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孩子,過節你快樂嗎?(10月1日)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0月08日 09:55 來源:CCTV.com

  “十一”長假拉開序幕,孩子們將以何種方式渡過假期?孩子最大的快樂在哪?最渴望的關懷有哪些?“知心姐姐”、“月亮姐姐”做客直播間和我們一起關注孩子。

  主持人(魯健):

  各位好,歡迎您在“十一”長假的第一天收看我們正在直播的《今日關注》節目。

  從昨天晚上開始,我們節目在黃金週期間已經關注“黃金周”這個話題,也來看看各個群體、各個階層是如何渡過黃金周的?今天,我們的話題要關注“孩子們如何過節”,大家看到今天我們的演播室裏來了兩位孩子們非常喜愛的姐姐,給大家介紹一下,一位就是“知心姐姐”、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的副總編盧勤老師,您好。

  盧勤(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的副總編“知心姐姐”):

  您好。

  主持人:

  歡迎您。還有一位就是小朋友們非常喜愛的少兒頻道主持人、“月亮姐姐”王淏。

  王淏(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節目主持人“月亮姐姐”):

  你們好。

  主持人:

  兩位好。我想看到兩位,孩子們肯定特別高興。

  我們今天就一起來關注一下孩子們的內心世界,來看看孩子們怎麼過節的?看看他們過節到底有多累?我們的記者還特地到一所鋼琴培訓學校進行了一下採訪,我們就看看孩子們在黃金周裏忙什麼?

  記者:

  “十一”長假快要來臨了,我們的孩子們依然忙碌嗎?他們的“十一”長假快樂嗎?家長為他們選擇的各種輔導班,他們自己願意上嗎?他們的心聲,家長了解嗎?家長的良苦用心,孩子們又能理解嗎?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關注的問題,我們希望能夠在這裡找到答案。那麼,現在我聽到背後的這個琴房裏傳來了很好聽的琴聲,我們一起來採訪一下這個小朋友。

  記者:

  小朋友你好,練琴呢,是吧?學琴是你自己選擇的,還是媽媽給你選擇的?

  李梓飛:

  我自己。

  記者:

  你喜歡學琴嗎?

  李梓飛:

  一般。

  記者:

  哦,自己選擇的還一般。如果爸爸媽媽滿足能你一個願望的話,你最想讓他們滿足你什麼願望?

  李梓飛:

  沒有願望讓他們滿足。

  記者:

  就是説願望都實現了,是吧?

  李梓飛:

  所有願望都實現了。

  記者:

  你給孩子報的這些班是他自己的願望,還是你給他自己選擇的?

  李梓飛家長:

  有的是他自己選擇的,有的是我給他報的。

  記者:

  鋼琴班是你給他報的?

  李梓飛家長:

  鋼琴班是我報的。

  記者:

  李梓飛剛才説他自己喜歡報的。

  李梓飛:

  是她出的錢,不是我出的錢。

  記者:

  哦,是媽媽給你出的錢,很感謝媽媽是吧?

  李梓飛:

  對。

  傅彤:

  我想對媽媽説,再給我報一個游泳班吧。

  記者:

  小朋友是來學琴的嗎?

  楊子健:

  是。

  記者:

  喜歡學琴嗎?

  楊子健:

  不喜歡。

  記者:

  為什麼呀?

  楊子健:

  因為彈琴特別煩。

  記者:

  那為什麼學?

  楊子健:

  因為我媽媽非讓我學,説不能半途而廢。

  苗碩:

  我希望他們能給我一點點自由的時間,讓我有一些自由的空間,和跟小朋友交流的時間,我覺得我這樣會學習得更好,讓你們更滿意的,我覺得不光學習能提高我的成績,跟小朋友們交流,去跟大自然溝通,也可以去創造一些很好的東西。所以我希望他們不要給我施加太大的壓力。

  主持人:

  我剛才聽了片子裏邊,好像是王淏唱的歌。

  王淏:

  對呀,對呀,是我唱的。

  主持人:

  學得太多,消化不了。

  王淏:

  這是小朋友的心聲嘛,學得太多,學得太雜,消化不了,然後爸爸媽媽聽我説,我也喜歡和你們打打鬧鬧,唱唱跳跳。

  盧勤:

  非常好。

  主持人:

  其實學琴是一個好事,但是感覺好多孩子並非是出於本意。

  盧勤:

  對。

  主持人:

  感覺他們在假期裏過得特別累。

  王淏:

  對。

  盧勤:

  因為他們學琴不是自己想學的,是爸爸媽媽讓他們學的,是為父母在做事。

  王淏:

  所以剛才我看到,問一個小朋友,你有什麼願望嗎?他説我沒有什麼願望。但是你如果要問家長,你有什麼願望嗎?也許家長會説,我希望我的孩子在這個國慶節的時候能夠學會什麼什麼。可能家長會有很多的願望。

  主持人:

  現在回想起來我們小時候好像跟現在的孩子童年相比,還是有很多快樂的。

  盧勤:

  對,是這樣的。

  主持人:

  現在很多孩子更願意把自己封閉在家裏上網了,可能也不是他們自己的本意,有的家長是讓孩子們參加各種各樣的培訓班,但是我們小時候好像經常有機會能夠在假期裏,尤其像這種長假裏出去跟附近的小朋友一起玩。

  王淏:

  可能是因為環境不一樣了,我記得我小時候,我們院裏小朋友特別多,放假或者是放學,大家就會在一塊兒玩。丟沙包、跳皮筋、玩泥巴,各種各樣的活動特別的開心。現在的小朋友好像很少有這樣的機會了,基本上放學之後,就是我媽媽讓我去上美術班,我媽媽讓我去上舞蹈班,我媽媽給我報了一個鋼琴班,都是這樣的,各種各樣的課外輔導班,很多。

  盧勤:

  我們那會兒過“六一”或者過“十一”的時候都非常快樂,好像是學校的生活都豐富多彩。我記得我“十一”最大的期盼就是媽媽給做一件新衣服。

  主持人:

  比如買一雙白球鞋。

  王淏:

  怎麼一樣,我也是,特別想要白球鞋。

  盧勤:

  我倒不是白球鞋,我那會兒好像非常榮幸,在我十歲的時候被選為鮮花隊的,在祖國十年大慶的時候,作為鮮花隊去給中央領導鮮花,參加國慶的十年大典。那時候媽媽給我做了一個人造棉的紅格的連衣裙和一個白襯衫,和一雙皮鞋,那是我一生中穿的第一雙皮鞋,非常高興地去參加“十一”的活動。

  王淏:

  就是,孩子的願望多小啊,多麼好滿足啊,有漂亮的衣服,就足夠讓她一直回憶童年往事的時候,想到那件紅格子的連衣裙。

  主持人:

  我記得我們小時候的時候,男孩們可能特別容易在一塊兒大家聚著玩,彈玻璃球,很晚的時候,通常都是家長喊,可能有喊五六遍的時候,都不願意回去,飯都不願意吃。但是現在可能很多孩子體會不到這樣的樂趣了。

  盧勤:

  對,是這樣的,因為他們的一些願望沒有了,人要一旦沒有了願望,就沒有快樂。他沒有了渴望,他都是別人給的,爸爸媽媽讓我幹的,別人給予我的。

  主持人:

  太容易滿足了。

  盧勤:

  他沒有願望的時候就被滿足了,他沒有産生。像我們小時候,比如説希望有一個好看的衣服,希望過年吃點好吃的東西啊,希望我有一點時間去玩一會兒,現在孩子都沒有了,爸爸媽媽説你什麼都不用管,你把學習給我搞好就行了,你把這個級給我考上就行了。

  王淏:

  基本上孩子其實不是一開始就沒有願望的,而是當他提出來的願望,一次一次不被家長滿足的時候,他發現他沒有希望了,所以好了,你安排我的生活就可以了,那麼家長讓我幹什麼就幹什麼。

  主持人:

  或者説孩子的需求可能和家長的願望發生了矛盾。

  盧勤:

  對,是這樣的。爸爸媽媽是為了孩子的將來,而他們又考慮孩子的今天,因為他就想到他將來,我不讓他輸在起跑線上,明天我要讓他輝煌。而沒有想到今天他還是個孩子,他需要一個空間,就像那個孩子説的,他需要和大人接觸,他需要自由,他需要玩耍,這些是孩子的一種需求。

  主持人:

  説到這兒,我們來聽聽家長,他們到底有什麼話想要説的?

  學生家長:

  知心姐姐,我現在覺得也挺困惑的。因為什麼呢?目前我的孩子報的課外班也不算少,但是現在,怎麼説呢,每一個孩子都在學這麼多,壓力這麼大,我覺得不給他學,好像覺得落後了。想問一下,姐姐該怎麼辦?

  主持人:

  這是請教知心姐姐了,找到了一個特別好的平臺。確實,因為我也看到盧老師主持的好多節目,這不是一個家長的心聲,可能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問題,現在社會的競爭壓力很大,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節假日反而要給他們增加壓力,參加英語學習班,參加各種各樣的培訓班。怎麼辦呢?

  盧勤:

  説實在的,爸爸媽媽沒有明白一個道理,一個人要想把一個事情做得非常輝煌,完全靠自己的興趣。一旦孩子失去了這個興趣,就變成了為別人做,他就沒有這個動力了,所以爸爸媽媽説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今天給孩子學這個,學那個,看人家學什麼就學什麼,孩子從小就煩了,因為他負擔一過重,他就忙不過來了,忙不過來就沒有快樂和成就感,於是他就覺得做這件事情不是他想做的。本來他興趣的大門是一扇扇打開的,當打開以後得到了一種成就感,他就會永遠打開它。一旦變成了非常厭煩,他的門會永遠的關閉。所以爸爸媽媽就適得其反了,他本來是有好心,但是這種做法違反了孩子成長的規律。

  主持人:

  甚至好多家長可能把自己沒有能夠完成的願望附加到孩子身上。

  王淏:

  好多家長都是這樣的。現在我覺得父母這點做得特別好,我從小不管學習什麼,父母都非常支持,而且我從來都是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學了很多很多的東西,都是我自己選擇的。我記得我爸爸媽媽跟我説過一個,讓我到現在為止回想起來都非常有意義的一句話,就是他們説,“每一個人都有一個最適合自己的閃光點,你只要找到那個最適合你的位置,你肯定就能發出比別人更亮的光芒”。我現在再回憶這句話,我就覺得特別的適用。每一個孩子都是優秀的,只不過家長應該換一個角度,看看你的孩子最棒的地方在哪,你去鼓勵他,讓他去進一步的發展起來,他一定就能像盧老師説得那樣走向輝煌。

  主持人:

  其實古代有好多話現在還充滿智慧,比如“學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樂之”。還有因材施教。到今天這些話應該還是很有意義的。

  盧勤:

  對,是這樣的。其實對於一個孩子來説,成就感是最重要的,任何技能的東西是任何時候都可以學會的,但一個人對這個東西的興致來自他小小的成功。像今天的孩子在學各種興趣班的時候,爸爸媽媽關注的是,給他請什麼樣的老師,佔多少學時,學什麼東西,沒有告訴他,也沒有明白一個道理,孩子們要真正想學會,他一定要有成就感。這種成就感,在孩子彈琴的路上,需要的並不都是老師,而是需要關注,需要給他鼓掌、喝彩的人,如果能有這樣的人出現,那麼孩子們就覺得他的琴是重要的,像歌星為什麼唱歌那麼來勁,他就是因為有那些觀眾、歌迷們為他鼓掌,為他喝彩,有一些歌手聽掌聲不夠響,自己會喊,給點掌聲吧,掌聲一響他就很來勁。誰給孩子鼓掌?誰給孩子喝彩?在興趣的路上,孩子們真的很慘,沒有成就感。爸爸媽媽老説,你瞧人家,你瞧你怎麼這樣。

  王淏:

  父母總喜歡這樣去比,其實應該明白一個道理,就是興趣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主持人:

  就是剛才説的“學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樂之”。他的興趣被極大地激發起來,他就自己去學習了。

  盧勤:

  上次我在西單圖書大廈跟家長和孩子面對面,一個孩子就站起來説,我有五個興趣班,我比較喜歡三個,最討厭兩個。我説你喜歡什麼呀?最喜歡電子琴,因為我爸爸媽媽全不會電子琴,每當我彈奏一首曲子,爸爸媽媽説,“哇,還能整成這樣!”對我很欣賞,我很喜歡。我最不喜歡數學班,因為我爸教數學的,説“這麼容易的題都做不會!”。我認為我已經很了不起了。其實你看孩子興致來自哪兒?來自他小小的成功,讓你發現他不同的地方,他很棒的地方,很多父母看不到這一點。

  主持人:

  所以其實節假日孩子去學琴,或者學習其他的東西,並不是説錯。關鍵要讓他快樂,如果他能夠在當中選擇快樂,也是可以的,要找到正確的方法。

  盧勤:

  其實在節假日應該補償孩子平時缺失的快樂,現在孩子平常的快樂確實很少,你看我到非洲去,我跟非洲孩子照相的時候,他們滿臉燦爛的微笑,摟著你脖子,拉著你的手,特別親熱,每一張照片都很精彩。我就想起和中國孩子照相的時候,有一群孩子照相,一定會有一個人喊“茄子”,他們才笑了,現在喊“田七”,他們才笑了。如果沒人喊,這張照片肯定不燦爛。

  王淏:

  而且完全都是標準式的,小孩真的就是這樣,跟我們照相都是把小手伸出來“耶——”,這樣,然後家長會説,你笑得不好,我們再來一張。他如果真的發自內心,其實張張照片照出來都會是最精彩的。

  主持人:

  所以少兒頻道的責任非常重大。其實只要注意正確的方法,讓孩子從學習中找到快樂的話,孩子們在學習當中也會覺得很快樂,很有意思。我們接下來來認識一個小朋友。

  解説:

  朱子通小朋友今年5歲,每天來幼兒園是他最高興的事。平時他最喜歡畫畫,記者來到幼兒園的時候,正趕上他在上繪畫課。瞧,好動的他就沒有閒著的時候,今天老師在教小朋友畫天安門,通通聽課可認真了,他得意地向我們展示了他的作品。

  朱子通:

  我想當畫家。

  解説:

  通通還喜歡學英語,在英語課上和小朋友們一起做遊戲時,他特別開心。

  記者:

  你喜歡學英語嗎?

  朱子通:

  喜歡。

  記者:

  那你能跟我們説點什麼呢?

  朱子通:

  我可以跟你説英文的數。

  記者:

  好,來一個,one、two、three,four。

  朱子通媽媽:

  在培養孩子方面,大家共識的一點,就是一定要根據孩子的興趣,根據孩子的愛好,這樣來去引導他。但是我覺得還有一個最重要的一點,一定要跟孩子的交流要像朋友,像朋友一樣的去跟他交流,語氣一定要和善,一定要友好。這樣才能給孩子一種感覺,就是尊重了他的自尊,這樣能起到一個事半功倍的效果。

  主持人:

  這個家長説得非常好,其實有時候家庭如果比喻成一個戲劇的話,家長和孩子都是角色了,到底家長應該是扮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比如他是一個演員,還是一個導演,還是一個觀眾?

  盧勤:

  我覺得應該是觀眾。剛才朱子通這個孩子真是很快樂,他身上有猴性,我現在特別提倡孩子身上有猴性,他的猴性就在他的靈活、快樂,他的那種沒有被別人導演,而他自己發自內心表現他自己的感覺。而朱子通的媽媽就是一個觀眾,你看給了孩子,孩子在各種課堂都上表現很活潑,很會表達他的快樂。現在的孩子,你説快樂嗎?快樂。可是表達的感覺就是不快樂,朱子通表現的是很快樂,因為他媽媽明白,要給孩子快樂,而且是發自內心的。

  主持人:

  確實有時候教育方式也很重要。我的一個朋友,他説他的孩子在上課的時候,特別喜歡提問,話很多,但是反而是老師很不喜歡這樣的孩子,説上課的時候,他經常想到一個什麼問題,就突然舉手站起來問老師,老師説好了好了,你坐下吧。然後孩子的積極性就很受打擊。

  王淏:

  但是往往我們到幼兒園或者小學校挑上我們節目的孩子,我們都找這樣的。我們提問題,然後老師會説,不行月亮姐姐,這個孩子特調皮,到時候你管不住,我説你放心吧,我説這個孩子肯定是最好的。

  主持人:

  對,就是有一種教育觀念,他好像認為這是一些很調皮的孩子,或者説不守紀律的孩子。

  盧勤:

  上次我到山東一個農村小學,説知心姐姐跟孩子面對面。半天這人組織不起來,後來我説怎麼回事,一看老師正在選人呢。我説請老師不要選人,願意來的都來,結果發言的孩子就是那些平常比較淘氣的、愛表達的孩子,有一些很好的孩子不太會表達,這個時候他就説不出來,而那些孩子,沒有顧忌的孩子能説出來,所以後來我就感覺到其實這些孩子是快樂的,他能把他內心的情感表達出來,有些孩子一直苦悶,他就有話也説不出來,其實這可能跟爸爸媽媽的教育方法和學校的教育方法有關係。

  王淏:

  其實我覺得面對那些愛發言、被老師稱作比較調皮的孩子,我們跟他面對,或者我們去給他一次機會,讓他來跟我們做節目的時候,我特別感動,因為我覺得這樣的孩子平時在班裏會經常挨罵,挨老師説,但是突然給他這個空間的時候,這個孩子會發現,我沒想到我還能做節目,我還挺棒的,挺不錯的。無形當中,其實對於他內心來説是一種表揚,一種鼓勵。

  主持人:

  而我們知道一些西方的教育方式是鼓勵孩子們去發言,表達自己的觀點,甚至自己去動手尋找答案。

  盧勤:

  這一點上,跟爸爸媽媽對孩子們的看法有關係。我一個同學的兒子在美國讀書,他説在這個學校裏有中國的孩子和美國的孩子,同樣在操場上打球,中國的孩子,十個球進了九個,中國媽媽不滿意,那個球怎麼沒進呢?還是不行。美國的孩子十個球進了一個,美國媽媽給孩子鼓掌,説真棒。中國的孩子説美國媽媽有病,説你孩子那麼差,你們還給他們鼓掌,美國的媽媽非常納悶,説那怎麼了,進一個球就比沒進的強。

  王淏:

  所以家長站的角度跟孩子是不一樣的。

  盧勤:

  結果也不同了。

  王淏:

  孩子面對的結果就不一樣了,對於一個孩子來説是不公平的。

  盧勤:

  成功者是什麼人,是進一個球的,不是進九個球的,進九個球的孩子還遺憾那個球怎麼沒進呢,他就快樂不起來,九個球都進了,都不快樂,就因為一個球沒進。

  王淏:

  關鍵是家長看打球的過程當中,希望帶給孩子的是什麼?我覺得家長只要有一個定位就好了,孩子在搶球的過程當中很勇敢,他知道去拼,去搶,就夠了。因為他有一種頑強拼搏的精神,在這次打球的過程當中他體會到了,我們就應該鼓勵這個孩子。

  主持人:

  而且他感受到了發自內心的快樂,從這個運動當中。

  盧勤:

  爸爸媽媽要求孩子太完美,孩子都是不同的,不是説孩子在所有方面都很優秀,一點優秀都要鼓勵孩子。

  主持人:

  説到這兒,還有一位家長,可能有問題要向您請教,我們來聽一聽。

  李梓飛家長:

  我原來聽過知心姐姐一個講課,而且還買過知心姐姐的一本書,叫《告訴孩子你真棒》,可是我後來從來一次沒説過“孩子你真棒”,因為當孩子做事,你特別生氣的時候,“你真棒”説不出口。

  主持人:

  “你真棒”,説不出口,而且孩子老氣我,我還得誇他,這怎麼辦?

  盧勤:

  説實在的,剛才那個孩子挺優秀的了。

  王淏:

  就是,而且很活潑,我覺得。

  盧勤:

  而且他彈琴,各方面還是對媽媽的一些指示遵守的非常不錯的,但是媽媽為什麼誇不出來呢?我覺得媽媽的要求太高,總是看人家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強,其實誇孩子是要找到孩子的亮點,你這個孩子哪兒最棒,就看見那個亮點,你自己眼睛要發亮,要用愛的眼睛去注視孩子,用愛的微笑去面對孩子,你的話就會出來了,並不是説我要有意去説。有一個媽媽老打孩子,老看著孩子不順眼,有一天聽了我的報告,是激動萬分,回家,兒子正吃飯呢,衝兒子説“兒子,你真棒”,兒子説“媽,你有病吧,我看你病的不清,説胡話了”。她找我來了,説你説得不靈,我説怎麼不靈,你説人家棒你要有點事吧,哪兒最棒,你能不能舉一個例子。

  主持人:

  要真情實感。

  盧勤:

  比如説咱們“十一”在家,孩子可能平常學習很緊張,在家幫你做頓飯,“哎喲,兒子你這飯炒得真不錯,你這菜的味道很不錯!”,碗刷得很乾淨,“真不想到還能會做這個!”這就是孩子做過的事情,給他一種你的欣慰鼓勵,這就是誇獎。其實這種誇獎是讓人記一輩子。我媽媽小時候給我的鼓勵是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我覺得我媽媽好像從小給我的愛,就表現在對我的鼓勵上,你做了一件事情,媽媽並不是説在表揚你,而是發自內心的一種表達。我五歲的時候,特別愛收拾屋子,我媽一回來,就説,“哇,誰幹的,這麼乾淨!”,於是我就從門後邊站出來,我媽説“真想不到是你幹的,你可真能幹”。就這一句話,我幹了很多年收拾屋子的活兒,老想給我媽一個驚喜,我覺得我們今天很多父母什麼都有了,就沒有了驚喜。

  王淏:

  對,所以説一個孩子小的時候是那麼的單純和可愛,你稍微給他一點鼓勵,真的就是給陽光他就會燦爛,而且家長一定要發自內心。因為就從我接觸幼兒園的小朋友,你對他是不是真心的,他一眼都能看出來,比如你誇獎他的時候,他説“哼,假惺惺的”。你真的誇獎他的時候,他會很開心。你是騙不了孩子的。

  盧勤:

  而且這些話要發自內心,比如説你做事很辛苦,在那兒看電視,挺累,孩子給你倒杯茶,你就一邊喝一邊説,“有兒子沒兒子就是不一樣,正渴著呢。”

  主持人:

  其實這樣的方式也正是在鼓勵他、讚揚他。

  盧勤:

  有一個男孩就跟我説,我看我爸爸、我媽媽看電視看得那麼投入,倒了兩杯茶給他們喝,本來以為爸爸媽媽會誇我兩句,沒想到兩人臉一沉説,別借著倒茶的工夫出來看電視,知道你是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我用你倒什麼茶啊,你出去,考一百分比什麼都強。他跟我説,我再給他們倒茶我就不是人,所以我就尋思很遺憾。

  主持人:

  去年教師節的時候,我採訪了十多位教師,因為是一個特別節目,很多老教師他們當年的學生見到這些老師以後,都非常地激動,記憶當中可能很多印象特別深的事件,就是某年的某一次,老師在課堂上曾經鼓勵了他,表揚了他,他可能學習不是最好的,但是由於老師的一句話,他能記很多年。

  盧勤:

  我是“十佳會”小學畢業的,我們的張曉梅老師語文教學特棒,是特級教師,我們班的同學都愛語文,為什麼?經常把我們的作文和我們的日記在全班宣讀,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就是聽老師宣讀你的作文,無形中讓我們對作文感興趣。我們都愛畫畫,,我從小愛畫畫,在少年宮學了五年畫,因為我們的美術老師特別會欣賞我們的畫,所以我説愛種花的人得有人賞花,會養孩子的人會欣賞孩子,不欣賞孩子,孩子長不大的。

  主持人:

  而且有時候可能家長和孩子的溝通也是一門藝術。我聽説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下崗女工可能家裏條件不是很好,但是她還是給孩子買了一些蝦,後來這個孩子吃得很高興,但是吃到最後的時候,他媽媽也夾了一個,也吃了一個,但是這個孩子,只有13歲,説那是我的。有些孩子確實和家長溝通的過程當中,可以説是缺乏愛的能力。

  盧勤:

  他這個屬於愛的錯位。為什麼?因為他以為愛是接受給予,實際上錯了,愛是付出,真正有愛心的人是付出的人。

  主持人:

  要引導孩子付出愛。

  盧勤:

  付出才能懂得愛,現在爸爸媽媽是孩子要什麼給什麼,沒要都給孩子。但是沒有給孩子愛別人的機會。

  王淏:

  光是媽媽在付出她的愛,比如吃蝦這個,就是媽媽付出她的愛,她讓孩子吃到了蝦子,可是她的孩子不懂得回報給媽媽愛,而且他為什麼會這麼説,是因為他已經習慣了,他從小可能就是這樣,所以他才對媽媽説,這是我的,家裏所有的好東西都是我的,所以你要拿走,他會不高興,媽媽會很寒心。

  主持人:

  當然可能這樣的孩子畢竟是少數。

  盧勤:

  現在已經是為數不少了。過分的溺愛,帶來很多孩子的無情。因為作為知心姐姐,找我來訴苦的父母非常多,很多人覺得孩子太無情了,但是我一跟他交談,我就知道這顆無情的種子是他自己播下的,他從來沒有給過孩子愛他的機會,他一直在無情的、無限的滿足著孩子各種慾望,但是沒有給孩子一個愛父母的機會,倒杯水都沒有過。今年過完春節的第一天,油田一個孩子20多歲,來找我,哭了,説我跟他們勢不兩立,我要給他們殺了,我説你給誰殺了?我爸、我媽。我説你為什麼要殺他們?他們從來沒有愛過我,他們就知道給我吃,給我穿,我要什麼給什麼,從來沒關心過我的思想,我現在苦惱著呢。然後講了很多父母教育方法不對的地方,最後我給他的建議是什麼,回去給爸爸媽媽倒杯茶。

  主持人:

  就這麼簡單。

  盧勤:

  給他們倒茶,我從來沒倒過,都是他們給我倒茶。我給父母倒杯茶不應該呀,父母養你這麼大。我説倒杯茶都不行了,你爸爸快過生日了,給你爸爸買瓶酒,我跟他們勢不兩立,我給他們買?我説不買你下回就別來見我。後來我送他一個我剛出的光盤,我説送給你媽媽。他走了以後,過了半個月給我打來電話,説我想了半天,給我爸爸買瓶酒,我沒有給我爸,讓我媽給我爸了,我爸拿這瓶酒哭了,説這酒我不喝了,我天天瞅著,這是兒子對我的愛。我媽看你的光盤一邊看一邊哭,摟著我的脖子説,媽對不住你呀,媽不知道你到了青春期,也不知道自己到了更年期。他説他們怎麼會説這樣的話呢?我説因為你付出了,你付出了你才懂得愛,你從來沒有付出過,就不懂得愛。他給我來了一封信,你知道最後信上怎麼説的,我為什麼要給我爸買瓶酒呢,我就想知心姐姐對我這麼好,用了多半天的時間聽我説話,朋友求我這麼點事,我還不給她幹嗎?

  王淏:

  所以,讓我悟到一點,我覺得現在的孩子缺少一個傾訴的對象,畢竟能找到知心姐姐的真是太少太少了,還有那麼多的孩子是找不到知心姐姐的,可能即便給我們寫信,太多的來信我們也沒有更多的時間給每一個孩子回復,所以孩子缺少一個傾訴的對象,但如果父母能扮演孩子傾訴的對象,可能這些問題都迎刃而解了。

  主持人:

  對,其實懂得付出愛,像您剛才講的這個故事,我想他體會到的是一種超越快樂的幸福感,甚至比快樂還要更加快樂。所以在“十一”黃金周裏應該提倡家長多鼓勵孩子,讓孩子有一個自由的空間,而且有一個傾訴的對象,可以利用這個節假日,家長和孩子更好地有時間、有機會去溝通。

  盧勤:

  最好是一塊兒出去玩,像北京的孩子可以到天安門廣場去,去看一看那兒盛開的鮮花,就數一數有多少種。

  主持人:

  哪怕就是去不了一些重要的旅遊景點,帶著孩子一起出去走走,可能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好的,今天非常感謝兩位姐姐,孩子們喜歡的姐姐來到演播室,和我們一起暢談“孩子們應該如何快樂的渡過假期”,同時也感謝觀眾朋友們收看本期的《今日關注》,再見!

  製片人:陶躍慶

  策 劃:董寶磊

  編 輯:張夢溪 桑瑞嚴

  主持人:魯健

  監 制:馬勇

責編:薛藍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