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往期寶物回顧

緙絲《群仙祝壽圖》

央視國際 2004年04月12日 17:44


  藏品名稱:緙絲《群仙祝壽圖》

  收藏者:徐靜

  藏品來歷:這是我父親過世時留下的。他只説這是一件好東西,叫我好好留著。後來有朋友看了説是宋畫,但上面又沒有名字,不好説。那時我看著像繡品,但又沒有凹凸感。

  藏品特徵:這幅圖的題材是群仙祝壽,人物以王母娘娘、八仙和福、祿、壽三星為主,描繪的是在蟠桃成熟的三月三,王母娘娘大擺壽宴,邀請群仙赴蟠桃盛會為她祝壽,王母乘鳳于雲間,下有群仙獻桃獻酒。人物、河流、樹木、小草等各個景致都是先織出輪廓,細微處再用筆描繪,整幅作品用色嬌艷但不俗氣。

  相關背景資料:緙絲工藝最早起源於漢代,到了唐代才有用絲線製造的緙絲。從宋代開始,特別是南宋,緙絲作品開始從實用品轉向純藝術品,並出現了許多緙絲畫。緙絲畫是以名人繪畫為稿本,利用通經斷緯工藝製造的藝術品。宋代、明代留下的緙絲畫相對較少,在清代,緙絲畫創作達到了一個高峰,流傳下一些有較高藝術水準的作品。在清代以前,緙絲畫主要以文人畫為稿本,在清代,緙絲畫主要以表達祝福、吉祥的繪畫為稿本。 


  鑒定專家:阮衛平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員 從事宮廷器物研究鑒定工作二十年

  專家評述:這件緙絲《群仙祝壽圖》,它首先是用緙絲的技法,織出花紋的輪廓,然後再在上面,用筆畫出花紋的細部,也就是説,畫面中的人物,比方説畫面中的人物,它先是用緙絲技法織出來的,然後再畫出其五官,或者衣服上的花紋,這種畫和緙絲的結合,是在清代乾隆時期,已經有大量的生産了,乾隆時期的緙絲畫,緙織的成分比較多,畫呢很少,這件呢畫的成分比較高,相對緙絲而言,它就降低了其價值,今年年初翰海迎春拍賣會上,有一件緙絲《群仙祝壽圖》,其版本與這件是一模一樣,它給的底價是,八萬(元)到十二萬(元),我之所以給它十萬(元)呢,首先它保存基本完好,時代也不晚,應當是清代中期的作品,再有呢,古時有一種説法,就是説一寸緙絲一寸金,所以給它十二萬(元),應該是合適的,我相信隨著社會,對絲織品的認識(不斷提高),它還會有所升值的。

  專家鑒定團估價:120000元人民幣

  (本文內容由CCTV《藝術品投資-鑒寶》欄目提供,若無專項許可,請勿轉載。)

(編輯:紅立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