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化頻道 > 電視詩歌散文 > 正文

自然文化景觀——黃山 

央視國際 (2004年07月05日 16:13)

  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稱的黃山,古往今來,它以無與倫比的自然美,受到世人的極力推崇,萬千美譽集于一身。全山有名之峰70多座,峰峰形如刀削,以奇松、怪石、雲海(黃山雲海,瑰麗壯觀。或聚散奔突,排山倒海,或臥浮少動,上下兩重天。一年四季,變幻無窮)、溫泉四絕馳名海內,兼得天下名山之勝,日出、晚霞、華彩、佛光、霧淞等時令景觀,五彩璀璨,變幻無窮。故有“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之説。松破石而生,傍崖生長,針葉粗密,頂平如蓋,乾曲枝虬,蒼翠挺拔,其中十大名松,以形賦意,令人稱絕。黃山景點眾多,素稱二湖、三瀑、二十四溪、七十二峰。其中天都峰山勢險峻,峰頂平坦,亂雲飛渡,風光無限,古稱“群仙所都”,意為眾仙之都會。迎客松為黃山十大名松之首,支桿蒼勁,勢若遊龍,經歷千年風霜,依然生機勃勃,笑迎天下賓客。黃山雲海波瀾壯闊,世罕其匹。黃山溫泉源於硃砂峰,常年恒溫42攝氏度左右。黃山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黃山屬南嶺山脈,方園154平方公里。蓮花峰、天都峰、光明頂高聳于景區的中部,鼎足而立,為景區的三大主峰,海拔都在1800米之上。大自然的鬼斧神功,造就了黃山獨具勉力的奇松、怪石、雲海“三奇”,加上瀑流溫泉,又被稱為黃山“四絕”。

  奇松為黃山“四絕”之首,古人早已讚嘆這裡無樹非松,無松不奇。

  “有乾大如脛而根蟠屈以畝計者;有根只尋丈而技扶疏蔽道旁者;有循崖度壑因依如懸度者;有穿罅冗縫迸出側生者;有幢幢如羽葆者;有矯矯如蚊龍者;有臥而起,起而復臥者;有橫而斷,斷而復橫者。文殊院之左,雲梯之背,山形下絕,皆有松踞之,倚傾還會,與人俯仰,此尤奇也”(清錢謙益《遊黃山記》)。玉屏樓旁的迎客松,以其古樸蒼勁,向一旁伸展的優美身姿,象一位熱情好客的主人,歡迎著八方賓朋,是黃山的象徵;牛鼻峰下的蒲團松,團團如和尚參禪的坐墊,可承受四人在上面盤腿習靜;始信峰邊的黑虎松,軀幹挺拔,枝葉森茂,威風凜凜,傲立山間,儼然是黑虎的化身;石筍矸的臥龍松,斜技偃蹇,橫臥石壁,松甲如鱗,角嶄髯張,活脫脫一條如遊將飛的青龍。他如舞松、陪客松、送客松、連理松、龍爪松、鳳凰松、麒麟松、棋盤松、蠟燭松、霸王松等,都懸附、偎依、屹立奇峰怪石之上,無不畢肖。每至風搖影動,“近聽風聲如笛,遠聞松濤似海”,給黃山的奇景注入了獨特的聲色之美。 與奇松相得益彰的是奇峰怪石。72峰均高千米以上,“皆直削無枝,又拔自絕壑”。

  千峰萬壑,體兼眾妙,“天都、蓮花極其端麗,光明頂、煉丹臺極其平正,散花(峰)、石筍極其詭怪。……前堂後苑,位置井井;又如握奇布陣,奇正相生”(潘來《遊黃山記》)。老人峰蜷屈于黃山前列,“立石如老人傴僂,懸崖多奇松,裂石迸出,糾枝複蓋,白雲蓬蓬冒松起”;天都峰如一座巨塔挺立前山,海拔1800米,人稱“天上都會”,陡崖絕壁,上有山豁,唯寬1米、長10余米、絕為石脊、兩側淵萬丈的“鯽魚背”可通,遊人向有“天都欲上路難通”之嘆;蓮花峰矗起于天都峰後,為黃山最高峰,海拔1873米,那陡峭險峻的百步雲梯,如蓮花的梗莖,曲屈盤旋的溝壑,如蓮花的蒂盤,而主峰突出,小峰簇擁,更嚴若一朵初開新蓮,仰天怒放;光明頂秀出幹蓮花峰後,海拔1841米,為黃山三大主峰的第二高峰,“狀若覆缽,旁無依附,秋水銀河,長空一色”,為看日出、觀雲海的佳勝之所。他如始信峰三面臨空,斷崖間有奇松攀引而渡;玉屏峰如塗色繪彩的圍屏;仙人峰拔地而起,由粗漸細,躍躍指天;竹筍峰如雨後春筍,玲瓏翠漫;駝背峰如巨駝仰鼻向上,肉峰高聳;獅子峰更如一雄獅飽臥,似聞鼾聲。

  “黃山松石天下無”,怪石、巧石、奇石,遍佈山腰、溪谷、峰頂。由於黃山石岩久經風化,或曲直園方,或斷裂縱橫,其狀“如筆、如矢、如筍、如林、如刀戟、如船桅”,或“似人似物、似禽、似獸”。飛來石位於飛來峰頂端,根部與山峰分開,似大石剛剛飛來,又似要立即飛去。雄雞石在天都峰一側,只見小峰上有巨石若雄雞,對天都峰引頸欲啼,人稱“金雞叫天門”。而走上天門坎回頭眺望,這一巨石又化為幾位老者扶肩攜手,拄杖登山,須髯飄然,人稱“五老上天都”。耕雲峰上有巨石酷似松鼠,向天都峰作躍躍欲跳狀,人稱“松鼠跳天都”。北海賓館前一石淩空聳立,下園上尖,如書家鬥筆;鬥筆石傍有橫石如人臥睡,人稱“夢筆生花”。他如散花塢裏的“駱駝石”、“飛來石”、“老翁釣魚”;曙光亭附近的“仙人下棋”、“丞相觀棋”、“仙人揹包”;西海地區的“仙人曬鞋”、“天女繡花”、“天女彈琴”、“武松打虎”、“金龜探海”、“犀牛望月”、“老虎馱羊”、“獅子掄球”、“仙人踩高蹺”等等,無不如雕如塑,妙趣橫生。

  黃山的雲海,以無邊無際、崎麗多姿、變幻無窮而獨立成景,並有別於其它旅遊名山的雲景奇觀。清代劉大魁曾這樣描繪;“頃之,山半出雲如冒絮,如白龍,奔逐四合,瀰漫荒野,一白無際,渺極天際。日射之,如積雪之環周;而諸峰落其間,僅見其頂如螺髻,乍隱乍現。……其依風而橫者如岸,其冒樹而拔者如堵,其因風而時高時下者如浪。人在峰頂,如秉搓而浮于海上。已而輕風驟卷,雲氣迸駁,石出山高,島嶼聳峙,向之所見,如泡如幻,警亥之間,不知消之何有,此所謂‘鋪海’之雲也”(《遊黃山記》)。這種雲飛霧走構成的動態景觀,在黃山四季常在,具有令人神思飛揚、心胸浩蕩的審美效應。黃山雲海的廣大,體現在它的“五海”相連,遍佈前後山。東海位於白鵝嶺以東,最佳視點在白鵝嶺、東海門;西海位於丹霞峰、飛來峰以西,最佳視點在北海賓館的排雲亭;南海位於天都峰、蓮花峰以南,玉屏樓為最佳視點;北海位於丹霞峰、獅子峰、始信峰以北,清涼臺為最佳視點;天海位於光明項前,最佳視點當然是光明項了。至於黃山的流雲飄霧,更俯拾皆是。清晨,她在賓館的窗外徘徊;午前午後,她追隨著遊人的衣袖;傍晚,遊人踏著晚霞映照的雲朵歸去。

  黃山的奇,還在於瀑、泉、溪、潭的美的點綴。進入黃山懷抱,只見百大瀑飛挂在紫雲峰的千尺危崖之前,冬春涓涓細流,碎浪四濺,珠灑琴鳴,悅目爽耳;夏秋急流直注,霧騰雷奔,雪濤翻涌,驚心動魄。轉過紫雲峰,從桃花溪側拾級而上,來到觀瀑樓,又可見人字瀑如陣陣飛雨,隱隱春雷,從容地把一個大寫的“人”字一撇撇在硃砂峰上,一捺捺在紫雲峰上;曲婉的線條,飄逸的韻味,讓人賞心悅目,滌胸滌肺。而最為壯觀的九龍瀑,則匯煉丹、仙掌、玉屏、天都諸峰的山泉,奔騰于百丈瀑東南的香爐峰與羅漢峰之間;飛瀑九折而下,每折落于一潭,如九條各具神姿的白龍騰空飛舞,氣勢雄偉,為黃山諸瀑之最。

  黃山的風景還有東南地區少有的溫泉,自古就有“五嶽欲與黃山並,猶欠靈砂一道泉”之説。黃山溫泉位於前山黃山大門內1.5公里處,古名湯池、湯泉。常年水溫42攝氏度,以含重碳酸為主,可飲可浴。每小時出水48噸,終年奔涌,久旱不涸。相傳軒轅黃帝浴後白髮轉青,返老還童,譽為靈泉。泉邊至今留下賈島、杜茍鶴、徐霞客、劉大魁等歷代名人的題刻,盛讚它“飽浴之忽饑,醉浴之忽醒,鬱浴之忽舒,昏浴之日月開朗”的凈化奇功。

  黃山集名山之長,泰山之雄偉,華山之險峻,衡山之煙雲,廬山之瀑,雁蕩之巧石,峨嵋之秀麗,黃山無不兼而有之。明代旅行家、地理學家徐霞客兩遊黃山,讚嘆説:“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又由後人留下了“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的美譽。

  作為蜚聲中外的旅遊勝地,黃山不僅以奇偉俏麗、靈秀多姿著稱於世,黃山還與黃河、長江、長城齊名,成為中華名族的又一象徵。

責編:小文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