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本期內容更多

冷熱之間看科普

央視國際 2003年10月17日 13:35

  引子

  2003年9月13日,人民大會堂香港廳裏歡聲笑語,掌聲雷動。由中宣部、中國科協、科技部、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新聞出版總署、中國作家協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聯合舉辦的第五屆“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在這裡揭曉。

  “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從1980年開始至今已經舉辦了四屆,目的是為激勵參與科普創作的積極性,發現優秀創作人才,推介優秀科普作品,壯大科普創作隊伍,提高科普創作水平和全民族科學文化素質。

  本屆共有55種科普圖書榜上有名,其中原創作品16種,編著作品32種,翻譯作品7種。福建科技出版社出版的《賈祖璋全集》獲得了唯一的科普圖書榮譽獎,《解讀生命叢書》、《院士數學講座專輯》和《中國兒童百科全書》獲得一等獎。為了更好地宣傳獲獎圖書,主辦單位還在西單圖書大廈設立了專門的展銷書架。那麼熱熱鬧鬧的評獎之後,它的市場表現如何呢?

  北京西單圖書大廈科普部主管 劉偉

  獲獎圖書的銷售一般吧 還可以,因為不全都是我們部門的,賣的好的類別是探索類的 宇宙類的,還有一些數理化類的,基本上就這幾大類,現在社會上缺少了科普熱點,所以可能會引起科普讀物的銷售上不去,要是多一些熱點的話,肯定就不一樣了

  像去年的霍金到京,所以才引起了銷售的高峰

  國外科普讀物的熱

  當我們提到近十年來的科普出版時,霍金的《時間簡史》是不能不説的。這本書自1988年問世以來,全球行銷超過千萬冊,中文版銷量也有幾十萬冊,被譯成30多種語言,全世界平均每900人就擁有1本《時間簡史》,堪稱有史以來最為成功的科普書。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是較早把出版目光集中在引進科普圖書的出版社之一。

  採訪湖南科技出版社總編室主任 陳桃枝:

  大概是十一年以前 1992年,在全國的科普市場,當時這種人文科普書幾乎是沒有,有的只是介紹那種科學知識,介紹那種知識性的概念性的實用性的,可這種人文科普,介紹一種科學精神的書是很缺少的,所以當時我們社的編輯和社領導,就覺得這是一個市場空白,也想要填補這個空白,相信如果是做在第一,也是做在這個空白上面,不僅會有很好的社會效益,而且也會有一定的經濟效益,當時就是説不是,百分之百的有把握拿得準,可以用一句話來説,也是試著來的。

  隨《時間簡史》一起出版的還有另外三本書,當時每種書只印了3000冊,大半年時間過去了,銷售仍然停滯不前。

  採訪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策劃編輯 孫桂均:

  當時作市場 也許可能會盈利,是做上盈利的打算,但是市場是很殘酷的,它反饋過來,剛剛開始第一批書投放市場的時候,它不是盈利 它是一個負數,在這種情況下,社裏還是在做這件事情,也通過了一些宣傳,宣傳營銷上面作了一定的調整,特別在宣傳上動了很多腦筋,採取了一些宣傳新的方法,比方説召開這種記者發佈會,像這種形式在九十年代初的時候,是我們湖南科技出版社,可以説是第一次做這樣的事情,那麼對這套書的銷售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時間簡史》是“第一推動”的龍頭,每當霍金受到關注,《時間簡史》及“第一推動”系列的銷量都會暴漲。去年霍金來華更是推動了這類書的銷售,《時間簡史》插圖本和十年修訂本以及《果殼中的宇宙》一度衝進了非文學類暢銷書排行榜的前十名。

  到底是“第一推動”成就了霍金,還是霍金成就了“第一推動”?這個問題已經很難説清楚。“第一推動力”從1993年至今已經推出了27本國外優秀的科普名著,十多年來,每年都高居暢銷書排行榜前列。

  那麼,國外的科普名著在國內是否就一定能熱銷呢?2000年10月,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引進出版了《美麗心靈》中譯本,它講述的是一個關於天才、疾病和愛情的傳奇故事,但是書名改成了《普林斯頓的幽靈——納什傳》,上市以來,一直銷量平平。不久,根據美國記者西爾維婭娜薩的同名傳記圖書改編而成的電影《美麗心靈》,在第74屆奧斯卡評選中

  榮獲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劇本改編、最佳女配角等4項大獎,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看準了這個絕佳時機,及時再版,並將書名恢復為《美麗心靈》,拆為上下兩冊出版,還增加了以電影海報為藍本的精美腰封,銷量隨之一路上揚,一個月之內就銷售完了七千冊。與此同時各大媒體也就此事紛紛發表評論,一度成為書界的熱點話題。

  看來引進版的科普圖書不管你的內容多好,要想讓中國眾多的讀者認識和接受,策劃宣傳是很關鍵的一步,如果這步棋走對了,是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國內科普讀物的冷

  喧囂的背後不一定是繁榮,雖然霍金在國內掀起一陣陣的科普熱、科學熱,可是,科普圖書好像大部分處境依舊不妙,並沒有太多的改善,特別是國內原創的科普圖書,一般的首印數只在三千到五千冊。

  我們不妨回顧一下歷史,去看看早期的科普圖書。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賈祖璋、顧均正、高士其、任鴻雋等以小品文和其他形式寫作、翻譯了許多介紹科學知識而又有文學風格的作品,很多人就是看他們的書才走上了追求科學的道路。

  高士其可以説是中國科普事業的先驅和奠基人,在全身癱瘓的情況下仍然致力於科學普及工作,他的作品集細菌、病毒、流行性疾病預防及公共衛生學于一體,原理和精義在今天仍具有啟示和指導性意義。今年北京出版社又將他的科普作品進行了再版。

  説到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大家應該不會忘記有這麼一套黑皮紅字的科普叢書,這就是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十萬個為什麼》,四十多年來這套書已經先後出了十幾個版本,它曾經啟蒙了幾代人,也為出版社帶來了豐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採訪少年兒童出版社社長 周舜培:

  《十萬個為什麼》一年的銷量大概現在三萬套左右,實際上在以前,我們在八十年代的時候,幾乎每年可以銷三四十萬套,為什麼現在銷量低呢,一方面讀者的選擇比較多了,各種各樣的《十萬個為什麼》都有,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盜版,對我們的打擊 衝擊也是很大,所以我們也要適應這個市場的需要,適應讀者的需要,不斷改進版本,一個是內容更豐富,更跟得上現在科學技術的發展,另外一方面也是希望這本書,定價不斷降低,使許多想得到這一套書的青少年能夠買的起這樣一套書。

  像科普圖書曾有過的如此的輝煌景象,我們已經久違了。

  著名科普作家李元從小受父親的影響愛看科普讀物,他至今收藏著年輕時看過的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漢譯科學大綱》和《宇宙壯觀》等書籍,四五十年代以來他先後在科學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和學術雜誌上出版、發表了《天文學圖集》、《簡明星圖》、《天文探奇記》等數十本著作和幾百篇論文。剛剛榮獲第五屆優秀科普作品二等獎的《到宇宙去旅行》,就是李元的科普創作文集彙編。他不僅自己創作有關天文學的科普文章,還推薦和編譯了很多國外優秀的科普讀物,對我國現階段原創科普圖書的出版,李元談了自己的看法。

  採訪 李元:

  主要的差距還是我們的作者,他的科學的根基,他的科普創作的能力 技巧 手法,他的思維 觀點,這些方面,我們國家底子太薄,所以這種社會環境沒有像發達國家那樣的,科普創作的社會環境那麼好,所以這方面還有待於前進 改善和發展,如果説現在出版印刷方面 製版方面,那已經是世界水平了,這倒不發愁,發愁的是你拿出好的稿子,好的作品來。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近幾年來也十分注重引進科普圖書的出版,先後出版了“名家講演錄”、“哲人石叢書”、“加德納趣味數學系列”等優秀科普讀物,雖然這些書獲得了不少讀者的青睞,但對於原創科普圖書的出版他們也沒有絲毫的放鬆。既從事科普創作又作科普圖書編輯的卞毓麟先生對原創科普圖書也有自己的理解。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版權部主任 卞毓麟:

  我們不可否認在國際上有一些很優秀的科普書,它們可以説是傳至久遠可以享譽全球,那麼這些作品我們是應該引進,同時原創科普作品,就因為是我們中國的科學家寫的,他更了解我們中國人,需要什麼樣的科普,更了解應該怎麼樣寫才更適合,我們中國人看,所以這也不是引進國外的作品能替代的,這兩個方面是相輔相成的。

  《諾貝爾獎百年鑒》是卞毓麟在1996年就提出的一個選題,三年以後計劃開始實施,最後由國內四十位知名的專家和編輯,經過兩年多的時間完成全部29卷的編寫。全書約270萬字,將百年諾貝爾獎按具體獲獎內容分為26個領域,每個領域一卷書,此外還另設了3卷綜述,便於讀者了解物理、化學、醫學與生理學三大學科的全貌。早在2001年上半年,這部書剛剛推出5卷,就在上海版權貿易洽談會上被一家台灣的出版社——世潮出版公司一眼看中,並一次性購買了全部29卷的繁體字出版權。

  如今,印刷精美的繁體字《諾貝爾獎百年鑒》各卷已在台灣陸續出版。而簡體字版也榮獲了第五屆全國優秀科普作品三等獎。

  如果把《諾貝爾獎百年鑒》比喻為一首首優美的小夜曲,那麼由北京出版集團出版的《解讀生命叢書》則可以説是一部宏大的交響樂,這套書的緣起于中科院院士談家楨教授給當時的江澤民總書記的一封信,最後北京出版社通過競標拿到了這套書的出版權。《解讀生命叢書》從策劃、創作之初,便以創新的精神、現代化的圖書運作模式,全力打造品牌特色。為了避免以往科普圖書容易出現的“外行看不懂,內行不愛看”的缺憾,策劃班子進行了大量的市場調查。

  採訪北京出版社策劃編輯 趙萌:

  你到底是寫給誰的,你寫的東西你覺得它科普了,那內行不願看覺得你啥也沒有,外行仍然看不懂,就是兩不招的這麼一個狀態,那麼這個對我們來説是一個難題,我又要啟用在一線的科學的專家,我又要讓這個書讓大眾讀的進去,而且非常愛看,這個怎麼辦,我覺得不能要求這些專家自身就是個科普專家,這種要求不實在,那麼出版是什麼,我覺得我是一個橋梁,我應該知道大眾需要的是什麼,那麼專家的短處,他最長的地方在什麼,我取他的長 補他的短,怎麼補他的短,用科普作家來補他的短,實際上是一個三結合。

  一本真正意義上的科普書應該是科學史、科學文藝、科學知識三者的合成體,而不光是科技知識讀本。《解讀生命叢書》這種獨特的“三結合”的創作組合首先由生命科學領域的權威專家構成創作的主體,其中包括3位院士、7位博士生導師及多位知名教授、博士,絕大多數都是各自領域的頂級科學家,然後由富有大眾創作經驗的知名科普作家承擔二度創作,實現由科學向科普的轉化,最後由美術家完成文字與照片、圖畫的組合與設計,達到圖文交融,使抽象的科學知識變得生動、形象、直觀。但是與專家磨合的過程卻不是一帆風順的,

  有的文稿曾經反反復復十幾遍。

  採訪科普作家 趙仲龍:

  有的專家從來沒寫過科普,開始我們拿出這個策劃方案給他看,他覺得我寫的這麼淺,他倒不是怕讀者説不好,我們説主要是讓讀者看懂,他説我怕同行説你怎麼寫的這麼淺,尤其是像免疫 大腦等,一般讀者很難理解的,很難讀懂的,比如説談骨頭 顱骨,大家覺得很恐怖的東西,但是我們跟專家磨合以後,把題目改了,三拳打死鎮關西,致命一拳在哪,那麼就從水滸傳裏,魯智深 魯達三拳打死鎮關西,他為什麼三拳能打死,這麼一個解剖結構,打在太陽穴顱骨最薄弱的地方等,我們只選取讀者最關心的,把人文的 把讀者知道的科學新聞的東西都結合在一起,這樣使讀者知道的知識能引申,使科普作品做的活潑。

  現在國外已經形成了科學家、科普作家、自由撰稿人、科技記者組成的龐大的創作梯隊,而我國沒有形成這樣一個梯隊,從事科普寫作的人數量很少,也沒有專門的培養文理通才的科學傳播者的教育機構,真正從事創造的優秀科普作家越來越少。於是有人認為,作者的問題是中國科普圖書突出的嚴峻問題,已經成為制約中國科普圖書出版的一個瓶頸。當然也有人不這麼認為。

  採訪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策劃編輯 孫桂均:

  是教育體制的問題造成了,真正好的科普作家少的原因,科普讀物的話,原創和引進是有相當的差距,很好的優秀的科普作家越來越少,年紀越來越大,他根本沒辦法進行創作了,那麼新的年輕的科學家又跟不上,因為他們受的教育限制。

  採訪科普作家 趙仲龍:

  有人説我們科普創作後繼無人,其實是他的眼界太窄了,我們國家現在科普應當是進入了空前繁榮的時代,我們國家已經有了一大批老的科普作家以外,有一大批中年青年的科普作家,特別是中年的科普作家已經涌現出來了,這批中年科普作家他們的特點是,他們接受比較好的教育,有的還有國外的背景,他們學習了國外的發達國家的科普創作的經驗,再回到國內來,我覺得這批人是我們將來科普創作的主力軍。

  近年來由於國內對科學的重視,科普書出版得越來越多,雖然一般而言遠不能説非常暢銷,但作為一類出版物,與過去相比,也確實越來越成為一個有潛力的新的熱點。但在這種局部熱點形成的同時,我們不應回避的現狀是,在各種科普類的著作和叢書中,從選題 觀念和形式上來看,質量平平者居多,重復的選題居多,而且傳統的純粹知識性的讀物仍佔據了其中的絕大多數。

  應對的策略 迎接未來挑戰

  世界公認的最能測驗公民科學素質的是科學素養調查,中國科協公佈的2001年中國公眾科學素養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每千人裏只有14人具備基本科學素養,這一比例僅為美國的1/23和歐盟的1/15。

  科學的普及程度是衡量一個民族進步水平的重要尺度,科普圖書無疑是普及科學、提高科學素質首當其衝的好途徑,不久前,北京市科協、團市委在王府井新華書店舉辦了“北京市科普創作出版專項資金資助圖書展示”活動,活動在科普讀物展區設立科普主題書架,集中展示由專項資金資助出版的109種圖書、音像製品,為青少年推薦優秀科普讀物。

  1998年,北京市科協在全國設立了第一家“北京科普創作出版專項資金”。5年來,先後投入400多萬元,資助了78項科普創作,其中的48項109種科普圖書和音像製品已經正式出版。受資助金額最大的一筆為30萬元。 北京的“科普大使”、北京麋鹿苑博物館副館長郭耕就是專項資金的受益者之一。他花近十年時間寫成的科普隨筆集《鳥獸物語》獲得三萬元資助,去年由北京出版社出版。今年,這本書獲得了北京市第一屆優秀科普最佳獎和第五屆全國優秀科普作品二等獎。

  採訪北京麋鹿苑博物館副館長郭耕:

  我覺得非常及時,有點久旱逢春雨的感覺,因為雖然我這些年一直在寫作,但是真是還沒有得到政府的這方面的支持,總是通過一種自己就是個人行為,這次我作為一個科普工作者,而且也是他們選的北京市的科普大使,又得到了他們的支持,所以我就覺得更有信心了。

  五年來,儘管北京市科協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還是沒有推出一部有全國影響的暢銷書,看來僅僅靠兩年一次的科普圖書評獎活動和地方性的獎勵基金,是解決不了科普圖書當前的困境的,科普圖書的出版要想進入良性循環狀態,解決叫好不叫座的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我們只能企盼更多更好的原創的科普精品,與讀者見面的那一天早點到來。

  新書介紹

  1 《賈祖璋全集》(5冊) 定價:226元/套

  賈祖璋/著 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

  2 《院士數學講座專輯》 (5冊)

  《數學家的眼光》 定價:8元

  《幫你學數學》 定價:9元

  《新概念幾何》 定價:14元

  《數學與哲學》 定價:9元

  《漫話數學》 定價:14元

  張景中/主編 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3 《中國兒童百科全書》(4冊) 定價:118元

  徐惟誠 等/著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4 《追蹤中國珍稀動物叢書》

  《追蹤東北虎》 定價:12元

  《追蹤白暨豚》 定價:12元

  《追蹤大熊貓》 定價:12元

  《追蹤丹頂鶴》 定價:12元

  《追蹤金絲猴》 定價:12元

  《追蹤藏羚羊》 定價:12元

  劉仁俊 等/著 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

  5 《21世紀高科技知識書叢》 (10冊) 定價:284元/套

  吳澄 等/著  遼寧教育出版社

  6 《跟我學電腦》(3冊) 定價:32元/冊

  天心工作室/著 人民郵電出版社

(編輯:小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