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 | 搜視 | 電影 | 電視劇 | 直播 | 點播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房産 | 家居 | 論壇 | 訪談 | 博客 | 星播客 | 網尚文摘
>> 往期查詢

  1945年10月24號聯合國正式成立的時候,僅有51個成員國,今天聯合國的191個成員中的許多國家,當時還是新老殖民主義的殖民地。隨後在長達40多年的冷戰時期,國際政治的格局以美國、蘇聯兩大陣營對峙為特點,聯合國作為一個獨一無二的國際政治舞臺經歷了一系列重大國際事件,國際安全問題上的大國一致原則更多以美蘇間的平衡得以體現。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聯合國支持非殖民化進程取得了決定性的重大進展。20世紀的最後20年,國際環境的變化既為聯合國的發展提供了歷史性的機遇,也對聯合國的機制提出了挑戰,80多個國家先後獨立,加入了聯合國大家庭,而隨著冷戰結束,世界格局從兩極化向多極方向發展。在失去大國集團保護傘之後,在一些地區國家、民族、宗教衝突加劇,聯合國維護世界安全的責任變得日益沉重。據現任聯合國秘書長安南的報告統計,20世紀90年代十年中,在聯合國介入下談判達成的國際和平協議是前30年總數的三倍。2001年的“9.11”事件之後,反對國際恐怖主義成為世界的任務,也理所當然的成為聯合國的歷史任務,這個重大事情産生的一系列影響,進一步讓更多的人認識到與發生了巨大變化的國際政治的現時相比,58年前所確定的聯合國體制已顯陳舊。已經被提出十年多的聯合國改革再一次被鄭重地擺在了世界的面前。

  主持人:説到聯合國改革,我還想再給楚教授援引美國一篇報紙的社論,他説聯合國作用的時候,他用了很耐人尋味的一種形容,我們在這兒有個圖板。他説:我們並沒有説聯合國沒有起到作用,它的救援工作做得很好,它知道如何把大米裝上卡車,以及要把它們運到哪。而且它還可以在美國和其它少數幾個大國之間起到聯絡處的作用。即使是那些在國際社會當中反美情緒嚴重的國家也可以利用它同美國聯絡。對這樣一種評論,是不是反映了當前美國主流社會對聯合國的看法?

  楚樹龍:不但當前,多年來美國國會,甚至美國政府一些人士,美國媒體、公眾對聯合國的看法,基本的看法就像芝加哥太陽報這篇文章一樣,對聯合國是冷嘲熱諷,不重視聯合國。

  主持人:美國的報紙上説聯合國的時候用一些很怪的詞,什麼臭名昭著、文牘成風、腐敗等等,但是好像美國又離不開聯合國。

  張郇:把大米送到某一個地方去也是要人做的,人餓死了就要大米,他這裡講到的事可能都不是驚天動地的戰爭,比如打擊一些什麼人的戰爭。但是這些事情都是必須要做的,聯合國在很大程度上人道主義、發展,很基本的問題,比如在農村建一個學校,這些事情也應該做。

  主持人:説到這兒根本性一個問題,我想請楚先生給我們解釋一下,聯合國這個組織、這個機構,從定義上來講,它應該是一個什麼性質?

  楚樹龍:你這個問題非常關鍵,這是我們多年來圍繞聯合國爭論焦點的一個核心,説白了,聯合國是個什麼東西?這裡沒有什麼貶義,聯合國是什麼?我們要看它的定義,要看它58年前成立時它的宗旨、憲章、目標、定義是什麼,一個規範的定義,你查任何教科書説,聯合國是世界主權國家、政府間關於國際政策安全的一個集體的最大的國際組織。它是主權國家之間的、政府間的用於維持世界和平安全最大的組織。這就説明國際行為、國際關係的主體是主權國家,聯合國只是主權國家、政府之間相互協商、相互討論問題、相互交流看法的這麼一個機制或者一個機構。這是聯合國作用的根本,聯合國地位的根本,一切都從這裡出發。

  主持人:現在説到要改革,根據現在這麼多年的情況,再加上您剛才解讀聯合國的根本的話,改什麼?

  楚樹龍:改什麼,就是秘書長這句話,聯合國在站在十字路口,什麼十字路口?需要確定原有的原則與精神是否適合當今的形勢,就是58年前確定的原則,這是政府間的一個組織,主權國家還是老大,還是最基本的,之間協商一個政府組織,這樣的原則精神是否適合今天。

  張郇:從具體來説,安南當聯合國秘書長這麼多年過來,他也有一些提法、一些主張,應該強化聯合國大會的功能。現在聯合國大會決議是不具約束性的,當然要強化,怎麼強化?大家討論,這是一個方向。還有安理會,安理會要擴大,現在五個常任理事國,每年選十個,不能代表現在的國際格局,要擴大,但是怎麼擴大,也是問題。

  主持人:所以現在在這次聯大裏邊討論,像剛才張郇説的比較激烈,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有否決權的,再加十個沒有的,這個怎麼擴大,自然有人提出來,讓日本、德國都進來,而且説他們也應該擁有否決權,甚至有人提出來,像印度、巴西,安南還提了一個建議,應該在中東這麼重要的一個地方,也應該有一個具有否決權的常任理事國。

  張郇:從地緣上講起來,全世界都應該有。

  楚樹龍:這是這十幾年關於聯合國改革年年討論,包括今年58屆聯大的日程,五個日程中又被列為一個重要日程。聯大每年從九月開,開到第二年八月,開一年,過去十年都列入。這一點上國際社會有共識,聯合國需要改革,50多年前的。但是怎麼改?這十年中提出很多方案,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各個地區,方案無非剛才我們討論的,就是擴大聯合國安理會,擴大是我們中國等一些發展國家主張,聯合國安理會尤其常任理事國的地理分佈已經非常不平衡,這五個常任理事國當中就一個發展中國家,就是中國,包括俄羅斯是不典型的,但也是世界上較為發達的一個大國,其他三個都是西方發達國家,所以不具備代表性。世界亞非拉三個地區,尤其當時51個國家,現在又擴大到191個,所以聯合國應該更具有代表性,要更多的擴大第三世界國家。

  主持人:應該説伊拉克戰爭把爭論十年的聯合國改革問題擺在了桌面上,也使得聯合國到了一個岔路口。那麼聯合國到底怎麼樣改,人們希望聯合國能夠選擇一個正確的方向。

  聯合國秘書長 安南:當聯合國建立時,一群具有遠見的領導人決心要讓20世紀的後50年不同於前50年。在眾多部門中,沒有一個比安理會更重要。現在我們必須決定是否有必要繼續我們已經達成一致的宗旨和規則,我們已經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現在這個時刻的重要性絲毫不遜於1945年聯合國成立的時候。

<<上一頁
第2頁
(編輯:揚國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