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滇緬路上惠通橋(中)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7月26日 09:47 來源:CCTV.com

  解説: 1938年8月,僅用九個月時間修築的長950多公里的滇緬公路全線開通,當時的《雲南日報》為此發表了社論。之後,全國各大媒體爭先報道了這個鼓舞人心的消息.滇緬公路的建成也震驚了全世界,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不相信,於是派出特使來到了滇緬公路,來到了惠通橋。

  畫面:相關資料、橋、鋼索特寫、工字鋼、滇緬公路。

  解説: 在怒江東岸惠通橋頭居住了60多年的鄒興蘭老人,至今還記得那次美、英公使到滇緬公路和惠通橋的情景。

  畫面:橋頭到老人

  同期:鄒興蘭


鄒興蘭

  就是一些小車通過去,小扁扁車,不像桑塔納一樣,像那個,像什麼車子那樣,有四隻腳(輪子),竄著竄著的去。

  同期:趙鴻奇80歲


趙鴻奇

  最前面那輛是雪佛萊,以前的老古式車那種,車頭長長的那種,雪佛萊車。

  同期:田九谷

  這些小車一直就在下面那個公路停著,二三十輛小汽車,一色呢,全部都是(小車)。

  同期:戈叔亞 學者

   當時英國駐中國的大使也來視察,他們把這條路看完了以後就報告美國政府和英國政府,説公路確實修好了。當時美國和英國的報紙,有大量的文章讚譽滇緬公路。

  同期:田九谷

  後來他們就講了一句話,羅斯福就説了一句話,像修滇緬公路這樣的精神,中國根本不會亡國。

  解説: 滇緬公路通車後的第二個月,也就是1938年的9月,廣州淪陷。當時剛剛成立的西南進出口運輸處從廣州轉移到昆明。

  畫面:公路、廣州淪陷、昆明

  同期:戈叔亞 學者


戈叔亞

  原來從廣州的口岸,運輸世界支援我們中國的東西,現在就轉到了緬甸的首都仰光,(地圖)再從仰光經過火車一直到緬甸北部的一個城市叫臘戌,從那個地方再從車站下來經過滇緬公路一直到昆明,再運到全國各地。

  解説: 廣州淪陷後,繼而廣九鐵路中斷,沿海通道全部被日軍封鎖,原設在香港的西南運輸公司遷往新加坡,存積在香港的物資也往仰光轉移。

  畫面:地圖、輪船

  解説: 1938年11月,6000噸武器彈藥從仰光港經滇緬公路運到昆明。這是滇緬公路運輸的第一批援華軍事物資。滇緬公路逐漸成了外援物資運輸的大動脈.因為運輸量大,不僅缺少汽車,更缺少司機和修理工。

  畫面:彈藥、運輸、公路、汽車

  解説: 此前,南洋華僑曾經捐獻了大批物資,支援祖國的抗戰大業。滇緬公路修通後,在南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號召下,1939年2月,3200多名熱血沸騰的南洋華僑機工先後回到祖國,駕車奔忙在滇緬公路上。

  畫面:募捐、汽車00:17 陳嘉庚、機工、汽車、運輸

  解説: 60多年過去了,在雲南省檔案館塵封的檔案中,有很多關於華僑機工的實物和資料。在這份第三批回國華僑機工名單上,有一個名叫王亞六的新加坡華僑,當時年僅21歲。

  畫面:雲南檔案、陳嘉庚、汽車、機工合影一組

  機工活動畫面、證件、名單、王亞六

  同期:王亞六


王亞六

  那麼我們去的時候就派一個分隊進臘戌,一個分隊進臘戌,就是一天去送45輛車子到畹町,到遮放。那麼後面來的人,就在遮放接車了。

  同期:吳強


吳強

   我們當時進口大量的美國援華的汽車,汽車都是有個車頭加車的底盤,然後其它的部件都是散的,然後我們自己組裝上車箱等等其它部件,組裝完了以後,裝配好了以後,車直接從仰光裝上其它的物資,比如説汽油,比如説彈藥、槍械這些,直接從緬甸運回。

  同期:王亞六

  我們華僑回來的編成五個大隊,一個大隊在下關,一個大隊在保山,一個大隊龍陵,一個大隊在遮放,一個大隊在畹町。這個五個大隊在那邊就是一段一段,一段一段過著走。那麼下關出來就是十六大隊,就拉到昆明。

  畫面:紀念展

  解説: 在雲南省檔案館為紀念華僑機工回國抗戰65週年的展覽室裏,還珍藏著一些當年的實物。

  這是當時運輸彈藥的清單和通行證,在運輸的過程中,每一輛汽車必須擁有這兩個證件,才能通行。

  畫面:通行證一組

  同期:王亞六

  我們那時候的汽車是三噸半的汽車,三噸半汽車為什麼只裝三噸,坡大,裝夠噸位爬不上去,裝三噸裝十八桶汽油,裝炮彈裝子彈是一百二十箱,裝軍火,那麼軍火沒有汽油也不行,軍火汽油就是拉這兩樣東西。有的裝炸彈,有的裝炮彈,有的裝那個美國進口的一箱一箱的。

  同期:吳寶璋


吳寶璋

  滇緬公路一經通車,就成為了中國抗日運輸的生命線,支撐著中國的正面戰場。日軍的大本營深感滇緬公路的重要性,或者叫做對它的威脅,所以他們就是下決心要把滇緬公路給它截斷。

  解説: 抗戰初期,沿海的港口被日軍佔領後,我國僅有四條國際通道,其中西北的國際通道被阻斷、廣州口岸也被日軍佔領。1940年10月,滇越鐵路和廣西到海防的通道被日軍封鎖後,滇緬公路成了我國唯一的國際通道,也成了日軍侵華的戰略目標。而惠通橋更是要害之所在!

  同期:吳強

  日軍在9月份佔領越南,那麼它這一佔領越南以後就建立機場,他對整個滇緬公路的封鎖,從空中通過飛機,通過空中的轟炸來阻擋我們的滇緬運輸。

  同期:吳寶璋

  日軍佔領了越南的河內之後,專門組織了一個叫做滇緬路封鎖委員會,調遣了100架飛機專門承擔對滇緬路的轟炸。當然滇緬路沿線(地圖)從昆明一直到畹町這一段全長是959公里,日軍確定了重點轟炸和空襲的目標就是沿途的這些重要的橋梁,當時最重要的橋梁有三座,一座是瀾滄江上的功果橋、昌淦橋,再一座呢就是怒江的惠通橋。

  畫面:飛機轟炸

  同期:戈叔亞 學者

  日本飛機第一次來轟炸惠通橋的時候,一共來了30多架飛機,在惠通橋上空丟了100多枚炸彈,但是沒炸到惠通橋,但是把兩岸的一些老百姓炸死了。大概炸死了8個人。

  畫面:飛機轟炸惠通橋

  解説: 日機第一次空襲惠通橋之後,為保護惠通橋,防化兵們沿江燃燒草堆,放起煙霧,儘管是土方法但還是起到了一些作用。

  畫面:放煙

  同期:鄒興蘭 72歲 橋邊居民

  大姐夫,就是我家大姐夫去放黑煙,他們來炸橋,橋邊已經炸垮了,他拿那個黑煙子,放得一條江上黑乎乎的,不給他們見橋了嘛。

  同期:戈叔亞 學者

  整個峽谷就是籠罩在一些濃煙當中,日本飛機就看不見,還是起到了一些保護作用。

  畫面:飛機轟炸

  同期:李鴻奇 村民 80歲

  飛機來投彈的時候,大的那種飛機(投彈)像羊糞一樣的,像電視上放的一樣的(炸彈)丟出來,嘀嘀嘟嘟的連著丟下來。

  同期:鄒興蘭72歲,橋邊居民

  亮錚錚地下來,望著好像是什麼,多大一個,在上面只有一小點,望著望著下來就爆炸了。望著它下來要到我們頭上,還在半邊就到那邊去躲著,躲開點。我們這裡炸了多少呢,唉,我拿一小塊給你瞧瞧。還比這種厚的都有,還比這種厚,多大的一塊塊,一條一條呢,我現在還挖的著呢,挖到那邊接著接著挖,在橋的那邊挖土挖出來,炮彈嘛,那個炸彈,炸彈的皮了嘛。

  畫面:轟炸

  同期:鄒興蘭

  就是連著一串一串地來,這樣插下去,插下去又這樣起來,就放炮了,就開始放那個炸彈了。我們附近這邊炸了,就像地震一樣,這些山。

  解説: 第二天36架日機再到惠通橋、投彈100余枚,炸傷主索,炸斷吊索6根,汽車已不能通行。

  畫面:轟炸

  同期:吳寶璋

  前後有一百幾十架次飛機對惠通橋進行了轟炸,轟炸以後有一次日軍把惠通橋炸了以後,他在廣播裏面説,中國方面要修復這一座橋,至少要三個月的時間。但是出乎他們意外的是,很快當他們的偵察機來看的時候,發現怎麼這一條公路又通了,汽車又源源不斷地運行。

  解説: 從1940年10月至1942年4月,日機頻繁出動轟炸惠通橋,但滇緬公路仍然暢通無阻。運輸車隊是怎麼過江的呢?

  同期:吳寶璋

  實際上日本人到最後他們沒有搞清楚,這個是我們中國的英雄的橋工發揮他們的智慧,他們運用廢棄的汽油桶,幾十個把它連起來搞成浮橋。

  畫面:汽油桶、浮船、浮橋、拉浮船、吊橋

  同期:王亞六

  頭一輛車就是我過的,我排在第一個,我想了半天,我想著如果説車子掉到水裏面去車門打不開,所以我上的時候先把門打開,打開半邊,假如車子沉下去的時候,我能出得來,在水裏面我能悶水,我懂水性,所以我膽子大我不怕。初初開始是做一個浮船,兩邊用汽車拖,結果這個太慢了,不卸貨車子又過不來,想了半天用竹排,多弄一點汽油桶,一個一個排起來,拿木板加上去,這樣最多十多分鐘就可以過去了一個車。

  解説: 1939年2月,從馬來西亞檳城回國的這批機工裏面,有一個身高1米72、很帥氣的司機,他駕車日夜奔忙在下關以西的盤山公路上。他駕駛技術好,總是走在車隊的最前面。然而,在一次意外的事故中,他受了重傷。

  畫面:機工合影、途中、山路上、翻車

  同期:吳強

  車箱就把她壓住了,她出不來,跟她們同隊的一個男司機,發現了以後,他就把她救了,很快把她送到醫院,到了醫院以後,才發現原來她是位女性。

  同期:楊保華

  如果沒有出車禍的話,我還不曉得她是個女的。

  同期:吳強

  陳嘉庚招募機工的時候她就去報了幾次名,招募機工的人説,我們只招募男性,不招女性。後來她就想到古代有花木蘭從軍,替父從軍,就是女扮男裝。那麼她也可以效倣,她就穿上她兄弟的衣服,她就來報到,結果就成功的報了名。

  解説: 她就是年方22歲的李月美。當時何香凝讚譽她為當代花木蘭。傷癒後,李月美與救了她的機工楊維銓結為夫妻,繼續奔跑在滇緬公路上。

  畫面:李月美照片一組

  同期:戈叔亞 學者

  戰爭期間,有3000多南僑機工在滇緬公路上工作,戰爭結束以後,實際上已經有一千多人已經犧牲了,戰爭結束以後,又有一千多人回到了他們原來居住國,剩下一千多人,一直就留了下來。

  畫面:運輸、機工、車、裝汽油、車隊

  解説: 1942年1月至2月的50天裏,是滇緬公路運量的高峰。冒著日機的頻繁轟炸,由滇緬公路搶運國際援華物資一萬七千七百多噸,新車一千多輛。惠通橋承載著所有物資越過怒江天塹的重責。

  畫面:資料:各種物資、滇緬路、惠通橋一組

  同期:戈叔亞 學者

  到了1942年5月,滇緬公路被切斷,一共運輸了抗戰物資是40多萬噸,還有一萬多輛卡車,它比前四條通道,比如説西北通道、滇越鐵路通道,還有香港通道這些通道,這些通道一共是運輸了十多萬噸物資,但是滇緬公路一條公路就運了40多萬噸物資,所以説它是其他所有中國通道的運輸力量的四倍以上。

  同期:吳寶璋

  這些物資運到昆明之後又分發到各個正面戰場,這樣就支撐了中國抗戰的各個戰場。

  解説: 1938年武漢會戰前,中國作戰兵力約200個師,到1940年增加了61個師又五個獨立旅,步槍增至156萬支,輕機槍6.8萬挺,重機槍1.7萬餘挺,迫擊炮5885門,火炮增至2650門;1941年特種兵比戰前增加了6倍。

  畫面:會戰前後、槍炮、坦克

  畫面:巷戰、地圖

  同期:戈叔亞

  日本人在第二次長沙會戰失敗以後,他們就意識到中國的後繼力量是非常強大的,那麼他們就認為滇緬公路起到很大作用。

  同期:吳寶璋

  日軍的大本營對這個問題感覺到非常惱火,他們經過研究商議之後,決定斧底軸薪,就是佔領緬甸,從根本上切斷滇緬公路。為什麼呢,因為它佔領緬甸之後,我們滇緬公路就失去了出海口。

  解説: 1941年,日軍開始戰略轉移,先後出動21個陸軍師,分兵五路向東南亞各國發動進攻.香港、菲律賓、爪哇、蘇門答臘、馬來西亞、新加坡相繼失守,越南、泰國投降。

  在佔領東南亞其它國家後,日軍集中了6個師團的兵力及200架飛機進攻緬甸,仰光告急!

  字幕: 日軍佔領香港

  日軍佔領馬來西亞

  日軍佔領新加坡

  日軍佔領菲律賓

  同期:戈叔亞 學者

  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在1941年12月份,日本人就開始了進攻緬甸,他們進攻緬甸的其中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切斷滇緬公路。

  解説: 此時,國際援華物資在仰光港堆積如山,搶運軍需物資十萬火急!七千八百多輛中國汽車日夜兼程,奔跑在滇緬公路上,其中最重要的是彈藥和汽油。

  同期:楊保華 機工 90歲


楊保華

   我們那個時候主要是搶運汽油,因為你滇緬公路這麼多汽車你沒有汽油怎麼能動?所以汽油呢,在八莫這個地方,需要搶運過來他數度太慢也不多,所以在仰光,他飛機一來,日本人殺來你就沒有辦法了。唉,費力了,我們搶運汽油白天晚上不休息。搶運到德宏這個地方堆起來,後來日本人進來又放火燒掉,唉,心疼了。

  解説: 當時的緬甸是英國的殖民地,面對日軍的猖狂進攻,英國急切希望中國出兵抗擊日軍,而中國為了滇緬公路這條唯一的國際通道也必須保住緬甸。

  畫面:遠征軍一組

  同期:戈叔亞 學者

  當時中國和英國有一個中英共同防禦緬甸協議,英國人希望中國人來緬甸,主要是希望中國人幫助他們保衛緬甸;中國人進入緬甸,主要是希望保住中國的唯一的對外通道滇緬公路。

  解説: 於是,十萬遠征軍越過惠通橋,由畹町出國門,直奔緬北重鎮臘戌。此時,滇緬公路上幾乎所有的汽車又都參加了這次運兵。

  然而,當中國軍隊抵達緬北重鎮臘戌時,日軍已經佔領了緬甸的首都仰光。

  仰光港內大批國際援華物資來不及運走和銷毀,被日軍繳獲。

  畫面:佔領東南亞、出征、臘戌、仰光淪陷、地圖

  解説: 中國軍隊進入緬甸後組成中英聯軍:英軍由亞歷山大為英緬總司令,中國軍隊則由美國三星將軍史迪威指揮。

  解説: 因仰光失守,中英聯軍準備在緬甸南部的同古殲滅日軍,中國軍隊以最精銳的第八軍和第五軍為東線,英軍為西線。

  然而,戰鬥一開始,聯軍就犯了“各行其是”的兵家大忌,與日軍幾經交戰後,聯軍節節敗退,只得撤出同古,準備堅守緬北重鎮臘戌。

  然而,當最精銳的第六軍和第五軍的前方部隊還沒有撤回臘戌時,日軍裝甲部隊突然由東線佔領臘戌,切斷了中英聯軍的後路。同古之戰,中英聯軍元氣大傷。臘戌戰役又遭日軍重創,聯軍已無還手之力,只好向北突圍,沿滇緬公路再向後撤。此時的滇緬公路又成了撤退回國的唯一通道。

  畫面:戰爭、撤退

  解説: 臘戌失守,大批國內來不及搶運的國際援華物資,被日軍所獲,成了侵華日軍的助燃器。

  同期:戈叔亞 學者

  當時中國入緬作戰的遠征軍大概有十萬,戰鬥失利以後,一部分沿原來的老的西南絲綢之路退到了印度,有一部分沿滇緬公路退回了雲南,那麼十萬遠征軍實際上損失了6萬,只有4萬人撤了回來。那時候像中國的遠征軍撤退難民撤退都是沿滇緬公路公路上非常混亂,人很多,那麼日本人用機誡化部隊長驅直入,也打得很快,那麼這個時候的滇緬公路已經是被日本人所利用。

  解説: 日軍第56師團的機械化聯隊借勢揮師北上,沿滇緬公路瘋狂進攻,很快就進入我國雲南境內。日軍準備三個月內與廣西日軍會師昆明,繼而直搗重慶。這時的滇緬公路成了日軍侵略的大通道。

  畫面:坦克、地圖、惠通橋

  畫面:江水、惠通橋

  同期:吳寶璋

  日軍佔領了整個緬甸以後,在1942年5月上旬,就從畹町沿著滇緬路東進,到了5月5日這天日軍先頭部隊經過化裝已經來到了惠通橋。

  解説: 5日上午10:00,守橋工兵指揮馬崇六從龍陵退抵惠通橋,當即命令守橋衛兵搬置TNT炸藥于橋上,布好引爆裝置,準備危急時炸掉惠通橋。

  畫面:炸橋一組

  畫面:資料,相應畫面。

  畫面:地圖、日機轟炸。

  畫面:地圖、峽谷、惠通橋、炸藥、導線。

  解説: 惠通橋平時僅容一車單過,過完一輛再過一輛,此時無法滿足潮涌般的人流和車輛。11:00時,龍陵商人何樹鵬從保山返回,駕車駛過惠通橋時得知龍陵已被日軍佔領,準備倒車返回保山,與守橋憲兵發生衝突,結果把橋堵死。值班憲兵一看急了,抬手就是一槍。在離橋頭30多米處等待過橋的一輛挂緬文的車中,日本特工隊以為被發現,撕開蓬布,架起機槍便向橋頭猛掃,企圖強行過橋。橋東岸守橋憲兵看到日本兵已到橋頭,及時把一個小時前埋在橋上的炸藥引爆。

  歷史永遠記住了這個瞬間!

  (字幕) 1942年5月5日正午12:15,怒江上空的一聲巨響使日軍“三個月內會師昆明,直搗重慶”的企圖破滅。

  中集完

  編導:施志鎰

責編:李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