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專題回顧

京西古道 ——商旅故道(上)

央視國際 2004年05月12日 13:37

  京西之山,統稱西山。群山之中,遍藏烏金。元明以來,京城百萬人家,皆以石炭為薪。加之這裡出産石材,琉璃的燒制更是聞名京城,於是,拉煤運貨的駝馬成群結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在山路石道上來來回回,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京城到西部山區,再遠至內蒙、山西的商旅道路。

  阜成門是北京內城的西門,過去俗稱煤門,運煤的車馬均從此門進城。過去城門洞上還鑲嵌著一塊刻有梅花的漢白玉石,利用諧音作為標記。明清以後,京城用煤量越來越大,僅靠阜成門進煤,已難供所需,所以在康熙年間,作為“水門”的西直門也開始大量進煤了。

  出了阜成門一直向西,就到了模式口。模式口以前叫磨石口,因為出産上好的磨刀石而得名。1922年,磨石口村成為老北平市郊第一個通電的村莊,於是第二年改村名為模式口。模式口一帶還是飼養駱駝最多的地方。老舍筆下的祥子正是因為被當兵的抓差到了磨石口,然後偷了三匹駱駝逃命才得了駱駝祥子的綽號。

  出模式口,古道西行,從三家店跨永定河後而至琉璃渠。

  三家店成村于遼代以前,因始有三家客店而得名。這裡是路出西山後最初的平原地帶,因此它成了一個煤運集散地。所以明清時期三家店是京西古道上最為熱鬧繁盛的村落之一,街市上五行八作,大小買賣、商鋪二百多家,其中僅煤廠就有二、三十家。

  這裡曾經是一所會館。當年出外經商的山西商人遠赴京城時每每路經這個繁鬧之地,於是明朝年間他們便集資修建了這所山西會館。

  自西北蜿蜒而來的永定河水在三家店的村西口流淌千年,當年這裡是京西古道上最大的一個古渡口。早在明朝的萬曆年間,因為運煤的需要,河上架起了木板橋,直到1921年,北洋政府撥款30萬大洋,橫跨永定河修築了這座由法國人設計的北京地區最早的洋灰橋。

  跨過永定河便到了西山腳下的琉璃之鄉。琉璃渠村明清時稱琉璃局。明朝初年,擴建京城、築造宮殿所用的大量琉璃磚瓦,有一半産自琉璃局。清朝乾隆年間,北京城內的琉璃廠撤消合併到了琉璃局,這讓琉璃磚窯的爐火一直旺盛到了今天。

  古道穿琉璃渠而出之後一路西去,它翻山越嶺地串起一個又一個古老的村落,直到京西古道上的重要關口王平口。這段從模式口到王平口32華里的古道被稱做西山大路的北道。站在王平口關城之上,遠眺峰巒深處,隱沒于荊棘叢林中的千古驛道密如織網般地盡現眼前。

  編導:寇金

  攝像:關利華

(編輯:紀東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