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往期內容

內蒙行系列報道七

央視國際 2004年08月03日 16:11



  1、趙健 主治醫師 北京市中關村醫院(左圖)

  2、王煒 北京市東城區衛生局局長(右圖)

  主持人:觀眾朋友們,你們好!這裡是中央電視臺《健康之路》直播節目,今天我們來聊的是內蒙行方面的問題。

  旁白:這是一段令人難忘的歷史,這是一段魂牽夢係的情懷,在那遼闊的草原上,我們曾與風共舞,曾與雪為伴。在那荒涼的土地上,我們留下了青春,留下了血汗,留下了歡樂,也留下了悲哀。轉眼我們離別這塊土地已經三十餘年了,從時間上説,這塊土地離我們似乎十分遙遠了,但是從感情上,我們無時無刻不牽掛著這塊土地、思念著這裡的父老鄉親。因為,我們不會忘記老阿爸高莫茨楞邁著受傷的病腿,牽著牛車把我們迎到他的蒙古包。我們不會忘記登的布大叔為了讓我們騎上一匹好馬,在馬群中反復挑選良駒……。我們大家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留在了這遼闊的草原上,它是我們這一代人一生中最難忘的回憶。

  王煒:我們都是在1968年到的內蒙,那時候我19歲。

  趙健:當時我21歲。我在內蒙插了五年隊,夜裏看過羊,放過駱駝,放過牛,打過井,蓋過房,還兼職當過“赤腳醫生”。

  王煒:我在內蒙待了12年,在那裏種過草,當過“赤腳醫生”,當過“防疫員”,當過“外科醫生”。

  趙健:我曾經在1996年和1998年,在離開內蒙28年和30年的時候回去過。當時回去在下飛機的那一刻真的是激動萬分,見到內蒙老鄉走過來的時候雖然已經三十年沒有説蒙語了,見面幾分鐘後就適應了(語言交流)。

  王煒:我到現在依然記得當時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我是一名醫生,每2-3年都要帶醫療隊回去一趟,大概明天醫療隊又要去了。

  主持人:當時您是怎麼想到要做這樣一個片子的呢?

  趙健:98年我們很多知青回到內蒙去後受到了當地群眾的熱烈歡迎,在聯歡會上歌聲此起彼伏,心情無比激動。我們雖然離開草原很久,但是內心無時無刻不在牽掛著這片土地,想用一種方式把這種情感保留住,這樣就想到了做一個視頻的片子,把老照片集中起來,把我們這種情感永久保留住。

  王煒:看了這個片子我也是思緒萬千,很受感動。我一想起那段時間滿腦子就是草原上皚皚白雪,我們穿著厚厚的皮衣,戴著風雪帽,每天在草原上為牧民巡診。

  主持人:最初是怎麼想到在那裏當“赤腳醫生”的?

  趙健:有一件事情對我的震動非常大,我們當時八月份到達內蒙草原,在九月中旬一天晚上,一位牧民突然到了我們值勤住的地方來,他説他的女兒肚子疼得很厲害,問我們能不能去看看,當時我們都是學生,也不懂。這位牧民可能認為我們是北京來的,懂得多些,可能會有辦法,於是我們四名同學就到了牧民家裏,就看到小女孩肚子疼得非常厲害,但是我們毫無辦法,當時我們只能説是把病人送往醫院,但是那位牧民家裏離公社醫院有40里地,由於沒有公路,只能坐牛車去。我們是晚上九點多種坐著牛車帶上病人出發,到衛生院的時候已經是夜裏12點半了。當時醫生打了一針不見效讓我們送到旗醫院,於是我們繼續趕著牛車上路,一直到早上五點鐘到了公路上。這一夜時間小姑娘疼得非常厲害,等我們截住卡車送小姑娘去旗醫院後,小姑娘就因為搶救無效死亡了。最後診斷其實就是腸梗阻,非常遺憾。這件事情對我的觸動太強烈了,這個地方真的是太缺醫少藥了,自己應該為牧民做一些貢獻。

  王煒:腸梗阻實際上並不是一個很複雜的疾病,處理起來也比較簡單,可以很快緩解。但是當時確實是缺醫少藥,醫生的水平也不高。

  趙健:當時如果有了病很多都是找一些土方、土法,我們當時是進行了兩周的培訓,接著就做了大隊的“赤腳醫生”。要説我們當時的水平是非常低的,現在想起來有些操作是非常不規範的。

  王煒:現在的條件當然是越來越好了,現在有了旗醫院和鄉(蘇木)醫院,但是在三十年前,在鄉醫院的條件是非常落後的。當時的“赤腳醫生”要看內外科疾病,要接生,還要做一些健康知識宣傳。記得在34年前在西蒙蘇尼特左旗的沙漠裏,離縣城大約300里地,當時有一個牧民是第三次懷孕了,我們檢查發現她是一個“橫位”,因此我們建議她生産的時候到醫院來,但是臨産的時候她沒有來,後來她的丈夫趕了七十里地到了這裡,説他的妻子不行了。當我們趕到牧民家中的時候,忙碌了一整天,孩子雖然取出來了,但是子宮沒有辦法處理。最後給她輸液後逐漸恢復了,患者很疼,不配和,手術無法做下去,尤其無法處理子宮的動脈血管,我們把血管放在腹腔內,用布裹起來,放在車裏後經過一天的時間他拉到三線醫院進行手術,但是又發現麻藥已經過期了,於是又到旗醫院取麻藥。總共算下來這臺手術完成用了三天三夜的時間。

  主持人:來看看這位孕婦現在的情況:

  孕婦(蒙語):其實我不認識給我做手術、救我命的大夫,叫什麼名字、長什麼樣子,雖然當時來過,已經忘了。由於那位醫生我才獲得生命,如果沒有那位醫生,我也不知道現在能不能活著。

  主持人:來看看現在當地的醫療保健工作:

  旁白:我們來到巴彥淖爾蘇木衛生院,工作人員説現在的條件比起原來有了一些進步,但是醫療設備非常簡陋,僅有的一些儀器還是國外贈送的,只能做一些最簡單的婦科處理,醫務人員也很缺乏。旗醫院的條件好一些,牧民生孩子都會去那裏。我們又來到了蘇尼特左旗的婦幼保健所,作為一個旗的婦幼保健所,記者看到這裡的醫療條件依然比較差。

  保健所醫生:現在婦科主要是需要微波治療儀。産科像新生兒吸痰器之類的,還有刮宮包、産科側切剪子等還有些缺乏。

  王海清(蘇尼特左旗衛生局局長):我們統計過咱們搞掃蕩免疫的時候,給牧民孩子投一丸糖丸,我們的支出就要達到12元錢。可能在內地居住比較集中,地域面積小,可能一塊錢就能解決問題。因此我們在缺乏人才的同時,在資金方面也缺乏強有力的保證。

  王煒:政府還應該增加投入,因為在草原上如果沒有資金的支持,靠自己的生存是很困難的,因為關鍵問題是巡診,也不可能掙太多的錢。再就是當地應該重點培養一批自己的全科醫生,這些醫生應該深入到牧區為他們服務。不僅當地要有一些留得住的大量的全科醫生,現在北京和內蒙的專家實行對口支援是非常有意義的。

  主持人:聽説趙醫生在內蒙還有一個女兒?

  趙健:是的,34年前當時我放完牛回到了蒙古包,老媽媽就讓我好好坐著,不要到處走,她説她的兒媳婦今天要生小孩了。説一會兒孩子要是生下來我們都不會接,只能讓你幫著接生。但是我以前從來沒有接生過,連書都沒有好好看過,這時候我特別緊張。老媽媽當時非常渴望看著我,希望我能幫助接生,當時我感覺到這是我的責任,這樣我當時就看著這本“赤腳醫生手冊”進行了接生,很順利地把一個女孩進行了接生。當地的民俗把接生的男子認為是“剪臍帶的爸爸”,這樣從此以後這個孩子就叫我爸爸。

  主持人:來看看趙健醫生當年接生的孩子現在的情況:

  布勒根德勒(知青趙健接生的女兒):住院爸爸身體健康、工作順利,我非常想念我的父親趙健,為了表到我對他的思念,在這裡獻上一首歌《慈祥的父愛》。

(編輯:回春?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