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小人物 大世界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6月10日 10:29 來源:CCTV.com

  

武維娟

  “我們是做紀錄片的。”

  每當説這句話的時候,自己都覺得有些慚愧。因為我知道,在“紀錄”這個行列中,有許多的大人物,説到紀錄片就會想起他們。他們是紀錄電視的弄潮兒,獲獎無數,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行一蹤,都會有許多人關注。他們的作品或許就會領導今後紀錄節目的潮流。而在這個行列中,也有太多的小人物,他們就是那些眾多紀錄片欄目中的普通的編導。他們是不起眼的,作品也可能是不引人注目的。他們每天也在為拍攝紀錄片奔波,而做出的節目也就是在欄目中播出一下。而我們恰恰就是這些小人物當中的一位。

  説這話一點都不是謙虛,和那些久聞大名的前輩相比,自己的確是剛踏入紀錄片行列當中的學習者。所以,關於《二十五年流行語》,自己就寫了下面的這些文字。

  《二十五年流行語》是一部六集的系列片,通過普通人最近二十五年來生活、工作、命運的變化,來反映二十五年來時代的變遷。選題的起因是,2004年是改革開放的第二十五個年頭,當時的我手頭沒有合適的選題可以申報,就提出了做這個應景的節目。為了不和以往所做的大量的這個類型的節目衝突,就想著換個新穎的角度,重新挖掘這個題材。沒想到報上去之後,領導馬上就拍板同意了。 這倒使我有些為難,説是從新穎的角度拍攝,可這個角度又是什麼呢?想來想去,就想起了,這十幾年間社會上流行的口頭語,什麼“70年代下鄉,80年代下海,90年代下崗”、“十億人民九億商”、“打工潮”、“出國潮”、還有近幾年新出現的“SOHO一族”、“漂一族”。這麼多的時髦詞彙,説可以出一本詞典實在誇張,但是要説做幾期《見證》,還是應該綽綽有餘的吧。

  想法報上去之後,經過同事們的多次討論,就確定了要做的模式:通過普通人的這十幾年間的生活故事、人生經歷,來反映這些流行語的內容。而這些流行語是以搜索關鍵詞的形式出現。

  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是在拍攝“下崗”這個詞時採訪的人物。

  在第一集中反映了三個流行語“下海”、“下崗”、“洋插隊到海歸”。“下崗” 採訪的人物是我們的製片人在八前曾經採訪過的瀋陽的一位下崗女工。當時這位女工下崗半年,剛找到了一份護嫂的工作。八年過去了,這位女工仍舊在這個崗位上工作。雖然收入有限,但是這位護嫂早已經從下崗時的徬徨、失落、痛苦和經濟的窘迫中走了出來,如今也有了一處雖小但很溫馨的住所,女兒也上了大學讀了研究生,可以説是苦盡甘來。她的要求並不高,也沒有什麼奢望,但是辛苦的工作換來了回報。在她的身上,你可以看到這八年時間的飛速消逝和生活的巨大變化,而這也恰恰達到了我們做這個節目的初衷。

  我記得在陳曉卿老師所寫的專欄中曾經看到這樣的話:“中國就像一個大工地,每天都有新的樣子。中國的二十年在國外恐怕要走上五十年到一百年,在這個急遂變化的社會裏,做一個紀錄者是多麼的榮幸。”

  的確,生活的腳步匆匆,人們在前行中不易察覺週遭變遷,生活改觀又常常聚焦在衣食住行。鎖住生活的頻道;細微之處,領悟了博大精深的道理。不覺之中,觸及到令人欣喜的嬗變。用流行來反映社會變遷,以小見大,在細微之處反映巨大社會變革正是這個系列節目的宗旨,小人物同樣反映了大世界。

  節目播出之後,有專家説用這種表達和敘述方式來講述二十五年來社會的巨大變化,他覺得非常吸引人,非常新穎。雖然這只是一家之言,但著實也讓我們激動了一把。從不奢望哪天能像大人物一樣,走進獲獎的殿堂,但是做小人物也要做得有些亮點,這總是可以做到的吧。

  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光芒,沒準哪天也像他們一樣發散出些許光芒,也不錯~~自己偷著樂吧,嘿嘿。

責編:李菁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