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往期內容

讓中風患者不再中風

央視國際 2004年05月26日 16:21



  1、王智 教授 大慶油田總醫院神經疾病診療及康復中心主任 神經外科主任 碩士研究生導師 從事神經外科臨床、教學、科研工作20年 作為訪問學者曾在加拿大卡爾加裏醫學院參與各種神經外科手術治療100余例 擅長應用顯微手術和介入治療各類腦血管疾病。(左圖)

  2、傅立旗 副主任醫師 大慶油田總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 哈爾濱醫科大學兼職副教授 從事神經外科臨床工作30年 對腦腫瘤、腦血管瘤顱腦損傷的診斷和治療有豐富經驗 擅長腦血管病的介入治療。(右圖)

  主持人:觀眾朋友們,你們好!這裡是中央電視臺《健康之路》直播節目,今天我們來聊的是中風方面的問題。

  首先一起來通過一個短片看看中風病人的遭遇:

  旁白:吳老先生今年70歲,第一次發生中風是由於高血壓引起的,那是7年前的事情了。

  親屬:第一次發病我們挺著急的,送去治療後效果很好,但是恢復後手腳有些不太好使。

  旁白:那年醫生經過溶栓和血管擴張治療,使吳老先生基本恢復了正常。

  親屬:他以前血壓還高,出門我們都害怕暈過去。

  旁白:以後的幾年吳老先生又發作了幾次腦梗,而且一次比一次重。

  旁白:許多人都認為中風是老年人的專利,可是今年只有39歲的姚師傅五年前發病的經歷值得每一個人深思。

  姚師傅(患者):自己感覺身體不好(頭疼),然後就趕緊去了醫院,醫院經過CT等檢查後説是腦梗。

  旁白:醫院檢查左枕葉腦梗塞。

  姚師傅:然後就打藥,溶栓。以前也沒有別的藥,就是溶栓,一溶栓倒比以前重了。

  妻子:總是頭天説話説不好,然後第二天又好了。病情逐漸加重到最後都把著墻走路了,也不會説話。

  旁白:經過治療後病情反倒越來越重。

  妻子:當時我們全家的心情無法形容,當時他才35歲,要是就躺在床上了該怎麼辦!

  主持人:這兩位患者開始發病的時候是不是症狀並不是特別嚴重?

  王智:這兩位患者開始發病的時候症狀都不是很重,也就是我們老百姓常説的小中風。小中風的特點就是突然發病,在短期內可以恢復,一般不超過15分鐘,最長也不會超過24小時。

  傅立旗:兩位患者都屬於小中風,在小中風的治療過程中應該採取積極的方法進行治療。姚師傅和吳老先生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突然發作,過一段時間就可以恢復,再次發作的時候有了逐漸加重的過程。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不繼續進行治療,不繼續進行檢查,那麼就會發展為完全中風。

  主持人:大中風和小中風發病的原因一樣嗎?

  王智:發病原因大致上差不多。如圖目前認為中風的形成主要是外周血管的狹窄包括顱內血管的狹窄導致的。外周血管狹窄後容易形成斑塊,特別是頸動脈部位形成板塊後血流就會發生改變,另外邊緣很多的栓子一旦脫落就會堵塞相應的血管,然後支配大腦的相應區域就會出現梗死,相應症狀也就産生了。當然根據堵塞的部位不同,出現的症狀也不同,比如堵塞了運動中樞後就可能導致運動障礙等。

  主持人:這兩位患者都是用的什麼治療方法呢?

  傅立旗:這兩位患者我們都採用了支架療法,也就是在血管內放置一個支架,將栓塞的位置壓迫到血管外,恢復血管的通暢性,消除血栓形成的因素,從而獲得好的治療效果。

  主持人:接著來看這段片子:

  旁白:今年吳老先生的腦梗塞又發作了。

  親屬:右邊的手腳都不好使,走路沒勁,走一會兒停一會兒。

  旁白:吳老又住院了,在醫院進行了溶栓、抗凝和擴張血管等治療後效果都不大。

  親屬:當時的情況讓我們非常擔心。

  旁白:經過CT、核磁檢查,醫生建議進行支架治療。

  親屬:當時做的時候我們心裏挺矛盾的,但是做完以後我們特別高興。治療後現在走路比我還快了,上樓也不用扶了。

  旁白:姚師傅的支架治療是在五年前,現在夫婦倆和大夫談起當時治療的情況依然是那麼感慨。手術後四天姚師傅開始恢復肌力,隨後記憶功能、語言功能逐漸改善,經過康復訓練現在已經重返工作崗位了。

  主持人:這種支架治療和我們平時聽説的支架治療是一回事兒嗎?

  王智:原理上是相似的,通過一個桶狀的金屬物,把斑塊壓到底下,同時把缺血的血管進行擴張,使血流更充分。支架治療有一個演變過程,姚師傅的支架治療是在9年前,那時候的支架治療和現在還是有區別的,那時候運用的是一種心臟支架,是一種擴張器,現在有了自膨式支架,並且治療過程中有了一些保護裝置比如保護傘的應用。現在技術更加成熟了。

  傅立旗:在此提醒大家一旦發現小中風一定要去醫院檢查,檢查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無創的,包括頸部超聲,另外還有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更精確的是有創檢查,叫做全腦血管造影,通過在股動脈插管後打造影劑,然後就可以發現是否有狹窄。三維的全腦血管造影更能夠明確診斷。

  主持人:剛才那位病人在病情穩定的時候進行輸液,這樣做合適嗎?

  王智:輸液確實能夠降低血液的粘稠度,但是輸液只是一種對症的治療,並不是針對病因的治療。應該是在明確檢查和診斷後再對相應的症狀進行積極的處理,不要存在任何僥倖心理。

  主持人:如果支架治療達不到治療目的,應該採用什麼方法?

  傅立旗:如果狹窄處特別大,很長,血管多處狹窄,這種情況下放置支架或者運用一般治療方法,是沒有什麼效果的。這種情況下就要開刀做手術。

  王智:手術就是要做一個顱內外的血管吻合,也叫搭橋,這也是預防性手術的一種。另外血栓如果在顱外段,比如頸動脈斑塊類的狹窄,我們還是有辦法把血栓取出的。

  主持人:搭橋的方法和支架治療以及剝脫方法有什麼區別?

  王智:搭橋手術在國外50年代就已經開展了,我國60年代就已經有了一些搭橋手術,當然也有一些爭議。

  傅立旗:腦部搭橋手術並不是把血管直接搭上,而是在身體的一個位置取一段血管,將它兩段縫合起來,通過這個血管把正常血管和腦缺血血管之間建立一個溝通,讓新鮮的血液流入缺血區,滿足血液供應。

  主持人:這三種治療方法具體在臨床上應該怎樣進行選擇?

  王智:選擇起來相對困難一些。首先根據病人情況、發病情況、病變部位情況等選擇,另外也根據經濟情況、醫院處理的成熟程度等來選擇。

  傅立旗:通常是在支架方法和內膜剝脫都不能解決的情況下選擇搭橋手術。

  王智:剝脫只能是針對頸外部分的病變,一旦延伸到了顱內,那麼剝脫這種方法就不能採用了。

  主持人:來看一段鄭先生的情況,他已經失去了以上這三種治療的機會:

  旁白:鄭先生今年63歲,得病到現在差不多六年了。

  妻子:97年11月份的時候左胳膊就不好使,但是腿還能走,那時是在北京發現的,後來回到龍南醫院通血管。

  患者:住院的時候也沒有正經打針,有時候單位有事情我拔下針頭就去辦公,完事兒了再打。

  妻子:98年9月27日早上8點突然發病,發病後就什麼都不知道了。

  旁白:在醫院經過動態頭顱CT檢查後診斷為進展性大面積腦梗塞,這時患者的意識逐漸也出現了障礙。

  患者:那時候什麼感覺都沒有,説尿就尿,説拉就拉。

  旁白:沒有多久患者昏迷了,左側肢體不能動彈,大腦嚴重受損,生命垂危。

  妻子:家裏有病人後那種痛苦別人很難理解。

  旁白:後來轉神經外科進行急診開顱手術,9天后鄭先生逐漸清醒了。但左側肢體仍然活動受限。

  妻子:在大慶油田總醫院住院4個月,然後就基本能夠站起來了,大小便也基本能夠自理了。

  旁白:經過一年多的藥物和康復治療,現在鄭先生不僅有遠期和近期記憶,而且還具有邏輯思維,生活基本能夠自理了。

  主持人:那麼鄭先生的病情是通過什麼方法才改變困境的?

  王智:患者當時病情非常嚴重,我們經過開顱手術來緩解顱內壓力,同時我們考慮到患者有一部分腦組織大面積梗塞了,針對這種梗塞應該建立一個適當的血液循環,我們採用的方法就是把顳肌貼在腦的表面,這樣雖然裏面的供血沒有了,但是可以通過顳肌很多小的串支提供到腦的表面。實踐證明鄭先生的恢復還是不錯的,當然其他的方法包括康復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傅立旗:顳肌是在人體太陽穴的位置的一塊兒血運非常豐富的肌肉。具體做法是手術過程中把顱骨去掉一塊兒,切掉硬膜,把血液循環十分豐富的顳肌直接貼倒大腦表面,讓血管之間建立一種溝通。這種方法叫做血管連通術也叫顳肌貼附術。

  主持人:拿掉一部分會影響大腦功能嗎?

  傅立旗:拿掉的只是顱骨,不會影響大腦功能。

  王智:我希望每一個缺血病人都不要發展到鄭先生這種程度,鄭先生還算是非常幸運的,很多類似的患者都沒有這麼幸運。應該早期進行干預治療,就不至於發展到這樣嚴重的程度。

  主持人:浙江陳女士 50歲 我丈夫得腦中風3年,我剛看節目説能放支架,他得病這麼長時間,還能用此方法治療嗎?

  傅立旗:腦梗塞3年的患者有一部分腦細胞已經完全壞死了,周圍還存在著一部分神經細胞處於半休眠狀態,這種半休眠狀態如果給予一個充足的血液供應,有可能恢復。但是如果已經完全偏癱了,或者完全失語了,想要恢復完全正常是很困難的,如果僅僅是想改善症狀,還是有可能的。

  主持人:有網友問支架治療的費用是多少?

  傅立旗:支架本身的費用大約在2萬元左右,再加上臨床的醫療費用,總費用大概在3萬元左右。

  主持人:那麼剝脫治療的費用是多少?

  王智:在我國進行剝脫治療還是比較便宜的,一般來説如果治療以及恢復情況比較順利,術後幾天就出院,費用大約在1萬元以內。

  主持人:醫院聯絡電話 (0459)5885116、5805184

(編輯:回春?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