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綿綿瓜瓞諧趣紋銀盒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6月13日 14:35 來源:CCTV.com

  藏品名稱:綿綿瓜瓞諧趣紋銀盒

  收藏者:楊靜

  藏品來歷:這件藏品是1987年,持寶人的舅舅花了1000美元在一個外國朋友的手上買的。

  藏品特徵:這件九子攢盒呈南瓜形,高12厘米,直徑為26厘米,下邊有一木托,攢盒為揭蓋式,在蓋的外表面有焊接工藝裝飾的圖案,圖案為葡萄葉以及螳螂、蟈蟈、蜻蜓和蝴蝶四種昆蟲;蓋內有九個小盤組成,其中八個小盤組成一個環形,中間有一個小圓盤,圓盤內的底部有一個“壽”字;在整個攢盒的底部的字跡難以辨認。

  相關背景資料:中國在商代已有銀的飾物,但銀的器皿出現的較晚,到漢代時銀制器皿才逐漸增多,並且出現了很多銀質的飲食器具。隋唐時期銀質器皿有了較大的發展。除了日常器皿、裝飾品、醫藥用具及造像之外,跟飲食有關的酒器、食器也非常多,此後,歷朝歷代的銀質食器、酒器和茶具層出不窮,工藝也越發精湛。從漢代開始,銀質食器的大量出現是與當時的社會觀念緊密相連的。當時的人們認為使用金銀製作的食具有延年益壽,長生不老的功效。因此,帝王貴族們便用金銀製作了大批的飲食器具以乞求長生。此外,隨著白銀製品的大量生産和應用,人們逐漸發現,白銀遇到有毒的物質會變灰、變黑,銀的這種特性促使帝王貴族們在飲食用具的製作上更加大量地使用白銀,從而起到在進餐時以辨認有毒物質的作用。因此,歷朝歷代都有大量的銀質食器和茶具留存下來。


  鑒定專家:薛婕 首都博物館館員、從事玉器、金銀器、雜項研究鑒定工作31年

  專家評述:“這是一件既實用,也能夠作陳設品的銀盒,它的確切的名字應當叫,綿綿瓜瓞諧趣紋銀盒。這個是清代晚期民間小康人家,作為老人祝壽時候送的賀禮,盒內還有一副攢盤攢盤,當中有一個團壽紋,這就祝老人等於是長壽圓滿,盒蓋上的綿綿瓞瓞瓜紋,是祝老人的子孫,其樂融融的意思,這個綿綿瓜瓞的紋飾,主要的就是瓜葉、瓜蔓以及蝴蝶紋形成的叫綿綿瓜瓞紋。這件銀盒雖然是民間銀樓所做,但是工藝還是挺精細的,它是經過了鑄造、篆刻、錘疊以及焊接才做成的,保存得也比較好,基本上完整沒有變形,而且外頭形成的氧化的這包漿,非常自然,整個兒盒蓋上的紋飾,可以説是秀麗纖細柔美,裏頭攢盒上頭的團壽紋,鏨刻得也非常精細,而且深淺的筆道很清楚,這樣的話,再配有一個精細的圓盒,所以整體的來説,這東西是相當不錯的。所以經過這個專家團的評審,我們給出一個適當的價格四萬元”。

  專家鑒定團估價:40000元人民幣

責編:紅立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