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往期回顧

  紀實片段:1963年5月5日命名大會。

  1963年8月1日建軍節的早晨,毛澤東為八連寫下了熱情洋溢的“八連頌”:好八連,天下傳。為什麼?意志堅。為人民,幾十年。拒腐蝕,永不沾。

  我的哨位與南京路的發展:商店數406家,每天客流量100萬人次,節假日高達300萬人次,銷售面積25萬平方米,每天商店營業額1192萬元,每天上交稅金320萬元,戰士用這組數據來激勵自己每天的工作。這支正在訓練的部隊已經不是南京路上好八連了,而是武警上海總隊一支隊十中隊官兵。1982年1月4日,由於軍隊的改制,這支部隊接替了南京路上好八連的勤務,擔負上海市委機關的警衛和南京路一帶的治安巡邏任務。從進駐八連的營房那一天開始,他們就把好八連作為他們學習的榜樣。

  武警上海總隊第一支隊十中隊指導員 夏光榮

  當年的南京路是我們好八連戰士用自己實際的言行,成為中華的,從資産階級手裏奪過來以後,變成一條解放區人民,新中國的新的南京路。而我們要讓戰士回顧以前的歷史,更好的激勵現在,展示南京路的新形象,展示中國軍人的新形象,更好地發揮今天新哨兵的作用。

  紀實片段:繪製南京路的巡邏地圖

  改革開放時期的上海變化日新月異,每隔一段時間,戰士們就要在這張地圖上做一些改動。南京路上的每一個細微的變化都被記錄在這張隨時變動的地圖上,這可能是最詳盡的,也是最新的一張南京路地圖了。

  武警上海總隊第一支隊政委 瞿慶:

  過去他們見到外國人總是避而遠之,生怕和外國人接觸發生問題,外賓提出一些問題,怕回答不了,有損中國武警的形象。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值勤當中加強了外語知識的學習,上海風情的學習,接待儀錶的學習,從而提高他們的值勤能力。我們在南京路上巡邏,人民感到非常高興,中外旅客,外賓翹起大拇指。

  陳晨是2001年入伍的新戰士,入伍前他是華東理工大學的學生,由於各方面的素質都比較優秀,他被選進了十中隊,更讓他高興的是,一米八的個頭讓他有幸進入國旗班,國旗班的任務除了負責人民廣場的國旗升降任務之外,就是每天到南京路巡邏三次,剛開始的時候,他説自己非常的緊張。

  武警上海總隊第一支隊十中隊戰士 陳晨

  當時比較緊張,因為我們每次巡邏,其實也是一個展示形象的一個途徑,我們要求比較高的,一定要把自己形象展示好。第一次去巡邏是比較緊張的,走一圈兒回來就滿頭大汗了,基本上參加巡邏之後,整個大半年,我都是因為那時候是老兵帶著新兵巡邏,首先要把形象展示好。那個時候我的眼睛就盯著前面那個老兵的後腦勺,別的地方我都不看的。

  熨燙好禮賓服,擦亮皮鞋,紮緊腰帶,整理好警容,以最完美的狀態出現在南京路上,與霓虹一樣閃亮。陳晨是一個在上海長大的孩子,他説,很可惜在當兵以前,在南京路上沒有看多過巡邏哨兵,要不然,現在心理的感觸會更深刻一些。

  武警上海總隊第一支隊十中隊戰士 陳晨

  我小時候,只要在繁華的地方看到當兵的,我就以為他是南京路上好八連,其實現在很多人也是這樣,我們不是好八連,我們是武警總隊十中隊,但是我們走在路上,別人都叫我們好八連。

  颯爽的英姿,整齊的步伐,筆挺的禮賓服,是南京路上一道別致的風景線。戰士們在南京路上展示著自己的魅力,同時也為南京路提供了一個安定祥和的商業環境,多年來,南京路的惡性案件的發生率一直為零。1992年1月18日,軍委主席江澤民來到了十中隊,併為官兵題詞“南京路上學八連,霓虹燈下新一代”。

  紀實片段:好八連在演習

  今年是南京路上好八連命名四十週年的日子,二十年前,撤出南京路的好八連,駐守在上海愚園路,上海警備區,他們始終把訓練場當作發揚連隊艱苦奮鬥精神的主戰場,響亮地提出,“武藝練不精,不是八連兵”。

  編導:張艷妮

<<上一頁
第3頁
(編輯:紀東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