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往期內容

內蒙行系列報道九

央視國際 2004年08月05日 16:18



  1、趙永春 主任醫師 北京急救中心主任(左圖)

  2、閆秀英 院長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醫院(右圖)

  主持人:觀眾朋友們,你們好!這裡是中央電視臺《健康之路》直播節目,今天我們來聊的是內蒙行方面的問題。

  旁白:赤峰位於內蒙古地區的中東部,是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為多數的少數民族地區,因為在城區東北角有一座紅色的山峰而得名,這裡也是洪山文化和遼文化的發祥地,赤峰市面積遼闊,有九萬平方公里,總人口457萬,城區人口接近50萬,人員相對集中,整個赤峰市農牧區佔絕大多數,牧區雖然低於遼闊,但人員居住相對分散,由於赤峰市位於華北、東北兩大經濟區之間,是連接關內外的主要通道,所以兩地也廣泛開展了各種合作和聯絡,尤其衛生系統的聯絡更為緊密。

  楊淑敏(赤峰市衛生局局長):1992年中央民族工作會議召開後有了一個政策上的大背景。另外兩地過去在醫療學術團體之間有過學術方面的交流。有了這樣兩個基礎,再加上兩方面都有積極性,以及兩地政府的重視、衛生行政部門的鋪路搭橋,所以形成這樣一個局面。

  旁白:也是在1992年北京市和赤峰市正式通過政府行為確立了兩地的衛生對口支援工作。

  主持人:這次急救中心組織的醫療隊去赤峰市的主要任務是什麼?

  趙永春:主要有三個任務:一個是在技術、學術、管理方面進行交流。第二個任務是要在赤峰市進行大型的義診。第三個任務就是對於從事急救的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培訓,同時對於赤峰市的市民也要進行現場培訓。這次去一共三天時間,第一天進行大型義診,第二天和第三天進行學術交流和講座,同時我們的人員還要陪同赤峰市急救中心的人員一同出車,在急救車上進行現場指導。

  主持人:來看一則記者的報道:

  李曄麗(記者):我們跟隨義診專家來到了喀喇沁旗龍山鎮衛生院進行義診,義診隊伍受到了當地群眾熱烈的歡迎。

  旁白:在赤峰市喀喇沁旗龍山鎮,北京市急救中心的義診活動引起了不小轟動,這次北京市急救中心派來內、外、婦、兒、眼科、放射科、五官科共九位專家。北京市急救中心當場為龍山鎮捐贈了6000元的藥品。不僅舉行義診,醫療隊還為當地群眾帶來了宣傳品,他們教大家撥打120電話並且宣傳自救、互救知識。

  群眾:我們很感謝黨中央的送醫送藥到農村的這種服務。

  群眾:聽説北京專家要來,我是走了20多裏路趕來的。

  群眾:人很多,擠也擠不進去,就是很著急。

  旁白:一天下來醫療隊至少接待了三四百人。當天下午兩位醫生被派往了不便義診的農戶家中,這是一位腦血栓患者。

  趙永春:國際上通用的急救標準也叫做急救半徑,通常在3-4公里的範圍內,急救反應時間一般在5分鐘之內,所謂急救半徑就是指從出車的地點到病人身邊的距離叫做半徑,從撥打急救電話到救護車達到的時間叫做急救反應時間。北京市目前的急救半徑是4-7公里,反應時間是5-10分鐘。但是實際工作中由於北京的道路實際情況,我們的平均反應時間在13分鐘左右。

  閆秀英:在沒有成立急救中心以前車況不好,速度比較慢,那時候病人主要就是自行到醫院。最開始在搶救設備方面存在不足,也沒有專職人員,通過和北京急救中心實現了對口支援後使我們的反應速度相對增加,現在狀況比以前要好,基本能夠滿足當地需求。我們是1998年6月18號和北京市急救中心建立對口支援關係的,同時在北京市衛生局和赤峰市政府以及赤峰市衛生局的大力支持下建立急救中心。

  牛忠平(赤峰市醫院黨委書記):在慶典當時北京市急救中心給我們送來了六輛嶄新的急救車和成套的急診急救的設備,大家都為赤峰市出現這麼一個壯觀的場面感到激動和高興。

  主持人:一個急救中心建立需要什麼設備?

  趙永春:首先就是需要保證120急救電話的通暢,還需要性能良好的急救車和急救設備。

  閆秀英:通過幾年的努力,現在赤峰市的急救條件比過去改善多了,北京市急救中心和北京市衛生局先後支援了我們14輛急救車,使我們的車況現在明顯好轉。原來我們的急救車裏基本沒有設備,現在車裏的搶救設備都已經配備,比如除顫儀、心臟監護儀、內外科搶救設備等。

  趙永春:從事院前急救的醫生應該是急救的全科醫生,在短時間的急救過程中要很好的對患者進行救治。

  旁白:急救要領的培訓和指導是對口支援工作的重要內容,現在北京專家正在進行急救指導。

  專家:在轉送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病人的神態,一旦病人在運送過程中一旦發生心臟驟停,首先就是要進行除顫。

  閆秀英:六年來我們急救中心是在穩步發展,急救中心剛成立的時候每月出車次數是140次,現在每月出車將近500次,到2003年年底我們出車已經達到了22971人次,搶救急危重病人2383人次,大的自然災害事故90多次。尤其是在非典期間更加感覺到急救車的作用之大。

  主持人:來看一個片子:

  旁白:據了解心腦血管病、交通事故、藥物中毒是當地的多發病,而人們還習慣於有了急危重症自己到醫院就診,有些路途遙遠的難免喪失了治療機會。另外對於當地處理不了的急危重症,當地醫院還能與赤峰市急救中心進行轉院,但當地老百姓對這些卻並不了解。

  閆秀英:因為我們赤峰市急救中心成立時間比較短,老百姓的認識還不足,以後我們要利用新聞媒體加大宣傳力度。對於偏遠地區我們現在發揮鄉鎮衛生院和農村醫生的作用,我們已經對鄉村醫生進行了培訓,可以先通過他們進行急救,然後通過各種方式轉移到其他地方。

  趙永春:在各個旗醫院裏面都設有急救分中心,現在已經形成了三級的管理體制。第一級就是急救中心,第二級是急救分中心,第三級是各個急救站。北京市現在有18個區縣,設立了15個急救分中心,每一個分中心下面設立了若干個急救站,這樣就把北京市的急救網絡遍佈了北京市的各個地區,使老百姓都能得到很好的醫療服務。我想北京市的這種三級管理模式同樣也適用於赤峰市。

  李曄麗:過一會兒北京市急救中心的專家要給大家做一個自救互救的現場演示,對這裡的村民進行這方面知識的普及。

(編輯:回春?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