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近期熱播

征戰“死亡之海”

------破解塔克拉瑪幹之謎

央視國際 2004年04月14日 13:57

  1895年,一支由瑞典探險家郝文.斯定率領的探險隊來到中國西部的塔克拉瑪乾大沙漠,企圖穿越這裡,然而整個探險隊除了他和一位助手僥倖生還以外,全部都覆滅了。

  塔克拉瑪幹在維語裏的意思是進的去,出不來,它是世界上第二大沙漠。上世紀中葉,人類在撒哈拉沙漠、德克撒斯沙漠紛紛發現了豐富的油氣資源,那麼這片被稱做“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瑪幹是否也有石油,如果有它們又會在哪呢?

  1989年10月,位於塔克拉瑪乾大沙漠腹地的塔中一井噴出了高産的油氣流,這一消息通過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傳往全國,在世界石油地質界引起了極大的震動,人們的目光開始聚集在這片西部的廣袤熱土。

  塔中一井噴油以後,原本寂靜的塔克拉瑪幹立刻喧鬧起來,直升飛機進來了,沙漠公路開也通了,人們説,塔克拉瑪幹沙漠石油成功的勘探和開發是攻克了一個世界級的難題。

  (柴桂林同期聲) 面積這麼大個沙漠,從來沒有人進去過,究竟怎麼進去,這是一大難題,第二個難題就是進去了人能不能生存下去,能不能工作,它沒有水,從自然條件來説它是非常難的。第二個地下地質條件也是很複雜的,它這個生油是“深部”的,它在第三係有很厚一套東西叫紅被子蓋著的,所以它構造條件比較複雜,很厚。它油氣的富集規律很複雜,所以就是兩個條件造成了,它這個勘探成功率很低,所以稱為世界級難題.。

  中國人對塔克拉瑪幹的探索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五十年代。1950年,我國和蘇聯簽定協議,由蘇聯援助中國建設156個大型建設項目,其中,開發西部石油為一大項。1951年中蘇石油股份公司成立。第二年塔裏木第一口石油勘探井開鑽了。然而,人們除了打出7口帶著油花兒的水井以外別無所獲。1954年,蘇聯專家丟下了兩口沒有打完的井撤離了塔裏木。中蘇石油公司移交給了中國,蘇聯專家帶著遺憾回國。

  在蘇聯專家撤走的第二年,新疆石油管理局成立。1958年,為了配合當時大躍進的全國形勢,新疆局提出了“橫掃準葛爾,大鬧塔裏木”的口號。對於塔裏木盆地的地質調查全面鋪開,調查範圍相當於當年蘇聯人的十倍。而一直作為地質勘探禁區的塔克拉瑪幹沙漠也被列入了此次的範圍。

  1958年年初,一支叫做505重磁力聯隊的地質勘探隊進入塔克拉瑪幹沙漠,在此之前,其他的地質勘探隊也曾經有兩次試圖穿越塔克拉瑪幹,但都以失敗而告終。而這一次他們能夠成功嗎?在505隊的102名隊員中,有兩名女孩子,19歲的韓寶珍和17歲的袁秀容。薛應選是這支隊伍的指導員,後來成為了袁秀容的丈夫。

  (薛應選同期聲) 19 58年的3月中旬我們從烏魯木齊出發,一直到了喀什,從喀什又組建了一個地質測量重磁力的一個聯隊,完了以後,于4月中旬到了和田策勒縣。從南向北到這個北邊的塔裏木河,再走50公里,向東走50公里,再返回到民豐,這樣的話一共最長的線大概是500公里,一條線,最短的也是350公里,就這樣的話從西向東這樣來回做了九條,當時普查測量的剖面線。

  (袁秀容同期聲)後來到了裏面要做線的時候,測天文不是要走路的時候嗎,那就是走路,當時熱的很呀,我們穿的那個,原來工作鞋都是那種大頭皮鞋,很重的,一踩進去的話,沙子全部灌到裏頭了,灌滿了你想再提起來走是很重的,後來沒有辦法乾脆把那個鞋子脫掉,脫掉如果是打赤腳,燙的全是泡,很熱的,也不知道怎麼回事,我和韓寶珍兩人一人帶了一雙布鞋,後來就把布鞋前面掏兩個大洞,最後一走吧,走起來這麼一甩,走一步甩一步,走一步甩一步,沙子都往下掉,就是這樣子走路。

  塔克拉瑪乾大沙漠位於塔裏木盆地的中央,南北最寬550多公里,東西最長達1100多公里,面積有33萬平方公里。西方的大旅行家馬可波羅曾經到達過塔克拉瑪幹的邊緣地帶,他在自己的遊記中寫到“這片沙漠戲弄來往的遊客……使他們發生幻覺,陷入死亡的深淵”。然而1958年的這102名地質隊員在塔克拉瑪幹沙漠竟然來回穿越了九次,不能不説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跡。

  (薛應選同期聲) 因為沒有其它任何生物,連一個小的昆蟲或者甚至螞蟻都找不到,植物方面的話,在有些比較凹一些的地方,偶然能夠看到蘆葦,但這個蘆葦最多也就有火柴棍那麼長,也很細,最多能看到這麼兩樣東西,其它的東西,任何東西看不到,看到的就是一些屍體。沙丘上30多公里的時候,就發現有很好看的那個小黃鳥,小鳥,從遠的望遠鏡看的時候有,到跟前一看是死的,就站在沙丘上,後來拿在手裏面一吹身上的毛都飛了,就説沒有看到任何有生命的東西。

  當時地質隊遇到的最大的困難就是用水。水是由隨隊的駱駝馱運的。開始的時候,還允許每人用一漱口杯的水洗臉漱口,後來由於水桶的搬運,水的蒸發、滴漏等現象無法避免,所以除了飲用水以外,洗臉、刷牙、洗衣、洗澡、洗碗的用水都被停掉了,當時叫做五不準.再到後來,連駱駝的飲水量也被限制了,從五天一次變成七天一次,從每次70公斤變成了每次20公斤.

  (袁秀容同期聲)人回來沒有什麼事,駱駝馱我們回來的時候,走著走著就倒下去了,倒下去把我們摔了,人也沒有受傷,還覺得挺好玩,也不疼,但是駱駝再也起不來了,我們當時不懂呀,我們下來就去拉駱駝,拉不動,就不起來,後來駱駝夫就哭,我們説你哭什麼呀,趕緊把它拉起來,起來回家呀,你哭什麼呀,駱駝夫明白,就説駱駝一旦倒下,就是它已經全部耗盡了它的那個,就説生命到了極限駱駝才倒下。當時那個駱駝吧,你別看它是動物,跟人那個感情我覺得也差不了多少,眼眶裏一包一包的眼淚水。

  依奇克裏克位於天山南麓,在塔裏木盆地北部的邊緣,這裡曾經是塔裏木盆地發現的第一個油田。今天這裡已經是一片廢墟,只有不經意中的蛛絲馬跡還在向人們展示著它曾經有的輝煌。已經褪去了顏色的宣傳畫告訴我們這裡曾經有著一個火紅的年代,曾經有人為了它奉獻了青春,甚至生命。1958年,在505重磁力隊穿越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同時,有兩支地質勘探隊在依奇克裏克附近活動。兩支勘探隊的隊長是兩個剛剛畢業不久的女大學生——戴健和郭蔚紅。

  (郭蔚紅同期聲) 1958年 8月18號那一天突然下了大暴雨,三點鐘下暴雨,三點半洪水就下來了,洪水下來了以後,當時我跟我們同學姚德聚,我們兩個在吐格爾明構造的軸部進行追那個斷層,正追著呢,後來洪水就下來了,當時那個水呀,就達到了我們的腰部,後來我們就上岸了。上岸以後就回到帳篷,回到帳篷不久嘛,我們下游有個煤炭地質隊,他們是搞煤炭的,他們上來兩個人通知我們,告訴我們就説有兩個人從山上衝下來了,當時我們兩個就走到下游,把那兩個同志就水裏撈上來,然後就做人工呼吸,做了半天后來也不管用。

  犧牲的兩名隊員一個是李乃君,另一個叫做楊秀龍,那年他只有19歲。當郭蔚紅把兩位同志犧牲的消息通過報話機向大隊部報告時,她才知道,她的同學戴健和李越人也在當天犧牲了。而在8月18日的洪水中,另外一個地質隊的周正淦(音gan 四聲)也被洪水奪去了生命。那是一個善於跳交際舞的上海小夥子。

  兩天以後,五位烈士的追悼會召開在附近的陽霞鎮上召開。20年後,郭蔚紅已經調離新疆,在天津大港油田工作。一天她收到了一封新疆的來信,有人給她寄來了一面已經發白了的小紅旗。

  (郭蔚紅同期聲) 給我寄小紅旗的是魯晶,魯晶是1958年北京石油學校畢業的實習生,分到我們隊實習,當時我們設計書上有一個任務,要做構造圖,做構造圖的話必須插紅旗,就是在地層的沿著等高線等距離插上那個紅旗,然後測量隊再一點一點的測,測完以後,然後我們再把構造圖圈出來,當時插紅旗的任務就是魯晶。還有王長盈兩個小夥子插紅旗,20年以後,魯晶就是在依奇克裏克地質科當科長,他就帶著一些實習的學生,又回到了吐格爾明構造,去到了塔克瑪扎溝,又看到當時我們插的那個紅旗,所以他又爬到山上摘了一小片,吹的都成白色了,他就給我寄來了,寄來我當時挺感動的,我一直保存著。它使我想起當年我們艱苦奮鬥的情況,也想起當時就是後來魯晶去世了,所以經常想起他,也想起我們當時艱苦戰鬥的那情景。

  1958年9月初,依奇克裏克1號井開鑽了,在10月9日夜間噴出了原油。第二年,就在戴健和李越人犧牲的山溝裏,依奇克裏克10號井噴出原油,日産達到百噸。而李乃君、楊秀龍犧牲的吐孜洛克山溝,在那裏人們也發現了工業油氣層。然而,作為塔裏木盆地的第一個油田,依奇克裏克卻只像是一顆彗星一樣,帶給人們剎那的光輝之後就倏然墜落。它的最高年産量只達到8萬噸,1987年,油田因為資源枯竭而終止開發,石油人移往他鄉。幾乎每一個地質學家都相信塔裏木盆地蘊藏著豐富的石油,然而油到底在哪呢?廣袤的塔克拉瑪幹沙漠依然是一個未知的世界。

  1964年,中國已經從三年自然災害的陣痛中恢復,而當時國民經濟“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任務也基本完成。這個時候,塔裏木石油勘探重新被列為重點,當年9月,南疆石油勘探會戰指揮部成立。這一次石油人把目光鎖定在了塔裏木盆地的西南部分,1976年5月1日,位於崑崙山腳下的柯克亞一號井開鑽了。但是由於當時技術條件有限,鑽井過程相當艱苦,進展緩慢。

  (李雙成同期聲) 到3500米了,烏魯木齊地調處的人他們來了,他們在那兒那天把我請上去了,他説李隊長這個地方有構造,我説真有構造,他説你看吧,這個地質圖上比較明顯,它下面是有個構造,他也是在那兒搞地質過不了關,以後採取了很多辦法,才過關了,他説有構造,當然我們就對這個有點害怕,總覺得領導那個時候咋考慮,反正是你打吧,那個架子是4000米,我們已經打到3783米了,牙輪掉了,出了事故。

  事故發生以後,柯克亞一號井暫時被擱淺了,對於這口井是否真的有油,一直以來存在著很大的分歧。李雙成已經做好了封井的準備,也有人告訴他,他的鑽井隊即將被調往克拉瑪依油田。然而,就在5月17號這一天,柯克亞一號井發生了井噴,當時氣柱噴高達到130多米。

  由於那個時候工地上沒有電話,李雙成幾經週折,跑到了附近的駐軍團部,接通了當時石油指揮部的總機。

  (李雙成同期聲) 我説你石指揮嗎,我現在報告給你一個事情,柯克亞一號井出油了,我就跟他説前面20分鐘出的是泥漿,水,20分鐘以後出的是油,現在是水油,他説是不是油,我説就是油,他説你看清楚了是油嗎,我説就是油,你到底是油不是油,我説我的媽呀,我石油上呆了這麼多年,我連個油是不是我都不知道,我這個隊長干啥的是。經過一場文化大革命考慮的問題太多了。

  或許是因為人們對於塔裏木盆地的石油期待的時間實在是太久了,柯克亞一號井出油的事實幾乎令人無法相信。而它的油氣産量之大,也超乎了李雙成這個老石油的預料。

  (李雙成同期聲) 就是按照它流量的15%到20%,這個井是1400方,中國沒有這樣子的井,你要是按照10%來算,還800多方,那天晚上指導員,我們的副隊長,還有技術員,在那個電臺的汽車邊上,我們碰個頭,那天我真就哭了。

  高興不高興,高興,出油了,高興,害怕,我不是問你這一生怕到啥程度,我那是真怕了,不是假怕,我怕啥怕著火,一著火了我那138個兄弟咋辦。第二天進井場都是半米以上的這麼深,基本上沒有説能把鞋露出來的地面。

  柯克亞一號井的搶險整整持續了30多天,消防車調集了四十多輛,參加搶險的石油工人、附近駐軍部隊及當地人民群眾達到了一萬多人。

  柯克亞油田是人們在塔裏木盆地發現的第二個油田,直接帶動起了塔裏木石油勘探的又一次高峰。柯克亞在維語中是“衝破藍天”的意思,因為這個地方就在巍巍崑崙山下,人們把新發現的油田命名為柯克亞油田,寄託了他們美好的希望。然而因為當時的中國經濟並不發達,再加上勘探設備和開發技術的落後,此後,塔西南地區再無更大的發現。塔裏木盆地、塔克拉瑪幹再一次陷入了沉寂。這裡真的有大油田嗎,如果有,為什麼它又總是和懷著無限熱情和憧憬的中國石油人擦肩而過呢?

  1982年以後,石油部決定出資4280萬美元,引進美國先進的地震勘探設備技術,中美合作組建了三支地震隊進入塔裏木盆地。由於擁有了世界上最先進的勘探設備,人們再次把目光鎖定在塔克拉瑪幹沙漠。當時中國已經進入了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時期。而此前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也使人們認識到沒有高科技、沒有雄厚的資金做後盾是無法將這片“死亡之海”征服的。

  (柴桂林同期) 我們原來是關著門,自己在搞勘探,包括我們進沙漠這套先進的裝備,我們不會操作,不會使用,這是我們學到的,第二個它的管理方面,有我們值得學習的經驗。但是中國人不服氣,一開始不服氣,説東方無産階級怎麼受西方資産階級領導,開始鬧矛盾很大,我在大會做了個報告,我説我們今天是向人家學習技術,學習經驗,學習經驗和技術是為了我們塔裏木今後的探勘。技術不存在是無産階級或資産階級,我就發火了,我説今天為了學習技術,為了塔裏木勘探,我們東方無産階級就要受西方資産階級管幾天。

  經過幾年的勘探工作,在一次塔裏木盆地油氣座談會上,柴桂林應用最新地震資料,證實了將塔裏木盆地的地質格局劃分為三隆四坳的正確性。所謂三隆是塔北隆起,中央隆起和塔南隆起,四坳則指的是庫車坳陷、北部坳陷、西南坳陷、東南坳陷。

  (柴桂林同期) 這個格局的確定,對我們今後對每一個坳陷進行評價是非常有用的。根據找油沒有坳陷,沒有盆地就沒有油氣,那麼這個盆地裝了什麼東西,這就決定了我們勘探的目的層。

  長期以來,中國石油産量的發展主要依靠東部,然而隨著老油田的開發不斷加深,油田的含水量也開始增加了。而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對於能源的需求也在大幅度的增加。從1986年開始,中國的石油産量雖然絕對值依然在增加,但是增長幅度卻是每年都在降低。西部石油開發的再一次高潮在逐步醞釀當中,再一次的塔裏木石油大會戰已經箭在弦上。

  王濤同期聲 而真正要使全國的石油産量要有一個新的增長,我們必須勘探開發西部,勘探程度很低、油氣資源很豐富的一些大的盆地。上塔裏木我們是堅定的,而且這次我上來就不下了,因為這個塔裏木的會戰,它是有著非常重大的戰略意義,不僅僅是滿足當時國家國民經濟發展對能源的需求,而且塔裏木的資源的開發,也是關係到石油工業發展的未來,同時由於它處在少數民族地區,邊疆地區,所以它對鞏固邊疆,增強民族團結,發展當地民族經濟都有巨大的經濟意義,它對全國的穩定和整個全國經濟協調發展都有巨大的意義,所以我們看到了它這個塔裏木會戰戰略意義,我們當時決心很大。但是確實有不同想法。

  當時由於中國剛剛改革開放不久,技術還相對落後,有人提出能否把塔裏木油田開發完全交給外國人去做。

  (王濤同期聲) 我説外國人有他的利益標準,他不是根據你國家的需要,他是根據他自己所取得利益,如果説他覺得那個地方風險很大,他區塊兒跟你簽定了,但是他又不上工作量,他佔著茅房不拉屎那我怎麼辦呀,國家管我要油我沒辦法,因此我説,我們必須主要的依靠自己,同時我也不排斥跟外國公司進行合作。

  同時由於塔裏木盆地地形複雜,油氣勘探開發要花費大量資金。當時作為石油工業部部長的王濤面臨著巨大的資金壓力。然而對於西部油區開發充滿信心的他卻決定冒一次風險,到國外去借錢,應用貸款來搞塔裏木盆地的石油勘探開發。這在石油勘探史上還是第一次。

  (王濤同期聲) 回來以後李鵬總理見到我了,問我,説王濤你走了這一圈借了多少錢呀,我説我借了一億美元,更多的沒有借到。他想了想,他還是非常支持石油關心石油的,他説那樣吧,我給你説説讓中國銀行借你錢吧,借給你12個億美元行不行。他為了借我這12億,整整聽了我一個下午的彙報,就説塔裏木你現在進展到什麼程度了,你有沒有能力償還這個貸款,這説老實話我是搞地質的,心裏還是有點數,當時我給他算了一個帳,當時因為我們已經發現了輪南油田。

  輪南位於輪臺縣城以南35公里,在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北部邊緣。輪南油田目前是塔裏木油田的主力油田之一,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當西部石油勘探力量逐步增加時,塔克拉瑪幹似乎在考驗中國石油人的耐心,幾年來並沒有新的油田出現,而就在這個關鍵的時刻,輪南2井在1988年出油了,同時它的地質構造也被地質學家普遍看好。它初期日産油就達到了682立方米。輪南2井又被稱為功勳井,是它直接引發了全國各地石油隊伍大規模的挺進塔裏木盆地。

  (魏翊存同期聲) 當時總公司提的口號是塔裏木會戰是一年準備,二年上,三年出油,真正鑽井隊上我們是86年的9月份上去的,這個井出油的時候,88年的11月份,已經兩年多的時間了。可以説當初在塔北來説,這麼高産量的井基本上還沒發現過,所以這個井打完了以後,應該説促成了塔裏木指揮部的成立吧。

  1989年4月10日,塔裏木石油開髮指揮部在南疆名城庫爾勒成立。隨後,來自新疆、四川、中原、華北、大慶、勝利等各地的石油隊伍紛紛涌入塔裏木,全中國的石油人都把目光投向了這片西北大漠。這片“死亡之海”是否能夠完全被中國石油人征服,而千千萬萬石油人所夢想的大場面又能否真的在塔裏木盆地出現呢?

  字幕:塔裏木石油會戰曾經六上五下:

  1952年至1955年,中蘇石油股份公司在塔裏木勘探;

  1958年至1959年,塔裏木礦務局成立;

  1964年至1966年,塔裏木勘探會戰指揮部在山前、地臺進行勘探;

  1970年至1973年,南疆石油勘探會戰指揮部以克拉通地區為重點進行勘探;

  1974年至1982年,以塔西南地區為重點進行勘探;

  1986年開始,到1989年正式成立塔裏木石油勘探開髮指揮部,以輪南為起點,擴展到全盆地。

(編輯:紀東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