都跑散了,我就跟著他們下了怒江壩,下到保山。

  畫面:照片、西岸車子

  解説: 國民政府聽到消息立即調重兵趕往滇西。當大批的部隊路過昆明時,昆明市民也慌了,因為他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多的兵。此時,國民政府已著手考慮由重慶遷都西昌。

  畫面:調兵路過昆明、 重慶

  同期:吳寶璋 學者


吳寶璋

  惠通橋炸了後,日軍先頭部隊企圖通過惠通橋過江,這個企圖被粉碎了,但是侵略者很頑強,他們馬上組織皮筏艇強渡怒江,繼續要搶佔怒江東岸,和中國軍隊進行激戰,當時情勢非常嚴峻,一直到5月6日的時候,宋美齡給陳納德飛虎隊下了一個命令,就説你飛虎隊組織力量,派出飛機到怒江上空協助中國部隊阻止日軍登上怒江東岸,要襲擊、空襲惠通橋和龍陵之間的日軍。

  畫面:坦克、架浮橋

  同期:戈叔亞 學者 學者

  飛虎隊是派它的第三中隊,它的中隊長西爾,和比特萊特,他們幾個人駕駛飛機,是從雲南驛起飛,帶著炸彈不斷地去掃射和轟炸怒江西岸的日軍,還有在這裡聚集的大量的日軍車隊,這架飛機比特萊特説太可爾的飛機,這架小的飛機是他的僚機飛行員叫比特萊特。這個老先生後來到雲南訪問,他就説這個飛機是他的,他當時炸這個橋的時候,他就説他的飛機俯衝的很低,那些架橋是的日本人一下子都懵了,就看著這個飛機,也沒有掃射,就看著這個飛機,怎麼就過來了,他就不停地掃射,不停地炸。

  同期:吳寶璋 學者

  當時能夠使用的一共有八架飛機,八架飛機很快就出動,從5月7號到5月12號的幾天當中,就飛在這個怒江的上空,對強渡怒江的日軍與後續部隊進行空襲、地面上中國軍隊隊也源源不斷地趕到,這樣空中地面共同配合,終於把日軍企圖渡過怒江,進一步進攻保山、甚至於大理、昆明的這樣的戰略意圖徹底粉碎 。

  畫面:飛機轟炸、投彈、坦克

  同期:戈叔亞 學者


戈叔亞

  這次戰鬥結束以後,美軍仔細觀看他們拍攝的照片,就是説當時為什麼取得那麼好的結果,就是説他們當時把山炸掉一塊,山上的石頭和土把日軍車隊裏面的一個指揮部給掩埋了,所以説使公路上的架橋這些日本軍隊失去了指揮,就一片混亂。

  同期:吳寶璋 學者

  後來被陳納德稱之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最重要的幾次空戰當中的一次,又把它叫做撒爾溫江上空的空襲戰 。

  畫面:飛機、飛虎隊、炸

  解 説: 殲滅了強渡怒江的日軍後,中國軍隊在怒江東岸加強防備,固守江東。而日軍則佔領了怒江西岸的中國國土,兩軍開始隔江對峙。龍陵縣位於惠通橋以西,滇緬公路在龍陵境內有100多公里,修路時就耗盡了財力,飽受艱辛。滇緬公路通車後曾一度繁榮,縣城人口由兩千多人增至四萬多人。而兩年後,這裡成了日軍的前沿陣地,百姓受盡煎熬。

  畫面:日軍進攻、槍戰、擦汗、怒江、公路、日軍坦克、龍陵縣

  同期:王啟鵬77歲

   5月4日龍陵淪陷,我是5日4日下午六點鐘左右才跑出去的,往這邊山上,還爬不通坡,炮彈就往我們頭上過了。

  同期:酉天賜:72歲


酉天賜

  那天淪陷時候飛機就往這邊過,54架飛機,轟炸了保山就往這邊過,當時地震山搖的,我們只有十來歲,感覺到非常緊張了,有點害怕了。

  同期:田九谷:74歲

  日本人進龍陵的時候這樣,第一批任何東西都不看,拿著槍順著路打著走了,遇到第二批倒楣了,見人就是一槍,見房子爛點就是一把火。

  同期:趙鴻奇:80歲


趙鴻奇

  在龍陵看到他們殺中國人,七個人全屍的只有一個。在軍政班的那個他們叫曹長的那個接過來去砍,一刀砍一個,一個隔一個就是將近一步路的位置,砍一刀走一步,砍一刀走一步,一刀砍下去拖過來頭就掉到面前了。

  解説: 這就是當時的軍政班所在地。它本是一戶農家的院子,被日軍變成了屠殺和折磨中國平民的魔窟,在這裡,他們用盡了各種酷刑。

  畫面:房子

  同期:趙鴻奇:80歲

  灌水就是把人先用水管像做胃鏡一樣,從嘴上塞進去灌,到肚子漲起來後用手巾把鼻子臉嘴蒙起,灌到差不多的時候,講話就難講了,他就放你下來。抬下來以後仍然在那把梯子上,那一塊板子橫壓著,輕輕壓那板子,壓了給你嘴也出、鼻子也會出、肛門也出(水)。

  同期:石正平 78歲 村民


石正平

  把寨子燒了以後抓了一些老百姓,五六十個人一塊綁著,我在那裏放牛看到了,六個汽油桶一排的架起,一回煮六個,底下鋼條裝著,底下燒著大火,人綁起放在汽油桶中蓋子蓋起,底下燒大火煮,煮死一發把它倒出來又煮一發。

  同期:吳橋梁:80歲


吳橋梁

  那時我偷偷摸摸跑下去,就是我逃脫了,剩下都殺了,這人在戰爭當中啊,我們見的人呢?人家説,過去怕死人,不怕,就怕活人,死人我不怕,活人會殺人,死人不會殺。

  解説: 今天,滇緬公路已經不再經過龍陵縣城,但在縣城中心位置,還保留著一個建築。這便是60多年前,日軍為了固守龍陵,封鎖穿越縣城的滇緬公路而修建的碉堡。

  畫面:碉堡 縣城一組

  解説: 龍陵當時總人口四萬多人,淪陷期間一萬多人慘遭不幸,到收復時僅剩兩萬多人,剩下的也是饑寒交迫,掙紮在死亡線上。

  畫面:軍政班,日軍照片一組 損失名單

  解説: 滇緬公路被切斷以後,整個中國的外援通道被日軍徹底封鎖。於是,中美兩國緊急協商,決定開闢一條空中走廊,代替滇緬公路。這就是著名的駝峰航線,這條空中走廊當時是從印度的汀江,經中國雲南保山再到昆明。由於日軍佔領了密支那,美國飛機被迫向北轉移,拉了一條弧線,使航程增加了700多公里。

  畫面:地圖:駝峰航線 地圖:航線 中國航空工事

  同期:戈叔亞 學者

  這條航線經過喜馬拉雅山脈,由於當時的飛機山高它就飛高一點,山低它就飛低一點,就這樣起伏不停的飛,看起來就像是駱駝的駝峰一樣,所以説這條航線就叫做駝峰航線。

  解説: 駝峰航線從1942年5月開始,到日本投降,共運輸援華物資80多萬噸,有力地支援了中國抗戰。但是空中運輸不僅成本高昂,損失也很慘重,。

  同期:戈叔亞 學者

  在這條航線當中,有600多架飛機墜落,中美兩國飛行員犧牲了一千多人。

  畫面: 地圖,怒江, 遠征軍 前線 地圖:松山

  解説: 惠通橋在那聲巨響之後,中斷了兩年三個月的時間。1944年初中國軍隊開始大反攻,為奪回惠通橋打開滇緬公路,收復淪陷區,反攻部隊決定偷渡怒江,首先攻打日軍守衛惠通橋的要塞---松山。松山位於怒江以西,地勢險要,其主峰炮火控制著方圓一百公里的範圍和怒江兩岸的公路。

  同期:戈叔亞 學者: 學者

  惠通橋被切斷以後,日本人馬上就在松山就開始修築工事,當時是調它在緬甸的第56師團的工兵連隊來修,它是修了一個土木結構的一個非常堅固的一個防禦陣地,這個防禦陣地號稱是 滇緬公路上的直布羅陀,它叫做插在中國喉嚨上的一把鋼刀。

  解説: 這就是怒江西岸的松山,它由大小十余個山頭組成,主峰海拔兩千多米。

  松山要塞控制著山下的惠通橋和怒江兩岸的滇緬公路。

  1942年5月19日開始,中國軍隊分別在攀枝花、碧寨等地渡過怒江。揭開了滇西大反攻的序幕。

  畫面:松山一組 反攻過江 地圖 部隊過江 進山

  同期:吳寶璋

  渡過怒江之後,首先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要把松山拿下來。那麼當然日軍也放出話來,他説我這個堡壘之堅固,中國軍隊不丟下十萬俱屍體,休想通過松山。開始中國軍隊對拿下松山艱巨性也缺乏足夠的認識。

  同期:戈叔亞 學者

  當時所以部隊就很輕敵,當時部隊鋪天蓋地就往上面衝,日本人躲到地堡裏,等到中國軍隊已經衝到很近的時候突然開火,這個時候對中國軍隊殺傷很大。

  解説: 松山之戰,從1944年5月開始,歷經三個月零三天。因松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日軍56師團及一個混合大隊、一個炮兵大隊共四千六百多人固守。中國軍隊拼力強攻,曾進行了十次大的攻略,稱十戰松山。其間,戰鬥不計其數,浴血奮戰,傷亡慘重,也稱血戰松山。(疊畫頁,音樂起)

  畫面: 衝鋒 《抗日戰爭龍陵紀事 》 十戰松山

  (畫頁大意): 此役,中國遠征軍傷亡較重,第103師特務連、工兵連傷亡殆盡、步兵營倖存無幾。

  畫面: 二戰松山 (畫頁大意): 畫面紅線

  畫面: 三戰松山 (畫頁大意): 畫面紅線

  畫面: 四戰松山 (畫頁大意): 畫面紅線

  畫面: 五戰松山

  解説: 經過一個多月的猛烈攻擊,中國軍隊與日軍反復衝殺,損失慘重,日軍陣地仍然久攻不下。

  畫面: 屍體,槍戰

  同期: 戈叔亞 學者

  日本人在松山的工事是很堅固的,它都是用木頭、鋼板搭建上面,然後再不停的加土,又加鋼板,又加木頭, 又加土,能夠抵擋得住飛機的轟炸。它的七八個陣地互相都可以掩護,沒有死角,射擊的線在戰爭開始以前,已經測量好了,它的七八個陣地都可以互相支持,所以説攻佔松山陣地是非常非常艱難的。

  同期:李文德 78歲


李文德

  在白白處那點,那天我們上來六個人,我們是在衛生隊,那幾個是戰鬥兵,他們也去我們也去,面前有一塊地,地後面拉著鐵絲網,鐵絲網又掙得緊,鐵絲網旁邊站著一個假人,是日本人,後來風吹一晃,才知道是個假人啊,一看是個假人,他們幾個就剪鐵絲網,把鐵絲網這樣一剪,一個拉開一股,還沒有拉開,鐵絲網連著洞子裏有個鈴子,聽到鈴子一響,機槍也響,手榴彈炮彈都來了。

  解説: 此時的松山已進入佼作狀態,雙方俱爭,相互包圍。

  同期: 李文德 78歲

  上面也是敵人,下面也是敵人,上面敵人的上面還是我們包圍著,中間我們又被敵人包圍著,再下面又是我們的部隊在守著。

  畫面:鐵絲網

  解説: 儘管中國軍隊奮力拼殺,但仍然攻不下日軍堡壘。

  同期:戈叔亞 學者

   71軍的28師已經被打死了很多很多,不得不換上了中國的遠征軍的戰略預備隊第八軍。

  解説: 在最關鍵時刻,後方送來火焰噴射器,用這种先進武器逐個殲滅地堡,同時組織敢死隊強攻。

  畫面:火焰照射器一組

  同期:李文德

  那時候我們都沒有休息,天天都在陣地上,第二天團長説召開會議,説我們把部隊編制一下,看有多少人,點點有450個人。問大家一下想勇敢前進不怕犧牲這種人格有,有就舉手,舉起來150人,武器帶好,每人200發子彈背起。從三方進攻,上去三天拿下來了,在那個山腰,死了100多人,團長也犧牲了。

  解説: 為配合地面作戰,十四航空隊每天派出幾十架次的飛機用500磅的重磅炸彈、穿甲彈、火箭彈、燃燒彈輪番轟炸日軍陣地,但這樣猛烈的轟炸也只能破壞日軍的部分工事,仍然沒有摧毀日軍堅固的堡壘。

  畫面:飛虎隊,轟炸

  解説: 在攻打松山的同時,中國軍隊為切斷日軍的後路,曾經兩次血戰龍陵。但是兩次攻進城內,都被日軍搶回。

  畫面:我軍進攻 日軍反攻

  同期:戈叔亞 學者

  一開始中國軍隊的部署是很好的,一開始想把龍陵拿下來,拿下來等於是松山和騰衝的部隊就徹底完蛋了,拿了半天拿不下來就是由於惠通橋沒有修好,惠通橋沒有修好又是由於松山日軍沒有消滅。

  畫面:怒江 炮兵

  解説: 由於惠通橋隔斷,中國軍隊的重型武器無法過江,只能在對岸炮擊日軍陣地。死裏逃生的董啟超老人反攻時就正炮兵部隊的前沿。

  同期:董啟超 90歲

  因為它在惠通橋這邊,我們炮兵在惠通橋那邊,隔著江,用步槍打我沒有參加,我這個連專門就是打炮了,叫什麼時候打就什麼時候打。

  解説: 駐守松山的日軍113聯隊隊長松井秀治,也許是礦工出生的原因,精通坑道作業,把松山堡壘建得滴水不漏,被日軍稱為戰略的保險箱。

  畫面:日軍在松山隊長,碉堡內,槍眼

  同期:吳寶璋

  尤其它在主峰修建的兩個地堡,鋼筋水泥還加上鋼板,那時異常的堅固。

  同期:戈叔亞 學者

  日本人的名字是叫做關山陣地。在陣地上,日本人是有70多人,在一個最高的山峰上,一直打不下來,最後中國軍隊就決定採用挖地道和坑道作戰。

  解説: 2004年11月,張羽富老人來到松山,他當年在遠征軍第八軍工兵營。曾參加爆破子高地的戰鬥。

  畫面:張羽富上山,石碑 松山,屍體

  同期:張羽富:80歲


張羽富

  當時配合榮譽三團在這裡挖,我們是工兵營,我們當時挖就是這樣,先是撲倒,後來又跪起,跪起後又站起來挖,我們那時兩個多月都在這地方。原來説是一公尺,一公尺二到一公尺五,深一公尺八,當時我們坑道是這種挖的。這裡到爆跛點當時估計180來公尺,二連挖這個是,一連挖那個短一點。

  解説: 中國軍隊在松山頂峰,日軍子高地地堡下,裝了“TNT”炸藥120箱,整整3噸。並於1944年9月20日上午10點引爆。

  畫面:裝炸藥,松山,日軍,隊長 00:39 地面部隊,松山,

  字幕:1944年9月20日10點,子高地爆炸

  解説: 這就是當年爆炸的地點。當時的一聲悶響,留下的不是一個彈坑,而是崩去了半個山頭。六十年後,當初密布的戰壕和工事仍然留存在松山。

  解説: 子高地爆炸後,第八軍榮譽三團,又進行了十多天的戰鬥,清除了松山日軍殘余,掃清了滇緬公路的障礙。

  同期:戈叔亞 學者:

  在戰爭結束以後,有一個統計,在整個抗日戰爭八年當中,中國軍隊一個軍在一次戰鬥當中所消耗的彈藥,那麼就是第8軍在松山戰鬥中,所消耗的彈藥,是整個抗日戰爭當中最高的。

  解説: 今天,松山上的彈坑仍然清晰可見,一丈見方的土地上竟然留下六個彈坑!整座松山該有多少個這樣的彈坑呢?如今,山頭和田間還能時常發現各種炸彈。這就是為一條路而進行的殘酷戰爭,後來美軍顧問弗蘭克多恩將軍説:“我親眼看到近一萬多名中國官兵差不多一半數量陣亡,他們為了奪取一段山路而犧牲,然而這條路,將能拯救全國悲慘的命運。”

  松山之戰,歷時半年多,中國軍隊戰死7600余人。第八軍陣亡官兵3800多人。

  畫面:九戰松山 十戰松山 碑 彈坑

  解説: 1944年9月7日,中國軍隊收復松山。日軍113 聯隊臘猛守備隊司令官金光次郎自殺, 3000多日軍被殲滅。整個滇緬公路之戰,共殲日軍一萬五千多名,中國軍隊陣亡一萬七千余人,負傷四萬人。

  畫面: 日軍工事,死屍 俘虜

  解説: 松山收復後,惠通橋很快修復。反攻大軍源源不斷地沿滇緬公路,越過怒江,收復被日軍蹂躪多年的國土。

  同期:吳寶璋:

  拿下了松山之後,龍陵之戰也展開了,在稍後一點騰衝之戰也展開了,當然這兩個戰營,龍陵之戰和騰衝之戰也是很慘烈的。中國軍隊傷亡也是很慘的,但是很快就把怒江以西的中國國土就收復了,一直到1945年的1月28號,中國遠征軍和中國駐印軍在緬甸境內的芒友會師宣告整個滇西反攻戰最後的勝利,雲南省就成為中國最早把日本侵略者趕出國土的省份。那麼這之後滇緬公路又重新暢通了。

  解説: 很快,全國的抗戰局勢開始逆轉。松山之戰的勝利,滇緬公路的重新開通,成了全國抗戰勝利的先聲。從此,惠通橋和滇緬公路再也沒有中斷。 (1945年抗戰勝利歡呼鏡頭)

  解放後,滇緬公路幾經改修成為地方公路,紅旗橋取代了惠通橋。二十世紀末,320國道繞開了崎嶇的山道代替了滇緬公路;而今,高等級公路又將取代320國道。雄偉的怒江大橋取代了這座彈痕斑斑的惠通橋。今天惠通橋雖然不再使用,但依然屹立在怒江峽谷中,見證著那段難忘的歲月。

  下集完

  編導:施志鎰

責編:李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