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往期內容

話説老年疝氣

央視國際 2004年02月09日 16:21



  1、馬頌章 外科教授 北京朝陽醫院腹壁外科疾病治療研究中心主任 中華外科學會疝和腹壁外科學組主任委員 曾多次出國參加學術會議 97年9月在國內首先開展無張力疝修補手術並在國內進行積極推廣是此項技術的學術&&人。(左圖)

  2、陳傑 副主任醫師 北京朝陽醫院疝和腹壁外科主任 88年畢業於安徽科技大學 從事普通外科臨床教學科研工作16年 曾先後到德國、美國、比利時參觀學習對疝和腹壁外科疾病的診治 參編專著3部 發表論文20余篇。(右圖)

  主持人:觀眾朋友們,你們好!這裡是中央電視臺《健康之路》直播節目,今天我們來聊的是老年疝氣方面的問題。

  記者:2002年5月馬師父發現自己的肚子下方長出了一個包,一按就沒有了。

  患者:我過了幾天到單位醫務室去找大夫,問大夫怎麼回事,大夫説我這是疝氣,我當時並不知道什麼是疝氣,確實也不疼不癢,要是不是洗澡摸出來一個包,我根本就不知道。

  主持人:到底什麼是疝?

  馬頌章:疝也就是腹壁上有一個缺損,就是在腹壁裏面有窟窿,上面有皮膚,當腹壓增高的時候比如大便、咳嗽、活動的時候,腸子就會從缺損處突出來,而平臥後腸子就回去了。因此腹壁上如果出現一個可回納的腫物,大部分就是疝。腹股溝部,中間凹下去的地方就是一個缺損,應該説成人大多都有這麼一個缺損,但是有的人就會出現疝,有的人沒有出現疝,也就是説腸子會從薄弱的地方脫出來。之所以有的人産生疝,有的人不産生疝,這是因為這裡有一層膜,正常情況下這層膜能夠耐受這種脹力,但是有一些情況是擋不住的,比如老年人。

  主持人:這是一個局部解剖,那麼從人的整體上來看會看到什麼問題?

  陳傑:疝氣是老年人的一個多發疾病,中老年人裏面得疝氣的非常多,據有關資料顯示全世界每年大約有兩千萬例的腹股溝疝氣患者,美國每年大約有80萬例的腹股溝疝氣手術,澳大利亞人口和北京的人口差不多,每年有大約8萬例腹股溝疝患者。中國保守估計算來,每年大約有200萬例腹股溝疝患者。大約真正做腹股溝手術的患者大約每年只有三萬左右,因此許多病人還在忍受著各種各樣的不適。

  主持人:很多人認為疝一般都發生在老年男性身上,而且一般都發生在陰囊部位,這個觀點對嗎?

  馬頌章:應該説腹壁的大部分位置都可以發生疝,但是最常見的是在腹股溝部位,和人的發育過程有關。大約有59%的病人都是在60歲以上發病,如果在切口處脫出來就是切口疝,在肚臍處脫出來就是臍疝等等。應該記住如果老年人的腹壁出現了不應該有的包塊兒,而且平臥後消失,這種情況幾乎可以肯定就是疝,要趕快去醫院進行治療。

  陳傑:腹股溝疝又分直疝和斜疝,斜疝更多。腹股溝疝老年男性比較多見,在雙側睪丸下降的過程中留下的這樣一個缺陷,再加上人體從爬行到直立下腹部的腹壓可以增高三倍,容易出現下墜。再加上很多老年病人有咳嗽、便秘、前列腺增生肥大、小便困難,這樣就可以誘發疝氣的發生。

  主持人:出現疝不去治療會有什麼後果?

  馬頌章:很多人都認為不痛不癢的病不需要治療,但是一旦腸子從這個缺損處掉出去,不能回納卡在這個環上面,那麼這個腸子的血運就會受到影響,血運受到影響後腸子就會慢慢變黑,變黑後就會壞死,尤其對於老年病人是很危險的。

  陳傑:很多得疝氣的老年患者一開始就是一個包,不疼不癢,這些病人往往缺乏重視,有的病人甚至會拖幾十年到了陰囊大得像小孩的腦袋一樣都不去治療,但是一旦出現了嵌頓疝,腸子回不去了,這樣就非常危險了。

  主持人:看看前面講到的馬師父的情況:

  馬師父:開始還沒有什麼明顯症狀,但是幾年後這個包從原來的像一個鵪鶉蛋大小,現在發展成了一個像鴨蛋似的包的時候我就覺得站久了撐得疼,一疼我就得做一會兒或者是蹲下。我以前看過中醫,這是我以前帶的疝氣帶,換了三次藥包,根本沒有作用,有人推薦過手術方法,但是我怕動刀子,一直拖著。到現在已經幾年了,今年1月中旬,我抱著試試看的想法來到了北京朝陽醫院。

  陳傑:應該説手術是治愈成人腹股溝疝惟一可靠的方法。一些保守治療對某一些病人暫時無法手術的病人起到緩解症狀的作用,但是要想徹底解決問題必須進行外科手術。

  馬頌章:必須進行手術的一個重要的原因還有就是這個包會越來越大,一個是影響美觀,再就是確實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主持人:目前有哪些常見的,效果並不好的常用方法?

  陳傑:比如中醫中藥、疝托、疝帶、注射療法等。這些方法都是無法解決問題的。

  馬頌章:這個手術已經有了一百多年曆史了,大概在1959年以前主要是縫合的方法,這種方法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是有幾個問題比如疼痛、術後恢復期長、復發率高。應該説如果病灶比較小,肌肉比較發達,老的方法是可以採用的。但是從1959年特別是1989年以後新方法就越來越多的使用了。

  主持人:具體新方法是怎樣的?

  陳傑:這種手術是1997年馬教授從國外引進的無張力疝修補手術,我們已經開展了將近七年時間,差不多有幾十萬例病人,受到了病人、醫生的廣泛歡迎。傳統手術是以縫合為主,縫合時候張力很大,痛苦大,這就是病人可能不願意接受手術的重要原因。而現在的手術方法主要是進行修補,需要用一些修補材料,補上這個窟窿。修補材料常用的有聚丙烯材料等高分子材料,人體幾乎沒有排斥反應。

  馬頌章:這種新方法手術疼痛小,而且術後恢復很快,復發率也明顯降低了。

  主持人:來看一段手術片子:

  記者:這裡是朝陽醫院的門診手術室,經過消毒、局麻,醫生正在用電刀給馬師父做切口,這個刀口只有四厘米,出血很少,這是因為電刀有止血的功能。腹部切開後醫生再次為馬師父進行麻醉注射,這是為了對局部神經進行阻滯麻醉,這樣就不必傳統的全麻或者半身麻醉了。原來的手術是把破的地方縫上,現在是把破的地方用補丁堵上。現在術後病人小便不受影響,不需要用導尿管排尿,術後當天病人可以正常吃飯了。傳統手術方式病人需臥床三天,三周後才能正常活動,三個月才能正常上班。馬師父的手術馬上就要結束了,手術時間大約三十分鐘左右。

  患者:術後感覺很好,不疼,現在自己能坐起來,自己能下地。

  記者:為了防止感染醫生為馬師父注射了少量的抗菌素,兩個小時後馬師父回家了。

  主持人:很多老年人一般都合併有其他問題,比如心腦血管問題,這樣可以手術嗎?

  馬頌章:以我們的經驗看來手術患者還是以老年人居多,手術平均年齡在71.3歲左右,年齡最大的甚至有100歲的,我們發現91%以上的病人都合併有各種各樣的內科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壓、偏癱、中風等,對於這樣的病人我們是很重視的,首先安全第一,能夠少住院我們就儘量在門診做,一些病人由於病情需要也是需要收治住院的。

  主持人:來看一個這樣的病人:

  記者:李大爺今年73歲了,去年腦出血、偏癱住進了朝陽醫院,醫院神經外科為他做了穿刺引流,病情一天天恢復,可是糾纏了他二十多年的疝氣也一直是他的心病,當醫生發現了他的心事,馬上和陳主任聯絡,經過會診在1月18日做了無張力修補手術,一個小時的手術後就除掉了李大爺二十多年的心事兒。

  陳傑:儘管手術可以在門診手術室做,但是病人的安全是第一位的,像這樣的病人我們就把他收治到了住院部,觀察24小時候再回家。

  馬頌章:需要説明的是病人即使手術很成功也要特別注意預防,比如便秘是手術後復發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必須要注意多吃纖維素食物,多喝水,必要時可以用一些通便的藥物。再就是咳嗽,尤其打噴嚏是很容易引起復發的。另外我們發現有一些家族是容易發生疝氣的,也並不是遺傳,比如説爺爺有疝氣,爸爸有疝氣、孩子也有疝氣,這是因為有一種膠原蛋白合成障礙,這種有家族史的病人即使窟窿很小也必須要用補片,因為縫起來時間長了也是無法耐受,還是會出問題的。

  主持人:河南姜女士 22歲 我從小就有腹股溝疝,現在一咳嗽這個疝就出來,請問需要手術治療嗎?

  馬頌章:當然更需要手術,因為女性還有一個生孩子的因素,那時腹壓會增高,如果懷孕了再手術就晚了。

  主持人:醫院聯絡電話 (010)85231972、86480577;馬頌章 週二下午 陳傑 週一、三下午

(編輯:回春?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