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新黨“民族之旅”再掀兩岸交流熱潮(7月8日)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7月11日 13:16 來源:CCTV.com

  繼連、宋大陸行之後,新黨大陸訪問團7月6號抵達大陸展開“民族之旅”,兩岸交流再掀熱潮。在紀念抗戰勝利60週年之際,新黨大陸訪問團的到來對兩岸關係發展將會起到怎樣的作用?

  主持人 魯健:

  各位好,歡迎您收看國際頻道的《今日關注》。

  在紀念抗戰勝利60週年的時候,由新黨主席鬱慕明率領的新黨大陸訪問團一行開始了對大陸的訪問。從7月6號開始,這次為期8天7夜的一個訪問被定位成是“民族之旅”。在中國國務院和親民黨先後訪問大陸之後,新黨的這一次訪問可以説是兩岸交流上的又一件大事,也引起了各界對於兩岸交流的關注。今天新黨訪問一行是在南京,所以是在江蘇省電視臺的演播室訪問兩位新黨的重要成員。給大家介紹一下,一位是新黨的創黨元老王建煊,您好。

  王建煊 新黨創黨元老:

  主持人,各位觀眾大家好。

  主持人:

  還有一位是新黨全委會的委員雷倩女士。

  雷倩 親黨全委會委員:

  主持人好。

  主持人:

  歡迎兩位。首先我們在開始訪談以前,還是先通過一個短片來回顧一下新黨訪問團一行的行程。

  解説:

  7月6號上午,新黨主席鬱慕明率領新黨紀念抗戰60週年大陸訪問團,乘坐中華航空公司班機從台北桃源機場出發,經香港轉機,下午2點40分到達廣州白雲機場,開始了為期八天的大陸“民族之旅”。

  鬱慕明 新黨主席:

  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應該很驕傲的,我們是屬於中華民族的一分子,所以我們以這樣的一個之旅,來代表我們站在一個中華民族的基礎上,我們追求未來中國人的強盛跟中國人的揚眉吐氣。

  解説: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戰勝利60週年,也是孫中山先生逝世80週年。在這個特別的歷史時刻,新黨代表團來大陸訪問進行“民族之旅”具有十分特別的意義。7月7號上午,新黨大陸訪問團拜謁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祭奠在“辛亥革命”廣州起義中犧牲的烈士,碧血黃花,浩氣長存。訪問團一行還來到孫中山先生親手種植的一株馬尾松前,為松樹澆水、培土。這株1912年首次大祭七十二烈士時種下的馬尾松,如今已是華蓋參天。7月8號上午,新黨主席鬱慕明率領訪問團一行拜謁南京中山陵,訪問團成員每人手持一隻百合花敬獻在孫中山的陵寢前,他們在中山陵前的臺階上一起喊出“和平奮鬥救中國”的口號。拜謁中山陵後,新黨一行前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參觀,沉痛哀悼遇難同胞。新黨主席鬱慕明題詞寄予兩岸中國人“勿忘國恥”,之後三次撞響了和平大鐘。7月8號下午,訪問團一行離開南京,前往大連。

  主持人:

  我想問問王先生,我知道您是新黨的元老,而且我還聽説您原來曾經在南京還生活過一段時間,是這樣嗎?

  王建煊:

  對。我在南京大概呆了有一年多的時間,那時候我們住在南京鼓樓的旁邊。

  主持人:

  那離我們現在所在的這個演播室,我們現在要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是江蘇電視臺的演播室,離現在的江蘇電視臺很近。

  王建煊:

  我不太清楚了。

  主持人:

  當時這一片,您還記得是什麼?

  王建煊:

  當時記得那個時候國民政府在的時候有個外交部,我們跟那個外交部很近。

  主持人:

  這次來的時候,你有沒有找到以前的那些記憶?

  王建煊:

  這次因為太忙了,一點時間都沒有。

  主持人:

  安排得很緊。

  王建煊:

  對。

  主持人:

  當時是在南京生活的時候,大約是在什麼時候?

  王建煊:

  大約我是9歲左右的樣子,那時候生活很苦的,住的地方也非常的破爛,所以前兩年我回來的時候,曾經想去找找曾經住的地方,那兒面目全非了。現在因為進步太快了,都是高樓大廈,當年是很悽慘的。

  主持人:

  雷女士應該來過南京。

  雷倩:

  對,還過好幾次,多半都是來中山陵。

  主持人:

  上一次你曾經是跟國民黨大陸訪問團來的。

  雷倩:

  對。同時在2003年,在新黨其實最低迷的時候我們也來謁陵過一次。

  主持人:

  謁陵過一次。那您的身份很特殊,屬於雙重黨籍了。既是國民黨的成員,同時也是新黨的成員,我不知道作為兩種身份來到南京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嗎?

  雷倩:

  我覺得在中國國民黨那個團來的時候,當然是阻隔56年之後,它的歷史意義很強很強,所以那個情感的衝擊好像你一個9年不見的親戚第一次回來,所以情感的衝擊很強。所以新黨我們長期就是孫文主義的信徒,所以我們到時候用一種很平常的心回來看孫文總理。這樣的情緒對於新黨來講,就是我們精神的泉源,所以還是稍有不同,雖然都是泛藍的一員。

  主持人:

  對。今天上午,你們是去參觀了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王建煊:

  對,看了以後,坦白説非常的傷心。我覺得我們中國人必須要努力,今天中國人在世界上已經被全世界刮目相看。但是我們的國家太大,我們還有很多貧窮需要改革的地方,所以大家必須努力起來,否則的話,我覺得種種歷史的災難重新再出現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主持人:

  我聽隨團採訪的記者説,今天你們在看到遇難同胞紀念館很多的圖片,尤其是一些纍纍白骨的鏡頭的時候,很多團員眼淚都快出來了。

  王建煊:

  沒錯。我當時我就買了一本叫做《南京大屠殺》的書去看,裏面有很多畫面我也都看過了,看過以後,坦白説心中非常的難過。我覺得我們身為中國人,對於中日抗戰,我們這麼多人被害,我們不要去記起仇恨,我們仇恨日本人,我們有辦法把他再打死幾百人,有一天他有辦法又把我們打死幾百萬人,這樣冤冤相報,了無終日。但是我們的國民不可以不汲取中日戰爭的教訓,南京大屠殺死掉30多萬人,是因為這些老百姓跑得不夠快嗎?不是的,是因為我們當時國家太弱,我們不能保護我們的人民。所以中國人必須要強起來,才能保護自己,而且人家不敢來打你。

  主持人:

  您説到這兒,我倒是也想起來新黨的主席鬱慕明這一次來大陸訪問之前,接受記者的採訪的時候説過一段話。大致的意思也是説,當時中國之所以被侵略,就是因為中國人不團結,如果説中國人團結起來,站起來的話,中華民族一定能夠發揚光大。

  王建煊:

  你講的完全沒有錯,當時一致對日抗戰,國、共兩黨中間就有不同的意見,所以在內部就發生很多的問題,再加上我們國家當時就很弱,一個弱的人如果不團結起來,當然力量就更小,我們中國人將來也是這樣。所以像現在,台灣如果跟中國大陸我們都是炎黃子孫,如果我們能夠和平統一起來,這一個大的力量,世界上沒有人敢欺負我們的。

  主持人:

  雷女士以前來過南京,那麼以前去沒去過?

  雷倩:

  也是在2003年的時候,正是在新黨其實最低迷的時候,我們有一個訪問團來這裡尋找力量的根源。這個根源就是説,國家是要用什麼樣的態度去捍衛?我們目前可能覺得世界已經和平了,但是昨天倫敦才發生大爆炸。不久之前,兩年多之前,美國遭受“9.11”的恐怖攻擊。所以世界上仍就有很多戰爭的因子,作為中國人必須要非常非常確切的在二十一世紀中間,以和平為努力的方向,同時建設一個富強的國家呢,我們才能真正的把所有的人類往和平的路上帶去。所以新黨一向都是以這裡為力量的根源的。

  主持人:

  所以以前你也去過。

  雷倩:

  是。

  主持人:

  這一次又去看望。

  雷倩:

  對,我們上一次去的人,這一次全部都在場了,每一個人是來一次哭一次,我們永遠不會忘記這個歷史的教訓。

  解説:

  1988年,李登輝上臺後,在國民黨內大肆排斥異己,推行“台獨”分裂路線,引起國民黨內一些人士的不滿。

  1989年8月,一些反對李登輝“台獨”路線的國民黨政治精英迅速聚集在一起,組織成立了“新國務院連線”,這就是新黨的前身。

  1993年8月10日,當時在國民黨內極有發展前途的青年政治精英趙少康、鬱慕明、李慶華、周荃、陳癸淼、李勝峰、王建煊等七人發起成立新黨,其中趙少康、王建煊等人還任過國民黨環執政當局保和財政主管部門的負責人。

  8月22日,新黨舉行了成立大會,並通過黨章。黨章明確規定,新黨以讓“人民有更好的日子過”為宗旨,並在組黨宣言中宣佈了五點宣言和八項主張,核心包括“政治革、黨內民主、反金權、反台獨”。新成立成立後努力發展基層力量,與島內“台獨”勢力做堅決的鬥爭。

  在1995的立法機構,民意代表的選舉中,新黨獲得了近13%的得票率,成為當時立法機構中僅次於國黨民、民進黨的第三大黨。

  到1996年,新黨黨員已經達到7萬多人,比當時的民進黨的人數還要,然而由於島內政治環境的迅速變化和新黨內部發生矛盾,新黨在台灣島內的影響力逐漸受到影響。但即便如此,新黨在台灣政壇仍是一支反“台獨”的重要政治力量。在兩岸關係的政策主張上,新黨認為“台灣及大陸都是中華錦繡河山,同為中國人的領土,凡我炎黃子孫皆應予認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中國統一勢所必然”。

  2001年7月12日,新黨大陸事務委員會代會表團到大陸訪問,在北京與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進行了對話,雙方同意建立兩黨工作機構之間的對話機制,並就兩岸合作的一些具體事宜交換了意見。如對兩岸農業合作、教育合作等方面進行積極磋商,達成了一些共識。

  新黨現任主席鬱慕明,是新黨的發起人之一。1980年被評為“台灣十大傑出青年”,他能言善辯,點子多,在國民黨內曾有“小諸葛”之稱。鬱慕明與陳水扁幾乎同時進入政壇,1981年鬱慕明當選台北市議員時,陳水扁也進入台北市議會,鬱慕明開始了與他的較量。在島內“台獨”勢力猖獗的情況下,鬱慕明一貫主張,反對“台獨”,始終堅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他認為現階段兩岸是共存共榮、互利互惠的關係,政黨交流可以達到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效果。

  主持人:

  新黨有一個口號就是“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雷倩:

  對。

  主持人:

  這個口號是怎麼來的?

  王建煊:

  因為在台灣的時候,有很多人他不要做中國人,甚至有人要做日本人,所以我們心裏邊想的是非常痛心的事情。所以我們就提出來“我們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這個不僅在台灣,我覺得在中國大陸,我們13億的同胞,大家心裏都要有這個期許,我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我要以作中國人為榮,我要以為中國的崛起而貢獻一點心力。像現在我們在中國大陸捐建希望小學,而且我們在浙江辦了一所高中,叫“新華愛心高級中學”,我們是捐資興學,這是一個小小的事情,但是你要知道,我們中國要富強起來,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要教育,中國必須要從人口大國,改變成人力資源大國,改變的方法就是教育,所以大家都要為中國的崛起,要來讀書,為中國的崛起而教書,為中國的崛起而辦好教育。

  主持人:

  新黨我知道一直把自己比喻成是“北極星”,為什麼呢?

  雷倩:

  這個是在我們10週年黨慶之前,那一次我們剛好也是在北京訪問,我們有一個會議的時候,就在想説我們到底奮鬥是什麼目的?難道只是為了對抗李登輝嗎?絕對不是的。我們在奮鬥的時候,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目的,是我們反對他侵日的“台獨”路線,反對“黑金”,是追隨著孫中山他原來的遺志,所以我們也不能説,我們自己是北極星,但是我們跟著北極星永遠朝著正北方走。所以在10週年黨慶,我們就説用亂世中的北極星來給自己一種期許。我覺得人或者黨大小沒有關係,但是你的志氣一定要遠大,而且你要知道你做政治工作是為國、為民,而不是為了自己,所以我們新黨黨員我看大家都知道我們都有一種氣的。

  主持人:

  而且我對新黨成員的感覺,王先生我覺得您好像之前媒體評論的新黨成員的個性,就是看上去很開朗、很樂觀,但是其實火氣也很大,是不是新黨的成員大部分都是這樣的一種個性?

  王建煊:

  可以説很相像,所以才叫“同志”——志同道合,組合在一起。目前我們在台灣力量雖然很小,但是我們的志氣不小,我相信這一顆志氣一定可以帶動在海峽兩岸和平中的一些力量。像我們在大陸捐建希望小學,捐了有八十幾所了。我們到每個地方,當地的老百姓都説,“感謝台灣人民沒有忘記我們”,我説“我們海峽兩岸都是中國人,我們不會忘記你們的”,大家鼓掌很開心。

  主持人:

  其實這一趟,昨天你們到廣州去拜祭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的時候,也是受到了當地的群眾的熱烈的歡迎。我今天拿到了一張,當然我注意到今天很多報紙都在報道這個事件。而且甚至有一個報道説,在廣州的時候,有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太太,還專門的唱了首山歌給您。

  雷倩:

  溫老太太,一早在那兒等我們。她主要就是在説“我們海峽兩岸都是兄弟”,用她的山歌來歡迎我們。

  主持人:

  看來在廣州,你們受到的歡迎還是很熱烈的。

  王建煊:

  廣州和南京都受到很熱烈的歡迎,而且可以看得出來,他們都是自覺的。很多像我們去中山陵,很早,很多人可能在做健身、運動,看到我們去都聚集一起,跟我們揮手,所以感覺非常好,就是一家人。

  主持人:

  我聽説王先生,您是一路走來,一路唱著歌來的。我們的記者説你是一路唱著歌,是心情很好嗎?

  王建煊:

  有的時候是心情好唱,有的時候是心中很苦悶唱。就是説看到台灣現在很多的亂象,心中很氣,氣了以後,不自覺的就哼一哼歌,這樣使自己的情緒稍微的釋放一下。

  主持人:

  那這一次來唱歌是因為什麼?

  王建煊:

  這次唱歌,也是就是心中想到,從前小時候,我在南京住,那個時候才9歲,今天我都已經67歲了,回想過去,真是太多的事情了。

  主持人:

  勾起了很多的回憶。

  雷倩:

  對。

  主持人:

  這一次新黨把大陸的訪問定位是“民族之旅”,為什麼會給予這樣的一個定位?

  雷倩:

  我想大家在過去接待了泛藍另外兩個政黨——國民黨跟親民黨,大致上我覺得海峽兩岸和平跟搭橋的勢頭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階段目的。這個是新黨在三年多以前,我們提出兩個很重要的主張。一個是用黨對黨的談判的方式來為兩岸突破這個僵局,在去年提出另外的一個主張就是泛藍要大團結。這兩個事情,其中的前半我覺得勢頭都已經到了。所以在我們出來以前,我們就在想我們有什麼樣的另外一個下一個階段的主張?我們認為下一個階段的定位,是在民族的定位上面共謀整個民族的自由和平等,也就是孫文先生的意思。所以整個新黨的旅行在鬱慕明主席的帶領之下,我們就定位為“民族之旅”。他尋找的就是,不管你在哪,即便是在南方,即便是在台灣,你仍舊是以整個民族的大未來為整個目標的一種氣和一種未來的發展方向。

  王建煊:

  有一點民族尋根的那種感覺。就是我們都是中華民族,我們的根在那裏,我們來看一看。

  主持人:

  而且我也注意到,在新黨來的之前,很多媒體就在關注這次來的日子,是7月7號。而且這次安排的路線是廣州、南京、大連,然後北京。這個安排和日期是不是也有一些特殊的意思?

  雷倩:

  它是經過了非常長期的溝通和協調,首先當我們把它定位成不是在討論兩岸兄弟之間的問題,而且我們一起以一個民族的角度來看未來的時候。當然歷史上,在廣州、南京、大連、北京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它跟日本非常非常有關係。所以我們在這一個“民族之旅”中間,特別會到大連,他是在熱戰爭的時候,在偽滿洲國的時候,都跟台灣的命運很相像。所以我們在這個尋根之旅之間也要找到完整的一個脈絡,這中間也就是我們未來的一個力量的一個根源。

  王建煊:

  這個“民族之旅”跟日本是有密切的關係。因為這幾個地點都是遭受到日本的侵略非常嚴重的一個地方。目前海峽兩岸不能夠和平統一,日本人又扮演一個中間非常阻隔的力量。所以今天除了美國之外就是日本,所以現在日本搞的一些東西,就專門拉攏台灣一些親日派的人要結合起來,阻攔海峽兩岸的統一。所以日本人對於我們中國的種種行為,我們是要密切加以注意的。講到這個地方,我要在這裡呼籲日本人,要去學習德國人,德國的總理在二次世界大戰,德國人殺死了600萬猶太人,現在德國的總理到了波蘭的華沙猶太人紀念門下跪磕頭,下跪表示懺悔,日本人卻到靖國神社去。德國人賠償了1400億美金的錢給猶太人,可是日本人卻一點點都不賠我們。德國人把集中營保留下來,而且讓孩子們去參觀,汲取教訓,可是日本人卻去修改教科書,説南京大屠殺是捏造的。我要呼籲日本人,如果你們想你們的國家和人民能夠長期的能夠安居樂業,你必須要跟中國以及東南亞這些國家被你侵略過的保持密切的和平的關係,這個關係你要從你們的懺悔開始。如果你們不肯懺悔,而以為你們的軍事力量、科技將來會保護你們國家,那是絕對不可行的。

  主持人:

  這一次新黨的“民族之旅”第一站就選擇廣州,我知道你們昨天是去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進行祭拜,而且鬱慕明主席説,要尋找中華民族的浩然正氣。為什麼第一站就要去廣州尋找浩然正氣?

  王建煊:

  其實“浩然正氣”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精神的精粹。你看歷史上好多人物,文天祥、岳飛,我們一談到,今天大家都肅然起敬。為什麼?因為他們代表了中華民族的浩然之氣,而在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這個地方也是代表了浩然之氣。舉個例子來説,這些烈士我們都很欽佩,裏面我最欽佩的就是林覺民,林覺民你想他多少的偉大,自己那麼年輕,然後他有一個孩子,叫依新,才5歲,然後太太大肚子,在這樣的情況,他要去犧牲。林覺民不是説去不小心被打死的,他是曉得我這一次是必死無疑,才留下與妻訣別書。我們讀了就要流眼淚的,你知道吧,所以這個有浩然之氣。中國人現在很多人就缺少浩然之氣,很多事情都為自己,為自己犧牲國家利益在所不惜,犧牲團體的利益在所不惜,只要對我有利就可以了,這不是浩然之氣。所以我們要像林覺民、七十二烈士,他們的浩然正氣,如果我們中國人的每個人都能夠有烈士的那一種某種程度,我不要講一樣,某種程度的浩然之氣的話,我們中華民族、中國人一定會出人頭地的。

  雷倩:

  聽這些話,也許有些人覺得我們講的好像是很八股的大話,其實新黨如果仔細看現在的這些領導人,他們當初都是拋棄榮華富貴,因為在大是大非上跟當時的李登輝路線隔絕,所以他們拋棄榮華富貴出來另組一個新黨。當時何嘗不是在環境或者是在權勢的角度來看是一群傻子,也是有浩然正氣的。

  主持人:

  對,新黨而且口號就是“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給人的感覺好像這是一個很正的黨。但是我知道新黨在台灣的力量好像目前還是比較小的,中國有句古話叫“曲高和寡”,在台灣堅持這樣的浩然正氣容易嗎?

  雷倩:

  我們現在看的是一個歷史的大勢頭,大部分新黨的成員都有博士學位,所以我們並不是一個非常不顧現實的一種理想跟浪漫主義。我們看的歷史的大勢頭,是中國在全世界的經濟上面,在它的政治舞臺上面,就已經進入了二十一世紀的崛起的世紀,作為中國人的一分子,台灣的每一個人原來就有一個參與這個大勢頭本來就有的權力,卻被我們現在的政治領導人所阻隔了,所以我們去努力奮鬥的目標,其實是為了所有的台灣人民爭取他們的權益。作為一個政黨,這是一個非常負責任的態度,我們不用看環境,要看最後的大是大非,歷史的大勢頭應該是如此。

  王建煊:

  剛才主持人特別提到“曲高和寡”,我們非常同意,你不能“曲高”,大家都沒辦法做。可是有一些原則,它不是“曲高”。譬如我們在台灣我們海峽兩岸要和平統一,炎黃子孫要統一,這個能夠有挑戰嗎?這個能夠叫做“曲高”嗎?台灣有很多人就不認同,他們也給我們紅帽子。他説我們新黨的人是中共代言人,有些還不過癮,就説我們是共産黨。我們怕嗎?我們要説我們曲太高,我們就妥協一下,搞搞獨立,幹幹什麼,也可以談談呀。這個不能妥協的,這個不是“曲高”,這個管理“和寡”不“和寡”,總有一天大家都會來擁護這個政策的。

  主持人:

  我可不可以這樣理解,其實新黨選擇這樣特殊的一個特殊的日子,抗戰勝利60週年來大陸訪問,其實也是重溫這種抗日的精神,其實抗日精神就是一種民族的精神。

  雷倩:

  是,而且是一個愛國的一個精神。同時新黨在未來的走向裏頭,我們也在這邊提出我們未來的一些具體的方向,這些到了北京的時候還有一些具體的討論。

  主持人:

  我們也知道,在今天4、5月份的時候,連戰先生和宋楚瑜先生是相繼來訪,我聽説在他們回去以後,島內對於兩岸交流的這種認同感好像更強了,民意發生了一些變化,是不是這樣?

  雷倩:

  這其實非常明顯的,以前在新黨談這個兩岸問題的時候,時常在台灣我們叫做“一頂紅帽子”就會帶到我們的頭上來,現在來談兩岸交流,變成一個顯學。大家都變成一個非常正直、正確的事情,有一批又一批的人要努力的往這條走,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剛才認為新黨在過去一直提倡兩岸交流的這個階段任務其實已經完成了。因為那個大的勢力已經造起立了,接下來我們要做的是所有的中國人共同為未來而努力。

  主持人:

  當然這是一個原則性的目標了,我們也知道,連戰和宋楚瑜先生來了以後,回去之後對於兩岸的一些比如説農産品方面的一些具體的事項都有所推動,而且這個工作可能還在進一步進行。

  雷倩:

  對。

  主持人:

  我不知道新黨在這一次來訪之後,會在哪些方面做一些工作?

  雷倩:

  這個部分,在具體的部分,其實如果大家看台灣的推動也會覺得很傷心,真的大門已經打開了以後,我們台灣的這邊反而是走的非常的緩慢。

  王建煊:

  上一次國務院連主席還有宋主席他們分別來訪,在台灣造成蠻不錯的影響。這個影響裏面除了實際上有一些協商以外,很重要的是和連主席、宋主席以及我們這邊胡錦濤總書記,他們個人魅力的一些表現也有關係。其實在台灣也有很多人覺得大陸的領導人不錯嘛,講話彬彬有禮,非常有條例,而且不是兇巴巴的樣子,好像我比你大,我要你怎麼樣,不錯,不錯呀。這個造成的一種氣氛,我覺得是有助於海峽兩岸更多的交流。

  主持人:

  而且確實我們也注意到現在雖然台灣的農産品包括一些水果已經進入了大陸市場,但是畢竟由於繞道,可能成本還是很高。

  雷倩:

  對,沒有達到100%的果效。

  主持人:

  我不知道兩位對於未來這方面的問題有什麼見解?

  王建煊:

  這方面我覺得是一個很好的政策,就是顯示中國大陸對台灣農民,有很多的果農,他們實在是非常的辛苦,所以讓他們了解到祖國對他們的一種關愛,最近也要把台灣的水果零關稅。但是我比較擔心的一個問題,就是台灣的水果究竟是比較貴的,會不會大陸很多人民説一下子好新鮮,我去嘗嘗台灣的木瓜、台灣的芒果,嘗了以後覺得太貴了,弄了一下沒了,沒了以後台灣的水果賣就賣不進來了,那麼台灣的民進黨就有話講了,説“你看他們是統戰的,熱鬧一下,現在沒有了吧”。所以我就説怎麼樣能夠讓台灣的水果能夠繼續不斷的銷進這個龐大的市場進來,讓台灣的農民真正的能享受它帶來的好處,這個政策的方向就真正能夠落實了。

  主持人:

  上次連戰先生和宋楚瑜先生所率領的中國國民黨和親民黨來了之後,可以説都取得了具體的、切切實實的一些成果。我不知道兩位對於這一次新黨的大陸之行,這方面有什麼期待?

  王建煊:

  這方面據我了解新黨也有準備了很多東西。

  主持人:

  能不能透露一些?

  王建煊:

  最後大概是要到北京的時候才會掀開這個鍋蓋。

  雷倩:

  對。

  主持人:

  好的,非常感謝兩位今天能夠來到演播室接受我們的採訪,同時也感謝觀眾朋友收看本期的《今日關注》,再見。

  製片人 陶躍慶

  策劃 馬敬

  記者 刁偉華

  編輯 閻敏 李萍 倪彬彬

  主持人 魯健

  監製 范昀

責編:薛藍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