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專題回顧

水與北京 — 因水而生(下)

央視國際 2004年05月12日 13:18

  一座城市,因水而生,因水而榮,水與這座城市之間演繹出一個綿延千年的故事。

  以今天北京的北海公園為中心修建的元大都城,她的恢弘與美麗只持續了90多年。新的城市又一次出現。

  明清時代的北京城簡直與西郊外的玉泉山形成了依存關係,玉泉山水量的多少,直接影響城內的生活。昆明湖當時蓄積了玉泉山周邊的眾多泉源,成為一座巨大的平原水庫,她為城市提供著綿綿不絕的水源,遇到大水來臨,她也能夠調蓄洪水,保護城市的安全。

  金代修建的金水河早已廢棄,玉泉水沿著高梁河與長河水道進入城市,不僅供給太液池的用水,同時還要滿足護城河以及紫禁城四週筒子河的用水。

  這就是著名的長河,清代後期的一段時間裏,這條水道上時常會出現皇家船隊,沿著風景如畫的河道緩緩駛向西北郊外的頤和園。

  然而,到了公元20世紀的中葉,在城市水面的倒影中呈現的卻是一派破敗的景象。西郊的昆明湖湖面縮小,城裏的什剎海、北海、中南海,縮小的湖盆上竟然開闢了不少稻田。

  新中國政府在原來水系的基礎上進行了長年的疏浚整治。

  城市東南角的古高梁河道,匯集了外城一帶的雨水和龍須溝的污水,經過整治變成了一座大型的河湖公園——龍潭湖。龍須溝被改為暗河。老捨得話劇《龍須溝》便反映了新中國建國之初的那段歷史。

  此外,還整治了紫竹院湖、陶然亭湖、玉淵潭、,形成了一系列供市民遊賞休憩的公園,城市的面貌也因此煥然一新。

  五十年代,城市規模的擴大需要更大規模的水源。這個早在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北京城時期一次次被解決過的問題,又再次擺在了人們面前。

  潮白河,北京東部的一條大河,此時成為人們注目的焦點。1960年,在京城東北郊的密雲縣境內,修建了一座攔蓄潮白河水的大型水庫——密雲水庫。1961年又修建了把水引向昆明湖的京密引水渠。到了80年代以後,密雲水庫的水源成為供給京城用水的重要源頭。今天,我們在頤和園、玉淵潭、以及北海、什剎海看到的,大部分都是來自密雲水庫的水。

  在新中國建立初期,北京同時修建的還有官廳水庫、十三陵水庫和懷柔水庫等大大小小70余座水庫。未來的北京,還將在南水北凋中線工程竣工後,吸納直接來自長江中游丹江口水庫的水源。

(編輯:紀東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