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往期回顧

情係古都——梁思成與北京 

央視國際 2004年04月02日 10:38

  這是一個特別的展覽,北京城曾經擁有的十六座城門的歷史照片與今天在原址拍攝並經過數字化再現城門城墻原狀的街景圖片構成了這個名為“北京城記憶”的數字影像展。人們在歷史與現實的回轉交錯中重新感受著時間是如何改變著北京的記憶,又是如何將我們帶入到今天的都市生活。面對這些意味深遠的圖像,人們會想起一個人的名字。五十年前,他提出的北京未來城市規劃的設想曾經具有著驚人的科學性和預見性,而當年他為保護北京古建築所做的努力,也讓今天的我們肅然起敬,他就是梁思成。

  梁思成生長在一個聲名顯赫的家庭,他的父親梁啟超,曾經是領時代潮流之先的風雲人物,然而,或許是多年的政治奮鬥讓他感到厭倦和勞累,晚年的梁啟超已無心眷顧於世事紛爭的起起落落。他越來越看重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並希望自己的兒女們也能從文化中發現永恒的美麗。於是,青年梁思成在父親的設計之下,收斂起他在清華大學展露出的政治才華,最終選擇了文化創造之路。

  1920年,梁思成認識了另一位影響他此後一生的人,林徽音。梁思成後來曾回憶説,當我第一次去拜訪林徽音時,他剛從英國回來,在交談中,她談到以後要學建築,我當時連建築是什麼還不知道。徽音告訴我,那是包括藝術和工程技術為一體的一門學科。因為我喜愛繪畫,所以我也選擇了建築這個專業。

  梁思成與林徽音的人生道路從此合二為一,1924年,他們共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建築和藝術,此後又選擇了研究中國古代建築文化作為他們畢生的追求。從1931年到1945年,梁思成與林徽音等人走遍了全國十五個省200多個縣,對包括唐代佛光寺和隋代趙州橋在內的2000多個古建遺存進行了廣泛的勘察。

  梁思成等人當年勘測的古代建築,相當部分毀於後來的天災人禍。是他們的繪製圖為那些消失了的建築留下了永恒的身影。然而,梁思成並不是一個只沉溺于古典情趣,而不理會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夢想家。在四十年代,他已經清醒地意識到中國城市已經走到傳統與現代化的臨界點,而對於他腳下的這座北平古城,他也深知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止它的都市化進程。

  梁思成學生 劉小石

  1945年,在抗日戰爭結束以前,二次大戰結束以前,當時國際的學術界就在討論戰後城市應該怎麼辦,他當時就認為戰後的中國必然要工業化,要現代化,那麼城市就要發展,這個城市的發展要避免西方工業化進程造成城市的很多問題。所以他就提出來要做城市規劃,要設置城市規劃的機構,要培養城市規劃的學人。

  劉小石正是在19歲時,進入了梁思成在1946年主持創辦的清華大學建築系,成為了梁思成的弟子之一,並由此走上了城市規劃的道路。

  1947年,對於梁思成來説是輝煌的一年。這年2月,他被推薦任聯合國大廈設計顧問。世界級建築大師之間的思想碰撞讓梁思成受益匪淺,回國後,他對清華大學的建築系進行了一系列教學改革的嘗試。就在梁思成正躊躇滿志的決定辦出一個國際最高水平的建築學院時,風雲莫測的政治局勢卻讓他的心中升起一絲隱隱的不安。北平城外,解放軍正與國民黨傅作義將軍進行最後的談判。古城的命運將何去何從呢?

  梁思成晚年夫人 林洙

  傅作義先生談判的時候,我們也在做不得已要攻城的準備。所以在這個準備的時候,就有兩個解放軍的代表來找到梁思成先生,就希望他把北京城的古建築在軍用地圖上把它標明。他説如果萬一我們的和談破裂的話,需要攻打北京城的時候,我們炮擊就不要擊到這些古建築。那這個對梁思成和林徽音真是影響太大了。我覺得對梁思成先生一生,對於梁思成先生之所以傾心於共産黨,跟這一次談話是非常有關係的。

  北平古城沒有遭受一槍一炮就和平解放了。梁思成當時曾引用了孟子“簞食壺漿,以迎王師”來形容自己激動的心情。1949年春天,他作為新政協籌備會的特邀代表參與了建立新中國的籌備工作。幾個月後,1949年秋天,他又在病榻上完成了新中國國徽的設計。

  新中國誕生後,北平恢復北京的名稱,成為共和國的首都。梁思成被任命為北京都市計劃委員會的副主任,開始著手北京城的規劃設計工作。

  梁思成晚年夫人 林洙

  北京是因為從舊的一個城市,皇家的一個城市,變成新中國的首都,那就一定有很多需要重新建設的,需要重新考慮的。比方説,中央人民政府應該設在什麼地方?是集中呢?還是分散呢?中央的各部委是不是應該集中辦公呢?等等,這些問題都提到日程上來了。

  梁思成晚年的夫人林洙在清華大學建築系的資料室中,為我們找到了1950年,梁思成與另一位城市規劃專家陳佔祥共同撰寫的《關於中央人民政府中心區位置的建議》一文的原稿,後來的人簡稱它為《梁陳方案》。在這份長達數十頁的方案中,梁思成與陳佔祥詳盡地闡明了他們對於北京未來規劃的設想。

  梁思成學生 劉小石

  首先是北京的性質是什麼,他提出北京應該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他沒有提工業中心,他這個見解和當時蘇聯專家主張的社會主義國家的首都應該有強大的工人階級,這個主張很不一樣。

  梁思成與當時參與北京城規劃的蘇聯專家存在的另一個分歧集中在了行政中心位置的設立上。蘇聯專家團提出,應以天安門廣場為中心,在北京古城的基礎上建設首都行政中心。而梁陳方案則提議在北京西郊開闢一個新的行政中心。

  梁思成學生 劉小石

  就這張圖,這就是他當時的主張,那麼他主張復興門和公主墳之間做中央行政區,整個政府機關在這裡。再有一個就是商務區。商務區在這裡,商務區在南側,這就是商務區。這商務區也相當大,20平方公里。所以,如果我們是照這個做的話,我們就可以有一個舊城是比較完整的,然後有一個行政區,也是比較完整,然後有一個商務區也是比較完整,三個中心。

  梁思成當年自費印製了他和陳佔祥的計劃書,在寄給周恩來總理的方案中,梁思成附手書一封,並以恩來先生總理稱呼。此時,他的心情是焦灼而又熱切的。

  梁思成晚年夫人 林洙

  他是確信確認他的這個觀點是正確的,他覺得是應該這樣來做的。就不管從北京市,新中國的首都的發展來看,還是從保護舊北京城市來看,他覺得都是可行的,都是比較好的一個辦法。

  然而,梁思成的建議並沒有被採納。對於當時百廢待興的新中國來説,放棄老城重建新城是不可想象的事。

  北京市規劃委員會高級規劃師 黃艷

  一個新政府,而且是一個從農村上來的這樣一個政府,它對管理這個城市,一個是管理,另外一個是建設,它沒有這麼多的資金。所以説你讓它百分之百從一個郊區一個白白的地上,去完完全全去建成一個這樣的行政區,我覺得財政上可能是行不通的。那麼還一點就是説,對於老的城市到底怎麼用,因為老的城市當時社會現象非常嚴重,有很多的失業,垃圾成堆,那舊的城墻旁邊全是垃圾。所以當時情況你要是完完全全建一個新城,這個老城怎麼辦。所以説我覺得當時的決策是有它的歷史原因的。

  北京新城的建設很快以驚人的速度展開了。新的街道,新的建築,展示著新中國成立以後蓬勃而富有朝氣的新的氣象。然而,當梁思成欣喜于新中國變化的同時,那些曾經凝聚著幾個世紀滄桑的古建築的拆除,又不由得會讓他發出遺憾的嘆息。城樓沒了,牌樓沒了,被梁思成最鍾愛的城墻也沒了。

  梁思成對於城墻的鍾愛可以追溯到1912年,這一年,11歲的梁思成隨父母輾轉從日本回到中國。這是他第一次穿越古老的城門,走進這座被城墻環繞的古城——北平。此時,他還不可能以一種科學的眼光去審視深藏在這個城市背後滄桑而深邃的韻味,然而,那巍峨的古城墻和悠緩的駝隊撒下的一路鈴聲,卻深深地印在了梁思成童年的記憶中。

  1949年3月,北平和平解放後,當時已是清華大學建築系教授的梁思成根據中共中央關於保護文物的指示組織編制了《全國重要建築文物簡目》,這本油印的小冊子被分發到準備南下作戰的解放軍各部。翻開第一頁,其中提出的第一項文物,就是“北平城全部”。在梁思成心中,北平不但是他的家,更是他在幾十年對中國古代建築的研究中最珍視的一座古城,在他看來,城墻圍起的這座偉大城市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傑作。於是,當建國之初,隨著北京新城建設的開展,古城的城墻和城門也隨之面臨被拆除的命運時,梁思成,成為了第一個發出不同聲音的人。

  1950年,梁思成寫下了《關於北京城墻存廢問題的討論》一文,在這篇文章中,梁思成不但表達了城墻不阻礙城市發展的觀點,還用詩意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城墻之上的畫卷。

  學者 王軍

  他説,這應該成為一個全長將近40公里的這麼一個世界上最偉大的環城公園。登上去之後,可以壯闊我們的胸襟,能夠休息人民疲勞的筋骨,壯闊他們的胸襟,古老的城墻確實可以擔負起新的使命。

  1951年,梁思成與林徽音精心描繪了他們寄予在城墻之上的理想,對他們而言,古老的城墻無疑是具有永恒的生命的。然而,梁思成熱情的建議和美好的憧憬並沒有挽回城墻即將消失的命運。1952年底開始,北京外城城墻因為妨礙交通,限制首都的發展被陸續拆除。

下一頁>>
第1頁
(編輯:紀東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