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專題回顧

北京的斜街

央視國際 2004年05月12日 13:30

  外地人到北京,向北京人問路,一般會被告知:您向東去,您往南走。北京人是靠東西南北的方位來尋途問路的。但是北京偶爾也有斜街。

  今天北京城的格局,設計于元朝的大都。當時,元朝統治者按照方位,對都城進行了嚴格規劃,因此北京的街道大多呈東西南北走向,但就在這些橫平豎直之間也枝杈般地點綴了一些斜街。為什麼如此設計呢?

  這是因為古代的北京有很多河道,河道、湖泊隨著水流形成彎彎曲曲的走勢,那麼沿河、湖出現的街道自然就成了斜街。直到今天,北京大多數斜街中,還保留著與水有關的地名。例如西單附近,有一條東斜街與西斜街,它們中間就有甘石橋這一地名。而宣武門外有上斜街、下斜街,這裡上斜街原本也是一條河流,稱為銀灣。

  北京最古老的斜街是鼓樓前面的煙袋斜街,有人説它是因為街面上煙袋生意興隆而得名的。但據説它之所以得名,還是因為它的形狀酷似煙袋鍋兒。這條斜街長約300余米,從形狀上看,它的東口如煙袋嘴兒,街中間為煙袋杆兒,西口末端,猛向南拐,通向銀錠橋,有20一30米長,整個看上去就像一個煙袋鍋兒。

  近百年來,人們對斜街的“斜”字,似乎有些忌諱,所以儘管街是斜的,但名字卻來不得“斜”字。城西北京這條最長的斜街就是“名正不怕街斜”,這條長約3公里的斜街由三段組成:北段叫做北溝沿,中段是太平橋街,南段稱做南溝沿。明清時期,這裡有一條泄洪溝,於是沿著河邊,就有了這條長長的斜街。民國年間,這條長達三公里的河道被改為暗溝。再後來,為了紀念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佟麟閣、趙登禹兩位將軍,這條斜街被重新命名後標注在了新版地圖上。

  前門外一帶是北京斜街比較集中的地區,想必是當年這裡河道密集,就連這條著名的大柵欄卻原來也是一條斜街。另外這裡還有兩條斜街比較有名,一條叫楊梅竹斜銜,另—條是棕樹斜街,當然棕樹斜街比不得當年它的另一個名字叫得響亮……王寡婦斜街,解放前它們和周圍的另外六條衚同一起,被稱做京城的八大衚同。老北京們知道,過去那裏曾經是妓院聚集的地方,今天,這些歷史的塵跡,已經隨著歲月的滄桑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記憶。

  北京城是五百多年的帝王之都,它的大氣就存在於一絲不茍的規劃和有條不紊的沉穩之中。北京城市佈局的方方正正,可以説是其龍脈所在,是由不得人亂來的。但偶爾出現的幾條斜街,卻為這種莊嚴平添了幾分活潑。

  編導:朱華

(編輯:紀東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